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真题特训卷(一)(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真题特训卷(一)(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6 14:5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真题特训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2022 马山县)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    。
(2)照样子写句子。
例: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过去的日子如    ,被    。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其中的“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指    “赤裸裸地回去”指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    的内心。
(4)选段中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5)面对作者强烈的呼唤,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没白白地来到这世上走这一遭?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
   
2.(2022 马山县)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土月饼“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精美,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到来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土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了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做的馅就露出来了,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连掉下来的渣都一点点舔掉。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奢侈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上买来糯米,经过淘洗,再把白花花的糯米铺在一个大筛子里,然后不停地搅动、翻转,以便尽快去除水分,直到水汽完全蒸发掉,这才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米粉带回家,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油和水,再慢慢揉搓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地把包着馅料的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圆形的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把双手洗净,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米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飘荡。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支支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无比美味!
⑦如今,生活水平好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价格也越来越贵,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垂涎欲滴:   
(2)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文中母亲做月饼的工序。
买糯米→淘洗糯米→去除水分→   →做米饼→裹馅料→捏形→   
(3)读句子,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4)为什么作者说如今的月饼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2022 汉阴县)课外阅读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面,一碗上面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 态度坚决。“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才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别人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荷包蛋告诫儿子。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面,一碗上面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上面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 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面,一碗上面无蛋。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那我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面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的碗里也藏着一个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请概括出文章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   →   →总结
(2)试简要分析文章三次借用“孔融让梨”典故的意图。
1)“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意图是:   
2)“孔融让梨,我让蛋!”意图是:   
3)“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意图是:   
