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6 16: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下 《1.古诗词三首》
年级单元 四下第一单元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总课 时数 2
总教学 目标 通过字音字形辨析的方式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通过重点字形辨析书写“杂”“稀”等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联系生活经验,结合诗歌情境展开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主要 教学内容 学习《清平乐·村居》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字音字形辨析的方式认识“锄”“剥”,通过重点字形辨析书写“茅”“檐”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生活经验,结合诗歌情境展开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材简析 教材分析 本课前两首是七言绝句,第三首是词。三首诗词均作于南宋时期,描绘的都是纯朴自然的四园生活。范成大的《四时四园杂兴(其二十五)》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是诗人借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春日美景,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展现的是悠闲的农家生活。范成大的诗妙在后两句,画留空白处,诗有言外意,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余味无穷。杨万里的诗由静景写到人物活动,一静一动,使整首诗的画面变面得生动。辛弃疾的词清新质相,浅显易懂,整首词三处写到小溪,正将好五个人物的活动联结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经验,结合诗歌情境展开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结合诗歌情境展开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其他说明 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其他准备:多媒体设备
学情预估及应对方法 本课既有诗又有词,词是首次作为精读课文来学习,可以用学习诗的方法作为基础。在学习前两首古诗时,坷以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读诗,抓住两首诗中的景物进行联想,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学习词的时候,可以与诗进行比较,发现词的特点。学习本首词,可重点关注人物的行为,以及通过这样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美好意境。
教学课件典型截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 过程设计描述 二次修改
一、复习古诗(3) 本环节主要过程描述 自由读两首诗。 同伴互读,注意字字响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环节设计目标意图
二、认识“词”(8) 本环节主要过程描述 出示《清平乐·村居》题目全词,和前两首诗比一比,说说词和诗有哪些不同。 朗读全词,关注每一行最后一个字的读音,说说自己的发现, 再读全词,借助注释和注意,读准字音,特别关注“清平乐”“亡赖”“卧剥”“莲蓬”的读音。 个别读、齐读。
环节设计目标意图
三、学习《清平乐·村居》(24) 本环节主要过程描述 自读《清平乐·村居》,想一想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你从哪些景物中感受到了季节的特点,把它圈出来。 同伴交流景物及其特点。 再读全词,圈一圈词中写到了哪几个人,分别在做什么。 全班交流,重点学习: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①理解内容:这对翁媪有什么特点?他们在做什么? ②提出问题:在这两句词里,你有什么不理解的? ③学完全词再来解决问题。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①想象画面:你看到了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最喜欢谁?这个小儿在溪头剥莲蓬时,可能会说什么做什么? ②朗读诗歌:带着你的想象,朗读诗歌。 再读全词,想一想词中有哪个景物反复出现,共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简单地画一画示意图。 想一想,这条溪起到了什么作用。 解决问题:翁媪为什么而醉?他们可能会用吴音说着什么? 小结:乡村的景色优美,三个孩子勤劳可爱,生活宁静美好,他们为景而醉,为生活而醉。 诵读积累。 书写指导:细节指导“茅、檐、赖”。
环节设计目标意图
练习设计及要求(作业) 课堂练习:完成课堂作业本 课后练习:朗读诗歌,给诗配画,学习其他描写夏日风光的诗词
练习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