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7 屈原(节选)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7 屈原(节选)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6 21:05:5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0张PPT)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上的故事,凝聚着无尽的人生,或令人感动振奋,或引人慨叹深思;舞台上的人物,折射出多样的人格,或有着动人的风采,或有着可憎的面目。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阅读优秀剧本选段,在此基础上,自主选择合适的剧本,分配角色,合作排练,尝试戏剧演出,给初中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单元导学
17 屈原(节选)
郭沫若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
2.能够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3.联系背景资料,能够恰当地演绎剧本故事情节。
4.能够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检查预习
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瘦削,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密布愁云。他腰系博带,佩长剑,着玄服,在瑟瑟秋风中踱步,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郭沫若故居
人物介绍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1.定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2.分类:
按反映的矛盾性质和表现手法分
悲剧、喜剧、正剧等
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分
历史剧、现代剧、传统剧、童话剧等
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分
独幕剧、多幕剧
按语言表现形式分
话剧、歌剧、舞剧、哑剧
戏 剧
注意:
剧本台词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语言应简洁扼要。
脚镣 睥睨 咆哮 波澜
雷霆 污秽 眩目 驰骋
伫立 木梗 稽首 虐待
鞺鞺鞳鞳 迸射 徘徊 犀利
踌躇 鞭挞 祈祷 忏悔
罪孽 国殇 诡谲
liào
pìnì
páo xiào
lán
tíng
huì
xuàn
chí chěng
zhù
gěng

nüè
tāng tà
bèng
pái huái

chóu chú

qí dǎo
chàn
niè
shāng
guǐ jué
诡谲:狡诈、狡黠。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指天画地:形容指手画脚,说话无所顾忌。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比喻犹豫不决。
拖泥带水: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
驰骋:骑马奔驰。
三、梳理层次,概括内容
1.快速浏览剧本说说本剧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简要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东皇太一庙之正殿。……时有大风咆哮。
舞台说明,交代了场景、人物、道具、服饰等内容,为人物出场做准备。
②第二部分(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①第一部分(靳尚(命卫士乙)你去叫太……郑詹尹走入左侧门):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意旨,密谋欲毒死屈原。
③第三部分(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毁灭,毁灭,毁灭呀):借痛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这部剧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剧中戏剧冲突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
戏剧冲突:忠与奸的冲突。
戏剧冲突出现的原因:昏君听信奸臣谗言,导致爱国忠臣被迫害,并由此产生的忠与奸的冲突。
3.阅读课文舞台说明部分,谈谈其作用。
第一处:写室内空气昏暗,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为屈原的内心独白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壮的气氛,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第二处: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外貌等进行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屈原震天撼地的呼喊做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虽受到奸佞残酷迫害但仍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形象。虽然他手足皆戴着刑具,颈上系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伫立睥睨,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涌而出!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无形的长剑
象征人民群众;
指坚定的信念;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4.本文有众多意象,请找到它们,说说它们象征着什么。
土偶木梗形象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
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5.选文是话剧《屈原》的高潮部分,作者以婵娟之死来揭露怎样的戏剧冲突?
婵娟之死是戏剧冲突的高潮部分,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势不两立的冲突。
6.婵娟是屈原的侍女,她在这场戏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突出表现了她善良纯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7.婵娟的出现对塑造屈原这一人物形象、展示全剧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
通过婵娟为正义而献身的行动,有力地衬托了屈原正气凛然、英勇无畏的形象。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8.文中的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运用拟人、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屈原对风的呼唤和渴盼,表现了他对黑暗世界的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
语言赏析
②“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一些花草树木”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诗人对风的呼唤,这也是诗人充满矛盾的独白。
③“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这不仅不是逃避现实,反而恰恰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与上文诗人急切地盼着摧毁黑暗社会是一致的。
④“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句话直接抒情,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屈原对光明未来的热切向往和追求。
古代拜手礼
古代稽首礼
⑤“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渴望牺牲自己、摧毁黑暗、献身光明的伟大精神。
1.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
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
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
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彩。
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会屈原
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这篇课文是《屈原》历史剧剧本的节选。节选部分大段的独白以奇特的想象,宏伟的气魄,火一般的语言和雷霆万钧般的启示,塑造了屈原追求光明、横扫一切黑暗邪恶的光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的热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