(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主旨?写下来。
   
(4)这篇短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良苦用心?
   
4.(2022 宣恩县)阅读短文《汉字与中国心》,完成1﹣4题。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秋时吟“玉颗珊瑚下月轮”;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忧愁时吟“江枫渔火对愁眠”;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粉骨碎身浑不怕”……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
(1)文中提到的“神州”指    ,“海内”指    ,“天涯”指    ,“知己”指    。
(2)文中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这样说的原因是    。(多选)
A.汉字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B.汉字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C.由汉字写成的古典诗词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3)写出文中出现的几句诗句的前(后)半句。
①   ,江枫渔火对愁眠。
②   ,漫卷诗书喜欲狂。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   。
④粉骨碎身浑不怕,   。
(4)爱国是不卑不亢的无畏,是忧国忧民的感叹,是救国救民的情怀,是……请将你知道的一位爱国人物的爱国事迹简单地说一说。
   
5.(2022 耒阳市)
收 麦 记(吉葡乐)
①小时候的趣事在我记忆里有好多好多,我就说一下收麦子的事吧。
②那时候收麦不像现在有联合收割机,机器“轰隆隆”开过去,麦子就直接变成麦粒等着装进口袋里了,就连麦秸也被打碎直接还田。那时候的第一代收割机只负责割麦子,依旧需要有人把麦子抱起来用草绳捆好——这在我们那儿俗称“敛铺子”。在我们家,妈妈和弟弟负责“敛铺子”,我负责把事先泡软的草绳隔一段距离放一根,爸爸负责捆麦个。完成以后,爸爸就拿木叉把麦个一捆捆挑到拖拉机斗里,装满了,拖拉机就“突突突”地拉到场院里去晒场。
③拣一个大晴天,把麦个拉开,草绳解下来,把麦子东一把西一把地散开暴晒,其间还要不时翻一翻。等晒得差不多了,拖拉机就会拉着个“混驼子”(也就是石磙)一遍一遍轧麦子,厚厚的麦子被越轧越薄,然后我们就挥舞着木叉翻一遍场,再接着轧。等麦粒基本脱壳了,就可以起场啦!这个环节人手越多越好,大爷大娘、叔叔婶婶都会过来帮忙,用叉把麦秸抖搂了又抖搂,以防里面还夹裹着麦粒。
④然后就找一个空地,开始垛麦垛。先得建一个底盘,爸爸就让我在上面踩,还给我配发一个最轻的木叉。我负责踩的同时,要注意把麦秸尽量向四周打,因为要一直保持截面面积,这样才能保证垛得足够高。爸爸呢,他用木叉慢慢地把四周没有夯实的麦秸撕下来,再扔到上面。随着麦秸不断扔上来,我不停地挥舞着木叉,脚下不停地踩着……麦垛也一点一点增高。那种慢慢地在麦垛上长高的感觉,特别好玩。站在金黄的麦垛上,你会感觉自己距离天空也近了很多……
⑤当然,麦垛也不会无限地增高下去。这个时候麦秸也被拾掇得差不多了,我的任务就算基本完成。爸爸让我下来——他举起双臂等着接住我,我一出溜,他接住我,把我放到地面上。我这才有机会四周转着欣赏这麦垛的宏伟。等爸爸把最后一堆麦秸扔上去,麦垛便封了顶。这时的麦垛,就像一个金色的小山包,矗立在场院上。
⑥接下来,大人们就把余留在场上的麦粒往中间聚拢。有拿刮耙的,有拿木锨的,有拿筢子的,有拿扫帚的……很快在麦场中堆起一个圆锥形的麦坯。休息的间隙里,爸爸用脚步丈量着麦坯的圆周,用锨把比试着麦坯的高度,然后和大爷、叔叔们估算起了这一季麦子的产量。
⑦连一根烟的工夫都没有,就要开始扬场了,因为风来了——在风里,麦壳、麦余子和麦粒都依赖自身的重量确立了各自的位置。洁净得像婴儿一样的麦粒从空中落下来,越来越多。有时候风向变了,会反吹过来一些麦壳,妈妈就用扫帚轻轻扫下来。
⑧麦余子谁也舍不得扔,都会收到蛇皮袋里背回家。妈妈用棒槌砸,用簸箕簸,会得到一些不够饱满的籽粒。那时候的农村,以物换物还是一种非常通行的买卖形式,我们就用这些不那么饱满的籽粒换回来喷喷香的油条、沙瓤的西瓜或是鲜美的桃子。现在想来,收获时的辛苦倒已记不清了,但永远忘不了用小麦充当货币给我的童年换来的喜悦。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收拾    
观赏    
宏大    
依靠    
(2)选择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只填序号。
1)第3自然段写了    。
A.割麦子、晒麦子、起场
B.晒麦子、轧麦子、起场
C.晒麦子、轧麦子、垛麦垛
D.割麦子、轧麦子、起场
2)第4自然段写了    。
A.垛麦垛
B.割麦子
C.晒麦子
D.聚拢麦子
3)第7自然段写了    。
A.聚拢麦子
B.收麦余子
C.垛麦垛
D.扬场
4)“大爷大娘、叔叔婶婶都会过来帮忙。”体现了邻里之间    。
A.大获丰收
B.友爱互助
C.爱劳动
D.人多力量大
5)《收麦记》体现了我小时候是多么地    。
A.朴实
B.勤劳
C.快乐
D.好吃
6.(2022 白河县)
   
“汤姆 索亚,6月17日大约半夜时分,你在什么地方?”
看见印江 乔埃那张冷酷的脸,汤姆舌头僵住了。讲不出话来。听众们屏息敛气静听,可是话还是没有说出来。然而,过了几分钟,这孩子恢复了一点气动,勉强提高了声音,但仍旧只有部分人能听清楚他的话:“在坟地!”
“请你稍微大声。别害怕。你是在……在”“在坟地。”
印江 乔埃的脸上迅速闪过一丝嘲弄的微笑。“你是在霍斯 威廉斯的坟墓附近的什么地方吗?”
“是的,先生。”
“大点声——再稍微大点声。距离有多远?”
“就像我离您这么远。”
“你是不是藏起来了?”
“是藏起来了。”
“什么地方?”
“藏在坟边的几棵榆树后面。”印江 乔埃吃了一惊,别人几乎没有察觉到。
“还有别人吗?”“有,先生。我是和……”
“别忙——等一下。你不要提及你同伴的名字。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会传问他的。你到那里去,带着什么东西吗?”
汤姆犹豫着,不知所措。
“说出来吧,孩子你别害怕。说真话总是让人敬佩的。带了什么去的?”
“就带了一只——呃——一只死猫。”人们一阵哄笑。法官把他们喝止住了。“我们会把那只死猫的残骸拿来给大家看的。现在,孩子,你把当时发生的事说出来,照实说,什么也别漏掉,别害怕。”
汤姆开始说了,起初有些吞吞吐吐,可是渐渐地喜欢这个话题了,于是,就越说越流畅自如。没过多久,除了他在说话外别无其他声音,每双眼睛都在盯着他;人们张着嘴,屏住呼吸,兴致盎然地听他讲述着这个传奇般的经历,一点都没注意到时间,都被这个恐怖而又魅力十足的历险吸引住了。
说到后来,汤姆觉得好像有神的力量相助,他似乎有了无畏的勇气,于是他接着说:“……医生一挥那木牌,莫夫 波特就应声倒在地上,我亲眼看到的,他当时是昏过去了。趁医生没注意的时候,印江 乔埃拿着刀偷偷地过来,狠狠就是一下……”
“哗啦!”那个野蛮人闪电一般,朝窗口窜去,冲开所有阻挡他的人,印江 乔埃逃跑了!
