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 22 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识字,认识“崛、魏、效、惑、惩、斥”等 9 个生字,综合运用多 种方法理解“崛起”“光耀门楣”“为之一振”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借助表格,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资料,重点研读第三件事,探究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远大志向。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当时社会背景的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学习单 1-3 题。
【教学过程】
一、抓住课文题目,学习生字新词,了解主要人物
( 一) 读懂课文题目。
1.任务驱动。引导:同学们,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3 周年,学校大队部 要举办一次“革命伟人故事会” 。 (出示课文《八角楼》《朱德的扁担》《难忘的 泼水节》) 在语文书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少革命伟人,他们是谁呢?
点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朱德元帅的革命精神让 我们永远铭记;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总理,他的一生为中华民的振兴鞠躬尽瘁。
2.揭示课题。提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周恩来的少年时代。 (播放视频) 周恩来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知道课题 是什么意思吗?
3.读懂题目。释题: (出示词典意思) 对,为中国的兴起而读书,为中国的富 强而读书。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预习反馈。 (呈现学习单 1-3 题) 引导: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并 且完成了学习单上的 1-3 题。第 1 题“看拼音,写词语”都做正确了。特别是“赞” 的这个笔画——竖提,写得很规范。
2.理解词语。引导: (出示修身课片段及学生完成的第 2 题作业单) 在第 2 题 抄写不理解的词语中,同学们认为这三个词最难理解 (放大:光耀门楣、为之一振、 当效此生) 。它们都集中在刚刚我们看到的修身课这个场景中。打开课文,我们一
1
起走进这堂修身课,边读边想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1) 引读: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
预设:为家父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2) 提问:预习时,有不少同学对“光耀门楣”这个词不理解,谁能来说一说 它的意思?瞧,门框上面的横梁就是“门楣” 。在那个时候,人们认为,只有通过 读书,做了大官,家里的大门上才能配上门楣,门楣就是家族的象征。这也是我们 现在常说的是“光宗耀祖”。
(3) 引读:而周恩来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提问:魏校长听了, 为之一振。魏校长因为什么而感到振奋呢?
预设: 因为周恩来的回答感动振奋。
(4) 引读: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大的抱负和胸怀。好哇,有志者 当效此生。“此生”就是——周恩来。那“当效此生”就是——应当效仿周恩来。
(5)预习时,你还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现在明白了吧?请你效仿周恩来回答! (个别读,齐读。)
评价:你的回答特别强调了“崛起”这两个字!/你们的回答真有力量!
3.提问:读着读着,我们已经理解了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那这部分内容到底讲 了什么事呢?
(三) 了解主要人物。
1. (出示单元篇章页) 在第四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会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 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能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来说一说这部分的主要内 容吗?
2.请一名学生试讲,其他同学评价。点拨:在把握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们关注 主人公 (板书:周恩来) ,就能把主要内容说得很简洁了!那你能简洁地说一说这 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板书:坚定回答)
3.再请一名学生试讲。点拨:突出周恩来坚定的回答,就把这部分内容说得更 简洁、更清楚了。
二、抓住主要人物,梳理二、三件事情,把握主要内容
( 一) 借助表格,梳理事件内容。
1.引导:这部分内容就是课文写的第一件事。通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
2
文写了几件事啊? (三件) 。由多件事组成的课文,我们该怎么把握主要内容呢? 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谁来读第七单元的篇章页? (出示篇章页, 指名学生读: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出示“学习活动一”第一步任务) 要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得先
完成第一个任务:请默读课文,填写表格,把第二、三件事说清楚。
学习活动一 1.默读课文,填写表格,把第二、三件事说清楚。 2.把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呈现两张学习单) 这是两位同学们的学习单,书写非常工整。第二件事中, 他们摘录的关键词是相似的。请你连起来说一说这件事的主要内容。 (板书:疑惑 不解)
4.对比学生填写的第三件事的结果 (心情沉重 劝慰) 。提问:你更赞同哪一种 答案,为什么?
5.小结:是的,这位同学关注到了主要人物。 目睹这一幕的周恩来,内心十分 沉重 (板书:心情沉重) ,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二) 发现关系,串联主要内容。
1. (出示“学习活动一”第二个任务)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先修改自己的学习
单,再把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活动一 1.默读课文,填写表格,把第二、三件事说清楚。 2.把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练说,教师随机点拨:已经有同学修改好,在说主要内容了。
3.请一位学生按课文顺序回答。点评:这位同学按课文的顺序,先说立下志向, 再说为什么立志,很不错。有没有按不一样的顺序来说的?谁来说一说?
