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直方图
教材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第二节“直方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会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
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
会画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能区分条形图与直方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整理数据的统计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并能合理质疑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同伴合作交流提升 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合作能力
(2)通过用教学眼光看生活等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为我所用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画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
难点: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
媒体运用
Pad、实物展示台、一体机
教学方式
翻转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自主学习 创设情境,问题导学 问题: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选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你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同学参加呢? 下表是这63名同学的身高 (单位:cm) 将全班学生分为4人小组共11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发布在平板上的“学习资源包”以及导学案进行学习。 学习资源包内容如下: 课本p145-149页 数据处理“神器”的使用(微课) 列频数分布表(微课)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微课) 自主学习 首先通过平台发布导学案和整理学习资源包,然后督促学生完成,最后完成数据分析 通过课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分析,准确把握学生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二、解决课前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2~3个小组上讲台汇报。按照组内分配的角色介绍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步骤。 (每个小组汇报时间:4~5分钟,整个环节用时15分钟) 组内角色如下: 角色一:数据处理员。 主要任务:整理数据,协助列表小能手完成频数分布表 角色二:列表小能手。 主要任务:确定组距和组数,列频数分布表. 角色三:灵魂小画家。 主要任务: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角色四:小小演说家 主要任务:1.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回答题目中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2.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显示的数据,说说你还有什么发现。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检验学生的课前学习成果,暴露学生自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三、形成新知 对汇报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与提问,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点评方式: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用时:10分钟)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提问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通过提问的互动形式,使学生将课前学习的知识逐渐梳理清楚,形成新知
四、学以致用 三位同学想了解喜欢看《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的观众集中在哪个年龄段,在他们所居住的小区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请你选取其中一位同学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用时:8分钟) A同学的数据: 难度: 162317920302644856171612112010221536392018213129173019813
B同学的数据: 难度: 18935271933171968211619173213122522141011151323731213092320142382620491930111317223923171021929866153217145528838
C同学的数据 难度: 1893527193317196821161917321312252214101115132373121309232014238262049193011131722392317102192986615321714552883816231792030291730192644856171681312241211201022151911262136392018213122661637
在三组数据中选取其中的一组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表述清楚要求 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可以按照自身能力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学习新知识的成就感,同时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新知。
五、课堂小结 (1)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全“课前学习成果”(用时2分钟) (2)请学生利用“课前学习成果”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用时:5分钟) 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全“课前学习成果” 将学生的“课前学习成果”展示在大屏幕上 通过补全“课前学习成果”让学生发现自己课前学习的缺漏之处,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
六、作业布置 练习册:10.2直方图
七、板书设计 10.2直方图 绘制直方图的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设计自述
学情分析
对于直方图,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没有接触,这是本学期学习的种新统计图。 这种统计 图与条形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条形图描述数据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条件,直方图和条形图在处理数据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将是学生理解直方图的难点,因而学生在合理分组制作统计表以及整体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时会遇到困难。
(2)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
①重难点的确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要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结合教材内容,将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位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具体来说就是探索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的方法和步骤。考虑到学生通过小学和七年级对统计知识的学习,在整理数据方面不存在问题,但是在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有困难,即在画图环节会有困难,比如如何确立直角坐标系,如何确定横轴和纵轴等,教学难点也由此确定。
②重难点的突破
本节课设计了完整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为突出重点,在收集数据上淡着笔质,但是在如何整理数据,如何描述数据上重着笔墨。通过设计课前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提供课前的微课供学生学习。让学生在通过微课学习,先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究用分组的方法整理数据来表示年龄段,强调分组表示的时候做到不重不漏,遵循“上限不在内”的原则。根据学生分组情况引导学生对比多种分组方式,介绍组距和组数概念。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画图是难点,设计详细的画直方图的步骤,并通过举例降低学生对些概念的理解难度,比如如何确定组距和组数。在这一-环节中从先确定组距或组数两个角度来进行说明,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摆脱对这一概念的机械理解。在画直方图时,对于怎样建系,怎样画出频数直方图等进行详细阐述,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
(3) 教学创新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这些数据,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学生在小学学习过分类、汇总、排列整理及用表格和扇形图、条形图.折线图来描述数据,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分组整理数据,制作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本节课的重点是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如果只定位在怎么画,可能会忽略对学生数据分析这一关键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既在于长期的培养,更在于教学设计者的理念。 因此,在设计本微课时从“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全过程”进行考虑,让这种数据整理与描述的基本方法应用于统计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统计数据的整理是对数据的加工处理过程,目的是使数据系统化、条理化,画直方图是为了能直观地分析数据。
而数据多而乱,是学生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难题,由于本节课在pad的环境下进行,因此通过一个微课教会学生简单的利用Excel表格整理数据,发挥pad的优越之处。
学生在学习概念时,若能够将新的知识纳人已有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小学学习了条形图,现在学习直方图,这两个图形都是描述数据的方法,但是比较相近,学生是否明确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 是否明确他们的适用范围 因而,在讲授完新知识后,笔者对比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他们的适用范围,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
小结时,利用好学生课前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对课前学习成果进行加工,能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