(1)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文章中画横线的语句把    比作    ,这样写的好处是    。
(3)“这个恐怖而又魅力十足的历险”指的是    
A.重返山洞,寻找宝藏。
B.在山洞里迷了路,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C.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
D.到墓地试胆量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
(4)文章对汤姆的语言描写生动细腻,汤姆先是感到    ,然后终于开始说了,起初    接着越说越    ,最后一吐为快,指出坟场杀人案的凶手就是    。
(5)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做出合理评价。
7.(2022 郏县)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儿童与发明
①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②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音乐家布希曼路过,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③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灵感也来自儿童。一次,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家去诊病。由于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根圆木的一头用针刮划,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贴在另一头,竟清楚地听到了圆木那头的声音。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④与前两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他灵机一动,既然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把镜片直接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⑤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我们今天的许多“文明奇迹”,最初都源自儿童的创造、发现与奇想。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选文有删改)
(1)读短文,文中列举的哪些发明创造与儿童有关?请你按顺序有条理地写出来。
   
(2)作者运用了许多具体事例,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哪个观点?   
A.任何一个儿童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B.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源于儿童的玩耍。
C.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D.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
(3)“用具体事例表达观点”的方法你一定学会了,请列举两个事例来说明“只要不怕困难就能成功”的观点。
   
8.(2022 浙江)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
2018年在“台州19楼”论坛出现一个题为“台州话专业六级考试”的测试,很多人给自己和孩子测试,结果……
民间声音(摘自“台州19楼”论坛,有删改)
关于测试的讨论帖:
1楼:我家孩子是地地道道的台州人,今年10岁,最后测出来的结果是“零分”!作为土生土长的台州人,竟然完全不会讲台州本地话。儿子还说,他一个同学偶尔说几句方言,他们全班都像听天书一样,完全不懂。没想到孩子会说地道方言竟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家女儿就是这样,英语能说得很溜,但方言完全是一窍不通,跟她爷爷奶奶说话,还要找翻译呢!
3楼:关于“考试”失利的原因,我觉得问题应该出在生活中。平时学习生活中讲普通话的机会多,无形中降低了孩子的方言水平。
4楼:我突然感觉自己不是台州人,貌似只有两道题目能答出来。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台州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吧!
5楼:也许有一天,台州方言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里有文化,台州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不应该消亡。
学者言论
①类似的方言测试虽然不尽科学严谨,但能让本地人想起“方言”,这个东西,能进一步普及台州方言,让台州方言能够永远流传下去。——程和平(台州方言专家)
②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用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
③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④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敬文东(文学博士)
⑤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新闻链接(摘自《浙江日报》)
台州某小学将《本地话》正式列入全校必修课课程,想方设法邀请一些对方言有一定研究的人士,每周一次开展教学活动。
(1)关于台州话的测试,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2)测试成绩不理想,台州19楼的网友们分析的原因不包括哪个方面?   
A.学讲台州话比学讲普通话困难。
B.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
C.孩子缺少讲台州话的环境。
D.台州话太“土”,跟外地人沟通,他们听不懂。
(3)下列哪项不是“学者言论”讲到的?   
A.方言测试能引起本地人对“方言”的关注。
B.不会讲这个城市的方言,你就很难融入这个城市。
C.全球化的时代,方言应该成为公共交流语言。
D.我们需要推广普通话,也需要保护方言。
(4)“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对于这样的学者言论,你有什么想法?
