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同步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8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同步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6 15:5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同步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依次增大
B.矿物油和植物油都是有机物,均不能使溴水褪色
C.甲苯和光照下的反应与乙醇和乙酸的反应不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D.聚乙炔是以乙炔为单体发生加聚反应形成的高聚物
2.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B.丙炔的分子式:C3H4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3.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B.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C.苯与液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
D.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
4.分子式为C7H7Cl,且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结构有(不考虑立体结构)(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5.下列各组中两个反应所属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A.光照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颜色变浅;乙烯制备聚乙烯
B.乙烷在氧气中燃烧;乙醇变乙醛
C.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用乙烯与氯化氢制取氯乙烷;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
6.下列叙述Ⅰ和叙述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乙醛使溴水褪色 乙醛与发生加成反应
B 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C 能使溴水褪色 具有漂白性
D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
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 象 结 论
A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煮沸,适当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 无银镜生成 蔗糖尚未水解
B 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并插入稀硫酸中 铜片上冒气泡 铜片上发生了还原反应
C 向样品中加入适量浓氢氧化钠,用红色石蕊试纸检测产物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样品中含有铵根
D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 钠浮在液面,产生气泡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A.A B.B C.C D.D
8.下列有关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B.在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在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紫色
D.在苯中加入溴水,振荡并静置后下层液体为橙色
9.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B.的电子式:
C.丙烷的球棍模型: D.葡萄糖的分子式:
10.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甲基的电子式 B.S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C.含10个中子氧的核素符号 D.乙酸的结构简式
11.下面操作不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取绿豆大的钠分别加入水和乙醇中 证明乙醇羟基中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氢原子活泼
B 取绿豆大的钠与钾分别投入水中 证明钾的金属性强于钠
C 将石蜡油在催化作用下,加强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证明产物不都是烷烃
D 将乙烯通入水中无现象 证明乙烯不与水反应
A.A B.B C.C D.D
12.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碳—14 核素: C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HClO的结构式为H-O-Cl D.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13.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除去乙醇中的水
B.用装置乙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
C.用装置丙验证苯与液溴反应有生成
D.装置丁铜片上有气泡,则可证明铜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稀硫酸反应放氢气
14.将甲烷与一定量的氯气混合于一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盛有饱和溶液的水槽中(如图所示),对于此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饱和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C.试管内有少量白雾
D.该反应的现象为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试管内壁上因为有氯化氢生成故有油状液滴产生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新能源的优点是没有污染或者很少污染
D.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
二、填空题
16.某种工程树脂由丙烯腈(,用表示)、1,丁二烯(,用表示)和苯乙烯(,用表示)按一定比例共聚而得。
(1)和三种单体中,原子个数比的比值最小的单体是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2)经元素分析可知,该工程树脂的组成为(为正整数),则原料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用表示)。
17.苯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密度、溶解性 毒性 熔、沸点 挥发性
___色___体 ___溶于水且密度比水___ ___毒 较低 易挥发
18.按要求填空:
(1)乙烯的结构式_______。
(2)甲醇(CH3OH)的电子式_______。
19.乙烯(CH2=CH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2=CH2+H2OCH3CH2OH,这是工业制备酒精的方法。该反应的类型是___反应(填“取代”或“加成”),产物CH3CH2OH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填“羟基”或“羧基”)
20.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是(Ⅰ)还是 (Ⅱ),利用乙醇和钠的反应,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的钠,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知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
(1)实验前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 。
(2)如果实验开始前导管b内未充满水,则实验结果将 __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3)若测得有1.15g参加反应,把量筒c中的水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80 ,试结合计算和讨论,判断Ⅰ和Ⅱ哪个正确? __________ (填“Ⅰ”或“Ⅱ”)正确。
21.葡萄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
