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有发光、放热现象发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也一定伴随着化学
变化
D.某物质加热时有气体生成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2.(2022株洲)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C )
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既没有化学变化,也没有物理变化
3.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是①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化学式为HgS)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硫化汞;③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化汞晶体。
(1)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 有 (填“有”或“无”)物理变化,若有(若无,标号跟理由则可不答),请写出标号: ③ ,理由是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颜色变化 。
(2)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 有 (填“有”或“无”)化学变化,若有(若无,标号则可不答),请写出标号: ①② 。
(3)步骤②研磨应该在 研钵 中进行。
(4)根据以上分析,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是 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
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区分
4.下列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A )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雾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烟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分5.对加点的语句描述判断正确的是 ( D )
A.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丁烷,丁烷能燃烧,描述的是化学变化
B.我国嫦娥探月的运载火箭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时燃料氢气燃烧生成水,描述的是化学性质
C.铁用途广泛,在一定温度下铁能熔化为“铁水”,描述的是物理变化
D.我国潜水器“奋斗者”号外壳是由钛合金制成的,钛合金硬度大,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6.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0 ℃时水会结成冰;(2)汽油可以燃烧;(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4)酒精易挥发;(5)煤气燃烧;(6)鸡蛋久置后发臭;(7)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8)通常条件下,铁的密度是7.86 g/cm3;(9)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0)通常条件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11)铜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了氧化铜;(12)木棒受力被折断。
A.物理变化: (3)、(12) 。B.化学变化: (5)、(6)、(11) 。C.物理性质: (1)、(4)、(8)、(10) 。D.化学性质: (2)、(7)、(9) 。
不能正确书写仪器的名称
7.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
A.锥形瓶 B.坩锅钳
C.滴瓶 D.长颈漏斗(共10张PPT)
课时2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1.实验室加热约14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A
酒精灯的使用
2.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D
3.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 )
4.如图所示是小红给试管里液体加热的装置图,请你给她指出错误之处。
(1) 。
(2) 。
(3) 。
(4) 。
(5) 。
物质的加热
C
A B C D
酒精灯内酒精量过多
未使用外焰加热
试管内的液体过多
大拇指摁在试管夹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部位太靠下
5.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上( )
A.附着的水能聚成水滴
B.附着的水成股流下
C.一点水都没有附着
D.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6.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D
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B
A.塞紧橡胶塞 B.连接仪器 C.检查气密性 D.洗涤试管
1.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
B
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整理摆放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D
A B C D
3.给试管内的固体药品加热的正确方法是( )
A.将酒精灯的外焰直接对准固体药品加热
B.先将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固体药品加热
C.先将试管均匀预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内焰给固体药品加热
D.用酒精灯的内焰直接给固体药品加热,可节省酒精
4.下列图示中“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B
C
A.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 D.试管破裂
5.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细口瓶的瓶塞要
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字母)。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节约酒精
向着手心
倒放
C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②先对试管进行 ,然后用酒精灯的 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③若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会有 的后果。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
,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倒放在试管架上晒干,实验室里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 。
预热
外焰
试管炸裂
洗涤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在不同的实验中,试管的放置方法是不同的。在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试管的放置方法分别是(填序号):
(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 ;
(2)往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 ;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
(4)往试管里滴加液体: ;
(5)洗涤后的试管放置: 。
E
D
C
A
B
谢谢观赏!(共9张PPT)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
A.颜色发生改变 B.发光、发热
C.有其他物质生成 D.有沉淀或气体产生
2.(2022济南改编)世界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植物生长 B.冰变成水
C.火箭发射 D.粮食酿酒
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B