3
4.提问:这位同学是按什么顺序来说的?
点评:你听得很认真,他按照时间的顺序,先说立志原因,再说立下的志向, 还用上连接词“因为……所以……” ,说清楚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5.小结:像这样,由多件事组成的文章,我们可以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 文章的主要内容。请你选择一种顺序,用上这个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板贴: 主要人物 事件)
三、抓住主要事件,探究立志原因,铭记伟人志向
( 一) 聚焦主要事件,探寻立志原因。
1.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究竟是什么让少年周恩来会立下了如此 志向呢?让我们跟着周恩来,走进第三件事。
2. (出示“学习活动二”) 先独立学习,默读第三件事,画出让你触动最深的 语句,结合信封里的资料,简要批注,可以写感受,也可以写疑问;再合作学习,
交流感受,填写卡片,左边写摘录的词语,右边写感受或疑问。
学习活动二 1. 独立学习:默读第三件事,画出让你触动最深的语句,结合资 料,简要批注。 2. 合作学习:交流感受;填写卡片。 (左边写摘录的词语,右边 写感受或疑问)
资料一
1900 年 9 月,东北地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洗劫。沙俄侵略军打开了沈阳 故宫这处皇家的大门,掠夺和损毁金器、瓷器、书籍等宝物多达万余件。侵略 军还对中国人进行野蛮屠杀,被关押者稍有反抗,就被他们的战马踩踏而死, 甚至连襁褓中的婴儿都惨遭毒手。
资料二
在租界里,中国人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电车里,头等车厢供洋人 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服”; 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4.学生板贴词卡,教师随机指导。
(1) 学生分享合作成果。
4
◎预设 1:“不惩处”“训斥”→愤怒!/同情!/无奈!/不反抗? …… 点拨 1:你眉头紧锁,内心充满怒火,让我们感受到了你们的愤怒! 点拨 2:求告无门,无处说理,多么不公平啊!
点拨 3:面对不公,却不反抗?你能联系上下文和资料袋里的材料解决同学们 的疑问吗?
◎预设 2:“紧握拳头”“劝慰”→生气!/无奈……
引导:这两个小组虽然写了不一样的词,但是有着同样感受。
点拨 1:虽有满腔怒火,但却无能为力!
点拨 2:愤愤不平,却无可奈何,这是何等无奈啊!
◎预设 3:“中华不振”→屈辱!
点拨: 白银外流,国土沦丧,这都带给了我们深深的屈辱。
(2) 指导朗读。引导:让我们永远记住这触动我们心灵的中华不振的一幕—— 齐读第 16 自然段。 (板贴:中华不振)
(3) (播放视频) 同学们,其实,当时中国人遭受的屈辱远不止这一些,耳闻 目睹这一切,周恩来,你在想什么?
预设 1:为什么要让外国人占据我们的地盘呢?难道我们没有权利反抗吗?
预设 2:为什么清政府在短短几十年间要签订这些不平等条约呢?
预设 3:为什么清政府要这么软弱呢,为什么中国人要眼睁睁的看着外国人侵 略我们的地盘呢?
(4) 这么多疑惑,最终汇聚成了这一个问题——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 辱中拯救出来呢?
5.引导: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 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当魏校长又一次追问时,他铿锵有力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 总结全文,回扣学习任务。
小结:同学们,虽然我们现在身处和平年代,但要像周恩来一样把爱国报国的 种子埋在心里,将来报效祖国。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感受周恩来 的爱国情怀,讲好他的故事。
5
【设计思路】
( 一) 依据文本特点,在语言文字实践中实现育人价值
陈先云主编指出,学习革命文化类文章应该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必须领着学生 好好读文章”“让文章的本身去教育学生” 。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 ,教师不仅充分挖掘了课文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这些革命 文化内容,还考虑到课文从课题贯穿全文、描述具体事例等多角度来体现革命文化。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展现少年周恩来立志原因的具体事件和关键词句进行 品读,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体会思想情感结合起来,从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提炼伟 人精神内核,从事件的表达形式中感悟革命文化内涵,使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 自然融合并进,促进了学生语言和精神共成长,充分发挥了教材的育人价值。
(二) 基于整体视野,在落实语文要素中提升关键能力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为“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与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和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一个把握文章主要 内容的关键能力训练序列。这篇课文是落实本单元阅读要素的首篇精读课文。
因此,教师基于对能力训练系列的整体把握,以落实阅读要素为主线,设计学 习活动,从“抓住课文题目,学习生字新词,了解主要人物”到“抓住主要人物, 梳理三件事情,把握主要内容” ,再到“抓住主要事件,探究立志原因,铭记人物 志向” ,阅读要素的学习从初步感知到尝试运用,呈递进式发展,学生深入人物内 心,感受伟人精神,思想熏陶与要素训练融为一体,有效提升了语文关键能力。
(三) 精准把握学情,在学教方式变革中突破学习难点
新课标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本节课, 教师以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基础,探索具有情境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学习,促 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整节课以故事会为任务驱动,三大教学板块都以呈现学生预学情况为前提,聚 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第六单元语文要素是 “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提问、批注和结合资料等阅 读策略,进行表格梳理、对比朗读、抄写铭记志向等语文实践活动,学习过程充分 展开,从课题到关键词语,从语段到篇章结构,最后回到课题,认知和情感螺旋上 升发展,学习难点自主突破。
6
附板书:
附学习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单
班级: 姓名: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这张小小的学习单记录下你的学习收获吧!
