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知识复习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__________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__________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两大阵地:《______》和_________是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4.代表人物:______、______、鲁迅、胡适、蔡元培。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新文化运动抨击________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倡________与________。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________首先提出。
(3)________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有胡适的《______________》,陈独秀的《____________》。
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__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_____________的洗礼。
(2)为随后爆发的_______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___________的潮流。
二、基础知识
1.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
A.蔡元培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2.“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材料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
A.《新民丛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3.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救亡图存 D.民主科学
4.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5.陈独秀曾说:“其实孔子精华,乃在祖述儒家,组织有系统之伦理学说……在宗法社会封建时代,诚属名产,吾人所不满意者,以其为不适于现代社会之伦理学说,以为文明改进之大阻力耳。”可见陈独秀(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排斥传统文化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6.“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三、知识巩固
1.(2021·广西柳州)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针对他的倒行逆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提倡(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2.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当时中国社会的积弊是( )
A.专制与愚昧 B.封闭与自大
C.落后与野蛮 D.迷信与盲从
3.某学者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该史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新文学
4.“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
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5.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D.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
6.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为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一本刊物为主要阵地,掀起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本刊物是( )
A.《民报》 B.《申报》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
四、知识提升
1.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这体现出新文化运动( )
A.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B.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C.对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偏向
D.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2.1920年2月,王兰等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以旁听生身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随后又有六名女生入学。女性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主要得益于( )
A.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B.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C.对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偏向
D.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等等。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具体有哪些人。(至少写出两位)
(2)材料二中作者对新文化运动持什么观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一知识复习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1)政治混乱 (2)思想文化 2.青年杂志 3.新青年 北京大学 4.陈独秀 李大钊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1)旧道德 狂人日记 (2)民主 科学 陈独秀 (3)文学革命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2.(1)封建道德礼教 民主与科学 (2)五四运动 (3)思想解放
二、基础知识
1.B 2.C 3.D 4.D 5.C 6.C
三、知识巩固
1.D 2.A 3.D 4.C 5.D 6.C
四、知识提升
1.D 2.D (1)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我们”: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2)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有一定进步性,但同时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如何对待: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