3.(2022聊城改编)化学科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改造物质世界,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以下过程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医护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4.(2022武汉)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高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常温下呈固态
D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B
5.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B.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C.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
D.石灰石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6.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 。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 。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 ℃时结成冰是 。
(4)水的凝固点是0 ℃,沸点为100 ℃,4 ℃时密度最大是 。
B
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1.(2022潍坊)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2.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B
3.下列物质的用途应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人们利用铁、铝制作炊具
B.人们利用树根雕刻出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C.我国从山顶洞人时期就知道燃烧木柴取暖
D.人们把麦子磨成面粉制成面条食用
4.加热某种固体生成了一种气体,则该变化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既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D.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C
C
5.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可用于食品工业、医疗、饮用水等的消毒和灭菌,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
-59 ℃,沸点为11.0 ℃,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所以只能依靠现场制备。工业上用潮湿的氯酸钾和草酸在60 ℃时反应制得二氧化氯。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 等方面的内容。
(2)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 (写两条即可,下同),化学性质有 。
(3)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 。
用途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合理即可)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稳定(合理即可)
喷洒大量的水
判断下列过程中各图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1)图①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图②中发生的变化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2)图③灯泡发光、放热,小红同学认为也是化学变化。小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小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①木柴燃烧 ②蜡烛熔化、燃烧 ③灯泡发光
化学变化
一定
有其他物质生成
[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①将干冷的烧杯罩在图②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 ,手摸烧杯壁有
感觉,蜡烛燃烧生成了其他物质 。
②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其他物质是 ,证明此变化为化学变化。
③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实验结论]猜想 (填“1”或“2”)正确。
水珠
发烫
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 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烫
物理
2
谢谢观赏!(共10张PPT)
单元总结提升
其他物质
1~2mL
盖底
一横
用胶头滴管吸取
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
1.(2022宜昌改编)下列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放鞭炮 B.剪窗花
C.堆雪人 D.放风筝
2.(2021济宁)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滴水成冰
C.牛奶酸败 D.食醋酿造
3.(2021黄石)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化作春泥更护花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
A
物质的变化
B
A
4.(2022成都)图中实验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蜡烛熔化
C.水汽凝结
D.产生白烟
A
5.(2022绵阳)绵阳市标志性建筑越王楼是中国历史名楼,楼中展有陶瓷、青铜器和书画作品等。下列有关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陶瓷耐腐蚀 B.青铜强度高
C.宣纸易燃烧 D.墨迹难氧化
6.(2021东营)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B.氢氧化钠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
D.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
B
物质的性质
C
7.(2022齐齐哈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钨用于造灯泡中的灯丝
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
C.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
D
8.(2021锦州)下列仪器能够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9.(2022锦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B
实验基本操作
B
A.点燃酒精灯 B.取用固体粉末 C.加热液体 D.量取液体
1.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物质的性质。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的推断有错误的是( )
A.用小刀可以切下石蜡:石蜡质地软
B.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
C.在石蜡火焰上罩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中含有水
D.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
C
2.某同学用相同的两个玻璃罩探究蜡烛在其中的燃烧情况。
实验 Ⅰ :如图甲,将三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编号,并等距离固定在铁丝上。在铁丝两侧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立即用玻璃罩扣上,使铁丝处于正中位置。三个容器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如下表所示。
容器编号 1 2 3
时间/s 3.2 5.0 11.1
甲
乙
实验Ⅱ:如图乙,将三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分别置于玻璃罩内的不同位置。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的示数明显增大,A、C示数增大不明显。
(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实验Ⅰ中,先熄灭的是 (填“高”或“低”)蜡烛。
(2)通过上述实验,解释1号容器内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的原因: .
.
