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生 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第1~4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遗传学基本概念与遗传实验和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B.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测交能用于推测F1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D.兔的黑毛与白毛、棉花的长绒与细绒均属于相对性状
2.下图为某生物细胞中链状DNA的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③④所占比例越高,DNA解旋需要的能量越少
C.a链与b链反向平行并形成螺旋结构
D.该DNA分子中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3.根据DNA双螺旋结构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搭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数学模型
B.碱基序列是5'—GGTATC—3'与5'—CCATAG—3'的DNA单链能互补结合成双链
C.组成DNA的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因而DNA能够储存大量遗传信息
D.仅根据碱基总数、碱基T的数量不能推算出另外三种碱基的数量
4.右图为某动物(2n)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含有染色单体 B.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有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D.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染色体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通过复制,能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次数相等
C.间期DNA复制完成时,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
D.1个由n对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第4次复制需要消耗8n个碱基
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及基因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3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B.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C.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是由多个基因连续连接而成的
D.不同基因的特异性与(A+G)/(T+C)的值有关
7.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此后,基因在人们的认识中不再是抽象的“因子”,随着细胞质基因、病毒等的发现,人们对基因又有了新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的DNA数目总是少于基因数目
B.细胞生物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大多是碱基对随机排列的DNA片段
D.流感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8.下图1是遗传信息流的中心法则图解,图2表示某种分子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与④所需的原料相同
B.过程②与⑤所需的原料相同
C.过程③与⑥都需要图2所示分子转运所需的原料
D.图2所示分子内含有氢键和3个碱基
9.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发生在大多数生物中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是( )
A.DNA→蛋白质 B.蛋白质→DNA→RNA
C.DNA→RNA→蛋白质 D.RNA→DNA→RNA→蛋白质
10.研究表明,小鼠体型正常与矮小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配子形成时,只有来自父方染色体的基因打上了表达的“印记”才能表达;“印记”在一个个体的一生中持续存在,但在其形成配子时,旧的“印记”会被“擦除”并产生新的“印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小鼠为矮小小鼠
B.基因型为AA的小鼠体型正常
C.基因型为Aa的小鼠可能为矮小小鼠
D.基因型均为Aa的双亲,生育矮小小鼠的概率为1/4
11.高毒性的霍乱弧菌中有霍乱毒素基因,能表达霍乱毒素,但霍乱毒素基因来自CTXφ噬菌体(一种病毒),是CTXφ噬菌体在侵染时,注入霍乱弧菌细胞中的。下列关于这里的“表达”及表达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达”指霍乱毒素基因在霍乱弧菌内进行复制
B.“表达”指霍乱毒素基因在霍乱弧菌内进行转录
C.“表达”指在霍乱弧菌细胞内,霍乱毒素基因控制合成霍乱毒素
D.“表达”指在CTXφ噬菌体内,霍乱毒素基因控制合成霍乱毒素
12.BM1基因具有维持红系祖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能力。体外培养实验表明,随着红系祖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BMI1基因表达量迅速下降。在该基因过量表达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成熟红细胞的数量是正常情况下的1012倍。而BMI1基因作为一种原癌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过度表达。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MI1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促进了红系祖细胞分化
B.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BMI1基因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都相同
D.调控BMI1基因的表达可为解决临床红细胞紧缺的问题提供新思路
13.下图表示某基因首端的部分序列,表格中是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基因突变导致转录的mRNA上有4个密码子各替换了一个碱基,但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已知替换的4个碱基对都位于图示片段。
α 5'……ATGTATACAGAACATTGG……3'
β 3'……TACATATGTCTTGTAACC……5'
密码子表(部分)
氨基酸 密码子 氨基酸 密码子
