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你们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古人谈读书
25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语言文化的精髓,具有语言精炼、内涵丰富的特点。
“文言文” 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
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表述,就是“饭否?”这里的“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我们现在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第一课时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这个词语为什么这样读?
论语:《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相当于伦语,所以读“lun”。
—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第一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是知也。
zhi
耻
识
我会认
chǐ
zhì
识
(博闻强识)
(认识)
例:这位学者博闻强识( ),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 )。
多音字
(识别)
zhì
shí
zhì
sh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zh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hao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i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hao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耻
第二关:我会写
诲
chǐ
huì
第一课时
这是一篇文言文,那怎样才能读好文言文呢?
第四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知之 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 生而知之者,好古,敏 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再读课文。按节奏,正确、流利地朗读。
第三关
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与同桌交流。
同“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为耻
聪敏
喜好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敏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倦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诲
zhì,记住
满足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敏:勤勉。
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意思)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意思)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思考问题,但是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齐读课文的意思。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天资聪敏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思考问题,但是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学习时要谦虚、好学,不能不懂装懂,同时在学习上要不满足。
学了《古人谈读书(一)》你有什么体会?
第五关
2.在这篇短文中,哪些句子谈的是读书态度与方法?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学而不厌。
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请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扩展延伸
课堂作业
写《同步解释与测评》第25课第一至第三大题。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写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