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5、4、3、2加几 课时 第4 备课人
课时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亮点 小数加大数的式题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得出,也可以用凑十法
课前准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十5= 9十3= 8十5= 8十3= 9十4= 9十2= 8十4= 7十5= 6十5= 8十6= 2.8十9=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5、4、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5、4、3、2加几)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十7=,同桌合作学习。 问:5十7等于多少 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试做5十7。 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③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预设:生1: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2=12,所以5+7=12。 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 生3:因为7+5=12,所以5+7=12。 ④师: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十8、4十8、3十9。 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③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预设:生根据提示汇报: (1)5加几有:5+6 5+7 5+8 5+9 (2)4加几有:4+7 4+8 4+9 (3)3加几有:3+8 3+9 (4)4加几有:2+9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3.看书质疑。 4.做一做。 ①看图列式。(第1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②第2题和第3题。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5.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二第l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按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二第3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二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 5、课堂作业本P57第4题 明确:填的数使得正方形的每一行、每一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是18。因此先从第二横行入手,已知两个数字以及和,可以求出第三个数字。 四、课堂小结 教学意图 教学目标达成: 通过对9、8、7、6加几的计算,为学生的知识迁移作好铺垫。 接着,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多种计算方法,体现教学中的开放性。 教学重难点突破: 充分放手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5加几,然后汇报对比,既发散了学生思维,又可在对比中体现最优化算法。 学力培养: 教学例题中,注意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5+7时,想:7+5=12,所以5+7=12,让学生在理清思路、熟悉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指导: 通过让学生组内讨论,小组发言,老师引导,学生基本上都可以看懂题目的意思,正确地解决问题。 个性化修改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