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突破:课外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突破:课外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8 12:0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分类突破:课外现代文阅读-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爱搞技术革革新的好工人。
爸爸平时最大的爱好是观看足球比赛,然而为了设计一张图纸,他竟放弃了一场由意大利和巴西队决冠亚军的精彩比赛。只见他在台灯下专心致志地写着、画着,不时地翻阅着厚厚的《机械手册),有时甚至拿妹妹的积木搭模型。就这样连开了几天的“夜车",他的设计围得到了上级技术部门的嘉奖。
记得一次,将近一个星期还不见爸爸回家,害得妈妈下了班还得帮爸爸送这运那。后来从妈妈那儿才了解到了“秘密”。原来为了使厂里的印花机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 爸爸干脆把被子也搬到厂部宿舍,这样就能时刻注意机器的性能,熟悉机器的工作原理,仔细琢磨每一个零件的作用。功夫不负有心人。爸爸的心血没有白费,印花机器改装的任务终于完成了。看着爸爸熬红的眼睛,略微显得憔悴的脸庞,我真想叫一声:我的好爸爸。
我的爸爸年年被评为“厂先进工作者”和“革新标兵”,家里的奖状挂满了墙壁。凝视着这一张张浸透了爸爸心血的大红闪亮的奖状,我仿佛看见爸爸正在运转的机器旁认真地工作,爸爸呀爸爸,你真是我值得骄傲的爸爸。
1.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①短文是   的文章。
A.写人 B.记事 C.写景 D.状物
②“功夫不负有心人”中的“负”字的意思是   
A.负担 B.遭受 C.享有 D.辜负
2.按要求写词语。
①写近义词:干脆——    琢磨——   
②写反义词:放弃——    嘉奖——   
3.短文写了几件事?主要写了哪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不纠错就是作恶
独自美好势单力薄,美好结伴同行则花香满径。而纠错,就是召唤美好的前奏。
19世纪末,黎巴嫩贝鲁特市希克码学校里,一个孩子因贫穷饥饿,偷了同学30镑。同学的爸爸是富翁,他发现后说不查找了,因为他觉得偷钱的不一定是坏人,只是太穷太饿了,这是可以原谅的。
当老师和其他同学都被他的善良感动而鼓掌时,一个同学开口了:这不是真正的善良,你的宽容很可能使他产生“因为饥饿而偷钱不会被追究”的心理,从而让他继续犯错;应该把他找出来,让他承认错误,接受相应的惩罚。他真有困难,大家再一起帮助他。
就在这时,一个同学满脸羞愧地站了出来,承认了自己就是偷钱的,真的是因为饥饿。
质疑善良的那个同学后来成了大作家,他叫纪伯伦。承认自己偷钱的同学后来则成为贝鲁特法院大法官,他叫拖吉拉 凯卡提。大法官晚年在回忆录里写道:是纪伯伦让他承担了偷的后果,他反倒非常感谢他。因为深刻的教训使他避免了再次做出同样的事情一一不然,根本无法成为后来的自己。
纪伯伦的做法让人沉思:不纠错就是默许,默许即纵容,甚至,为虎作伥!
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芒山有少年好占他人之物为己有,先是盗采他人蔬菜,继而盗窃他人牛羊,最后沦为芒山大盗,因杀人越货被判死刑。临刑前咬掉母亲耳朵令其流血不止。他恨母亲在自己刚偷盗时未加责罚,才沦为强盗招致砍头之祸。
有一件傻子都想讥笑的事情:西晋富商石崇与王恺斗富,王恺的外甥晋武帝竟然把皇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让其夸耀。晋武帝作为一国之君,不去关注穷苦百姓的生计,不去制止这种富商间的无聊斗富,竟然参与其中,天下大乱继而亡国,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纠错,小则失家大则亡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再微再小的事,也不可掉以轻心,否则终将酿成大祸。所以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上曾刊登文章,以一则“偷拿100元慰问金换来党内严重警告”的真实案例,提出纪委应瞪大眼睛抓早抓小。
有错必纠——不纠错就是作恶,就是为虎作伥。
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势单力薄   
②掉以轻心   
6.“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用来比喻   ,文中引用名言的作用是   。
7.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围绕着“纠错”,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8.本文要说明的观点是   。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列举了四个例子,照样子围绕“纠错”这一中心概括事例。
事例1:纪伯伦小时候坚持要找出偷钱的同学,让他承认错误,接受惩罚。偷钱的同学后来成为了大法官,他很感谢纪伯伦当初的及时纠错。
事例2:   
事例3:   
事例4:《中国纪检监察报》以一则真实的案例,提出纪委应瞪大眼睛抓早抓小。
9.选择典型的事例从不同角度说明观点,这样才有说服力,对比文中这四个事例,说一说这些事例是从哪些不同角度说明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临刑前的较量
罗广斌 杨益言
地窖深处,一个人侧身靠着墙角一动不动。
徐鹏飞,上前两步,不慌不忙地用十分平和的声音招呼道:“许先生!”
