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单元素养综合提升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课件(共54张PPT)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单元素养综合提升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课件(共54张PPT)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6 13:0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第四单元
单元素养综合提升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语 文
知识阐释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就是作者写作的动机和要表达的认识。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就是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将语言、语段或全文进行具体的理解和总结、筛选和提炼、加工和转化,从而分辨作者对所说事物的歌颂或批评的态度。
课文 主要概念 基本观点 现场与事实
《自 然选 择的 证明》 变种 物种 物种只是特征显著而稳定的变种,而且每一物种开始时都只是变种 物种与由次级法则所产生的变种间很难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来。
在某一地区内已经产生了归入同一属内的许多物种,并且这些物种现在仍很繁盛,仍会有那么多的变种存在
课文 主要概念 基本观点 现场与事实
《自 然选 择的 证明》 变异 遗传 自然选择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 每一纲中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更能产生新的优势类型,使每一个大的种群在规模上更趋于增大,性状分异也就更大
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
课文 主要概念 基本观点 现场与事实
《自 然选 择的 证明》 自然 选择 自然选择仅通过对微小、连续且有益变异的逐步积累而产生作用,因而它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而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 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高地上的鹅很少或根本不游泳,但却具有蹼状脚;一种像鸫的鸟却能潜水并取食水生昆虫;一种海燕却具有适合海雀生活的习性和构造
课文 主要概念 基本观点 现场与事实
《自 然选 择的 证明》 本能 遗传 变异 学说 自然在赋予同一纲中不同动物的许多本能时是循序渐进的 南美洲热带和温带的鸫类,与英国的那些物种一样,要在其所筑的巢内糊上一层泥土
一切绝灭了的生物可以与所有现生生物一样进行分类 现生生物与绝灭生物来源于同一共同祖先
课文 主要概念 基本观点 现场与事实
《自 然选 择的 证明》 变异 学说 现生类型的组织结构要较古代类型更为高级 在生存竞争中,新的改良类型征服了较老的、较少改良的类型,器官也更为特化以适应不同的功能
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 生物都是以共同的世代谱系相连接,并且其变异的方式也相同
课文 主要概念 基本观点 现场与事实
《宇宙 的边 疆》 宇宙 光年 行星 恒星 星系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典型的地方 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即1011×1011=1022,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
课文 主要概念 基本观点 现场与事实
《天 文学 上的 旷世 之争》 “天圆地 方”说 宣夜说 对宇宙结构的认识,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于宇宙结构,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等学说
“天圆地方”说不是一种真正的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这种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说,因为它本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孔子师徒的说法,固然可以弥补它在形式上的缺陷,但谈论的已经不再是天地的具体形状了
课文 主要概念 基本观点 现场与事实
《天 文学 上的 旷世 之争》 盖天说 宣夜说只是一种初级的宇宙理论,是一种没有前途的学说 宣夜说没有与数学结合,不能用以编制历法,不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它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杜绝了人们探寻自然规律的可能性,不利于科学发展
课文 主要概念 基本观点 现场与事实
《天 文学 上的 旷世 之争》 浑天说 浑盖之争 盖天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 它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
中国古人对天体结构问题的关注程度高 从公元前2世纪浑盖之争登上历史舞台,一直到公元12世纪,学者们仍然在讨论浑天说和盖天说的孰是孰非
课文 主要概念 基本观点 现场与事实
《天 文学 上的 旷世 之争》 浑天说 浑盖之争 古人在浑盖之争中注重学说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 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
浑盖之争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争论 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但并未采用暴力手段迫害那些不相信盖天说者。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以佛教学说为依据,强行要求人们放弃自己所信奉的宇宙结构学说的事例
课文 主要概念 基本观点 现场与事实
《天 文学 上的 旷世 之争》 浑天说 浑盖之争 浑盖之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 《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儿辩日”问题,在浑盖之争过程中得到了合理的解答;在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亦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
技法攻略
我们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1.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语句。这方面主要是抓“文眼”,抓关键句和中心句。这些语句,论述类文章常在开头,或在段落的起始句、终结句。抓住这些句子,就能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容,因而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
3.通过对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辨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以下两种方法。(1)正反对比:要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观点。(2)相似辨析:有些观点不是明显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这要仔细辨析,方可确定。
例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 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 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 ℃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道。“这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联合国预计21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2030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140万平方千米;到2050年,城市居民将新增25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5 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无处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
了多样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断得到激发。
(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个物种若过于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也意味着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
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释放氰化物可抵御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但抗寒性会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增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改变、繁殖能力的降低等。关于纽约市各公园白足鼠的研究发现,相比乡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
体内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表达。此种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人类丢弃的油纸、吃剩的比萨饼和芝士汉堡有关。自1940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增大,这或许是受路灯影响。路灯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随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
