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试题
时间: 7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往复说明所有的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是自给自足的
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只有生物能对信息作出反应,因此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2.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阳光、热能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消费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产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 4 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1 和 2 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 .3 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 .①代表光合作用, ②代表呼吸作用
D .4 可以表示大气中的 CO2 库
4.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有误的是( )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B.该图中 C 所具有的能量为 B 的 10%~20%
C.该图中的 A 固定的能量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 A 固定的能量是 B 、C 、D 的能量之和
5.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态平衡包括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
试卷第 1 页,共 8 页
B.随着经济发展,只有自然因素会影响生态平衡
C.生态系统稳定性指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生态平衡的能力
D.负反馈调节是使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
①全球气候变化 ②粮食短缺 ③臭氧层破坏 ④土地荒漠化 ⑤环境污染 ⑥生物多样性 丧失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⑥ D .①④⑤⑥ 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等,下列哪个选项属于间接价值 ( )
A.森林覆盖的山体不容易发生泥石流 B.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材料 8.利用微生物发酵可制作各类美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酿制果酒时,所有阶段都必须严格控制气体成分使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
B.腐乳制作时,风味的产生与微生物分泌的酶将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分解有关
C .传统泡菜制作,利用植物体表面天然的乳酸菌来进行发酵。
D.酸奶发酵时,发酵液的 pH 逐渐降低,是乳酸菌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造成的 9.将目标微生物转移到培养基中的过程称为接种。下列关于接种的叙述,错误的( ) A.接种过程中,防止其他微生物进入培养基是获得纯培养物的关键环节
B.接种所使用的涂布器或接种环等工具均需灭菌后再使用
C.接种过程中,要将瓶口或试管口用 75%的酒精擦拭灭菌
D.接种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减少非目标微生物的污染
10.如图 a 和图 b 分别是胡萝卜组织培养技术及中国克隆猴“中中”和“华华”核移植技术的 流程图, ①和②表示相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 a 实验证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图 b 实验证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图 a 过程①和②分别表示分裂和分化
D.图 b 激活的重组细胞获得类似于受精卵的能力 11.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并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鉴定和检 测才能知道。下列属于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的是( )
①检测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是否有目的基因 ②检测受体细胞是否有致病基因
试卷第 2 页,共 8 页
(
A
.
) (
C
.
) (
B
.
) (
D
.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 ④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了蛋白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2 .PCR 在生物学实验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下列不属于 PCR 的应用范畴的是( )
A.扩增和筛选目的基因 B.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C.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 mRNA D.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
13.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进行标注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B.治疗性克隆对解决供体器官缺乏和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C .转基因农作物推广种植一定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D.中国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中重申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 14.下列哪一项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
A.草履虫的单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人的缩手反射的完成需要多种细胞协调来完成 C.禽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D.病毒必须在寄主细胞中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5.下列为两种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发菜、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衣藻等都属于蓝细菌 C.蓝细菌没有核糖体,水稻叶肉细胞有核糖体
D.以上两种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 合题目要求,全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错选得 0 分。)
16.下列选项中,若用圆圈表示原核生物(a )、真核生物(b)、乳酸菌(c )、硝化细菌
(d)、酵母菌(e )、细菌(f),则这些概念的从属关系正确的是( )
试卷第 3 页,共 8 页
17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单位: ×102kJ/ (m2 ·a )]。表 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⑤为分解者。 GP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 NP 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NP=GP-R),R 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类别 GP NP R
① 15.91 2.81 13.10
② 871.27 369.69 501.58
③ 0.88 0.34 0.54
④ 141.20 62.07 79.13
⑤ 211.85 19.26 192.59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
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5.5% 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871.27×102kJ/ (m2 ·a ) .
D .④营养级 GP 的去向中,有一部分能量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18.下图是南通某地推广的“鱼-桑-鸡(菇) ”种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塘泥中的主要微生物、黑木耳等属于生 态系统的分解者
B .林下养鸡增加群落垂直结构的复杂性, 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 .“桑叶→蚕→蚕沙→鱼”组成一条完整的食 物链
D.建立该种养模式时主要遵循了整体、循 环等生态工程原理
19 .W 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人体蛋白质。某学习小组利用膀胱生物反应器制备 W 的过
程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上有供重组 DNA 的鉴定和选择的标记基因
B .W 基因只在转基因动物膀胱细胞中存在并表达
C.步骤③在原肠胚开始出现细胞分化,随后形成 3 个胚层
D.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的最终技术环节
20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如图所示, a 是核移植技术, b 是体外受精技 术, c 是胚胎分割技术, ①②③依次表示其结果。据图回答,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试卷第 4 页,共 8 页
A .①反应了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B .②若为设计试管婴儿则有一定的伦理争议
C .③中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未必完全相同
D .①②③都属于无性繁殖
三.非选择题: (本题共 5 小题,共55.)