侧坐的人,没有回答。
徐鹏飞又上前一步,殷切地喊道:“许云峰许先生!“
侧坐的人,这才回转瘦弱无力的身体,用炯炯的目光,打量着面前的特务。从离开渣滓洞到这潮湿黑暗、与世隔绝的地窖,将近一年,他的身体被折磨得衰弱不堪。他脸色苍白,隆起的颧骨显得十分突出。可是,他的两只眼睛仍然炯炯有神带着永不熄灭的威力,直视着任何危险与威胁,毫无畏缩。
“我特地来告诉许先生一个好消息。”徐鹏飞笑了笑,“我可以把真实情况全部奉告:兵军分两路入川,国军全线溃退,重庆已经危在旦夕……我想,许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吧?”
“当然高兴。”许云峰毫不掩饰,由衷地笑了。
“事实完全如许先生预料的那样……”徐鹏飞又说道,“当局准备了炸药、雷管、定时炸弹。一旦共军进入市郊,重庆这座有名的山城,也许就不存在了……“
许云峰忽然朗声地笑了。笑声使徐鹞飞心头一惊,更使他不安,他再也不能控制刚才那狠毒而故作镇定的心境了。
“山城将在黎明前消失,许先生听了,恐怕很难高兴吧?”
“我丝亳不担心。”许云峰朗声说道,“我确信,在黎明前消失的不是山城,而是见不得阳光的鬼魅!雨过天晴,山城必将完整地归还人民。”
“还有一点小消息,我也不想隐瞒。”徐鹏飞再次露出奸笑,“共产党的胜利就在服前,可是看不见自己的胜利,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我不知道此时此地,许先生到了末日,又是何种心情?”
许云峰无所谓地笑了笑:“这点,我完全可以奉告。我选择了革命道路,变成使反动派害怕的人,我感到自豪。我已看见了无产阶级在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满足。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潮使我感到无穷的力量。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
许云峰直视对方,嘴角微微一动,露出笑意:“你此刻的心情,又是如何?”
听到这意外的问话,徐鹏飞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许云峰不屑再讲下去。死亡,对于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头,对跟随在后的特务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
10.题目中的“较量”表面上指   ,实际上指   。“鬼魅”在文中指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可用文中一个词来表示,即   。
11.文中多次写到许云峰的“笑”,其中“朗声地笑"是因为   。
12.第5自然段作者同时用“瘦弱无力”衰弱不堪”与“炯炯有神”来描写许云峰,是否矛盾?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的人物对话非常精彩,你从许云峰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童年的春节(节选)
冰心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作“春节”的。
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
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险重的节日。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玻满“红糟”的糟内,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年糕……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我们家不供神佛——供桌上只有祖宗牌位、香、烛和祭品,这一桌酒菜就是我们新年的午餐。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圆,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最先来到的自然是离我们最近的金钩寨的花会!
