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选择性阅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选择性阅读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6 21:00:01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选择性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内容。
2.品读名著,掌握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
3.认识学习经典的重要性,激发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经典常谈》了解古代经典。
2.明确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增强文化自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的流行,从《典籍里的中国》到《“字”从遇见你》的热播,“国学”已经成为一个人人耳熟的词。但相信很多同学对“国学”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甚至有同学连何谓经史子集也尚不知晓。面对浩如烟海的国学古籍,一个普通的国学爱好者该如何入门?要解决这个问题,朱自清先生的这本《经典常谈》便不可不读。《经典常谈》的十三篇文字,将我国数千年文化典籍的精粹娓娓道来;华夏儿女,濡染中华文化的生命底色,是传承民族文化根脉的百年大计;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是青少年的自觉追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二、内容简介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在内容上,《经典常谈》一书具有点面结合、点线结合的特色。全书以“小学”开篇,然后依次介绍传统的经、史、子、集。十三篇可分两大部分:前九篇谈经史,以经典为主,力求点面结合;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以文体为中心,又做到点线结合。
前九篇的“点面结合”,有多种表现:有的是一篇讲一门学问,如《〈说文解字〉第一》讲文字学,《〈尚书〉第三》讲尚书学,《〈诗经〉第四》讲诗学,《〈史记〉〈汉书〉第九》讲历史学;有的是一篇讲一种生活风俗,如《〈周易〉第二》讲上古巫术礼仪,《三〈礼〉第五》讲“生活的艺术”;有的是一篇讲一段历史,如《〈春秋〉三传第六》讲春秋五霸,《〈战国策〉第八》讲战国策士等。
后四篇的“点线结合”,基本上是一种文体一部历史:“诸子”是一部子学史,“辞赋”是一部从《楚辞》到汉赋的辞赋史,“诗”是一部从乐府、古诗到唐宋诗的诗歌史,“文”则几乎是一部从卦爻辞到白话文的散文通史。
因此,《经典常谈》虽说不是“国学概论”,但确实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三、布置作业
1.自主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
2.借助《经典常谈》有选择地阅读经典,在了解《诗经》《史记》两部经典的基础上有侧重地进行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