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本章概述
教学内容 第1节 分子动理论 第2节 内能和热量 第3节 比热容
课程标准 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1.2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1.2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3.3.1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3.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本章框架
教材分析 本章的重点是内能,而第一节内容则是这一章的基础。教材依次介绍了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学生探究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打下伏笔,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能是热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教材通过对比、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等多种形式,从宏观的机械能拓展到内能,再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内能的改变,进而引出热量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分子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还为下一章学习内能的利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比热容这节内容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即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因为物体吸热、放热现象与生活紧密相关,所以教科书开头就提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显得比较自然,引导学生思考。也体现了物理教学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导向。比热容是用来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从分析物理事实到抽象出这个概念,再提升到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其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做好实验和做好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就很重要。比热容的单位是由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应用时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这一概念的认识和建立的教学难度是比较大的。本节内容由“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两部分构成。
学情分析 本章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知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唯。为此,本章应注意适应等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留片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强真观性和形象性,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而达到多种教学方法的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学好本节内容。
第1节 分子动理论
素养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动理论。
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1
春暖花开,公园里四处飘着花香,为什么我们不在花前也会闻到花香呢?同学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情境导入2
在教室内喷洒香水,请同学们讨论香味是如何传播的
学了这节内容,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板书课题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
课堂探究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活动1:观看视频及教师讲解后完成:
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直径约为10-10m。
3.分子用肉眼是 不能 直接看到的。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活动1:气体扩散(播放视频)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现上面瓶子也有红棕色气体。
通过实验观察,总结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活动2:液体扩散(播放视频)在量筒内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之间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会观察到整个量筒都变成蓝色。
通过实验观察,总结结论:液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活动3:固体扩散(播放视频))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
通过实验观察,总结结论: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小结:
(1)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扩散现象也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探究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活动1:用刮刀把铅柱的底面刮干净、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 为什么
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课堂小结
一、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二、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扩散越快。
三、固液气的宏观特性
固(有形有体)液(有体无形)气(无形无体)
板书设计
第1节 分子动理论
1.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2.扩散现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当堂检测
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
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B )
A.乡村里炊烟袅袅升起
B.花园里花香四溢
C.风起时花粉在花朵间传播
D.冬日里雪花漫天飞舞
3.为预防新冠肺炎,我区各学校定时喷洒药水进行必要的杀菌消毒,在喷洒药水时不远处会闻到特殊的气味,这主要说明药水( C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 )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
B.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
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教学反思
备课资源
分子和分子动理论
“物质由分子构成”,学生在小学就已知道这句话,但到底什么是分子呢 按照化学的定义,分子是物质中独立地、相对稳定地存在并保持其构成和特性的最小微粒。其中“保持其构成和特性的最小微粒”中的特性,指的是化学性质,至于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容、熔点、沸点、电阻率、折射率等,都是从宏观上讲的,对于单个分子,这些都谈不上。
分子动理论中(以前称分子运动论),分子与化学里的分子含义有些不同,是广义的分子,是从热运动的角度讨论问题的。包括化学中的分子、离子、原子。氯化钠(NaCl)是常见的离子晶体,氯离子和钠离子相互隔开,构成规则排列的立方晶体结构,对于氯化钠晶体而言,没有能够独立存在的“NaCl分子”。我们这里所讲的分子运动,指的是离子的运动。但并不能说“NaC1分子”根本不存在,当氯化钠晶体在一定情况下发生升华时,变成的气体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就是说 氯化钠晶体升华过程,从微观角度看,挣脱周围粒子的束缚而逃逸出去的是 NaCl分子,即一个氯离子和一个钠离子总是结合在一起而逃逸晶体,而不是单独逃逸的,气态的氯化钠是由分子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