《走月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月亮》,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目标定位与教材处理、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效果与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首先让我们走进教材,《走月亮》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本单元着眼于带领学生领略“自然之美”,本文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吴然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是他对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充满着童真童趣。在学习本篇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观潮》这篇文章,学生已经拥有了基本的赏景意识。本单元“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学习的体现,在低年级时已经有所涉及,教材把“想象画面”作为一个语文要素写进不同年级,意在体现目标的螺旋上升。
(二)学情分析
分析完教材,我们还需要准确的把握学情。四年级的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可塑性强,个性鲜明,他们正处于品质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篇散文容易引发想象,促使学生对“走月亮”这种风俗趣事浮想联翩,有助于落实“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一语文要素。学生在低年级就初步掌握了“试着想象画面”“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的能力,但是学习的要求相对简单,主要是作铺垫,集中落实则在四年级,所以对于“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的掌握在本篇文章的学习中仍然要作为重点。
二、目标定位与教材处理
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根据单元导读提示“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以及课后练习题提出的相应的想象策略我确立了以下学习目标:
识记“鹅 、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鹅”等14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走月亮、泼辣”等词的意思。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月色下的无限乐趣和美好意境。学习并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
能仿照第6自然段,运用我的所见加所想写一写月下的某一情景。
2.唤起、想象、体会语言文字的形象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我确立了以下学习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月色下的无限乐趣和美好意境。学习并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
3.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我提出了这样的学习难点:能仿照第6自然段,运用我的所见加所想写一写月下的某一情景。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我设计了四个板块,具体如下:
板块一:情景代入,梳理脉络
为了建构起想象所需的“初始材料”,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营造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学生身临其境。
1.播放云南风光片导入,引导学生感受独特的地域风情。
2.学生初读:圈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词语,理解这些山水花草、乡村风俗。
3.深入阅读:找出关键语句,梳理走月亮的线索。
4.反复诵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二:诵读想象,品味赏析
本版块将诵读与想象融合在一起,旨在提升学生“想象画面”的阅读理解能力,具体活动如下:
活动一:诵读想象
1.学生反复诵读,调动生活体验,抒发感悟体会。
如“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流着月光”。
2.师生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细细的溪水还会流着什么呢?如“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3.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我”和阿妈在小溪边还会做些什么呢?
活动二:品读想象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学习重点板块的时候,按照四个层面的学习路径,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想象文字所描写的画面、声音和味道,深入文本,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
1.对比阅读: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映着一个月亮!”
引导学生思考:两句话有何不同?“抱”和“映”,你更喜欢哪个字?阐述理由。
活动三:诵读积累
出示填空,借助关键词背诵积累。
细细的溪水,流着( )和( ),流着 ( )。 灰白色的( )布满河床 。哟,卵石 间 有 多 少 可 爱 的 小 水 塘 啊,每 个 小 水 塘 都( )一 个 月 亮! 哦,阿 妈,白 天 你 在 溪 里( ), 而 我,用 树 叶 ( ), 运 载 许 多( )……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 水 塘,看 看 水 塘 里 的( ),看 看 我 采 过( )。
活动四:画面取名
通过同学们给第4自然段描写的画面取名,促进学生在画面与言语之间走个来回。
板块三:迁移运用,合作学习
按照学习板块二的四个学习步骤,小组合作学习第6、第8自然段 。
1.学生展开想象,相互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抓住有新鲜感和画面感的句子品味赏析,教师随机点拨。
2.给画面取名。如,月映田野图 、月亮牵星图……
3.通过“我为什么如此喜欢和阿妈走月亮”启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4.通过师生合作朗读,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再次让学生感受月夜美景和浓浓的亲情。
板块四:借助语境,仿中学写
小学生的语言学习重在从理解到运用,要善于捕捉迁移仿写的点,指导学生模仿,仿中学写,写中促读。因此,可以利用文中的典型句式,实现语言情境的自然迁移,促进学生较好地习得言语。
1.形式仿写。本文语句呈现了节奏感和韵律美。如,“照亮了……照亮了……”“走过……走过……”等句式,要求学生据此仿写山村小女孩“日出时上学”或“日落后放学”的情景。
2.主题仿写。借助课后小练笔,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这里要求学生依托文本的语言形式,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在仿写中学习表达,同时也是以写促读。
(二)教学策略
在教法上,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效果与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授课环节中设置了四个板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阅读体会课文之美,提高了学生“想象画面”文学素养。在教学活动过程,我以引导为主、学生合作学习为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我的教学目标较大程度的实现。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的字词,还提高了合作学习能力、“想象阅读”的能力和仿写的能力,我认为本节课是非常成功的。
当然课堂还存在以下不足:虽然之前低年级已经接触过“想象阅读”,但是个别学生的想象力不够丰富,导致在课堂中收获的知识不够充分。
为此我也做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关注学困生,多表扬鼓励他们,让学生多看书,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