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09 19:2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奥运奖牌的设计体现出了“中西合璧”、“金玉良缘”、“龙钩玉佩”等元素,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汉朝时期,中国文明就与希腊文明有了密切交流
B.金和玉在中国古代都是贵重的流通货币
C.中国龙的形象历史悠久,如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现存最古老的帛画中就有龙的图案
D.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陶瓷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玉器加工业在手工业中难觅踪影
2.北京奥运会体现了民族特色,以中国特有的“绘画长卷”为线索,展现了东方文明的底蕴。其中有这么一个场景:黑衣舞者在画卷上以独特的身体语言,画出了中国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绘画风格是( )
A.画而淡雅,崇尚写意
B.构图简约,色调偏黑
C.与西方现代派画风不谋而合
D.技法与舞蹈关系密切
3.“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最直观的符号之一,而“活字印刷术”在汉字甚至是全人类文化传播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下图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展现中国古老的活字印刷术,其意在表明( )
①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 ②表达孔子的“和为贵”理念 ③表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④汉字造型优美,无与伦比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③④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奥运会开幕式上,随着这四句昆曲唱词拉开了礼乐篇章。昆曲在明代曾辉煌一时,但不久便走向了衰落,主要原因是( )
A.明清时期流行小说,戏曲不受重视
B.戏曲演出有伤风化,受到禁止
C.曲高和寡,仅流行于社会上层
D.被京剧所取代,仅在地方流行
5.《汉书·艺文志》:“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出现的 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③隶书便于书写 ④隶书是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6.一曲《沂蒙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锈。临沂有着美丽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 )
A.钟繇 B.顾恺之 C.王羲之 D.柳公权
7.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美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8.《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它在无声的倾诉中折射出了时代的光泽,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这里 “时代的光泽”是指( )
①商业兴盛 ②国家统一 ③城市发展 ④文化繁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9.2004年8月29日,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张艺谋选择了以京剧为主轴的八分钟中国表演,让在场的观众大开眼界。张艺谋选择京剧的理由是( )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
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D.京剧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10.清末的北京街头,到处是对谭派京剧唱腔的众口模仿:“家国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狄楚青《庚子即事》)。本质上反映了( )
A.谭鑫培(谭叫天)京剧艺术水平高
B.京剧艺术取得艺术上的统治地位
C.北京人喜爱京剧艺术
D.清末北京民众昏昧
11.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京剧《秋江》在欧洲演出,演到半截,后排的观众都站起来,看看舞台上是不是真的有水。当他们看到还是那个平平的舞台,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便爆发出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上述情景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哪一特点( )
A.综合性     B.程式化
C.虚拟化     D.现实性
12. 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本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6分,第15题10分,共40分。)
13. 中国画又称国画,是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风采、传神的魅力,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二:《山径春行图》(近景部分)

北宋张择端 南宋马远
请回答:
(1)两幅画分别属于何种画风,反映了什么社会景象?(6分)
(2)上述两幅画各有何主要特征?(4分)
(3)分析出现不同特征的时代背景。(4分)
14.自从有了汉字,也就出现了书法。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读下列三幅图片:

图一《兰亭序》 图二《多宝塔碑》 图三《瘦金体》
请回答:
(1)汉字发展成为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三幅书法作品的作者分别是谁?各体现了哪个时期的书法成就?(5分)
(2)图三中的书法作品反映出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2分)
(3)概括三幅作品各自的书法特点,并分别指出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9分)
15.京剧艺术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勘称“国之瑰宝”。教育部决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据此回答:
(1)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它是怎样的形成的?(4分)
(2)京剧的人物造型与明清小说有何关系?其发展趋势如何?(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剧至今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哪些?(3分)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测试参考答案
1.C解析:汉代中国还没有与希腊直接往来,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不符史实;在封建社会,玉器加工业仍然比较发达,故D项错误。《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帛画,这说明我国古代帛画中已经有龙了的图案。
2.A
3.B
4.C解析:昆曲作品大多文人学士创作,并为上层社会所欣赏,逐渐脱离人民群众,日益走向衰落。
5.A
6.C
7.D 文学艺术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艺术再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宋代市民阶层兴起,不同的时代环境造就了文学艺术的不同风格。
8.D
9.C解析: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的“国粹”,它最能代表中国。
10.D
11.C
12.B 阎立本所作的《步辇图》中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曲传神韵;风俗画是宋代画坛的最大亮点;画风奔放、水墨淋漓是明代水墨画的画风。
13.(1)画风:风俗画、文人山水画。社会景象:《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汴京人口众多、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的景象。《山径春行图》反映了江南的山水风光。
(2)《清明上河图》构图宏伟、画面开阔,以民众的生活为题材,重在写实。《山径春行图》构图不求对称,墨色恬淡,重在写意,被称为“残山剩水”。
(3)背景:前者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局部统一,商品经济发展。后者国家变乱,民族矛盾尖锐,南宋偏安江南。
14.(1)魏晋时期。分别为王羲之、颜真卿、赵佶。分别属于魏晋、唐朝、宋代三个时期。
(2)趋势: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图一反映了东晋书法的虚玄灵动。原因: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图二反映隋唐楷书讲究法度和规范。原因:封建王朝鼎盛,社会需要法度和规范。图三反映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原因:统治者重视文人;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5.(1)①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②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
(2)京剧的人物造型、故事情节有很多取材于明清小说。趋势:日益大众化。
(3)政府的大力提倡;老一辈戏曲表演艺术家们的努力;京剧吸取百家之长,深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