   
(5)方言是否有必要进入课堂?作为一名小学生,你又有什么看法?要求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具体阐述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真题特训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解答】(1)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片段选自课文《匆匆》,作者是朱自清。
(2)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学生结合所给句子仿写即可。示例:过去的日子如露珠,被阳光蒸发了。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可知,“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指婴儿光着身子降临到这世界,“赤裸裸地回去”指离开这个世界时一事无成。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的内心。
(4)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结合文段内容可知,一连串的问句,将作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惆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情感更加真实,牢牢地将读者吸引住,易于让读者感同身受。
(5)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合理即可。示例: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好学上进,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虚度光阴。
故答案为:
(1)匆匆 朱自清;
(2)露珠 阳光蒸发了;
(3)婴儿光着身子降临到这世界“离开这个世界时一事无成”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4)一连串的问句,将作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惆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情感更加真实,牢牢地将读者吸引住,易于让读者感同身受。
(5)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好学上进,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虚度光阴。
2.【解答】(1)本题考查了词语的理解。垂涎欲滴: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贪馋或羡慕。文中指妈妈做的月饼使人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2)本题考查了理解与概括的能力。锁定母亲做月饼的过程,列举做月饼的工序,结合题干填空即可。阅读第④自然段,主要写了妈妈制作月饼时先买糯米、淘洗糯米、去除水分、磨成米粉、炒米粉、做米饼、裹馅料、捏形、打模、蒸烤。
(3)本题考查了赏析句子。“钻进、咽着”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嘴馋的样子,“恨不得”写出了我迫不及待想吃月饼的心情。
(4)本题考查了概括主旨内容的能力。结合本文的主旨内容加以理解。因为妈妈为我们制作土月饼,给我们带来了美味与快乐,所以说如今的月饼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
(5)本题考查了篇章布局。第①自然段,由月饼礼盒引出对家乡“土月饼”的怀念之情。第⑦自然段,抒发了对“土月饼”的怀念与留恋之情。此两段的主要内容一致,这是运用了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脉络清晰,有利于深化文章主题。
故答案为:
(1)文中指妈妈做的月饼使人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2)磨炒米粉 打模蒸烤;
(3)“钻进、咽着”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嘴馋的样子,“恨不得”写出了我迫不及待想吃月饼的心情。
(4)因为妈妈为我们制作土月饼,给我们带来了美味与快乐,所以说如今的月饼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
(5)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脉络清晰,有利于深化文章主题。
3.【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概括故事情节。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即:做面,询问,吃面,总结。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①第一次吃面时,“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表明儿子心里只想着自己,没有别人的位置,体现出他自私自利的心里;②第二次吃面时,“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上面无蛋的那碗,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表明儿子想要霸占父亲的那碗面,体现了他强烈的占有欲;③第三次吃面时,儿子“挥手一做‘绅士’状,表明儿子 不再自私自利了,也不再占有了,他想用礼貌谦逊的方式解决问题。
3.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由文章的主旨句得知:人要学会忍让,学会吃亏,学会宽容,一心想占便宜,不仅占不到便宜,反而要吃亏。
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的父亲没有一下子告知儿子该如何去做,而是通过实践告诉他“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的道理。三次实践让儿子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记住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故答案为:
1.询问 吃面;
2.强词夺理,蛮横地想占便宜。巧言善辩,还是想占便宜。故作姿态,试探父亲。
3.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4.父亲没有一下子告知儿子该如何去做,而是通过实践告诉他“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的道理。三次实践让儿子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记住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4.【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平时的积累可知,“神州”指中国,“海内”指中国各地,“天涯”指极远的地方,“知己”指知心朋友。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可知,A、B、C三项均正确。故选ABC。