……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火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我们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14.一表三千里”这句俗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从中可以体会到春节具有
   的特点。
15.根据本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图表。
16.本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我”家住的地方很偏僻,与童年的春节似乎没有联系,下面选项中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内容自然通畅。
B.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过春节时的热闹。
C.环境描写,突出过春节前的冷清、无聊。
D.与最后一个自然段相呼应,突出惆怅寂寞之感。
17.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惆怅之感的原因是(  )
A.这个春节有遗憾,爸爸和哥哥们娱乐的时候,没有“我”的份。
B.因为过完元宵就要好好收心去上学了,“我”不喜欢上学。
C.过年的热闹让“我”留恋,年后的安静让“我”感到不习惯和无奈。
D.因为“我”舍不得那些被烧掉的灯笼,觉得这样烧掉太可惜了。
18.冰心先生在短文中讲述了许多件充满“年味”的小故事,请联系本文并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家的“年味”,又体现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善良的种子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叫得愈发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栗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已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 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 是偷钱 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责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竭尽全力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不能平静。车里的人都对这个丢了种子的女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女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打开袋子,往那女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 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目睹了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并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遭遇的创痛。父亲自始至终也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父亲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⑩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小小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没有权势,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花团锦簇,芬芳满怀。
19.文章第⑦自然中:划双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   和   的描写, 让我们感受到他的   。
20.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句子相互照应,前一句表现了父亲被偷走钱时内心充满   ,后一句表现了父亲的钱被归还后内心充满   。
21.仔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结合全文,说说好在哪里。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在开头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下文父亲却能在丢失100元钱的情况下主动帮助素不相识的丢了种子的女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对于文章的结尾有这样几种看法,其中不恰当是(  )。
A.结尾与事件没有太大关系,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使文章的结构更紧凑。
B.结尾点题,进一步点名善良品质的可贵和可敬,不能删去。
C.结尾运用比喻的手法,呼吁更多的人保持善意和关爱,让文章更有文采。
24.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概括文章第③~⑨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①八岁时的一场车祸使她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自卑就如山一样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她一年年地长大,也一年年地沉默。
②就这样一路读到了初二,她的班级来了位朱老师。一天,放学后她正整理书包准备回家,朱老师走了进来。
③“小樱子!”老师亲切地叫着她的小名,“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④“什么忙啊?”她紧张地问道,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惊恐。
⑤“老师想请你帮忙给花浇浇水,老师太忙了,没有时间,小樱子来帮帮老师好吗?”
⑥“好的!好的!”她激动得脸都红了。
⑦朱老师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山茶、丁香、凤仙花、鸡冠花……她特别偏爱的,却是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它有着清秀挺拔的枝干,长着狭长的叶子。她一直渴望知道,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⑧终于有一天,当她再次给它浇水时,惊喜地发现,花开了!“好看吧?这是百合。”不知何时,老师已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揽住了她的肩膀。她无言地点了点头。“它的花盆好看吗?”老师接着问。
⑨她下意识地注视着花盆,她从没注意过的花盆,那竟.是一个废弃的破脸盆。
⑩“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老师温柔地对她娓娓道来。她仔细端详,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而花盆破旧,锈得连边都没有了。那一刻,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豁然开朗。
从那以后,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性格活泼开朗,学习自信满满,生活充满阳光。
是的,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花盆”,而是“种子”。
(有删改)
25.从选文中找出表达小樱子在“浇花”这件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
惊恐 →   →   →   →豁然开朗
26.第⑨自然段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在朱老师与小樱子的几次对话中,朱老师说的哪句话对小樱子影响最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第⑩自然段中划横线的部分,作者是怎样来写花和花盆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从不同角度(如对内容的理解、在全文中的作用、思想上的启迪等),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至少2个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荔枝》
①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时,我刚回到北京,家中只有孤零零的老母。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钱买了一斤。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②回到家,还没容我从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的。
③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我是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发财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络突兀的手不停地(拿 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刺 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揭 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④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位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眀。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地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的那般自然、妥帖。
⑤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吃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
⑥令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的荔枝,我一直认为这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可是,我错了。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⑦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30.请你围绕“荔枝”用简短的语言按顺序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咬牙为母亲买荔枝——   ——   ——母亲把荔枝让给孙儿
31.选择第③段括号中合适的动词。
32.从“像是托着一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中的“托”字可以体会到母亲怎样的心情?