甲硫氨酸 AUG 苏氨酸 ACU、ACC、ACA、ACG
色氨酸 UGG 脯氨酸 CCU、CCC、CCA、CCG
谷氨酸 GAA、GAG 缬氨酸 GUU、GLUC、GUA、GUG
酪氨酸 UAC、UAU 精氨酸 AGA、AGG、CGU、CGC、CGA、CGG
组氨酸 CAU、CAC 亮氨酸 UUA、UUG、CUU、CUC、CUA、CUG
突变后的基因产生的mRNA序列有几种可能?(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4.已知控制某种生物的四对不同性状的相关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自交,可验证基因A/a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自交,可验证基因A/a与基因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测交,可验证基因D/d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D.基因型为AaEe的个体测交,可验证基因A/a与基因E/e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5.某地培育出一种新的水果品种,其果皮颜色有紫色和绿色(由基因E/e控制);果实有甜果和酸果(由基因F/f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为了鉴别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两株紫色酸果植株分别与绿色甜果植株甲、绿色甜果植株乙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F1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紫色酸果 绿色酸果
① 紫色酸果×绿色甜果甲 210 208
② 紫色酸果×绿色甜果乙 0 280
A.果皮绿色对紫色为显性,甜果对酸果为显性
B.组合①中,绿色甜果植株甲的基因型是EEff
C.组合②中绿色甜果植株乙的基因型是Eeff
D.组合①、②中,紫色酸果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图为果蝇的一个DNA在电镜下的照片,图中的泡状结构叫作DNA复制泡,是DNA上正在进行复制的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泡的形成过程中需要解旋酶的参与
B.DNA复制泡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C.图中有多个DNA复制泡,说明DNA可以多个起点复制
D.一定范围内,DNA复制泡数目越多,DNA复制效率相对越低
17.野生型果蝇对杀虫剂拟除虫菊酯无抗性(受D基因控制),突变型果蝇对拟除虫菊酯有抗性(受D1基因控制)。让一只野生型雌果蝇与一只突变型雄果蝇作亲本杂交,F1自由交配得F2,研究小组获取亲本果蝇、F1雄果蝇(A)、F2果蝇(B、C)的抗性相关基因并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D、D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果蝇B是雄性或雌性,果蝇C是雌性
C.由题分析可知,D基因是隐性基因 D.亲代雌果蝇为纯合子,F1雌果蝇为杂合子
18.科研工作者用3种浓度的物质P处理3份等量人的某种肝癌细胞,统计上述操作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结束时,物质P溶液浓度为0.05g·L-1所对应的肝癌细胞数目最多
B.实验自变量是物质P的处理时间、物质P的浓度
C.一定范围内,随处理时间延长,物质P对该种肝癌细胞的抑制率越高
D.对该种肝癌细胞抑制效果最好的物质P溶液浓度一定为1.00g·L-1
19.某动物基因型为AaXBY的1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1个基因型为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互换
C.另1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可能为AaYY
D.另1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可能为AAXBY
20.科学家们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在进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由实验现象推测: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为研究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某小组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组实验除选用的酶的种类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B.步骤③中R型细菌的活性会影响实验结果
C.本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来控制自变量
D.若转化因子是DNA,则乙组实验的步骤⑤会检测到S型细菌和R型细菌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分)图1表示果蝇某个初级卵母细胞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以及基因分布情况,图2表示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一个极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图3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其中字母代表时间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与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工过程相比,图1细胞减数分裂I过程具有的不同特点是______,从染色体数目变化角度分析,这两种细胞的减数分裂Ⅰ过程相同的特点是______。
(2)图3中G~H段为______期,图1细胞所处时期最可能对应图3中的______(填“A~B”、“B~C”或“C~D)时间段。根据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分布特点,可以推测图1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
(3)结合图2中极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推测,图1所示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
22.(11分)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该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中第一步的目的是制备被______标记的T2噬菌体,第二步中大肠杆菌______(填“有”或“没有”)被标记。
(2)第三步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若保温时间过长,与上图所示实验结果相比,离心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______(填“增强”、“降低”或“几乎不变”)。
