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登
快
阁
黄庭坚
了解作者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北宋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江西诗派,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为江西诗人黄庭坚所开创。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论诗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喜作拗体诗;又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其创作常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重视句法、喜用拗句;风格生新瘦硬。
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江西诗派”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黄庭坚因被任命为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而到达任所。这是他入仕以来首次担任地方官,处理公事十分认真。期间他亲眼看见百姓疾苦,官吏素餐,黄庭坚对这一切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念。
元丰五年(1082)秋天的一个傍晚,黄庭坚在处理公事之余,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写到《登快阁》。
了解背景
诵读诗歌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记叙:登阁时间、地点、原因
描写:登快阁远眺所见山水胜迹。
抒情:世无知音、借酒消愁
言志:与白鸥订盟,有归隐之志。
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理解一下诗意,并梳理全诗脉络。
整体感知
精读诗文
痴儿:
《晋书》卷四十七:
傅咸为人清正耿直,屡屡批评在朝廷执政的杨骏。杨骏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岳父,既有权势,又有倚仗,对此很是不快。其弟杨济平素与傅咸颇有交情,于是就写信劝傅咸说:“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意思:在官场中,要懂得糊涂才是聪明,太过清醒反而是痴呆。因此,杨济这番话中的“痴”,既指天性的迟钝,又指执着于信念而不能随机应变的“痴性”。
精读诗文
痴儿:
黄庭坚在这首诗中自谓“痴儿”,颇有自嘲的意味。仿佛是在说自己在官场上执着于信念,不能随机应变。不能随波逐流,不能适应官场生活。
精读诗文
用典:杜甫《缚鸡行》:“注目寒江倚山阁”
一、“了却”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的“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
二、同是“倚”,杜甫“倚山阁”是实写,而黄庭坚“倚晚晴”则由实转虚,虚实相兼,晚晴可感,是为实笔,但晚晴本不可倚,所以“倚”是虚写,这样,相比而言,黄庭坚此句就比杜甫之句灵动太多了,意境更为开阔,情感也更为充蕴。它将诗人在公务之后、黄昏之时来到快阁醉赏风景的愉悦写出。
三、“倚晚晴”三字,为后文快阁之景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
精读诗文
“
”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谢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柳宗元:“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明。”
用典巧妙新颖:既然“千山”不能越出“无边”,那诗人就从“天远大”来拓展空间,而逸去“潇潇下”之凄凉萧索;既然不能以“静如练”来比清江之美,那诗人就加上“月分明”之清爽,增加了江月相映的美感。两句相加,阔大杳远,空明澄澈,少了杜甫的悲凉,多了谢朓的欢愉,既写出秋山秋水的季节特点,又不困囿于悲秋伤怀的余绪。
精读诗文
“
”
夸张:“千山”,极言山之多。
对比:“千山”对“一道”,极言眼前景色之开阔简练;
衬托:借落木、月影衬托天地的宽广、江清月明的美丽秋景。
这一联还用了什么手法?
精读诗文
“
”
这一联表面写景,实则也是抒情,试作分析。
①本联呼应首联“倚晚晴”,描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
②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景的宽广,其实也是作者心胸的开阔。
③表现了诗人如释重负、轻松明快的心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借景抒情
精读诗文
《吕氏春秋》: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这里指琴。佳人,本指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精读诗文
《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
横,睨视,斜着眼看。
聊,姑且
尽管周围人事不快, 又何妨自作青眼而独立特行呢
“横”字用得生动,这个字本是平日我们熟悉的俗语,用于此处,却化熟为生,显得瘦硬新颖。同时也写出自己遭遇挫折而不悔其志 、坚持自我而兀然傲世的姿态 。
精读诗文
大意: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因为没有所悦之人,只好借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
这一联塑造了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生动写出作者有志向、有抱负而不能实现的寂寞与无奈。
精读诗文
“
”
《列子·黄帝》:鸥鸟善猜疑,有心机之人与之相交,则盘桓空中不肯接近。后人常以“与鸥订盟”表达归隐之心坚定,再无俗世牵挂。
诗人因在现实生活中抱负得不到施展,胸怀无人理解感到痛苦,而向往一种纯朴的没有猜忌的与世无争的归隐生活。这生活在人间社会得不到,只有驾小舟访白鸥,到江海去度余生了。
诗人是真的要归隐吗?
诗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试分析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是如何呼应的。
“万里归船”既照应了登上快阁所见的澄江实景,又写出了作者心中对归隐而去的冀望;
“此心吾与白鸥盟”表达的对人生忘机的超然和洒脱,又很好地诠释了“痴儿了却公家事”从烦琐的案牍中解脱出来的欢快之情。
归隐,似乎是中国古代士人与出世、入世之间的一种矛盾选择。初唐诗人王绩,三仕三隐,最终还是隐居以终老;陶渊明久居樊笼,认清了官场污浊与昏暗,他选择“穷则独善其身”般的内心坚守,归隐山林,终“复得返自然”。
但黄庭坚不一样。通过知人论世可知,他一生尽管他因“痴留”于繁冗的仕事而登阁抒怀,倚晚晴而得以暂时地忘却烦恼。他渴望归隐山间,却终未归隐,一生都在浮沉之中走过,他的坚持不是强撑硬扛,而是中国古代仁人志士最初的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或者说是《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有志之士能坚守初心,便能守住那个时代的风骨。这才是黄庭坚的处境中“自得其快”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
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无不蕴含喜爱之情;
③对知音难觅的苦闷惆怅之情。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
④归隐情怀。尾联“归船”“吾与白鸥盟”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
①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
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
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
④“弄长笛”、“与白鸥盟”指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
都体现了“归”字
1.气象空阔,精致新奇。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
艺 术 特 色①
2.曲折尽情,顿挫抑扬
纵观全诗,感情抑扬,起伏不定:初登而喜(前四句),忽而转忧(“朱弦”句),继而又转喜(“青眼”句),喜而复忧(“万里”两句)。
通过这一而再、再而三的纵笔,作者对于宦途的厌倦,对于乡园的向往,便愈见其深,愈感其切。由于它用的是顿挫、跌宕的手法,因此,也愈见出感情的深沉。
艺 术 特 色②
3.诗中多处用典
“朱弦”、“青眼”不仅用事贴切,而且善敷色彩;“落木”、“鸥盟”等已化用无痕,如从己出。
4.善炼字面也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倚晚晴”的“倚”,写其逍遥自得的神情,“美酒横”的“横”写出诗人坚持自我及兀然傲世的姿态。“已为”、“聊因”、“吾与”等词组的使用,使诗歌显出情致的跌宕变化。
知人论世
补充资料:
宋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从巴蜀返回江南。十月,告复奉议郎签书宁国军判官。
1101年正月,告命舒州知州,四月,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
1102年六月,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
宋崇宁二年(1103年)十一月,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
知人论世
崇宁四年(1105年)八月,诏令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诏令,九月病逝在宜州(广西宜山县),享年六十一岁。十二月,废除元祐党人禁令,诏令黄庭坚官复原职。
黄庭坚笔下的这种归隐之情与陶潜选择归隐的情况不同。陶潜归隐是付诸具体行动的归隐。黄庭坚虽与白鸥相盟,于繁冗之中萌生了归隐之意,但结合其生平经历,我们发现,他终究是在宦海浮沉中走完了全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