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文学文化常识练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名言警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善意的批评会让我们更优秀。
B.善于吸取教训,才能积累人生智慧,正如俗话说的“吃一堑,长一智”。
C.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能启迪智慧,提升人格。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诫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抓住时机,不能等待。
2.《三字经》中说: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面句子中,跟孝敬相关的句子是( )
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在设计黑板报栏目的时候,轩轩为“风华正茂”版块设计了四种字体,请根据下面对书写体式的判断,选出描述正确的一项( )
① ② ③ ④
A.第①幅字是楷书,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B.第②幅字是行书,特点是因形立意,笔画圆转。
C.第③幅字是隶书,特点是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D.第④幅字是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4.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清明节。
B.诗句“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中女子的年龄为13周岁。
C.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与七夕有关的诗句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D.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雅人四好:琴棋书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松。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趋吉避害,逢凶化吉。
B.《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不能决也”的原因是孔子不想做判断。
C.“清平乐”“浣溪沙”“卜算子”既是词牌,也是词的题目。
D.小狐仙、刘姥姥、“星期五”分别是《骑鹅旅行记》《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最能表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情节是大闹天宫。
B.“春城无处不飞花”中的“春城”指的是云南昆明。
C.“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其中五岳中的西岳指的是华山。
D.书法四体包括楷书、草书、隶书、篆书。
7.能够填到下面横线上的一句歇后语是( )
白骨精摇身一变,扮成一个漂亮的姑娘给唐僧师徒送吃的,其实她是 。
A.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B.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
C.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D.飞机上放爆竹——空想(响)
8.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小清在电视上见证了这一幕,深感中国科技发展之快。于是他想在自己的书房里挂上一副对联以示庆贺,你们觉得哪副最合适( )
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嫦娥出征,月宫追梦;英雄报国,玉盘铸魂。
C.重器飞天圆好梦,神舟振翅探长空。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9.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历险的经历依次是:流落荒岛——建房定居——救星期五——养羊种粮。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作者十五夜望月怀远的情思。
C.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D.《学弈》一文,事中见理,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学四大吝啬鬼:李梅亭(《围城》)、卢至(《一文钱》)、监河侯(《庄子》)、严监生(《儒林外史》)
B.外国文学四大吝啬鬼: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夏洛克(《威尼斯商人》)、阿巴贡(《悭(qiān)吝人》)、 泼留希金(《死魂灵》)
C.四大名著: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D.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总角是指六七岁的儿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B.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C.古时汉族男子20岁时,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D.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B.《十六年前的回忆》属于回忆式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且运用了首尾呼应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C.《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D.《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李贺不擅长写马,所以他写的《马诗》并不多。
13.李刚和张悦是相处了6年的知心朋友,毕业前,李刚想从积累的名言中选出一句写在张悦的毕业簿上,以此表达对友情的珍惜。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B.善良之情应当在童年扎下根来。
C.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D.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1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三门记》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行书代表作之一。
B.汤姆 索亚、桑娜都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笔下的人物。
C.“清平乐”“浣溪沙”“卜算子”既是词牌,也是词的题目。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采薇》就是其中的一首。
15.“小嘎子”是作家( )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
A.林海音 B.徐光耀 C.老舍
16.下列与读书无关的名言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C.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17.《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形象关羽,美髯公关羽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比如( )
A.大闹长坂桥 B.千里走单骑 C.长坂坡救主
18.下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通称《诗》或《诗三百》, 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B.巴金,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C.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祝福》选自《呐喊》。
D.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代表作依次是《套中人》《麦琪的礼物》《项链》。
19.根据情境,选择名言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诗是有音律的纯文学,所以( )
A.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
B.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C.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英国]华兹华斯)
D.仅仅有美,对诗来说是不够的。诗应该打动人心,把听众的灵魂引导到诗的意境中去。([古罗马]贺拉斯)
20.下面( )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A.赛龙舟 B.吃粽子 C.挂艾草 D.发压岁钱
21.下面哪句话是孟子说的?( )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言必行,行必果
22.下面第( )个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A.踏青 B.赏菊 C.登高
23.下面名言警句不是出自鲁迅笔下的一项是(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C.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4.下列作家与作品,对应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王安石:《泊船瓜洲》 《元日》
B.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鸟鸣涧》
C.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
D.老舍:《北京的春节》 《猫》
25.“偏对正,眼对眉,欣喜对伤悲。青山对绿水,草舍对 。”根据诗文押韵的规律,填入句子横线处的最佳选择是( )
A.花坛 B.花园 C.柴房 D.柴扉
二、填空题
26.填空。
《手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________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然后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性格和作用。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
2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迢迢牵牛星》借________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忧思。诗中大量运用________,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用于句首,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的题画诗,“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竹子的特点,将挺立青山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2)“日初出________, ________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其中“汤”的意思是________,据此可以推测“赴汤蹈火”的意思是________。