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马克·约翰逊强调说:“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中都呈现出趋同进化。在部分城市,物种未能顺利适应,个中缘由目前还不得而知。”
(取材于赵熙熙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  )
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由文中第1段“……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 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 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表述看出,“生物多样性危机”包含选项A、B、C三个方面;材料第2段说“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指出了城市开发中一部分动植物生存的无奈,D项“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并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B.第1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
C.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
D.这则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答案 B
解析 A项,材料一第1段指出“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存在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并不“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C项,材料一最后说“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因而其关注的焦点并不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D项,材料一并没有给出“应对策略”。
3.材料二说,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相比,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更多。下列对其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居地。
B.城市中的生物得到了精心保护。
C.城市中有持续性的水源和食物。
D.城市的冬季温度—般比乡村高。
答案 B
解析 B项,无中生有。本题的答题区间为材料二第4段,其中并没有体现“生物得到了精心保护”。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B.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A项错在“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原文仅阐明了城市化是引发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B项错在“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应为“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部分物种适应能力的惊叹”。D项,材料一认为热岛效应对生物生存是“一大干扰因素”,材料二认为是“一大优势”。
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白车轴草为抵御积雪的覆盖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这与城市高温有关。
B.哺乳动物因夜行性增强而改变了习性,繁殖能力降低,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C.城市白足鼠可能因为吃了比萨饼等食物,涉及消化的某种基因出现过度表达。
D.路灯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虫,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增大。
答案 A
解析 A项,表述错误。材料三第2段开头说的是“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并不是为了“抵御积雪的覆盖”。
6.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说说这些观点对你认识这一关系有何启发。
参考答案 观点:①材料一认为城市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是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材料二认为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材料三认为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
启发:①三则材料关于“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的观点各有不同,启发我们要多方面(辩证)看待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②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秉持人类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理念,保护地球家园。
解析 回答第一问,可根据每则材料所阐述的主要内容以及在行文中带有结论性质的语句进行归纳概括。回答第二问,要注意立足材料的观点来谈启发,切不可脱离材料。
模拟训练
材料一 近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官宣”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被“点名”为创新基础设施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什么是大科学装置 了解“大科学装置”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大科学”的概念,大科学是国际科技界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基础性的交叉科学。美国科学学家普赖斯于1962年6月发表了著名的以《小科学、大科学》为题的演讲。他认为二战前的科学都属于小科学,从二战时期起,进入大科学时代。就其研究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研究目标宏大等。
在了解了“大科学”的基本概念后,“大科学装置”便容易理解了。大科学装置也称大科学设施,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等都是著名的大科学装置。
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利用与一般的科学仪器及装备有很大的不同,也有别于一般的基本建设项目,这些特殊点主要如下:科学技术意义重大,影响面广且长远,同时建设规模和耗资大,建设时间长;技术综合、复杂,需要在建设中研制大量非标设备,具有工程与研制的双重性;其产出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而不是直接的经济效益,建成后要通过长时间稳定的运行、不断的发展和持续的科学活动才能实现预定的科学技术目标;从立项、建设到利用的全过程,都表现出很强的开放性、国际化的特色。
大科学装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大科学装置本身来看,它是大量高技术的集成,为了实现其原创性的科学技术目标,在装置的建造和利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发展新型技术或把已有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因此,大科学装置也就成为众多高新技术的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这一技术对社会产生的革命性的影响可算其中一个最生动的例子。
很多科学家认为,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对诸多前沿研究领域的突破能力。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发展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态势,即许多科学领域已经发展到这样一种地步,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说它们的研究前沿的突破,都离不开大科学装置。世界各国以巨大的投入建立大科学装置,其推动力即在于此。相关大科学装置的发展状态将决定一个国家在众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取得突破的能力,从而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科学技术竞争能力。
