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学年春季学期六校第三次学情调查
八年级 (科学学科)
命题人:赤岸初中八年级备课组、毛店初中七年级备课组 审核人:朱梦瑶 日期:2023.5.30
考生须知:
1. 全卷共四大题,34 小题,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 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上。
3. 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4.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35.5 Ca—40 N— 14 S—32 Fe—56
5. 本卷计算中 g 取 10 牛/千克。
6. 除不尽时,小数点后保留 1 位。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下列是小科完成 CO2 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 )
A .气密性检查 B .添加试剂 C .制取并收集气体 D .气体验满
2 .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上,我国滑雪运动员所用的滑雪杖材质为铝合金。如图为 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其中不能直接体现的信息是 ( ▲ )
A .原子序数 B .元素的类别 C .中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4 .下列实验能证明土壤中存在空气的是 ( ▲ )
A . B . C . D .
5.把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保鲜,这是因为氮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不活泼的气体。 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 )
A .氮原子 B .氮分子 C .氮离子 D .氮元素
6 .淡溪杨梅是乐清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杨梅理想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保水和 保肥能力强。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 )
A . B . C . D .
7 .如图所示,是有关家庭用电中的几个实例,其中,对图中实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第 1 页 共 8 页
A . 甲图测电笔的使用方法是正确的 B .乙图电路的接法是正确的
C .丙图有关家庭用电中电路的连接是正确的 D .丁图用湿手接触台灯的做法是正确的
8 .有人发明了一种“发电地板” ,如下图所示。发电地板的主要部件由永磁体和线圈组成,行 人或车辆通过时,挤压地板使永磁体和线圈发生相对运动,便能发电,该发电地板的工作原 理与下列哪个选项的实验原理相同 ( ▲ )
A. B. C. D.
9 .下面是教材中四个重要的实验示意图。所用科学方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 )
① ② ③ ④
A .图①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 B.图②实验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C .图③实验证明光是叶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 .图④实验证明动物的呼吸
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 . 甲属于氧化物 B .物质丙的化学式是 CH3OH
C .反应中,乙、丁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3 :1 D .物质丁的化学式是 CO
11.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 2 支高低不等的蜡烛, 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 .只打开止水夹,不移开玻璃片,会看不到实验现象
C .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 .去掉烧杯中的 1 支蜡烛,不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12.如图甲、乙、丙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
A .图甲中的⑦表示呼吸道,⑥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B .图乙中的⑧表示肺泡,肺部有大量的肺泡
C .图丙中的 b 表示氧气,a 表示二氧化碳
D .图丙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13.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 CO2 ,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 ( ▲ )
A .B .C .D .
第 2 页 共 8 页
14.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 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 (g) 1.2 X 2.4 5.4
A .X=2.0 ,乙可能是催化剂 B . 甲和丙是反应物
C .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 1 :2 D .丁一定是化合物
15.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 )
A . B . C . D.
A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B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C .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8 小题,20 空格,每空格 2 分,共 40 分)
16. (1) 用化学用语表示:2 个氮分子 ▲ ;氧化铝 ▲ 。
(2) 在反应 3NO2+H2O═2HNO3+X 中,X 的化学式为 ▲ 。
(3) 一种新型的氢粒子,它的组成可用 H3+表示,一个 H3+粒子中含有 ▲ 个电子。
17.我们可以从元素周期表上获得有关元素的许多信息。表格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
答问题:
(1) ②和⑤是不同种元素,它们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 (选填“质子数”或“中子数”) 不同。
(2) ③和④组成的物质是由 ▲ (选填“分子” 、“原子”或“离子”) 构成的。
18.家里某用电器发生短路,熔丝立即熔断,用下列方法进行检测,如图所示,断开所有用 电器的开关,用一个普通的白炽灯 L 作为“校验灯” ,与熔断的熔丝并联,然后只闭合 S 、S1, 若 L 发出暗红色的光 (发光不正常) ,说明 L1 ▲ ;只闭合 S 、S2 ,若 L 正常发光,说 明 L2 ▲ 。 (都选填“正常” 、“短路”或“断路”)
第 19 题图
第 18 题图
19.科技为生活服务,图甲是一个悬浮盆栽,图乙是其原理的简单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盆栽底部磁极为 ▲ 极 (填“N”或“S”) 。
(2) 当给盆栽浇水后,为维持盆栽距离底座的高度不变,可以通过 ▲ (填“向左”或“向 右”) 移动滑片来实现。
第 3 页 共 8 页
20.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与呼吸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
(1) 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 ▲ 模拟人体的肺,此时模拟的肺内气压 ▲ (填 “大于”或“小于”) 大气压。
(2) 图乙模拟的是人体在 ▲ (填“吸气”或“呼气”) 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膈肌 处于 ▲ (填“收缩”或“舒张”) 状态。
第 20 题图 第 21 题图
2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探究土壤保水性。a 中砂粒体积是b 中的一半,c 中黏粒 体积和b 中砂粒体积相同,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内渗出的水量如图 所示 (三个锥形瓶完全一样) 。请回答:
(1) 若图中所示的渗水量有一个是错误的,那么最有可能错误的是 ▲ (填字母) 。
A .a 装置 B .b 装置 C .c 装置 D .三个装置都没有错
(2) 根据 ▲ 的实验现象,可以验证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强。
22.利用大气压原理解释科学现象时,小科分析并概括出以下思维模型:
(1) 思维模型中的“?”处应该是 ▲ (选填“开放”或“密闭”) 。