(3)关于改革,国家领导人曾说过“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和我们学过的《周易》中的名言“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蕴含的道理一样。
(4)我最喜欢《鲁滨逊漂流记》中“________”这部分内容,因为________。
(5)为下列作品选择作者(填序号)。
①《腊八粥》________
②《骑鹅旅行记》________
③《十五夜望月》________
④《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________
A.塞尔玛 拉格洛芙 B.沈从文 C.王建
D.艾萨克 阿西莫夫 E.马克 吐温 F.冯至
(6)观察加点字,仿照下面句子写一句话。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过六年的学习,我养成了很多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________。
2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杨氏之子》闪烁着儿童的智慧,我们从“________”寻到了孩子语言的机智幽默。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小说《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等。
(3)诗中有情,有“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送别情;诗中有志,有“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的报国之志;诗中有趣,有“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天真童趣。
(4)做人要心怀坦荡,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________,小人________,”。人要树立底线意识,因为“人有耻,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言警句的理解。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指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没有告诫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抓住时机,不能等待。
故选D。
2.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言警句。
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静下来,但风却不断地刮使树枝摇动,儿女想侍奉父母了,但可惜这个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人世了。主要用来比喻人生无常,总是有很多的无奈,很多事等你想去做可是已经没有机会了,告诉我们要及时行孝。跟孝敬相关。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直率忠诚的话听起来不愉快,但对行动有利;效用好的药吃起来虽苦,却对治病有好处。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跟孝敬无关。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就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意为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跟孝敬无关。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会的知识太少了。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用上这些知识。跟孝敬无关。
故选A。
3.D
【详解】本题考查字体的识别和鉴赏。
隶书:结构扁平,笔法奇纵,有自然浑厚之风,也有古朴感,但比篆体稳重、秀丽;
楷书:形体方整、端正,笔画平直清晰,笔调灵活、书写简便;
草书: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行书:书写快速,字形灵动奔放,如行云流水。
A.第①幅字蚕头燕尾,是隶书;
B.第②幅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是楷书;
C.第③幅字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是篆书;
D.第④幅字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诗句描写的是寒食节。
B.“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出自宋诗人林光朝的《生女》。诗中“及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
C.“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出自《古诗十九首》,全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句诗的意思是: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诗句描写的是七夕节。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
D.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故选C。
5.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与文学常识。
A.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
B.《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不能决也”的原因是孔子不能做判断;
C.“清平乐”“浣溪沙”“卜算子”都是词牌名。
D.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A.《西游记》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事例当首推大闹天宫。大闹天宫体现了孙悟空不畏强权,不屈于现状,敢于斗争的精神。此项说法正确。
B.“春城无处不飞花”中的“春城”指的是春天京城。
C.“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出自徐霞客游黄山写下了七言古诗《漫游黄山仙境》“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说五岳包涵了天下山河的特性,看过五岳就相当于看过天下所有的山。而黄山兼具五岳的特性。一座山就包涵了天下的山。由此来说明黄山的美丽和独特。“五岳”是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此项说法正确。
D.中国书法习惯上分为正、草、隶、篆四体。正书指楷书、魏碑;草书指狂草、大草、小草、章草;介于草正之间的则是行书;隶书主要用于抄写公文,后用于书写碑刻与摩崖石刻;篆书则是甲骨、钟鼎、石鼓及小篆的总称。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歇后语的理解及运用。
题干中的白骨精扮成漂亮的姑娘给唐僧师徒送吃的,其实是想吃唐僧肉,并不是好心送吃的。
结合语境符合: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故选C。
A项“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比喻一个人被两边儿的人都欺负,两边儿都不讨好。
B项“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比喻强迫别人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D项“飞机上放爆竹——空想(响)”比喻在幻想的基础上,没有能力使未来的憧憬变为现实。
8.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联。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题干提到的语境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只有C项提到了关键词“神舟”。
故选C。
9.A
【详解】考查课内知识理解。
A.《鲁滨逊漂流记》用小标题概括可以概括: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以及回到英国。《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主人公鲁滨逊十分乐观,充满了斗志,体现了自我奋斗的精神,他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如果一个人遭遇困境,而无人解救就必须学会乐观地去改变现状,而这需要像鲁滨逊那样有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故错误。
B.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解释: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赏析: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更具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C.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楷书代表作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赤壁赋》《道德经》等。
D.出自《孟子·告子》, 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10.C
【分析】罗贯中与施耐庵同属元末明初。
【详解】罗贯中与施耐庵同属元末明初。最普遍的说法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为师徒关系。罗贯中姓罗名本字贯中。尽管历史记载不多,但依然可以考证施耐庵、罗贯中同属元末明初,施耐庵年长二三十岁,二人曾先后参加张士诚起义。
11.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总角是八岁(女)、九岁(男)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选项说法错误。
B.及笄: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选项说法正确。
C.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选项说法正确。
D.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该句子出自《论语·为政》。句意: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为人处世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A说法错误。故选A。
12.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和作家作品。
A:《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张思德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B:《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C:《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D: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身世很坎坷,他参加科举,结果有人说他父亲名叫晋肃,按照避讳,他不能考进士,所以一生怀才不遇,所以他经常写马的诗,把自己比喻成怀才不遇的千里马。
13.C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言的理解与运用。
A选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意思是:君子之间可以和谐共处,不要求一致,因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小人之间目标一致,但不能和谐相处。
