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类突破:课文内容理解-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单选题
1.在《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他( )
A.足智多谋,没有同情心。
B.对现实环境持赞同态度。
C.一心要冲出桎梏,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D.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诗中运用大量叠词,使句式整齐,音律和谐。
B.“三打祝家庄”“三山聚义打青州”“三英战吕布”都是《水浒传》中的故事。
C.外婆告诉我,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是“年年有余”
D.《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丹尼尔.笛福。
3.下列文本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竹石》《马诗》《墨梅》这三首古诗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B.《腊八粥》以儿童的视角展开,刻画了一个馋嘴、活泼、天真的孩童形象。
C.《那个星期天》刻画了一个被生活项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的母亲形象,面对孩子的请求只能直接给予拒绝。
D.阅读《飞夺泸定桥》,可以关注场景描写,感受红军战士们忠于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4.下列题目中,命题方式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是( )
A.《竹节人》 B.《少年闰土》
C.《穷人》 D.《小英雄雨来》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是北方农家的谚语,意思是说,农作物如果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B.《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是学生、老师以及学生父母等平凡的人。
C.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可以借助关键句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
D.“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6.“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与下列课文主题一致的是( )
A.《桥》 B.《有的人》
C.《灯光》 D.《青山不老》
7.下面说法完全正确的项是( )
A.《金色的鱼钩》主要是赞扬小红军的高尚品格。
B.人名“李宁”依据拼音拼写规则,拼写为“LI NING”。
C.《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歌颂了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根据阅读的目的,可以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例如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适合用浏览这一阅读方法。
8.高尔基的小说《童年》开篇描写的情节是:( )
A.阿廖沙去作坊里当学徒。
B.外祖母照顾病重的我。小伙伴来访。
C.爸爸临终时的情形。
D.阿廖沙和“好事儿”成为朋友。
9.打完仗后,雨来不见了,是因为( )
A.雨来回家去了 B.雨来游泳去了
C.雨来被警备队抓走了 D.雨来跟铁头他们玩耍去了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中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说地球“容易破碎”,是因为地球受到了各种的伤害,变得非常脆弱,非常容易“破碎”。这句话起着画龙点眼睛的作用。
B.“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是《丁香结》一文的中心句,升华主旨。
C.“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意思是:青山因为有老人的看护、绿化,所以永远不会荒芜老去。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主题。
D.“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中“金色的光芒”象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课堂上,可将老师的板书和自己的感受作为笔记记下来。
B.五音指的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宫、商、角、微、羽。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D.《月光曲》又名《月光奏鸣曲》。
12.在《爱的教育》中,六千里寻母的马尔科,寻母的结局是( )
A.没有找到母亲,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母亲的线索
B.没有找到母亲,但是打听到了有关母亲的消息
C.找到了母亲,并给了母亲治好病的信念
D.找到了母亲,但没有救活母亲
13.最能表达下列语段观点的一项是( )
酸雨有巨大的危害。首先表现在会使水体酸化,影响生物的生长。现在全球有许多湖泊、河流,由于落入大量酸雨,水中酸的含量急剧增加,既杀死了鱼类,又危及四周的植物。其次,它会腐蚀建筑物。希腊的雅典娜神庙、意大利的斗兽场、北京故宫的石狮子在数十年间就被酸雨腐蚀了。第三,它飘浮在空中形成的酸雾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据统计,现在每年酸雨中的硫化物可造成约5万人死亡。
A.酸雨有巨大的危害。
B.酸雨会腐蚀建筑物。
C.酸雨会影响生物的生长。
14.“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金水河很长。
A.举例子 B.比喻 C.打比方
15.根据下面的提示,可以判断这本书是( )。
①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
②这本书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
③书中的外祖母让主人公保持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A.《战争与和平》 B.《童年》
C.《我的大学》 D.《在人间》
16.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天里的生长》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以“迅速生长”点明夏天事物成长的特征。
B.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C.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应该重点阅读。
D.《少年闰土》《我的战友邱少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作题目。
17.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宿建德江》中都写到了“月”,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完全不同。
B.《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是按照“接受任务——痛击敌人——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顺序来写的。
C.《穷人》一课开头的环境描写可有可无,可以删去,不影响小说的表达效果。
D.《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
18.对《丁香结》一文的标题理解正确的是( )
A.以此为题,突出了作者对香结的热爱 和赞美之情。
B.标题一语双关,既描绘了丁香花苞的形态,又暗指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儿。
C.丁香花是一种特殊的花,开花之前花苞先打结。
19.对下面句子的意思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A.船长沉入了深渊。
B.船长纹丝不动。
C.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
D.船长一句话也没有说。
20.下面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情节“挥泪斩马谡”,表现了诸葛亮______的特点。( )
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己。
A.英武神勇 B.不徇私情 C.神机妙算 D.忠心耿耿
二、判断题
21.判断。
(1)戴嵩的《斗牛图》是一幅非常有名的画,这幅画没有错误。( )
(2)《花之歌》的作者是黎巴嫩的著名诗人纪伯伦。( )
(3)《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
(4)《开国大典》讲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北京举行
典礼的故事。( )
(5)竹节人的动作是因为连接身体各部分的线一松一紧造成的。( )
(6)《三黑和土地》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土地的喜悦之情。( )
三、填空题
22.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诗中有景,《十五夜望月》中,“ , “描绘了一幅寂寥、清冷的中秋月夜图。诗中有情,《迢迢牵牛星》中“ , ”写出了牛郎织女一水之隔 而不能相会的愁怨。诗中有理,《长歌行》中,“ , “劝告我们要珍惜宝贵的时间,在年轻时努力拼搏,不负韶华。
(2)古语说:“路遥知马力, 。“相处久了,才能知道一个人的品性。
(3)我知道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 ,吃年糕寓意 。
(4)《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文表现了鲁滨逊的 。
日积月累。
23.走进古诗品真情。情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外之喜中:情在“盈盈一水间, ”的相思之苦中;情在“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送别中:情在“今夜月明人尽望, ”的思乡愁绪中:情在“ , 烈火焚烧若等闲。”的高洁志向中。
24.吟诵名言晓智慧。“ “称赞学生用功研究学问,比老师有成就;“路遥知马力, ”说明经历的事多了,相处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恶;“穷则变, ,通则久。”学习古人遇事不必死钻牛角尖,而应懂得随机应变……这都是自古至今的中国智慧。
25.跟着教材学习作。写事情,可以学习《北京的春节》 的写作方法; 也可以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所采用的 手法并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对比、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学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了解到了 这种文体的写法。
26. 课文内容回顾。
(1)《学弈》选自于《 》,题目意思是 ;文中表示一个人专心听讲的句子是“ 。表明两个人学习结果不一一样的句子是“ 。”
(2)“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这句话可以用《周易》中的“穷则变, , ”来解读;中国的先人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 ”,改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我们的改革正在进行中,不能停止,要“有日新, ,又日新”。
(3)我的书法是爸爸教的,爸爸看到我写的字比他的好看,不禁引用《荀子》中的语句赞叹道:”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A
20.【答案】B
21.【答案】(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6)正确
22.【答案】(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日久见人心
(3)年年有余;万事如意年年高
(4)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
【答案】23.脉脉不得语;劝君更尽一杯酒;不知秋思落谁家;千锤万凿出深山
2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日久见人心;变则通
25.详略得当;首尾呼应、倒叙和对比 手法;事实论证
26.【答案】(1)孟子·告子上;学习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变则通;通则久;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日日新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