(2) 乙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待红磷燃烧火焰熄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以 观察到烧杯中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根据该思维模型,本实验是通过 ▲ 的方式来减小瓶 中气压的。
23.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 供了物质基础,呼吸作用则为光合 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1) 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 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 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 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 。
(2) 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 24 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 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 (填“P 点前”“P 点” 或“P 点后”)。
三、实验探究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20 空格,每空格 2 分,共 40 分)
24.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带+电)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
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
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
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
第 4 页 共 8 页
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 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 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 的是 ▲ 。
(2) 1 微米金箔包含了3000 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
A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 1919 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一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 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
25.图甲是欧姆在研究电学原理时,设计的一款能测量电流大小的电流扭秤(内部结构如图乙)。 容器 A 、B 中装有不同温度的水银,以导线相连构成温差电源,AB 两端存在电压,其电压大 小由温差决定。利用悬丝在直线导体上方悬挂磁针,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偏转,为保 证测量的可靠性,欧姆对电流扭秤进行了多次试测,数据如下表:
组别 水银温度/℃ 磁针偏转情况
A B 方向 角度
1 40 10 顺时针 3θ
2 40 20 顺时针 2θ
3 40 30 顺时针 θ
4 40 50 逆时针 θ
(1) 实验中欧姆是通过 ▲ 来反应电流大小的。
(2) 根据欧姆的实验数据,控制 A、B 中水银温度分别为 30℃和 50℃ ,可推测磁针偏转的方 向及角度为 ▲ 。
(3) 相同温差下,为了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可采用的方法是 ▲ 。(列举 1 点)
26.小金探究用平菇(一种可食用菇)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②在 B 塑料瓶中加入两片平菇,在 A 塑料瓶中加入 17 mL 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依次打开弹簧夹 K2、 K1 。过氧化氢溶液进入 B 塑料瓶与平菇接触,立即产生大 量气体。
③使用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氧气收集。 回答下列问题:
(1) 容器 B 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 用下列 4 种方法收集满一只试管的氧气,已经快收集满,哪种方法正确 ▲ 。
(3) 此装置也可用于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小金在实验过程中选用如图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 集气体,气体应从 ▲ (选填“a”或“b”) 端通入。
第 5 页 共 8 页
27.小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 置中注射器的活塞与内壁间摩擦忽略不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进塞子, 白磷不能燃烧;
③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 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 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④打开 K1 和 K2 ,用注射器从 b 管抽水,当集气瓶中液面
刚低于燃烧匙底部时,立即同时关闭 K1 和 K2 ,发现集气瓶中白磷燃烧,此时读出注射器中的 水量为 V1 ;
⑤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 K2 ,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 V2。 回答下列问题:
(1) 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方法是 ▲ 。
(2) 结合步骤③④可知, 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
(3) 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 (用 V1 、V2 来表示)。
(4) 小滨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 21% ,同学们帮助分析,认 为实验步骤⑤不严谨,原因可能是 ▲ 。
28.下面是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几个实验。
实验一: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1881 年恩格尔将好氧细菌和水绵放在同一 透明的容器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取里面的水绵制作成临时装片,并用光束照射水绵,通 过显微镜观察,最后得出结论。
实验二: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为了探究产物 O2 中的O 元素的来源,做 了如下实验: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 18O 的水和碳酸氢盐(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 作用提供全部的 CO2 ,而且不产生水,其他条件均相同) ,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 释放氧气中 18O 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18O 为示踪原子)
组别 水中 18O 的比例(%) 碳酸氢盐中 18O 的比例(%) 释放的氧气中 18O 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实验三:小柯拿着盛有水绵的试管走进一间暗室,然后将同一盏白炽灯放在离试管不同 距离的地方进行照射并观察。观察数据如右表:
试管与灯的距离(cm) 5 10 15 20 25 3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 61 55 42 32 25 21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一中当初恩格尔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能看到 ▲ 现象。
(2) 根据实验二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
(3) 根据实验三,小柯想探究的问题是 ▲ 。
29.某科学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一氧 平衡中的作用,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 的实验装置(此实验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 体体积等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 24 小时,连接氧气检测仪,测得装置内一昼夜 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