7
1.看拼音,写词语。 yán sù
的问题
课前预习
qīng xī
而坚定地回答
bào fù
和
xiōng huái
连声
zàn tàn
2.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请端端正正地抄写下来。
3.读课文,梳理事件。
我读了 遍课文,课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共写了 件事。我会用“/” 画一画,理一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课堂练习
4.默读课文,填写表格,再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 (摘录关键词)
序号 起因 经过 结果
周恩来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附第二课时简案:
四年级上册第 22 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后诗句,深入体会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 原因。
2.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树立为国家繁荣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3.能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讲好革命伟人周恩来的故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系列实践活动。
2.学生准备:搜集革命伟人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走进人物内心,体会振兴之为
1. (出示: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上一节课,我们通 过反复品读,体会到了周恩来被“中华不振”的画面所刺痛,深深地明白唯有读书 报国。
2.引导:12 岁立下的“振兴中华”这一伟大志向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1917 年 9 月,19 岁的周恩来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在去日本留学前夕,他写下了气势 豪迈的七言绝句《大江歌罢掉头东》。
8
无题 · 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注释 ①〔大江〕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语出宋代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②〔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③〔群科〕即社会科学。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 ④〔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 ⑤〔难酬〕难以实现, 目的达不到。 ⑥〔蹈海〕投海殉身。晚清时期,出洋寻求真理亦称“蹈海”。
3.配乐朗读《大江歌罢掉头东》,理解诗句意思。
4.思考交流:周恩来求学日本的原因。
预设:周恩来求学日本是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拯救濒临绝境的旧中国。
5.联系资料思考交流: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周恩来?
资料三 1917 年 7 月,周恩来和李福景等同学去北京筹划赴日本官费留学事宜。8 月 13 日,他为同学郭思宁题写临别赠言: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资料四 在日本留学时,他牢牢记住“振兴中华”这一志向。因此周恩来争分夺秒地学 习:除了睡觉,每天学习读书的时间超过 13.5 小时,休息的少之又少。
二、聚焦人物事件,讲述革命故事
1.通过抓主要人物和事件,同学们了解了故事主要内容,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现在,请同学们对照评价表自己练习讲好这个故事,讲完说给组内交流,选出代表, 为召开“革命伟人故事会”做好准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故事讲述评价标准
评价项 评价等级
主要人物 是否突出 能围绕主要人物,讲 清主要人物的的言行 能围绕主要人物,较清 晰地讲述主要人物言行 能围绕主要人物,简 单讲述主要人物言行
9
事件是否 完整 具备主要人物、时间 或地点两个要素 具备主要人物、时间或 地点等两个要素 仅有主要人物
主题是否 突出 表达清楚主题,且有 强烈的感受 表达清楚主题,且有较 清晰的感受 表达清楚主题,有一 点感受
2.学生自主练习,组内交流。
3.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组间评价,推选出两名同学参加学校讲故事比赛。
三、书写读书目的,感知生命价值
1.100 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越来越强大,生在和平时代的你 们又为何而读书呢?请你写下自己的读书志向,写清缘由。
2.小组交流读书的目的和理由。
3.指导表达:可先写理由,再写读书目的;也可以先写目的,再写理由。
四、学习伟人故事,弘扬革命精神
1.总结。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青年,他为中国的明天而革命; 中年,他于外交场挽回大国形象;晚年,他为新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布置作业。同学们,中国有无数和周恩来一样的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来了
今日之中国。接下来,我们深入开展“革命精神代代传”活动。
革命行动 行动任务 完成星级
讲一讲 革命家轶事
赏一赏 革命题材影视作品
诵一诵 革命诗篇
访一访 革命圣地
听一听 老一辈革命者讲述革命经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