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唐)杜牧
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终南山下。
它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
“阿房宫”名字由来
1.地理位置:阿房是地名或山名
2.爱情传说:有一个姑娘,她的名字叫阿房……
3.《说文解字》:“阿”的本义为高大的上山,“房”与“旁”通,为广大的意思,因而“阿房”二字结合在一起,则是“像山一样高大宽广”的意思。
4.建筑特征:阿房,指宫殿的四阿(即四周)有宽阔宏丽的曲檐。
5……
知人论世
杜牧(803—852),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自号“樊川居士”。
他性情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著有《樊川文集》。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 《上知己文章启》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始于战国,盛行于汉,唐宋衰微,元、明、清趋于消亡。
骚赋
辞赋
骈赋
律赋
文赋
屈原
汉
魏晋
唐
宋
短赋
战国
发展阶段:
文体简介
四六为主追求骈偶。
语音要求声律谐协。
文辞讲究藻饰用典。
内容侧重写景抒情。
形式常为主客问答。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苏 轼《赤 壁 赋》
曹 植《洛 神 赋》
欧阳修《秋 声 赋》
庾 信《哀江南赋》
文体特点:
运用铺陈夸饰来直陈其事,
通过描摹事物来抒写情志。
骊山 缦回 囷囷 水涡
矗 霁 媵 辇
荧 晓鬟 渭流 腻
脂水 雷霆 辘辘 杳
妍 剽掠 鼎铛 砾
弃掷 逦迤 锱铢 椽
磷磷 庾 帛缕 横槛
门槛 呕哑 戍卒 戊戌
lí
chù
màn
qūn
wō
jì
niǎn
nì
wèi
zhī
tíng
lù
piāo lüè
zhì
lín
kǎn
lǐ yǐ
ōu yā
bó lǚ
zī zhū
dǐng chēng
lì
chuán
shù zú
wù xū
jiàn
yǎo
huán
yíng
yán
yǔ
yìng
正音
齐读第一段,
神游阿房宫。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河水盛大的样子
完结
数作动,统一
覆盖
名作状,从北面
顺承
名山大川
尽在宫苑
古今异义:通达
初读释义
(夸张)占地之广
(夸张)阁楼之高
用材之多
耗费民力之大
兀:形容作动,变光秃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随着
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的样子
名作状,像蜂房一样,像水涡一样
座,量词
名作动,出现云彩;出现龙
名作动,出现彩虹
曲折
古今异义
(夸张)楼台之密之多
(比喻)结构美妙精巧
建筑群错综复杂
第一段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本文指天气,词义缩小,
今指地区气象情况。
通感
古今异义
由建筑到人,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做铺垫。
初读释义
阿房宫还原视频
神游归来,请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阿房宫的特点。
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
总结:课文第一段写出了阿房宫建筑的什么特点?
蜀山兀,阿房出
用材之多,人力之巨
覆压三百余里
面积之广
隔离天日
建筑之高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楼阁之密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宫室之多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排布之精巧
宏伟壮丽
(1)反问: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夸张:“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3)比喻、拟人:“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4)通感:“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化听觉视觉为触觉
(6)对偶: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
(7)想象
(8)前后照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
(5)化静为动:“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灵动别致,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
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
建造背景,巨大耗资
概括外貌(由概括到具体)
细写
内部
楼阁
长桥复道
宫中歌舞盛况
第一段
建筑
人物
宏伟壮丽
整体
局部
外
内
远
近
修辞:夸张 比喻 拟人 反问 通感 对偶
第一段
晋人郭璞《井赋》开篇云:“益作井,龙登天;凿后土,洞黄泉。”
南朝谢惠莲《雪赋》开篇是:“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
陆参《长城赋》开篇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
《阿房宫赋》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杜牧以强烈的对比,高屋建瓴,先声夺人,既 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写出了阿房宫规模气势的非同凡响,语言精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在取法前人的基础出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韵味。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秦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Q:本段文字与课文第一段写阿房宫的语句比较,两者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有何异同?
