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6 13:0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四单元
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语 文
内容索引
晨读篇 闻鸡起舞
课前篇 一起预习
课内篇 一起思考
课外篇 一起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学术作品,积累科学常识。
2.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掌握阅读自然科学论著的一般方法。
3.了解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及论证,激发探究精神。
晨读篇 闻鸡起舞
文化典故
[典故]
盘古开天地。
[出处]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徐整《三五历纪》)
[解读]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锦绣的宇宙。这个传说故事虽纯属虚构,但它说明了人类改造、征服大自然的伟大理想,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与自然抗争、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和智慧才智。
从另一个角度说,盘古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坚持不懈,能够为他人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是高尚的,是值得我们永远崇敬的。
诵读鉴赏
[原文]
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鉴赏]
空灵蕴藉的禅趣 “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抛去执念,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这首诗意味深长的禅趣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不离感性又超越感性,因而格外空灵蕴藉,令人涵泳不尽。
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课前篇 一起预习
作者简介
科学史博士——关增建
关增建,1956年生。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科学史博士学位。同年入郑州大学工作,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其著作《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系国内同类著作的首部。日本计量史学会学报《计量史研究》曾两度介绍其计量史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和丘光明被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
作品背景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浑盖之争——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最为严重。浑天说与盖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相关常识
科 学 史
科学史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的研究。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总是那些被人“讲”出来的东西。每一种“历史叙述”的背后,都隐含着叙述者的一套历史“观念”。这套“观念”支配着历史叙述者和历史学家去选择讲什么、不讲什么,支配着他们如何讲、如何编排形形色色的历史“事实”。就科学史而言,这套观念首先和主要的是“科学”的观念,其次还有“历史观”;不同的“科学观”和“历史观”决定了科学史叙述的不同范围、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就将写出不同类型的科学史来。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2.写对字形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前zhān 瞻 覆pán 槃
chán蜍 蟾 pán石 磐
涵dàn 澹 bān蝥 螌
dān州 儋 分niè 蘖
3.掌握词语
(1)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例句:赛马不仅是一项 的马上游戏,而且是一种力量和勇气的较量。
(2)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例句:俄方的有关声明 地揭露了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真实意图。
(3)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例句:种姓制度下的印度士兵,多次燃起战火,只因其 的优越性。
(4)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例句: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的克里斯托弗·伍德说:“中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有点令美国的努力 。”
(5)圭臬:指准则或法度。
例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为古代中医学界的 。
4.词语辨析
不绝如缕 络绎不绝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相同点:都有“连续不断”的意思。
不同点:二者适用对象不同。“不绝如缕”用于声音、情绪、局面等对 象,“络绎不绝”一般形容人、马、车、船等。
例句 ①果园里蜜蜂的声音变小了,但依然不绝如缕,仿佛不是它渐渐陷入沉默,而是沉默在我们之间升高了,就像河水涨潮那样。
②虽然通往窑背村的乡村公路不宽,但是开车前往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想感受一番来自大自然的清凉和迷人的瀑布之美。
课内篇 一起思考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章在科普中国古代天文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了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论争,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校验的传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
文本研读
研读任务一 钩玄提要理思路——分析文本思路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介绍了我国天文学史上著名的浑盖之争,分析了这场论争的影响、意义、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科学原则,尽管内容复杂,探究深入,但是思路清晰。
1.阅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 学说内容 可考时间及人物或著作
“天圆地方”说 ① 孔子时代
宣夜说 ② 汉代郗萌
盖天说 ③ 西汉《周髀算经》
浑天说 ④ 西汉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
提示 ①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 ②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之中 ③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离地的距离是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④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
2.中国古代历史上围绕着盖天说与浑天说发生了哪些旷世之争 请填写下面表格。
时 间 参与人物 歧异所在 争论成就
汉武帝时 司马迁 落下闳 邓平 ① 浑天说胜出,汉武帝采纳邓平的《太初历》
西汉末年 扬雄 桓谭 ② ③
时 间 参与人物 歧异所在 争论成就
东汉 王充 责难浑天说关于“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的观点 击中浑天说的软肋
晋朝 葛洪 ④ 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
南北朝 何承天 太阳从水中出没的问题 对浑天说未起到太大的作用
南宋 朱熹 从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角度反对盖天说 《朱子语类》(卷第二)
提示 ①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不同 ②批驳盖天说关于“天至高,地至卑,太阳依附在地壳上运动”的观点 ③撰写《难盖天八事》 ④针对王充的责难,提出“横破镜”的事实依据
3.阅读全文,简要说明本文的写作思路。
提示 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文章先提出我国历史上的浑盖之争,总领全文,然后分别介绍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四种天文学说,既而解说盖天说和浑天说之间的论争,最后对这场论争进行评析,分析了这场论争的影响、特点、秉持的原则等。
研读任务二 抓住要义细探究——分析概括文中作者观点
本文涉及各个时代的学说与内容,每种学说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作者在分析时,进行客观记录,没有主观的评价和感情的褒贬,而是真实地再现历史,还原历史,公正客观地梳理、概括了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历程。
4.为什么说盖天说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
提示 ①盖天说突破了人们在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平天平地说,并且能在立竿测影基础上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测算各种天文数据。