(1)葡萄糖属于__________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葡萄糖中含氧官能团有醛基和___________(填名称)。
(3)1mol葡萄糖与足量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4)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向葡萄糖溶液中滴入几滴酸性稀溶液,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思维辨析:
22.乙酸显酸性,电离出H+,因此发生酯化反应时断裂H—O键。_______
23.乙酸乙酯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_______
24.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酯可发生水解反应。_______
25.无机含氧酸不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_______
26.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反应。_______
27.等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互为同分异构体_______
28.回答下列问题
Ⅰ.有下列各组物质:
A.O2和O3 B.12C和13C C.丙烷和庚烷
D.CH3—CH2—CH2—CH3 和
E. 和
(1)___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位素。
(2)___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____________组两物质属于同系物。
(4)____________组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Ⅱ.从石油和煤中可以提炼出化工原料A和B,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 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回答下列问题:
(5)有机物A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
(6)A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7)B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在50~60℃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
(8)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_________(填“A > B”、“A < B”或“A = B”)。
29.(1)有下列几组物质,请将序号填入下列空格内:
A、CH2=CH-COOH和油酸(C17H33COOH) B、12C60和石墨
C、和
D、35Cl和37Cl E、乙醇和乙二醇
①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
②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③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由丙烯制取聚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氨酸缩聚形成多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淀粉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下图表示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小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化学键,假如碳原子上其余的化学键都是与氢结合(氢原子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链状烷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2)写出上图中B、C的结构简式 B__________、C___________
(3)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填编号)
(4)用系统命名法对下列烷烃进行命名:
①(CH3)2CHC(C2H5)2C(CH3)2C2H5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A.由于烷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B.植物油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甲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也为取代反应;
D.乙炔含有碳碳三键,可发生加聚反应。
【详解】A.由于烷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都为C5H12,所含支链增多,所以沸点:新戊烷异戊烷<正戊烷,故A错误;
B.植物油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使溴水褪色,故B错误;
C.甲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也为取代反应,故C错误;
D.乙炔含有碳碳三键,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炔,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非金属化合物的沸点比较:①若分子间作用力只有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如SnH4>GeH4>SiH4>CH4;③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CO>N2;④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⑤形成分子间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较高,如H2O>H2S;如果形成分子内氢键则熔沸点越低。物质的熔沸点和物质的稳定性没有必然的联系,稳定性取决于化学键的强度,需注意区分。
2.A
【详解】A.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因此CCl4的电子式,A错误;
B.丙炔的结构为CH≡CCH3,其分子式为C3H4,B正确;
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CH2=CH2,C正确;
D.C原子半径大于H原子半径,丙烷的球棍模型为,D正确;
故答案为A。
3.C
【详解】A.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故A正确;
B.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键,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故B正确;
C.苯与液溴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故C错误;
D.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故D正确;
选C。
4.B
【详解】分子式为C7H7Cl,且分子中含有苯环,应为甲苯的一氯取代物,氯原子可在甲基或苯环上,如在苯环,有邻、间、对3种位置,共4种。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限制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掌握有机物的官能团和结构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原题可以认为C7H7Cl是由氯原子取代甲苯上的氢原子而得。
5.B
【详解】A.光照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属于取代反应;乙烯制备聚乙烯,是加成反应,故A错误;
B.乙烷在氧气中燃烧和乙醇变乙醛(乙醇催化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故B正确;
C.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氧化反应,故C错误;
D.用乙烯与氯化氢制取氯乙烷是加成反应,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是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乙醛使溴水褪色是发生氧化反应,乙醛与发生加成反应,两者没有因果关系,A项错误;
B.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结论错误,B项错误;
C.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结论错误,C项错误;
D.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结论正确,D项正确;
答案选D。
7.B