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阎永廉说,现代社会越来越依赖于基础数据和基础信息,而作为科技基础设施的大科学装置在数据及各种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应用,为农、林、水、土、地质、地矿、石油、环保、城市规划、灾害等的调查、监测、研究和相关的经济建设活动,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手段。遥感卫星地面站则是在整个对地观测体系链中,集数据收集、存档和分发功能于一体的不可缺少的承上启下的中间枢纽环节和基础设施。以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为例,运行16年来,它为国内20多个部委和30个省市提供了大量地球观测数据,为诸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重大工程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和1998年长江、嫩江特大洪水期间,遥感卫星地面站为国家救灾总指挥部提供的准确灾情数据,在救灾和灾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强大的国际竞争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通过一批高水平的大型科研基地体现的,其基本特点是科研力量集中、科研任务集中、国家投资集中、科学技术成果累累、学科多样、学科交叉、发展新型、边缘科学和突破重大新技术的能力强。进一步的考察发现,这些研究机构都拥有先进的大科学装置,甚至大科学装置群,作为支撑其强大科技竞争力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国重视科研基地的建设,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是还少有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匹敌的大型科研基地。中国应该有科学研究的“航空母舰”,必须把大型科研基地的建设作为科技振兴的重要举措,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材料二 最近,国内一些大科学装置相继传来好消息:西藏羊八井中日合作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器在银河系中存在的证据,距离解开宇宙线起源的世纪之谜又近了一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对全球开放,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包含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8年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数据集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相关光谱数据将成为建设“数字银河系”的重要基石。
功能强大的大科学装置,已成为重大原创成果产出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末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始,我国相继建成了一批大科学装置,获得了许多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成果。这些装置的建设和运行,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评判大科学装置的价值,不能只盯着成果产出。一方面,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成果产出需要长期积累,既要看眼前更要看长远;另一方面,除了产出重大科学成果之外,大科学装置还有很大的溢出效应。
事实上,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应用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过程,能从多方面推动创新。比如,大科学装置往往瞄准国际最先进水平,所需要的仪器需要自行设计研制,对所需材料和制造工艺要求极高。通过参与建设,相关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我国第一台X射线相干光源——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的建设中,很多分布于长三角的企业竞标参与,绝大多数关键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其中,波荡器、直线加速器还实现了对外出口。大科学装置建设中取得的新技术成果,也被广泛应用在其他重大工程中。为FAST研发的抗疲劳索网技术,就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大显身手。
同时,大科学装置还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使用中,许多优秀的青年科研人才和技术工程人才脱颖而出。高能物理界的多位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都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重建设轻维护、后续运行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相应管理维护人才欠缺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科学装置作用的发挥。
让大科学装置在科研中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相关部门还需加把力。比如,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规划上要更为合理和科学,在重视立项和建设的同时,也要统筹考虑运行维护和后续升级改造。在管理层面,要重视科学研究的软环境建设,摒弃急功近利的量化评价。
(摘编自《让大科学装置更好发挥作用》,
《人民日报》2021年04月19日19版)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普赖斯认为:二战前的科学都属于小科学;二战以后的科学研究,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研究目标宏大,都属于大科学。
B.大科学装置与一般的科学仪器及装备在利用上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其产出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而不是直接的经济效益。
C.一个国家在众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取得突破的能力,深刻影响了大科学装置的发展状态,从而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科学技术竞争能力。
D.评判大科学装置的价值,除了注重其产出的重大科学成果,更不能忽略大科学装置在其他方面的溢出效应。
答案 B
解析 A项,“二战以后的科学研究,投资强度大……”表述不恰当,原文强调的是“就其研究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投资强度大……”。C项,主客体错位,材料一第6段强调“相关大科学装置的发展状态将决定一个国家在众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取得突破的能力”,而非“一个国家在众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取得突破的能力,深刻影响了大科学装置的发展状态”。D项,表述逻辑有误。原文“除了产出重大科学成果之外,大科学装置还有很大的溢出效应”是并列关系,而不是“更不能”所表达的递进逻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虽然都以“大科学装置”为论述中心词,但二者论述的角度和内容不同,这从两篇文章的出处或标题就能看出来。
B.两则材料都比较突出地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使得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同时也让读者进一步开阔了科学视野。
C.近年来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成绩喜人,但在大科学装置的规划、运行、管理上都存在不足,我们的科技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D.“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对全球开放,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这可以作为“大科学装置具有开放性、国际化的特点”的论据。
答案 A
解析 A项中“二者论述的角度和内容不同”表述绝对化。因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上有相同之处:都用相当篇幅阐述了“大科学装置”的重要性或价值。
3.下列选项,属于“大科学装置”的一项是(  )
A.主要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的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B.用于隧道掘进作业的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
C.在疫情中曾经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
D.实现了中国在可燃冰开采领域“零”的突破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1号”。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一关于“大科学装置”的定义和特点可知:“辽宁舰”显然不符合“开放性、国际化”这一特点;“京华号”“蓝鲸1号”二者既不是为了“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其产出的也不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所以A、B、D三项都不属于“大科学装置”。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参考答案 ①首先,通过列举具体例子来强调我国的一批大科学装置获得了重大科学成果。(第1、2段)②接着一分为二地指出评判大科学装置的价值,不能只看成果产出,还要看其“溢出效应”。(第3段)③紧接着从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大科学装置的“溢出效应”。(第4、5段)④最后指出我们的大科学装置在规划、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建议。(第6、7段)
5.综合两则材料,你认为建设、使用“大科学装置”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①大科学装置是大量高新技术的集成(或成为众多高新技术的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②是现代科学技术诸多前沿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条件;③在数据和各种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④是建立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大型科研基地的重要条件;⑤从多方面推动创新,促进参与建设的相关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大幅提升;⑥促进科研人才和技术工程人才的培养。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