。
高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放出热量,使火焰周围气体的温度升高,密度变小,向上运动,玻璃罩上方温度较高,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逐渐在其上方聚集,先与1号容器内的澄清石灰水反应
谢谢观赏!(共12张PPT)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1 常用仪器 药品的取用
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尝药品的味道
B.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取用药品要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
D.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味道
C
实验室安全常识
2.(2022江西)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
常见的实验仪器
B
A B C D
3.根据所给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仪器的名称填空:称量固体试剂的质量用 ;用于较少量液体的反应容器的是 ; 加热时必须垫上陶土网的玻璃仪器是 ;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
,用于夹持镁条做燃烧实验的工具是 。
(2)G的用途是 。
A B C D E F G H
托盘天平
试管
烧杯
量筒
坩埚钳
滴加少量液体
4.(2022武山县月考)下列关于药品取用的说法符合实验室安全要求的是( )
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中,避免浪费
B.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使用后,应洗涤干净再放入瓶中
C.无毒的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直接用手拿
D.如未指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D
药品的取用
5.(1)请你分析如图甲、图乙所示的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
① ;
② 。
(2)取用药品应注意操作规范。
①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 ,用 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
②某同学向量筒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丙,纠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 _
。
读数偏大,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
导致试管底部破损
倾斜
药匙或纸槽
瓶塞倒放
手持量筒,
使量筒倾斜
1.下列关于胶头滴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B
A B C D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 )
3.定量测量能帮助人们从量的角度深刻认识物质世界的规律,下列有关测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量取9 mL水,需要的仪器有10 mL量筒、烧杯、胶头滴管
B.小红俯视读数,量取了9 mL水,则实际水的体积大于9 mL
C.量筒不可用作反应容器
D.小明用托盘天平量取了12.6 g氯化钠
A
B
4.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A B C D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A.取用粉末状药品 B.废液倒入水池 C.称取食盐质量 D.向试管中加块状固体
(1)图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2)图中D操作是否正确,如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3)图C所称食盐游码如下图所示,则实际称取食盐的质量为 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游码显示仍为下图,则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g。
(4)在实验室中某同学要量取81 mL的液体,需要量程为 (填“10”“50”或“100”) mL的量筒,还需要的仪器是 。
C
试管毁坏
12.4
7.6
100
胶头滴管
6.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操作。
(1)小明用托盘天平称量2.5 g食盐,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接下来应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增加砝码 B.减少砝码
C.添加食盐 D.减少食盐
(2)某同学用100 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
①图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mL。
②该同学若要量取44 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再用 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③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 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44 mL。
D
42
胶头滴管
大于
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填序号)。
(2)仪器②、③、⑤和⑧的名称分别是 、 、 、 。
(3)必须垫上陶土网加热的玻璃仪器有 (填序号)。
(4)用仪器①能否量取8.68 mL溶液 (填“能”或“否”)。
⑥
托盘天平
酒精灯
烧杯
玻璃棒
⑤⑦
否
谢谢观赏!(共9张PPT)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酒或者是白醋。小明认为可以通过闻气味的方法来确认这瓶液体,这个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
A.作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意义
B
2.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几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 s后取出,目的是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B.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C.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A
对蜡烛燃烧及呼出与吸入气体成分的探究
A B C D
3.如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实验室的集气瓶直接拿进教室,盖上玻璃片,就可收集到教室的空气
B.实验1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C.实验2中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比空气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时间长
D.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D
实验1
实验2
1.下表列举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解答,其中“对问题的解答”中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B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解答
A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B 探究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 将火柴梗横插入火焰中1~2 s 后取出,观察火柴梗变色情况
C 火焰上方的黑烟是怎么产生的 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
D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石蜡固体
2.有关蜡烛燃烧,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做过“母子火焰”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B.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3.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U形管内水面A处上升,B处下降
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若U形管内水面仍然保持相平,原因可能是石灰水的量不足
D.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放小白鼠的瓶中,木条熄灭
B
C
4.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
(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2中通入空气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3中哈气的镜片上的现象是 ,对比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
。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多
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二氧化碳多
出现水雾
人体呼出的气体
比吸入的空气所含水蒸气多
1.(2022安徽月考)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甲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火焰分三层,内焰最明亮
B.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没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
甲
乙
2.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打开 (填“活塞A”或“活塞B”,下同),关闭 。
(2)人呼气时,应打开 ,关闭 ,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_
。
(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该实验过程中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活塞A
活塞B
活塞B
活塞A
Ⅰ Ⅱ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