内容:两者都突出了阿房宫的雄伟,但司马迁主要是整体上的简略介绍,杜牧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详细描写阿旁宫的壮丽宏伟。
手法:环境描写。司马迁平实介绍阿房宫的基本情况,杜牧是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再创阿房宫的辉煌。
“赋”体特点
1、夸张渲染,大量使用想象、比喻、夸张、对偶等艺术手法
2、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离开
名作状,乘辇车
名作状
互文
成为
不同等级的宫妃
判断句
明亮的样子
同“青丝”指头发
香料
突然
象声词;车轮的声音。
深远,引申为“最后”
去、到
每一
竭尽
美好的(姿态)
久立
……的人
表顺承
初读释义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收藏、经营、精英:
指金玉珠宝。互文手法。
抢夺,掠夺
人;百姓
保有、占有
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
连续不断、到处都是
初读释义
发髻式样
绿云
1.绿色的云彩。多形容缭绕仙人之瑞云。
南朝宋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扬芬紫烟上,垂彩绿云中。
唐李白《远别高》诗:“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2.喻女子乌黑发亮的秀髮。
唐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髮也。”
唐韦庄《酒泉子》词:“绿云倾,金枕腻。”
宋陆游《清商怨·葭萌驿作》词:“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3.借指年轻女子。
《天雨花》第十五回:“可惜这样如花女,嫁此萧萧白发人。夭桃灼灼倚松柏,雪鬓苍苍配绿云。”
4.喻绿叶。
宋张鎡《念奴娇 宜雨亭咏千叶海棠》词:“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余以竹叶裹粽馈之,附诗云:‘劝公莫负便便腹,不嚼红霞嚼绿云。’”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薛逢《宫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朱庆馀《宫词》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宫人冢
杜牧
尽是离宫院中女,
苑墙城外冢累累。
少年入内教歌舞,
不识君王到死时。
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宫女之众
珍宝之富
奢靡生活
阿房宫
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
述其来源→写其数量→惜其靡费
六国→秦
六国→秦
秦之专横
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
①比喻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倚叠如山”“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②夸张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③排比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④互文 “辞楼下殿”“朝歌夜弦”
⑤对比衬托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以一生未能见到秦始皇的宫女的经历反衬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其命运的悲惨是为了突出秦始皇的荒淫无道,表达了作者对宫人的同情以及对秦始皇荒淫无道的谴责。
文章一、二两段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文章一、二两段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内容上:写出了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和宫女宫藏之多,暗示了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
结构上:为后文议论张本。本文的构思是借古讽今,是议论时政,铺叙描写是议论的铺垫,是必备条件;议论是描写的归宿,是必然之结果。本文因宫而起,缘宫而发。越是写得壮观繁华,后面的议论越是扎实可信。
“赋”体特点
3、铺陈描写:做大量铺垫、伏笔,用以阐述最终观点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心思,心意
喜爱
顾念
百姓
怎么,为什么
古今异义:搜刮
初读释义
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初读释义
骄奢淫逸
怨气横生
叫 举 炬
可怜焦土
铺排:语句整齐且有气势
铺排是铺陈和排比的合称,是将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开篇概括∶“六王毕,……阿房出。”
建筑描写∶“廊腰缦回,……钩心斗角。”
宫内生活∶“明星荧荧,……焚椒兰也。”
六组比较∶“使负栋之柱,……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攻占,语义上的被动
古今异义:可惜
失去人心的统治者
骄横顽固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入关
名作动,烧一把火;变成焦土
名作状,天天地
初读释义
赏析: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交代秦亡和阿房宫烧毁的结局。用14个字高度概括了秦亡的过程,节奏短促,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势。
与开篇的“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相呼应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秦的土崩瓦解、迅速灭亡,收束有力。
“可怜”二字流露出作者无穷的感慨。神奇瑰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统一四海,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不能以史为鉴,而步前人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令作者充满不安与忧愤。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初读释义
族:灭族。
使:假使。
爱:爱惜。
人:百姓。
拒:抵抗。
递:依次传递。
不暇自哀:没有闲暇为自己悲哀。宾语前置。
哀之:为他们(秦人)悲哀,为动用法。
鉴:借鉴。
为什么杜牧要构建一个“无数壮丽”“可怜焦土”的阿房宫呢?用一个字来说明作者的目的。
“哀”为态度,“鉴”为目的
灭族:一人犯死罪而连及其父母妻子等整个家族被杀。在现代时期是指将整个家族消灭。
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
十族: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门下学生
第四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①指出秦与六国灭亡咎在自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②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各爱其人”
秦正是没有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才导致“悲恨相续”,走向灭亡,杜牧就是要告诫唐朝统治者一定要吸取六国和秦灭亡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文章第3、4两段能否调换位置?
