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3庖丁解牛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1.3庖丁解牛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6 13:1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一单元
庖丁解牛
预 习 梳 理 与 积 累
研 习 讨 论 与 鉴 赏
预 习 梳 理 与 积 累
预习助读
【认识作者】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学问渊博,善于辩论,家贫,曾借粟于临河侯(官名),但拒绝楚威王厚币礼聘。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三十三篇。该书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著。
【相关链接】
道家学派:以老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形成于先秦时期。道家学派以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原、构成和变化。道家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由此演化出“天人合一”“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等思想。看到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之间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美学上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者自美”“至乐无乐”等见解来阐发美的起源与本质以及美感等问题。庄子的哲学思想达到了很高的思维水平,对后世影响很大。
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
(5)重要虚词
3.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
(2)技经肯綮之未尝( 宾语前置 )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
(4)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 )
4.相关成语
①庖丁解牛:比喻技艺熟练,发挥起来得心应手。
②目无全牛: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③切中肯綮: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④游刃有余:厨师把整个的牛分割成块,技术熟练,刀子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着,没有一点儿阻碍。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⑤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研 习 讨 论 与 鉴 赏
问题研讨
【任务一】 分析描写技巧
1.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解牛”场面
参考答案:①运用视觉描写,写解牛的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使之舞蹈化;②运用听觉描写,写解牛的声音,砉然向然、奏刀 然,使之音乐化。突出表现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
2.课文先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再写得“道”的原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①先写解牛的精彩表演,容易吸引读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激起人们了解的兴趣,制造悬念。②便于读者由表及里,由现象深入本质,更深刻地领会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
【任务二】 挖掘写作意图
1.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的动作“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中《经首》之会”
参考答案: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了急切了解其绝技是如何取得的念头。从结构上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再现了庖丁的高超技艺,又为下文的申述作了自然的铺垫。
2.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虽然庖丁所说的“道”和文惠君所说的“道”不一样,但在文惠君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尊重规律,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3.庖丁解牛的技艺经历了三种“境界”,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第一境界: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这是积累认识的阶段。第二境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这是发现规律的阶段。第三境界: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这是得心应手的阶段。
4.文惠君称赞庖丁技艺高超,庖丁却说自己所好的是“道”。如何理解“技”与“道” 二者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技”是形而下的,可以目视的,是感官所感的;而“道”则是形而上的,不能目视,只能神遇。“官知止而神欲行”,也就是说在四肢躯体所掌握的“技”不能不停止的地方,而“神”却径自运行。这种“神”的力量从何而来 “依乎天理”,“天”就是自然,“理”就是奥秘、规律,即“道”。由此看来,“道”是超越“技”的。
课堂活动
1.在庄子的笔下,庖丁解牛竟然成为美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其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略
2.《庖丁解牛》中所体现的庄子的处世观与孔、孟的处世观相比有何异同 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庄子认为,人世间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应该像庖丁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才能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这是一种与孔、孟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积极进取、舍我其谁完全不同的人生哲学。它固然有回避矛盾的一面,但也提醒我们不要强行、妄为,这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启示。虽然儒、道两家观点截然不同,但并无优劣高下之分,甚至可以说,无论孔子、孟子还是庄子,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落实到追求人的幸福上,只是实现的路径有所不同而已。
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
【审美鉴赏】
生动的语言,谨严的结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庄子善于采用寓言故事论事说理,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在《庖丁解牛》开篇,作者有意避开了血腥的宰杀场面,将解牛过程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了庖丁的一系列动作,我们看解牛过程,简直就是在欣赏厨师的“动作”大片。之所以会产生这一效果,与庄子深刻的思想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密切相关。
庄子的文章,不仅思想深刻,语言生动,而且结构谨严。文章在描写庖丁一系列的表演之后,紧接着由文惠君的赞叹、询问引出庖丁回答的一段话,这段答话层次分明,先总括一笔,然后分述原因和过程,最后又以文惠君的话作结,环环相扣,十分紧凑,很好地诠释了“养生之道”。
【素材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