21.( 11 分) 图 1 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 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图 2 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
(1) 图 1 中,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填组成成分);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 径是 (填序号),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填序号)。
(2) 图 2 中 B 表示 。若鼠摄入能量为 2.2×109kJ ,A 中能量为 1.6×109kJ ,B 中 能量为 1.2×109kJ,狼同化能量为 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 为 。
(3) 由图 2 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显著特点是 。人类研究生态系统中 能量流动,可以实现对能量的 ,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4) 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 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 狼 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 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 节生物的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
沿着 流动; 能量作为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 间 。
22.(10 分) “四位一体” (人居—种植—养殖—沼气) 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 模式,它以沼气为组带,将养猪、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沼气工程等多个生产过 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得到了良性发展。如图是该系 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第 5 页,共 8 页
(1) 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发展沼气工程,提高 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遵循了生态学的 原理。
该生态农场实现了生活垃圾、动物粪便、沼渣和沼液的充分利用,
遵循了生态学的 原理(2 分)。
(2) 生态工程是人类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 进行修 复、重建,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 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 效益和 效益的同步发展。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 的工程体系。
(3) 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与一般的自然生 态系统相比较, 稳定性较低(2 分),所以需要人们不断输入物质与能量。 23.(12 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 A.研究人员用 化合物 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 A 的 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 A 的目的是________ ,(2 分)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 基。
(2) “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 ,该培养基需用________ (方法)灭菌。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 A 含量________ 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 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_______。(两空均填“增加”或“减少”)。
(4)转为用固体培养基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____或稀释涂布平板的方法进行接种,在 前一种方法接种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____ ,这种工具在操作时采用的灭菌方 法是______________。
(5)有人提出,可以通过改造细菌的基因来获得能够降解化合物 A 的细菌,分析这种方
试卷第 6 页,共 8 页
法________ (是/否)可行。 (6)将目的菌用于环境保护实践时,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_____ (写出 1 点即可)。 24.(11 分)如图表示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备抗体的两种途径,其中①~⑥表示相关过 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为细胞融合,促进动物细胞融合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同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 ,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 Y 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2 分)。对经过选择培养的杂 交瘤细胞要进行_________和_________ ,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 的细胞。
(3)抗体 2 制备过程中将 mRNA 逆转录为 cDNA 再进行 PCR 扩增被称为 RT-PCR 技术, RT-PCR 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 (2 分)。扩增过程中引物的作用是
。
______________
(4)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启动子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 。2 分
25.(11 分)某动物体内含有研究者感兴趣的目的基因,研究者欲将该基因导人大肠杆菌 的质粒中保存。该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 基因) 、LacZ 基因,酶切位点位于 LacZ 基因内部。其结构和简单的操作步骤如右图所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②步中,应选择用__________ (相同/不同)的限制酶或切割能产生相同末端的限制 酶切割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限制酶的切割位点 ______ (能/不能)位于目的 基因的内部,限制酶 _______ (能/不能)破坏质粒的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 点等结构。
(2)第③步中,为了使质粒 DNA 与目的基因能连接,还需要在混合物中加入_______ (限制 酶/DNA 连接酶)。
(3)选用含有 AmpR 基因和 LacZ 基因的质粒的原因: ____________2 分(AmpR 基因/LacZ 基因)可用于检测质粒是否导入了大肠杆菌,又由于 LacZ 基因的效应,这些生长的菌落
可能出现两种颜色:含有空质粒(没有连接目的基因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落呈_______ (蓝色/白色);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落呈____2 分(蓝色/白色)。 (4)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白色的原因:目的基因的插入破坏了 LacZ 基因的结 构,使其不能正常表达形成___________2 分,底物 X-gal 也就不会被分解。
试卷第 7 页,共 8 页
试卷第 8 页,共 8 页吉林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
生物试题答案
一 单选
1-5BBDDB 6-10CAACC 11-15CDCCD
二 不定项
16B17 AC 18ABD 19BC 20BC
三 非选择题
21. (11分,每空1分)
(1)生产者;②③④;①(2)鼠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15%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多级利用(4)负反馈 种间关系(5)食物链和食物网 循环往返
22(10分,除特殊标记每空1分)
(1)整体 循环2分
(2)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环境) 经济 生态 可持续
(3)分解者 抵抗力2分
23. (12分,除特殊标记每空1分)
(1)筛选出可以降解化合物A的微生物(目的菌) 2分 选择
(2)化合物A 高压蒸汽
(3)减少 增加
(4)平板划线法 接种环 灼烧灭菌
(5) 是 (6)目的菌能否在自然环境中大量繁殖,是否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代谢物,降解化合物A后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等。
24 (11分,除特殊标记每空1分)
(1)灭活病毒诱导法 细胞膜的流动性
(2)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2分
克隆化培养 抗体(阳性)检测
(3)逆转录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2分 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4)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启动基因转录出mRNA 2分
25.(11分,除特殊标记每空1分)
(1) 相同 不能 不能
(2) DNA连接酶
(3) AmpR基因 2分 蓝色 白色2分
(4)β-半乳糖苷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