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讲述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使学生理解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通过讲述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策的作用,使学生理解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2.时空观念:通过比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的异同点,梳理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大致脉络,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3.史料实证:通过列举“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相关史实并归纳其造成的影响,再出示邓小平关于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相关文献资料,深化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4.历史解释:让学生阐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观点,从而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5.家国情怀: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2.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但中国共产党最终都能够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究其原因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勇于自我革命、纠正错误,并且在一次次纠错中吸取经验教训,茁壮成长。历史证明,坚持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根本法宝。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看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自我革命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学生回答:①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②“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人们的不满。③思想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教师小结: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人心所向。
3.教师讲述:1978年3月1日,是个星期天。第二天,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新生入学的日子,全国各地有27万新生步入了大学校园。由于“文化大革命”,他们当中许多人迈入大学的脚步被阻隔了整整十年。在他们中间,有十几年前就告别学校的老三届,也有刚刚毕业的高中生;年龄小的只有十六七岁,年龄大的已是人到中年;有的夫妻同进校门,有的师生一起上学。人们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几天前,他们还在农村的田野、工厂的车间、部队的军营。一夜之间,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4.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给这些学子们带来人生春天的人是谁吗?
学生回答:邓小平。
5.史料展示: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里提出的。
材料二 “两个凡是”不行,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这些重要思想,为真理标准大讨论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
6.教师小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7.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视频链接: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段。(略)
2.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三个方面找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①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教师总结:
(1)从核心内容来说:
(2)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说:
4.引导学生思考: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5.分组讨论: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史上的伟大转折?
提示:可从会议的背景、内容、领导核心的形成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说明两者都是中国共产党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目标导学二:拨乱反正
1.教师简要介绍:拨乱反正的背景。
2.教师讲述:拨乱反正的主要内容是平反冤假错案,“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3.教师提问:“文化大革命”中许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打成反革命,遭到迫害,我们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学生回答: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迫害致死。
4.教师指出:1980年,刘少奇案得到平反。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5.教师总结:拨乱反正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消除了“文革”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可以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三、课堂总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所以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八年级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开始增强,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缺乏理性思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直观感受到深入了解,最后做出正确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