33.找出第②段中描写沙果样子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在生活上   ,也可以看出她对儿子   。
34.阅读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思考:母亲是否真的“不经意”?联系前文,你从“不经意”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表达的意思是(  )
A.荔枝依旧年年红,“我”十分遗憾母亲已经去世了,再也吃不到“我”买的荔枝了。
B.荔枝依旧年年红,“我”还是年年买荔枝,和家人一起吃荔枝时,就会想到母亲总不舍得吃荔枝,非常感慨。
C.荔枝依旧年年红,每当“我”看到荔枝就会想起母亲,想到她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家人的关爱,因此深切地赞美和怀念母亲。
课外阅读。
系在风第线上的童年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经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使我蓦然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把竹篾放到火堆上A________了,再B________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C________在一起,悉心用细绳子细线D________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他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④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呵!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36.将“弯 系 拼 烤”这四个动词恰当填入第③段文中横线里,依次是:
A   、B   、C   、D   。
37.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38.第③段详细介绍了制作风筝的过程,根据内容与提示,写出制作的步骤:找竹篾——   ——糊纸皮——   ——系放线。
39.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用   。
40.文章结尾,我们的心为什么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D
2.索性;研究;坚持;惩罚
3.写了两件事:绘图和改装印花机器。主要写了改装印花机器这件事。
4.短文主要通过绘图和改装印花机器这两件事,表现了爸爸是一个普通却热爱学习,爱搞技术创新的人。
【答案】5.势力单薄,形容力量弱小。;用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来对待。
6.微小的隐患会酿成大的灾难或损失;使论据确凿充分,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
7.首尾呼应。使文章的头与尾互相接应,使文章的结构上下贯通、脉络相通。
8.芒山有位少年因偷盗未被制止,后来沦为大盗被判死刑。;临刑前怨恨母亲,并咬掉母亲耳朵令其流血不止。;晋武帝不关心百姓生计,而参与石崇与王恺斗富,导致亡国。
9.作者先运用西方的纪伯伦小时候坚持要找出偷钱的同学,让他承认错误,接受惩罚的事例来说明观点,接着又举出熟知的“芒山少年怪罪母亲未严加管教自己,继而沦为强盗”的故事加以证实论点,然后又用“西晋富商石崇与王恺斗富”的古代事例和今天的“纪委瞪大眼睛抓早抓小”的事例进行论证“不纠错就是作恶”的观点。
【答案】10.许云峰和徐鹏飞之间的斗争;革命者和反动派之间的斗争;反动的、腐朽的国民党的统治;不知所措
11.因为革命马上要胜利了,重庆要解放了
12.不矛盾,“瘦弱无力”衰弱不堪”是描写许云峰身体的瘦弱,表现了反动派的残暴和监狱生活的困苦;“炯炯有神”是描写在艰苦的狱中生活中,以许云峰为代表的革命者充满希望和必胜的信念。
13.革命者坚强乐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必胜、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
【答案】14.夸张;人多、热闹
15.母亲打点新衣服,准备各种吃食;向长辈拜年;烧灯笼;父亲为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
16.A
17.C
18.文章中提到穿新衣、吃团圆饭、家人一起活动、放烟花、拜祖宗、压岁钱、耍花会、烧灯笼等。
【答案】19.动作;语言;善良和乐于助人
20.愤怒和怀疑;快乐和信任
21.说明父亲的钱珍藏已久,因钱来之不易而格外珍视 ,更能衬托父亲善举的可贵。
22.作者从正面详细描写了父亲丢钱的焦急心情和主动帮助丢种子女人的语言和动作。与上文父亲是有名的“抠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善良无私、乐于助人。
23.C
24.父亲买种子;钱被偷;帮助妇女;自己的钱失而复得。
【答案】25.激动;渴望;惊喜
26.表示转折和强调,说明了花盆的破旧
27.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
28.运用对比的方法,一方面写出了百合花的美丽和优雅,另一方面写出了花盆的破烂不堪,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了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29.这句话起总结提炼全文的作用,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说明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生活中我们应该用力排除外界的干扰,服从自己的内心,永远保持向好向上的力量。
【答案】30.母亲吃荔枝的快乐;我每年夏天给母亲买荔枝尝鲜
31.摸;划;揭
32.“像是托着一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中的“托”字写出了母亲面对荔枝时的小心翼翼,说明母亲十分珍惜和喜爱荔枝。
33.第②段中描写沙果样子的句子为: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勤俭节约;关爱之情。
34.母亲端走沙果,用荔枝招待客人,其实是为了顾全儿子的面子,并不是“不经意”的行为。这样的“不经意”实际上出自母亲对儿子自尊心的维护。
35.C
【答案】36.烤;弯;拼;系
37.点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触景生情,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回忆。
38.做骨架;绘图案
39.反复;形象地写出童年放风筝看到满天风筝时惊奇喜悦的心情
40.我们看到满天的风筝,大大小小,各种形状,五颜六色,心中充满喜悦之情,陶醉其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