(3)赫尔希和蔡斯还设计了另外一组实验,另一组实验的设计思路是______。通过这两组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3.(10分)植物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遗传会受叶绿体DNA(cpDNA)的控制,cpDNA是环状双链DNA。回答下列问题:
(1)由cpDNA控制的性状的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cpDNA分子中,1个脱氧核糖上连接的磷酸基团和含氮碱基的数量分别是______个和______个。若设植物叶肉细胞中染色体DNA的嘌呤碱基总和与嘧啶碱基总和的比值为x,cpDNA的嘌呤碱基总和与嘧啶碱基总和的比值为y,则x、y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3)cpDNA上的基因能在叶绿体中表达,推测叶绿体中含有______(填细胞器);1个Cp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cpDNA与基因的关系可以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图1、图2分别表示DNA甲基转移酶(DNMT)基因表达的两个过程,a、b、c、d代表相关物质或结构。在多细胞的真核生物中,DNMT将甲基选择性地添加到胞嘧啶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如图3所示,DNA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转录。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过程中,RNA聚合酶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的c与图1中的______是同一种物质;图2表示的结构能提高蛋白质合成的效率,原因是__________。
(2)DNMT基因的过量表达和抑癌基因甲基化都可能会引起细胞癌变;某种肺细胞的癌变是由ASPP基因(一种抑癌基因)甲基化引起的。与正常细胞相比,该种癌细胞中AS-PP基因转录的mRNA和DNMT基因转录的mRNA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5.(11分)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瓣颜色有紫色、蓝色、红色和白色,花瓣颜色遗传的生物学机理如图所示,图中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b、d、e的表达产物没有具体功能,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植物______色花瓣的个体自交,子代一定不发生性状分离,该类型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亲代蓝色花瓣植株自交得F1,F1中蓝色花瓣植株与白色花瓣植株的数量比约为9:7。
①出现“9:7”的数量比,与该蓝色花瓣植株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因发生______而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有关。
②完成培育纯种蓝色花瓣植株的实验思路:
选择F1中的______花瓣植株自交,并将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种蓝色花瓣植株。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生物参考答案
1.D【解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棉花的长绒与细绒属于不同性状,D项错误。
2.B【解析】③④之间由3个氢键相连,③④所占比例越高,DNA结构越稳定,DNA解旋需要的能量就越多,B项错误。
3.C【解析】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A项错误;与碱基序列是5'—GGTATC—3'的DNA单链互补结合的DNA单链为3'—CCATAG—5',B项错误;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中,C项正确;仅根据碱基总数、碱基T的数量能推算出另外三种碱基的数量,D项错误。
4.C【解析】题图所示细胞是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C项错误。
5.D【解析】1个由n对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第4次复制需消耗16n个碱基,D项错误。
6.B【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A项错误;DNA分子是由多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和无遗传效应的片段连接而成的,C项错误;双链DNA分子的(A+G)/(T+C)的值都等于1,D项错误。
7.C【解析】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基因不是碱基对随机排列的DNA片段,C项错误。
8.D【解析】图2所示分子是转运RNA,其由多个碱基组成、分子内有氢键,仅反密码子就含有3个碱基,D项错误。
9.C【解析】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是DNA→RNA→蛋白质,C项符合题意。
10.D【解析】基因型为Aa的小鼠若是由a类型精子与A类型卵细胞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来的,则为矮小小鼠,C项正确;基因型均为A的双亲,生育矮小小鼠的概率为1/2,D项错误。
11.C【解析】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题中的“表达”是指在霍乱弧菌细胞内,霍乱毒素基因控制合成霍乱毒素,C项正确。
12.C【解析】BM1基因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可能不同,C项错误。
13.C【解析】结合起始密码子判断,β链是转录的模板,其转录的mRNA的碱基序列为AUGUAUACAGAACAUUGG,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酪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都只有1种密码子,酪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各有2种密码子,而苏氨酸有4种密码子。据题意,发生替换的是酪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和苏氨酸的密码子,酪氨酸、组氨酸、谷氨酸都只有1种替换可能,苏氨酸有3种,即突变后的基因产生的mRNA的序列可能有3种,C项符合题意。
14.B【解析】由题图可知,基因A/a与基因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自交,不能验证基因A/与基因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项符合题意。