B选项,“善良之情应当在童年扎下根来。”的意思是: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善良,从小就做一个善良的人。
C选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意思是:人的一生如果能够得到一个知己就如亲同手足兄弟,今生今世都应当像一母所生的同胞那样对他。
D选项,“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的意思是:童年的记忆是朦胧的,像真实的,也像梦境,回忆中有微笑,有快乐。
结合以上的名言的意思,可知,此题应选:C。
14.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本题中书法正确的是D项。
A项:错误。《三门记》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代表作之一,不是行书代表作。
B项:错误。桑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出自《穷人》。
C项:错误。词牌名是一首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名有不同的长短韵律而词的题目则是一首词的题目,说明词的中心意思或者记述内容。
1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
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故事。所以选B。
16.B
【详解】考查对名言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常用在承诺之后,表示说话算数。出自《论语·颜渊》。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所以从上述来看B与读书无关。
17.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名著的阅读,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对于名著的阅读积累,根据对名著内容的了解完成。
A、C 不是,大闹长坂桥与长坂坡救主的是赵子龙。
18.D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A.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它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B.巴金,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
C.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祝福》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19.A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韵律的理解,“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一句中前后两个分句字数形同,结构一致,并且两个分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脚都是“i”。
20.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
本题中考查的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有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洗草药水、佩香囊、食粽等习俗。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寄托人们迎祥纳福,辟邪消灾的愿望。在端午节期间会还挂艾草,以祈求福佑。本题中“发压岁钱”不是端午节的习俗,而是春节的习俗。
故选D。
21.C
【详解】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积累。
A选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李世民关于君民关系的著名论断,出自《贞观政要》一书。全句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选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其忧国忧民之心。
C选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D选项言必行,行必果出自春秋战国思想家孔子的《礼记·中庸》。孔夫子告诫我们: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只说不做是不讲信用的人。
22.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
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节日活动: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踏秋等。由此可知“踏青”不是重阳节的习俗,是清明节的习俗。
故选A。
23.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积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24.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平时的学习要当个有心人,多读,多记,多积累。B项中《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的王维。
25.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文押韵规律的掌握,根据意思和押韵进行作答。“坛”的韵母是an,“园”的韵母是an,“房”的韵母是ang,“扉”的韵母是ei,从押韵方面来说,草舍对的是柴扉,押微韵。
26. 丰子恺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白鹅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手指》是现代作家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我们还学过他的《白鹅》。《手指》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文章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
27. 牛郎织女 叠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 热水 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变则通 通则久 鲁滨逊还捉住了一个逃跑的野人,并给他取名“星期五”,让他当自己的仆人。 很新奇。 B A C D 商场里摆满了商品,有的架子上一律是生活用品,有的架子上清一色是体育用品,有的架子上都是服饰。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详解】(1)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诗,诗歌借牛郎织女的传说,通过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抒发了诗人的忧思。诗中大量运用叠字来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用于句首,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咏竹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诗中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一句写出了竹子的特点,将挺立青山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2)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句话出自古文《两小儿辩日》,意思是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其中“汤”的意思是热水,据此可以推测“赴汤蹈火”的意思是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3)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摘自《易传·系辞传下》。意思是穷极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
(4)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文中最令我感动的情节是鲁宾逊发现“星期五”的情节。鲁滨逊看到野人吃人的残暴场面后,加固了自己的“城墙”,并且深居简出,同时他也萌生把野人杀掉的念头。不久后,他又一次看见一群野人到岛上来举行人肉宴,其中一个野人“俘虏”从准备吃他的人群逃出。鲁滨逊果断地帮助这个逃跑的野人,打死两个追赶者,搭救了这个野人“星期五”,野人“星期五”是鲁滨逊后来逃离孤岛希望的一个缩影。这个故事情节告诉我们:人应该学会独立,学会什么事都应该靠自己。如果过多依赖他人,将会一事无成。
(5)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根据积累可知,①《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②《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塞尔玛 拉格洛芙。③《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④《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的作者是艾萨克 阿西莫夫。
(6)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用“一律……清一色……都是……”仿写一个句子即可。
(7)本题考查了综合实践,本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在学习上事半功倍。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实际写出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可。
28.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骆驼祥子 老舍 北京的春节 猫 故人西辞黄鹤楼 不破楼兰誓不还 牧童归去横牛背 坦荡荡 长戚戚 则能有所不为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众多,有诗词歌赋、文言文的默写,课文理解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与平时的知识积累,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答案。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语言幽默,主要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我们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盒”感受到了孩子语言的机智幽默。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小说《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小说讲述了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老舍: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北京的春节》《猫》等。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全诗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全诗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翻译为: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自朱熹《朱子语类》,翻译为: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