请说明理由。
文章第3、4两段能否调换位置?
请说明理由。
两段之间不可对调。两者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个体到一般,层层深入。
第3段的感慨是由第1、2段宫殿的奢华引申出来的,是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政权本质。 “眼光”更深远,将“史实”与“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霍松林:前十二字为此后的许多文字埋下根子。
这是秦始皇为自己建造的一个功碑。没有阿房宮“覆压三百余里”的规模,不足以显示他灭六国天下的伟绩;没有让“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壮举就不足以在此纪念碑中装填上人的战利品;没有广泛地把六国的珍玩奇宝收藏在一起,就没有办法显示秦始皇对天下珍宝的聚拢和占有。帝王的梦想与业绩,帝王的贪婪与骄奢,都建筑在这一座巍峨的功业纪念碑式的宫殿里。在帝王的心中,这样的阿房宫这样的排场,才配得上他的伟业与功绩:这是秦始皇心理意义上的“阿房宫”。
文学意义上的“阿房宫”
史学上的阿房宫是“未成而亡” 的,考古中的阿房宫是未有烧灼痕迹的,而文学上的阿房宫是社牧极尽铺张之能事而绘制出的无比壮丽的宫殿,但这并不是杜牧所构建的文学阿房宫的全部。
前形容阿房,直是壮丽无比,后以‘可怜焦土’四字了局,令人心灰意冷。结处发出本旨,乃知前之铺陈,俱为垂戒设也。至处处带定六国,亦见阿房所由来;憾始皇,并憾六国也。(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描写建筑之奇,宫女之众,珠宝之多,极尽铺陈之能事(体物);总结历史教训,分析秦亡的原因(写志)
由鼎盛时的轰轰烈烈到覆灭时的烟消云故国亡族灭
写作手法——先扬后抑/卒章显志
阿房宫赋
雄伟壮观的阿房宫
阿房宫内美人珍宝
美人之多
珍宝之富
统一建筑
宏伟瑰丽
宏大宽广
由描写转为议论
总结教训警示当世
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
对比事例
秦王骄奢
宫化焦土
戒奢爱民
叙
总结历史教训,切勿蹈覆辙。
议
写志:
由古及今
谏
体物:
由外到内,
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
杜牧同时代的太学博士吴武陵评价说:“进士杜牧《阿房宫赋》,若其人,真王佐才也!”
杜牧的文和人一样,都有着
①为国为民的深沉忧患意识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王佐之才:辅佐君王治国安邦的人才。
从《阿房宫赋》中反映出的杜牧形象:
②纵横驰骋的想象力和文采
③敢于直击时弊的谏诤精神
“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
——《唐才子传》
“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其弊。山谷因之,亦务为峭拔,不肯随俗为波靡,此其一生命意所在也。”
——赵翼《欧北诗话》
课堂小结
“赋”体特点
夸张渲染,大量使用想象、比喻、夸张、排比等艺术手法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描写、议论与铺排相结合,体物写志。
主题
借古讽今,通过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的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劝谏唐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重蹈覆辙。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 南 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