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叙事要引人入胜
相传纪晓岚给一位朋友的老母亲题诗祝寿,劈头就是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此句一出,在座的人全都大惊失色。纪晓岚不慌不忙,笔锋一转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大伙儿听了转惊为喜。不料纪晓岚接着又冒出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大家的脸色霎时都吓白了。就在众人忐忑不安之际,纪晓岚说出了第四句:“盗得蟠桃庆寿辰。”刹那间,人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情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波澜”是个比喻性的说法。掀起波澜,就是使结构曲折,情节吸引人。风平浪静与波涌浪翻的水面,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因此,引人入胜的作文往往要有起伏、有曲折、有变化,让人觉得结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如果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则索然无趣,寡淡如白开水。
我们怎样才能写出让人感兴趣、喜欢看的好文章呢 下面介绍几种写作方法。
1.突转法。
记叙事件时,顺着一条线铺陈渲染,这时读者能够按常理推测一种结局;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将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例如:
最佳讲演
某厂“振兴中华”读书演讲比赛进入高潮。
“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论坚守岗位》。”演讲员方婷婷嗓音甜润,吐字清晰。突然,她看了一下手表,对观众说了声“对不起”就走下台,一直走出礼堂。
一分钟,二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底下的观众急了,“哪儿去了 ”“怎么还不回来 ”“真不像话!”
整整过了十分钟,方婷婷才从外面回来。她又走上讲台,用甜润的嗓音说道:“像我这样,行吗 ”停顿了一下,她接着说:“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观众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让 座
我站在无轨电车里,身旁有个老大娘,她两只手扶着椅背站着。旁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十五岁上下的小伙子。他使劲盯着窗外,仿佛生平头一回见到这辆无轨电车沿途经过的街道似的。
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小伙子听的。
“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缺乏教养!”
“说得是啊,说得是啊,”老大娘点了点头,“就是没有教养嘛!”
“学校里是怎么教他们的!”
“说得就是嘛,学校里是怎么教他们的!”老大娘同意我的说法。
“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我瞪着那小伙子说,可他却无动于衷。
“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老大娘叹着气说。
“真不像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这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
老大娘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又看着那个小伙子。
“喂,你这小青年,”我终于忍不住碰他的肩膀,“说的就是你哪,还不给老人让座!”
“你拽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嚷起来,“你回家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好了,我的孙子你可别管!”
【简析】 以上两篇短文都采取了突转法,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由此读者获得了奇妙的阅读审美体验。
2.悬念法。
在写记叙文时恰当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能够使读者产生一种热烈关切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的心理状态。写作时抓住读者的这种心理,在文章开头或情节展开的关键时刻运用各种手段造成神秘感,比如“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先写问题(事件)后交代背景,或“犹抱琵琶半遮面”,就会让读者产生一种非看下去不可的强烈冲动,从而获得引人入胜的效果。
例如《祝福》中,作者将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叙述,突出了其强烈的震撼效果,也设置了一个悬念,既为下文的叙写埋下伏笔,又引起读者思考,刺激读者继续阅读。
3.巧合法。
巧合法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安排故事情节的方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这样的情节能激起读者无穷的回味,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陆谦、富安设计在草料场烧死林冲,若不出意外,林冲这回是在劫难逃。然而,巧得很,林冲到草料场当日,天空便下起了大雪,林冲为驱寒出门沽酒;又巧得很,大雪竟压垮了草料场林冲的住处,这算是救了林冲一命。因住处被雪压垮,林冲到古庙去暂时栖身,为挡风雪,用石头挡住了门;陆谦、富安等人烧了草料场,也跑到古庙来避风雪,巧得很,门被挡住了,他们推不开,于是就站在门外谈了起来,林冲这才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4.误会法。
就是利用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例如:
错 觉
一个男同学因为想买份好菜,提前把饭盒放进食堂,下课后从成排的饭盒中拿出个方形的就急着去打菜了。买完菜后,他大嚼着排骨,这时发现食堂门口有个漂亮的女孩正看着他。他也看了她几眼,但觉得不好意思,便跑到运动场上,避开她的目光。
可是,女孩子也到运动场来了,就坐在对面的看台上,仍旧看着他笑。他越发不自在了,想不出她为什么总看着他。难道她……这不可能,自己又黑又瘦,穿一身旧运动衣,踩一双已有一周没洗的脏球鞋,实在没有哪一点值得她看的。他赶紧几口扒完饭,站起身准备回教室。
这时她跑了过来,笑得更好看了,一对小酒窝,一头飘逸的黑发……
“哎!等一等!”她喊出声来。声音甜甜的,像一串银铃。男孩觉得女孩跟他讲话可是条新闻,下午又可以向同学吹牛了。
男孩转过身问:“有什么事吗 ”她低头抿嘴笑了一下,说:“我只想问问你吃完饭没有,因为——因为你用的是我的饭盒!”
【简析】 这是一篇靠误会制造喜剧效果的作文。当女孩揭穿误会,期盼与现实间形成反差。文章真实地再现了青春少年的朦胧情感。
例文点评
落棋有声
张新民
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通过民意测验、调查座谈,集中在大黄和小李两人名下。要说工作能力、群众关系,两位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这可把干部科汪科长难住了。几经斟酌,决定不下来,他打算听听新厂长的意见。
厂长略一沉思,出其不意地问道:“还能告诉我一些题外的细节吗 ”
“关于他俩 ”科长疑惑了。他理了理额前的乱发,突然想了起来:“哦,这两位都是象棋高手。大黄连续三年蝉联全厂冠军;小李呢,虽没有大黄稳定,但去年也得了第三名……”
厂长颇感兴趣地站起身来:“好哇,我找他俩赛几盘!”原来厂长也是个棋迷。
为了知己知彼,厂长亲自找不少工人了解情况,最后正式下了战表。昨晚与大黄下了三局棋。大黄一向出手稳健,素有“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美誉。但昨天他下得很不顺手,接连三局都握手言和。厂长拱拱手,说:“真是过意不去,让你连让三局。”
今天上场的是小李。棋友们给他的外号是“程咬金”。据说他既有开局的“三斧头”,在遇到逆境时,又常常会像“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样,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儿,使对手防不胜防。两局下来,厂长就被他凌厉的攻势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老兄,十步之内,解决战斗。”
“唔 ”厂长不买账,“要是赢不了呢 ”
“这辈子不下棋!”
“一言为定 ”
“当然!”
厂长毕竟还有两下子,他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清凉油,抖擞精神,沉着应战,几起几落,终于和了这一局。他笑吟吟地开始收摊,小李猛然抓住他的手:“慢,再来一盘。”
“不是说这辈子不下棋了吗 ”厂长用含笑的眼睛端详着小李,意味深长地问。
小李不服气地说:“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厂长朗声大笑:“你睡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把小李送出门外,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
边阅读,边思考
1.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2.设置悬念:象棋高手与人才选拔有什么关系
3.疑窦丛生,一向出手稳健的大黄怎么就不顺手了呢
4.情节紧张,引人入胜。运用细节描写凸显小李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5.厂长话里有话,结局没有明示,显得意味深长。
点评《落棋有声》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方法,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文章开头就显示悬念: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是大黄和小李,两个人“各有千秋,不分上下”。“二选一”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我们读到这里,不由得猜测起来。这样的开头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