②盖天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
③盖天说构思的七衡六间,可以用来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5.从《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来看,浑盖之争有什么特点及意义 试概括说明。
提示 特点: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
意义:①体现了中国古代在科学发现中重视实际校验的优秀传统。
②政治和宗教不介入学术之争,科学发现符合学术发展的规律。
③促成了众多科学问题的解决,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
6.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这场旷世之争
提示 ①中国古代这场旷世之争引发了人们对天文学的研究热潮,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科学问题的解决,为中国天文学得以持续发展进步提供了理论保障,从而造福整个人类社会。②这场旷世之争去糟留精,避免了中国天文学研究与发展走弯路,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③这场旷世之争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那种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值得当今人们在进行科学讨论与研究时加以借鉴。
研读任务三 反复涵泳赏方法——鉴赏文本技巧
本文以记录科学史的形式,引导我们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文本之所以能够深入浅出,易于人们理解,是因为作者高超的表达技巧。
7.本文是一篇科学文献,重在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史。你认为本文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艺术特色
提示 (1)语言简练。本文语言文白相间,既不像白话文那样过于通俗,也不像文言文那样过于深奥。文言文与白话文互为注解,令文章深刻而不失简洁,风趣而不失严肃,琐碎中传递着思考,平实中蕴藏着哲理。
(2)内容翔实。文章引经据典,大量引用古典书籍记载,像《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晋书》《隋书》《朱子语类》等典籍中的内容,很好地佐证了各个天文学说的观点,体现了旷世之争的真实性,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观点公允。本文作者对于各个时代的学说与内容客观记录,没有主观的评价和感情的褒贬,而是真实地再现历史,还原历史,公正客观地梳理、概括了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历程。
课外篇 一起阅读
群文呈现
科学精神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似盖笠,地法覆槃”。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文现象。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汉代有一种星图叫“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郗萌提出的学说。他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却启发人们认识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摩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中国星官体系则完全不同,它是把人间帝王社会搬到了天上。天地是名副其实的对应。正是有了这种对应,中国古代的天与人之间才那么接近。“天文”永远与“人文”密切关联,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其根本的目的是探究天人关系,正如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看起来似乎越来越不重要。其实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当我们探索宇宙越深入,就越发现我们人类是与宇宙紧密相关的。例如,现代天文学探索宇宙中的地外生命,就是出于对我们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只有当我们关心人,才可能更好地探索宇宙;也只有当我们更多地了解宇宙,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
(摘编自孙小淳《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
材料二 什么是科学精神呢 爱因斯坦曾经说,真正对一个科学问题的提出才是关键,并不是问题的最终解决,因为问题的提出包括对一个老的科学问题的重新描述和崭新描述,是真正对世界的贡献。所以,第一点我想讲的是,科学精神就是求真。这里讲的求真不是判断简单的对错,而是在人类知识的最前沿进一步去求真、探索。
科学精神也包括独立和合作。独立和合作看似矛盾,实际是完全统一在一起的。任何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往往来自少数人,甚至一个人,而这些人在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中经常会经受一些磨难,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同意见,他们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才可以最后成功,所以我们需要独立的思考。
但是科学的发展,经常需要大家在一起合作。这种合作不止局限于团队内部合作,更依赖于团队之间的合作,甚至跨时代、跨行业的合作。
1895年,荷兰科学家伦琴先生发现了X射线的穿透力,最后在医学上带来了强大的应用。但是伦琴没有发现X射线还可以被衍射,而这一现象是20世纪被德国科学家劳埃发现的。劳埃发现了衍射之后,他并没有意识到X射线还可以帮助我们把物质结构解析得清清楚楚,而这一发现是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完成的。他们父子携手合作,推演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这样的公式,最后应用于我们的分子结构解析,让我们可以窥探生命的奥秘。他们四人分别获得了1901年、1914年和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之间跨时代的合作,把人类整个文明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所以科学精神也是合作的精神。
当然,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批判性的思维,也就是质疑。在这种质疑声中我们不断碰撞思想,不断改进提高,不断加深合作,最后推动科学往前发展。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是非常典范的质疑,最后带来了科学的重大进展。
纵观历史,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简单的规律,那就是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往往依赖于一项核心技术的创新。任何一项核心技术的创新,无一例外源于一开始的重大原创性的科学理论的突破,就是原始科学的发现,而原始科学的发现完全依赖于科学精神。梁启超先生在20世纪初这样描述科学和科
学精神:“有系统之真知识,叫作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作科学精神。”因此,大家可以理解成科学精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方法。
(摘编自施一公《青年与科学精神》)
阅读思考
1.科学精神是伴随近代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先前思想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是科学文化深层结构(行为观念层次)中蕴含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正是秉承科学精神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不断推进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请结合两则材料,就“科学精神”谈谈你的认识,并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做。
参考答案 ①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的出现就是人们在不断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出现的。他们都以探究宇宙的奥秘为目的,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透过“浑盖之争”,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重视实际校验的严谨务实的科学传统。
②科学精神要有批判性的思维,也就是质疑。只有怀疑、批判,才能不断创新进取。中国古代宇宙论有多种学说,但人们没有囿于某一种学说,而是在质疑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提出让人接受的学说。
2.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参考答案 ①首先设问开篇,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论述了科学精神就是求真;②接着论述了科学精神中独立和合作的关系,重点论述“合作”;③然后强调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批判性思维并分析其重要性;④最后总结科学精神在历史上的作用,并指出科学精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方法。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