15.D【解析】由组合②可知,果皮绿色对紫色为显性,酸果对甜果为显性,A项错误;绿色甜果植株甲的基因型是Eeff,绿色甜果植株乙的基因型是EEff,B、C项错误。
16.ABC【解析】一定范围内,DNA复制泡数目越多,DNA复制效率越高,D项错误。
17.BD【解析】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项错误;果蝇B是雌性或雄性,B项正确;据题无法判断D基因和D基因的显隐性,C项措误;亲代雌果蝇为纯合子,F1雌果蝇为杂合子,D项正确。
18.D【解析】本题中的实验只设置了3种浓度的物质P,虽然在1.00g·L-1时抑制效果比另外两组的好,但不能确定该浓度为最佳浓度,D项错误。
19.ABC【解析】另1个次级精母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YY类型,不会出现XY类型,D项错误。
20.ABC【解析】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为酶的种类,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A项正确;本实验过程中加入相关酶特异性除去了一种物质,采用了减法原理来控制自变量,C项正确;若转化因子是DNA,则乙组实验加入DNA酶后,转化因子会被催化水解,步骤⑤只能检测到R型细菌,D项错误。
21.(1)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2分)染色体数目会在减数分裂I完成时减半(2分)
(2)减数分裂Ⅱ后(1分)C~D(1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基因D和基因d在的染色体片段互换(合理即可,2分)
(3)abd或ABD或ABd(3分)
【解析】(1)与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Ⅰ过程相比,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过程具有的不同特点是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工完成时,染色体数目均减半。(2)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对应图3的G~H段,图1细胞所处时期为四分体时期,对应图3中的C—D时间段。由图1推测,基因D和d所在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互换。(3)图2中极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bD,推测图1所示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bd或ABD或ABd。
22.(1)35S(1分)没有(1分)
(2)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3分)几乎不变(2分)
(3)用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搅拌、离心,最后检测沉淀物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合理即可,3分)能(1分)
【解析】(1)根据离心结果为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低可知,该组实验是用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2)本组实验中沉淀物中含有放射性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与保温时间无直接关系,所以保温时间过长,几乎不会改变沉淀物中的放射性。(3)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3.(1)不遵循(2分)
(2)2(1分)1(1分)x与y相等(或x=y)(2分)
(3)核糖体(2分) 基因是cp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2分)
【解析】(I)由于cpDNA上的基因不会成对存在,因此由cpDNA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2)cpDNA是环状双链DNA,cp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连接2个磷酸基团和1个含氨碱基。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总和与嘧啶碱基总和总是相等的,因此x与y相等。(3)cpDNA上的基因能在叶绿体中表达,可推测叶绿体中应含有核糖体;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pDNA与基因的关系可以简述为基因是cp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24.(1)将DNA双链解开,使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或解旋);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连接成RNA(3分)b(2分)一个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3分)
(2)减少(2分)增加(2分)
【解析】(1)题图2中的c是mRNA,与图1中的b是同一种物质,图2表示一个mRNA能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提高了蛋白质合成的效率。(2)DNMT基因的异常表达和抑癌基因异常甲基化都可能会引起细胞癌变,ASPP基因甲基化会引起肺细胞的癌变,因此该种癌细胞中ASPP基因转录的mRNA含量减少,DNMT基因转录的mRNA含量会增多。
25.(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分)
(2)白(2分) 5(2分)
(3)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B、b与D、d自由组合(2分)
②蓝色(1分) 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部开蓝色花)(2分)
【解析】(1)由题图可知,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根据花瓣颜色遗传的生物学机理可知,蓝色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B_D_ee,红色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_ _ddE_,bbD_E_,紫色花派植株的基因型为B_D_E,白色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B_ddee、bb_ _ee,因此只有白色花瓣个体自交,子代一定不发生性状分离,该类型植株的基因型共有5种。(3)①出现“9:7”的数量比,与该蓝色花瓣植株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B、b与D、d自由组合有关。②要培育纯种蓝色花瓣植株,可让F1中的蓝色花瓣植株自交,并将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全部开蓝花(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区域中即可得到纯种蓝色花瓣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