(3)本题考查诗句积累。①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②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③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④出自于谦的《石灰吟》。
(4)本题考查课内外积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知道的一位爱国人物及其爱国事迹即可。
故答案为:
(1)中国 中国各地 极远的地方 知心朋友;
(2)ABC;
(3)①月落乌啼霜满天 ②却看妻子愁何在 ③西出阳关无故人 ④要留清白在人间;
(4)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在被援军俘虏后,他也没有选择投降,而是以死明志,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5.【解答】(1)本题考查了近义词的理解能力。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所学的知识,选择出意思相近的词语。收拾:整顿;拾掇。近义词:拾掇。观赏:观看欣赏。近义词:欣赏。宏大:比喻事物的气势宏伟,巨大。近义词:宏伟。依靠:指望;倚仗。近义词:依赖。
(2)1)本题考查了内容的理解。阅读“拣一个大晴天,把麦个拉开,草绳解下来,把麦子东一把西一把地散开暴晒,其间还要不时翻一翻。”可知主要写晒麦子;“等晒得差不多了,拖拉机就会拉着个“混驼子”(也就是石磙)一遍一遍轧麦子,厚厚的麦子被越轧越薄,然后我们就挥舞着木叉翻一遍场,再接着轧。”此句写了轧麦子;“等麦粒基本脱壳了,就可以起场啦!这个环节人手越多越好,大爷大娘、叔叔婶婶都会过来帮忙,用叉把麦秸抖搂了又抖搂,以防里面还夹裹着麦粒。”此句写了起场。故选B。
2)本题考查了概括内容的能力。由段首中心句可知,第4自然段写了垛麦垛。故选A。
3)本题考查了概括内容的能力。阅读第7自然段可知,本段主要写扬场,故选D。
4)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大爷大娘、叔叔婶婶都会过来帮忙。”体现出邻里之间友爱互助。故选B。
5)本题考查了主旨内容的理解。《收麦记》主要记叙了小时候晒麦子、轧麦子、起场的经历,从中体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童年生活的留恋与小麦充当货币给我的童年换来的喜悦。故选C。
故答案为:
(1)拾掇 欣赏 宏伟 依赖;
(2)1)B;
2)A;
3)D;
4)B;
5)C。
6.【解答】(1)考查拟小标题的能力。语段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次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节选的这部分是在庭审上,汤姆做证时的情节。可以拟小标题为“出庭作证”。
(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画线句子“哪个野蛮人闪电一般,朝窗口窜去,冲开所有阻挡他的人,印江 乔埃逃跑了!”是一个比喻句,“野蛮人”就是印江 乔埃,把“印江 乔埃”比作了“闪电”,突出了他逃跑的速度快。
(3)考查文章的理解能力。“这个恐怖而又魅力十足的历险”出现在十八自然段,从开始的一问一答可以看出汤姆在庭审现场,而汤姆说的这个恐怖又魅力十足的历险就是到坟地试胆量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故选D。
(4)此题考查文章的理解能力。庭审上的一问一答可以看出选段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从“看见印江 乔埃那张冷酷的脸,汤姆舌头僵住了。讲不出话来”可以看出最开始汤姆看见凶手是非常害怕的,话都讲不出来。从句子“汤姆开始说了一起初有些吞吞吐吐,可是渐渐地喜欢这个话题了,于是,就越说越流畅自如”可以看出起初有些吞吞吐吐,接着越说越流畅自如。最后“趁医生没注意的时候,印江 乔埃拿着刀偷偷地过来,狠狠就是一下……”说明了凶手就是印江 乔埃。
(5)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读原文可知,汤姆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汤姆不怕凶手报复自己,勇敢地站了出来说明真相,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故答案为:
(1)出庭作证;
(2)印江 乔埃 闪电 形象生动地写出印江 乔埃逃跑的速度之快;
(3)D;
(4)害怕 吞吞吐吐 流畅自如 印江 乔埃;
(5)汤姆出庭作证,指出真正的坟场杀人案的凶手,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勇敢的,充满正义感的孩子。
7.【解答】(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从“制成了第一支口琴”“听诊器的发明灵感也来自儿童”“与前两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可知,口琴、问诊器、隐形眼镜的发明创造与儿童有关。
(2)考查对作者观点地掌握。从“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可知,作者运用了许多具体事例,是为了表达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故选D。
(3)考查拓展运用。结合题目要求,列举两个事例来说明“只要不怕困难就能成功”的观点,解答时,用具体的事例来回答,不要只说观点或结论。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同样的,叔叔体重100多千克,他立志减肥。他每天坚持跑步,一个月下来,减掉了10千克。
故答案为:
(1)口琴、问诊器、隐形眼镜;
(2)D;
(3)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同样的,叔叔体重100多千克,他立志减肥。他每天坚持跑步,一个月下来,减掉了10千克。
8.【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关于测试的讨论帖”部分的内容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能说好普通话,但却不会讲方言。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平时学习生活中讲普通话的机会多,无形中降低了孩子的方言水平”“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台州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吧”可知,B、C、D三项均正确,A项没有提到。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可知,C项说法错误。故选C。
(4)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5)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1)大多数学生能说好普通话,但却不会讲方言。
(2)A;
(3)C:
(4)我赞同。因为方言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我们有必要学习方言、保护方言、传承方言。
(5)我觉得方言有必要进入课堂。因为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我们必须要好好学习,才能更好的和外地的朋友交流。而方言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是文化的积淀,我们也不应该忘记,要传承下去。只有了解方言,了解其中的文化底蕴,我们才会更热爱自己的家乡。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