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7 14:1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登高望远致思深
临水远眺常抒怀
《登岳阳楼》《金陵怀古》《过洞庭》群诗阅读
登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登临诗,本义为登山临水,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是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楼、山、亭、台、阁等)而生发某种或某些情思的诗词。
1.何时登临何处?
2.目见何景何物?
3.生发何感何怀?
4.为何生发这样的情感?(知人论世)
5.用何抒情手法深化此情感?
登临诗一般解读思路是:
自主探究
比较诗歌 何时登临何处 何景何物 何感何怀 何抒情手法
《登岳阳楼》
《金陵怀古》
《过洞庭》
颈联: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由登楼而引发身世之悲,诗人举目无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流落异乡、以舟为家,尽显晚景之凄凉。
这里的孤寂与上联洞庭湖广阔雄伟形成对比,愈显诗人仕途坎坷、漂泊流浪、怀才不遇之悲苦。
尾联: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sì)流。
诗人感念国事,想到此时边境受犯,不觉老泪纵横,这里诗的内容由身世之悲转为家国之痛。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是自己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想到北方战乱未平,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6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三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证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老弱多病,国家多灾多难、战乱频发,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之后又写了《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知人论世
上阕所写景物有自然有人文有动有静,色彩有浓有淡,远近错落,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
风格:旷远、清新、 雄健、壮阔
结尾典故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听到诗人的呐喊了吗?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化用杜牧《泊秦淮》 “烟笼秦淮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作者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词,这是对当今朝廷像六朝统治者那样奢靡、荒淫生活的呐喊,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作者借古讽今,对国家前途的关怀。要统治者吸取教训,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王翁之怒不在女,在乎荒淫之朝廷。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下阕“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抒发了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全篇加以分析。
作者置身水天相连、表里澄澈的洞庭湖上,怡然自得,宠辱偕忘,不知今夕何夕,抒发了超然物外的愉悦之情;“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更显得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在总揽天地、驱遣万物中抒发了作者的豪迈进取的情志;但现实的严酷毕竟回避不了,“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表现了作者的失意,但失意不失志,因而仍显沉稳,方寸不乱,“扣舷独啸”抒发了作者的愤激不平之意。
结合词作,简要概括词人表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表露出对洞庭景色的喜爱;
②表露出自己为官高洁却被谗落职的怨愤;
③表露出超然物外、不恋官场的旷达。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人。南宋前期爱国词人,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廷试状元。张孝详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他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孝祥属于主战派,他及第不久,就在朝堂上为岳飞鸣冤,还拒绝了秦桧党羽曹泳的提亲。这些举动当然得罪了秦桧等人。秦桧挟嫌报复,诬陷张孝祥的父亲张祁谋反,逮捕入狱。幸秦桧不久死去,张祁才得以出狱,张孝祥也得到朝廷任用。
乾道二年八月,他遭谗蒙冤罢官,北归期间,途经洞庭湖,见平湖秋月,援笔而作《念奴娇·过洞庭》。
登临诗特点
常见景物
常见情感
常见手法
天地、高山、日(夕阳)月、江海湖等
天地的开阔——个人的渺小
宇宙的永恒——生命的短暂
家乡的遥远——孤苦的迫近
君王的遥远——政治的困顿
个人家国、历史沧桑 、自然宇宙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前三句借助“洞庭”“青草”水面平静之状暗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
B.“玉鉴琼田三万顷”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湖边广阔、明净的良田美景。
C.“应念岭海经年”三句由上片景物联想到岭海为官的生涯,景与情过渡自然。
D.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结,又回应开头“近中秋”所点出的时间,首尾呼应。
16.“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简要赏析。(6分)
16.(6分)
①注意炼字,“尽”“万”这些副词的使用,要吸尽江水,要让万物作陪,产生了一种以我为主的豪迈之情。
②意象宏大,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凸显豪放之气。
③想象奇特,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④采用夸张手法,写出自己能一口吸尽西江水,以北斗大勺作酒器,表现了词人豪迈之情。
5.用何抒情手法深化此情感?
登临诗特点
常见景物
常见情感
常见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偶、设问、通感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典故抒情……)、
借古抒怀(讽今)、以景结情等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用典、点染、铺排、比兴
描写手法:白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多角度描写(高低、俯仰、视听、
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