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图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下图所示可以用来研究( )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苏关系
B.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社会
C.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
D.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社会
2.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3. “(这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某年西方报纸评论的会议应是( )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大会议 D.关贸总协定签字仪式
4.《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七款明确提出:“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且并不要求会员国将该事项依本宪章提请解决。”下列选项,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实《联合国宪章》条款的是(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5.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文告中的“这次会议”( )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D.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7.下列是历届联大在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图中映的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加入了不结盟运动
D.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8.有学者评价中国某一外交成就对中国的意义“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该外交成就是( )
A.1949年中苏建交
B.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1979年中美建交
9.(2013年北京海淀高三期末)下表为1972—1985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关于1985年中美贸易剧增的背景叙述准确的是(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1985年
3855
3840
①“冷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②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10.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曲折复杂。下列有关两国关系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后,远东国际局势巨变
B.戊戌变法是对日本的全面学习,只不过它没有成功
C.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启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11.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美国(共同体Chimerica )”,这个词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09年度流行语。他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新概念”的提出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形成
B.中美经济联系加强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
D.双方贸易摩擦消除
12.2013年12月4日,应联合国请求,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先遣队135名官兵抵达马里首都巴马科。对此,法国总统外交顾问燕保罗表示欢迎中国积极维和的行为,并表示愿与中国扩大在非洲的合作。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帮助落后国家维护稳定发展经济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结伴而不结盟外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美国售台武器虽然数量较大,但是主要是一些陈旧落后、退役淘汰的“滞销品”。20世纪90年代,美国强化对华遏制政策,对台军售规模较大、性能较好的武器。1992年,老布什政府卖给台湾150架F16战斗机。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轰炸,科索沃战争爆发。5月8日,美国B-2轰炸机悍然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严重毁坏。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回答,1954年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原因有哪些?(6分)
(2)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分)材料一中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3)据材料二,回答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美关系呈现怎样的特征?(3分)中美关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下图):单位/个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 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 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6分)
(2)材料二中1992年中国出现了一次建交高峰,结合当时国内外情况指出其原因。(8分)
(3)概括材料一、三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4分)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11讲
第12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
1.C 解析:根据“人民解放军”可从时间上排除A、B两项;“斯大林万寿无疆”即可排除D项;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友好关系,故选C项。
2.B 解析: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选B项。
3.A 解析:材料中“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与世界性会议,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与的世界大国会议,故选A项。其他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4.C 解析:“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且并不要求会员国将该事项依本宪章提请解决”,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互不干涉内政。
5.D 解析:日内瓦会议达成了解决了越南问题的协议,选D项。A、C两项都是万隆会议;B项是1953年周恩来与印度总理会谈时首次提出的。
6.A 解析: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 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 回顾对比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 A 项。
7.A 解析: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而中日建交、中美建交分别是在1972、1979年,B、D两项排除;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C项排除。
8.C 解析: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选C项。
9.C 解析:“冷战”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结束,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建立,排除①④,选C项。
10.B 解析:戊戌变法是对日本的全面学习说法错误,故选B项。
11.B 解析:“共生时代”反映了中美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故选B项。其他三项说法错误。
12.A 解析:材料中中国应联合国请求派维和部队赴海外维和,可看出中国的外交活动是在联合国的框架内进行的,选A项。
13.(1)原因:当时美国出于称霸全球的战略考虑,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的方针;中美处于敌对状态。(6分)
(2)主要因素: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8分)理解:这次历史性的握手结束了中美之间长期对立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4分)
(3)特征:冲突与合作并存。(3分)根本原因:美国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3分)
14.(1)对外态度: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3分)影响:限制了中外交往,堵塞了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逐渐落后于世界。(3分)
(2)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4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4分)
(3)材料一反映的基本特点是朝贡外交;(3分)材料三反映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分)原因: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