第 6 页
共 8 页
请据图分析作答:
(1) 分析图一和图二可知,随着时间推移,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 ▲ 时移动到最右 端(填数字)。该植物在一天中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曲线中 A 点低于 ▲ 点(填图中字母);
(2) 请写出图二中 AF 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 ▲ ;
(3) 若用图一装置继续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分,则对该绿色植物进行的处理是 ▲ 。
四、解答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30 、31 题 6 分,32 题 7 分,33 、34 题 8 分,共 35 分)
30.如图为某药品的说明书。如果小孩每日食物中铁元素过多,含量超过 200mg 则不利于身 体的发育。有个小孩一天吞食了 8 片此药, 问:
(1) FeSO4 中铁、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
(2) FeSO4 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3) 8 片此药中铁元素的质量是 ▲ 。
31.硫化镉 (CdS) 是一种光敏材料,其电阻值 R1 随光照强度 E (E 越大表示光照越强,其国 际单位为 cd)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某展览厅 (如图甲所示) 为保护展品,采用这种材料设置 了调光天窗。当外界光照较强时,启动电动卷帘适时调整进光量;当外界光照较弱时, 自动 启动节能灯给予补光。调光天窗的电路原理如图丙所示,R2 为定值电阻,R1 为 CdS 电阻,P 为电磁铁,其线圈电阻 RP 为 10Ω ,当电流达到 0.06A 时能吸合衔铁。已知电源电压 U1= 12V, U2=220V ,则:
(1) 图 2 中 R1 阻值随光照强度 E 变大而 ▲ (选填“增大”或“减小”)。
(2) 若要缩短节能灯点亮的时间,可换用阻值 ▲ (选填“大”或“小”)的 R2。
(3) 当外界光照强度达到 1cd 时, 电动卷帘便开始工作,求 R2 的阻值。
3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样品,并用 稀盐酸 200g ,平均分成 4 份进行 4 次实验 (样品中其他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样品质量 (g) 5 10 15 20
生成 CO2 质量 (g) 1.76 3.52 4.4 M
(1)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 ▲ 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
(2) 表中的 M 数值是 ▲ g。
(3) 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第 7 页 共 8 页
33.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对全球 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等。
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如图甲) ,树立了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担当,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左侧集气瓶中盛放空气,右侧气瓶中 盛放二氧化碳气体,如果观察到 ▲ 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2) 图丙是自然界中碳一氧循环的示意图,结合图丙分析当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 要原因是 ▲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符合“碳 中和”理念的是: ▲ (填序号) 。
A .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B .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
C .推广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 D .开展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环境
(3) 2022 年 4 月 28 日我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一催化》上发表成果一一实现二氧 化碳到葡萄糖的合成,开辟了一条二氧化碳转化的新途径。假设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碳元素 的转化率为 100% ,合成 36kg 葡萄糖 (分子式 C6H12O6 ) 可以吸收 ▲ kg 二氧化碳。
34.在以“探究藻类植物如何进行生命活动”项目化学习实践中,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先 在水槽里的支架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土壤浸出液与适量的黑藻,另一个装有适量的 CO2 缓冲液 (CO2 缓冲液能使装置内 CO2 浓度不变) ,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 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 (如图) 。在光照下实验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下 降,水槽的水面上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请分析实验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
解释。
第 8 页 共 8 页2022学年春季学期六校第三次学情调查八年级(科学学科)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5:DCAAB 6—10:BCDAD 11—15:BC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16:(1)2N2 Al2O3 (2)NO (3)2
17:(1)质子数 (2)离子
18:(1)正常 (2)短路
19:(1)N (2)向右
20:(1)③ 大于 (2)吸气 收缩
21:(1)C (2)b装置中渗出的水比c装置中要多
22:(1)密闭 (2)减少质量
23:(1)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P点前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24:(1)原子核 (2)B (3)质子
25:(1)磁针偏转角度(2)逆时针转过2θ
(3)换用磁性更强的小磁针(或减小磁针和导体间的距离)
26:(1)2H2O2 = 2H2O+O2↑;(2)A;(3)b
27:(1)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向右拉动注射器活塞,若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良好
(2)需要氧气 (3)
(4)80℃的热水冷却至室温时体积缩小,导致测定的氧气体积偏大,从而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
28:(1)好氧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2)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于水;
(3)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29:(1)18;F (2)葡萄糖(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切断其中部分叶片的叶脉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30、31题6分,32题7分,33、34题8分,共35分)
30:(1)1:1:4 (2)36.8% (3)147.4mg (每空2分)
31:(1)减小 (2)小 (3)70Ω(每空2分)
32:(1)不再产生气泡(2分)(2)4.4 (2分) (3)80% (3分)
33:(1)食用油b侧液面高度低于a侧液面高度
(2)化石燃料的燃烧 C (3)52.8 (每空2分)
34: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或光合作用:CO2+H2O C6H12O6+O2)(2分)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或呼吸作用:C6H12O6+O2 CO2+H2O)
(2分)
在光照强度大于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从而使烧杯内氧气的产生大于消耗,烧杯内氧气的含量会增加而CO2缓冲液能维持装置内的CO2浓度不变(2分)
所以装置内气压会增大当装置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会将烧杯内水面压下,水槽内液面上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