【详解】A.银镜反应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在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还原性糖,需要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呈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出现银镜现象,证明蔗糖水解,A不合题意;
B.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并插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铜片上冒气泡发生反应为:2H++2e-=H2↑,故发生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C.向样品中加入适量浓氢氧化钠,用红色石蕊试纸检测产物,由于氢氧化钠本身就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不能得出样品中含有铵根的结论,C不合题意;
D.由于Na的密度大于酒精的,故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现象应该是沉入乙醇中,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D
【详解】A.在催化剂作用下,苯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故A正确;。故苯层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层的位置关系是苯层在上,的苯溶液层与水层的位置关系是水层在下。
B.在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故B正确;
C.苯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由于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则在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并静置后上层为本,下层为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C正确;
D.苯不能与溴水反应,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由于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则在苯中加入溴水,振荡并静置后上层为橙色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下层为水,故D错误;
故选D。
9.C
【详解】A.硝基苯中硝基中的N原子与苯环的C原子相连,则其的结构简式为: ,A错误;
B.中Cl含有三对孤电子对,则其的电子式为:,B错误;
C.丙烷的球棍模型为: ,C正确;
D.葡萄糖的分子式为:,D错误;
故答案为:C。
10.B
【详解】A.甲基的电子式,故A错误;
B.S2-的离子为18电子结构,离子结构示意图,故B正确;
C.氧为8号元素,含10个中子氧的核素符号,故C错误;
D.乙酸的结构简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D
【详解】A.取绿豆大的钠分别加入到水和乙醇中,钠在水中的反应比乙醇的剧烈,证明乙醇羟基中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氢原子活泼,所以A能达到目的;B.取绿豆大的钠与钾分别投入水中,钾与水反应比钠激烈,证明钾的金属性强于钠,所以B能达到目的;C.将石蜡油在催化作用下,加强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证明产物不都是烷烃,还含有不饱和烃,所以C能达到目的;D. 在催化剂存在、一定温度下,乙烯与水会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D不能达到目的;答案:D。
12.C
【详解】A.C是6号元素,碳—14 核素为,A项错误;
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B项错误;
C.HClO的结构式为H-O-Cl,C项正确;
D.是甲烷的比例模型,D项错误;
答案选C。
13.A
【详解】A.乙醇中的水被生石灰吸收,再通过蒸馏的方法将乙醇蒸出,A正确;
B.乙烯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达不到除杂的目的,B错误;
C.液溴易挥发,挥发出的液溴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和HBr与硝酸银反应的现象一样,都产生淡黄色沉淀,故在验证苯与液溴反应有生成之前要加一个除杂装置,C错误;
D.装置丁铜片上有气泡,说明氢离子在铜片上得电子转化为氢气,不能证明铜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稀硫酸反应放氢气,D错误;
故答案为A。
14.D
【详解】A.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氢,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选项A正确;
B.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五种物质,选项B正确;
C.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有氯化氢生成,氯化氢结合水蒸气形成酸雾,试管内有少量白雾,选项C正确;
D.该反应试管内壁上因有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生成而有油状液滴产生,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5.A
【详解】A.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故A错误;
B.温度过高,疫苗中的蛋白质会变性而死亡,所以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故B正确;
C.新能源通常是环境友好型能源,特点是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污染轻,对环境友好,故C正确;
D.燃料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燃料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所以化学能可在不同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故D正确;
故选:A。
16. 1,丁二烯
【详解】(1)三种单体中碳、氢原子个数比的比值分别为1、、1,所以1,3-丁二烯中碳、氢原子个数比的比值最小;
(2)根据三种单体的组成可知,ABS中的氮原子只来源于A,所以形成1个ABS分子时有c个A分子参加反应,由A、B、S的结构简式可知1个B分子中氢原子数比碳原子数多2,1个A分子、1个S分子中氢原子数和碳原子数相等,而1个ABS分子中氢原子数比碳原子数多b-a,所以形成1个ABS分子时有个分子参加反应,则原料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c:(b-a)。
17. 无 液 不 小 有
【解析】略
18.(1)
(2)
【解析】(1)乙烯化学式为C2H4,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原子与碳原子通过两对共用电子对相连接,碳原子与氢原子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相连接,结构式为 ;
(2)甲醇(CH3OH)中含有羟基,碳氢之间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相连接,碳原子与氧原子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相连接,氧原子与氢原子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相连接,电子式为。
19. 加成 羟基
【详解】乙烯含有双键,可以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CH2=CH2+H2OCH3CH2OH的类型是加成反应,产物CH3CH2OH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故答案为:加成;羟基。
20. 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右侧导管插入水槽,微热圆底烧瓶,右侧导管若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水柱不变化,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偏小 Ⅱ
【详解】(1)该装置因烧瓶的容积比较大,应用加热的方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2)如果实验开始前导管b内未充满水,则因从集气瓶中排出的水部分留在导管b中而使测量的水的体积偏小,故实验结果偏小。
(3)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是0.025,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0125mol,也就是0.025H,即1个乙醇分子中有1个氢原子不同于其他的氢原子,从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Ⅱ.
