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田 忌 赛 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策、荐”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字,会写“赏识、脚力”等8个词语。
2.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3.分角色朗读课文,推想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田忌在与齐威王对阵中获胜的原因,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理解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把故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完整。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3.理解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过程,从中领会只有善于观察、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田忌在与齐威王的对阵中获胜的原因,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
激趣法、质疑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并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清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也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田忌赛马的故事。
2.出示课件1,简介田忌和本文的出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根据课题质疑:田忌和谁赛马 赛几场 怎么赛 比赛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课件2。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教师指导。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出示词语检查。
2.快速浏览全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赛马的过程
3.再读课文,说说田忌赛了几场,怎样赛的,比赛的结果怎样。
4.引导学生把故事的经过说具体。(教师板书)
田忌赛马的经过: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接着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最后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比赛结果是田忌(获胜)。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完整,是这一课的重点,所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故事说完整。
四、课堂小结。
田忌为什么能在比赛中获胜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总结了这节课,又为下节课作铺垫。
【板书设计】
16 田忌赛马
人物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齐威王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田忌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结果 (田)败 (田)胜 (田)胜
齐(败)田(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田忌在与齐威王的对阵中获胜的原因,并抓住课文中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
巩固旧知,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故事说完整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理解田忌获得胜利的原因。
1.顺势设问: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2.教师出示:脚力相差不多的马,只要安排好出场顺序,就可以获胜。
板书:巧妙安排出场顺序。这个计策是谁想出来的
(板书:孙膑献计)
三、学习“孙膑献计”的部分。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 (出示课件3)
2.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想一想。(出示课件4: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足智多谋)
设计意图:
通过读课文,学生能体会到孙膑的聪明才智是田忌获胜的关键所在。
四、角色分析,品读人物。
1.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了3个历史人物。现在你能结合课本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的词语对他们进行评价吗 你觉得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
2.齐威王作为齐国的一国之君,在比赛中失败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为齐威王当一次军师,想出让齐威王赢回来的对阵图 小组交流,画一画。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独特的见解。
3.教师小结。
从以上的探索中,我们知道除了文中所描述的不同等级的马的出场顺序,其他的出场顺序田忌都不能取胜,孙膑真不愧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
五、课堂小结。
1.《田忌赛马》的故事一定给了你很大的收获,说一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2.(出示课件5)总结:以后我们遇到什么事,都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调整思路,扬长避短,敢于打破常规,认真思考,抓住要害。
3.像这样以弱胜强的例子,历史上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既总结了本课内容,使学生懂得了道理,又引导学生拓展到了课外,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
【板书设计】
16 田忌赛马
孙膑献计善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