21.(1)有机化合物
(2)羟基
(3)6
(4)溶液紫红色很快褪去
【解析】(1)
葡萄糖属于糖类,属于有机化合物,故答案为:有机化合物;
(2)
由题干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可知,葡萄糖中含氧官能团有醛基和羟基,故答案为:羟基;
(3)
根据反应方程式C6H12O6+6O26CO2+6H2O可知,1mol葡萄糖与足量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6mol,故答案为:6;
(4)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向葡萄糖溶液中滴入几滴酸性稀溶液,故能将紫红色的KMnO4溶液还原为Mn2+的无色溶液,则实验现象为溶液紫红色很快褪去,故答案为:溶液紫红色很快褪去。
22.错误 23.正确 24.正确 25.错误 26.错误 27.正确
【解析】22.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醇中的O-H键和乙酸中的C-O键发生断裂,故错误;
23.乙酸的酯化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故正确;
24.酸跟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酯化反应,其逆反应是水解反应,故正确;
25.无机含氧酸也能发生酯化反应,例如碳酸可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故错误;
26.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在酸性条件下互为可逆反应,但在碱性条件下不能互为可逆反应,故错误;
27.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通式为CnH2nO2,互为同分异构体,故正确。
28.(1)B
(2)A
(3)C
(4)D
(5)碳碳双键
(6)
(7) + H2O 取代反应(或硝化反应)
(8)A > B
【解析】(1)
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12C和13C符合要求,故答案选B;
(2)
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O2和O3符合要求,故答案选A;
(3)
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的化合物,丙烷和庚烷都是烷烃,相差4个-CH2-,符合要求,故答案选C;
(4)
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CH3—CH2—CH2—CH3 和 的分子式都是C4H10,但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故答案选D;
(5)
由题意可知A是乙烯, 所含官能团为碳碳双键,故答案为:碳碳双键;
(6)
A中含有碳碳双键,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7)
设B的分子式为CxHy,则,且12x+y=78,解得x=6,y=6,所以B的分子式为C6H6,又因B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所以B是苯。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在50~60℃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H2O,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 + H2O;取代反应;
(8)
A是乙烯,碳氢元素质量比是6:1,B是苯,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A的含氢量比B高,所以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A > B,故答案为:A > B。
29. D A B C CH3CH2CHO+NaOH+2Cu(OH)2Cu2O↓+CH3CH2COONa+3H2O
【详解】分析:(1)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相称为同系物;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①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
②丙氨酸含有羧基和氨基,可发生缩聚反应;
③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④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丙酸钠、水和氧化亚铜。
详解:(1)A.CH2=CH-COOH和油酸(C17H33COOH)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5个“CH2”原子团,故互为同系物;
B.12C60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
C.和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
D、35Cl和37Cl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
E、乙醇和乙二醇都属于醇类。则
①互为同位素的是35Cl和37Cl,答案为:D;
②互为同系物的是CH2=CH-COOH和油酸(C17H33COOH),答案为:A;
③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12C60和石墨,答案为:B;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和,答案为:C;
(2)①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反应的方程式为;
②丙氨酸含有羧基和氨基,可发生缩聚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③淀粉在酸性环境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化学方程式为;
④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丙酸钠、水和氧化亚铜,方程式为CH3CH2CHO+NaOH+2Cu(OH)2Cu2O↓+CH3CH2COONa+3H2O。
点睛:本题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概念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题目难度不大。对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这四组概念,学习时应着重从其定义、对象、化学式、结构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不同点,注意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
30.(1)A、C
(2) CH3CH=CHCH3 CH3CH(CH3)CH3
(3)C
(4) 2,4,4-三甲基-3,3-二乙基己烷 3,4-二甲基己烷
【详解】(1)根据链状烷烃是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形成链状,剩余价电子全部与H原子结合,达到结合H原子的最大数目可知:上述物质中属于烷烃且不含支链的物质序号是A、C;
(2)根据碳原子的四价键理论,结合物质的球棍模型可知:物质B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两个碳碳单键,其余的用氢原子饱和,该物质结构简式是CH3CH=CHCH3;
C中含有三个碳碳单键,其余的用氢原子饱和,该物质结构简式是CH3CH(CH3)CH3;
(3)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根据物质的球棍模型可知物质A是正丁烷,其分子式是C4H10,其同分异构体也是含有四个碳原子的且结构与丁烷不同的物质,该物质为异丁烷,故合理物质序号为C;
(4)根据选择分子中含有C原子数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支链较近的一端为起点,给主链上的C原子编号,以确定支链位置,①(CH3)2CHC(C2H5)2C(CH3)2C2H5分子中最长的碳链含碳数目为6,命名为己烷,根据取代基的位置及“最小原则”可知,该烷烃的名称为:2,4,4-三甲基-3,3-二乙基己烷;
②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结构中最长的碳链含碳数目为6,且分别在3和4号C原子上各自有一个甲基,根据系统命名法可知该物质名称为:3,4-二甲基己烷。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