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22 《礼记》二则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系统而全面地阐述教育教学的优秀文章,如《劝学》《师说》等。今天我们要学习儒家的论礼丛书《礼记》中的《学记》《礼运》篇。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是从全文中节选出的。
新课导入
知识备查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虽有嘉肴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题目是编者加的。《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课文主要是谈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的。
字词学习
嘉肴( ) 弗食(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 )学( )半
yáo
qiǎnɡ
yuè
xiào
fú
zhǎnɡ
xué
一词多义
学
其
学学半( )
学学半( )
不知其旨也( )
其此之谓乎( )
动词,教导
动词,学习
代词,它的
副词,表示推测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翻译: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宾语“此”前置,原顺序应为“其谓此乎”。
文言句式
课文解读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指有骨头的肉
指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
类比论证:类比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
困惑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
《兑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尚书》中的一篇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表示猜测
引用论证:进一步强调教学相长的关系。
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即使有鲜美的菜肴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教育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能
自我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互发生作用,教育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就是这个意思。
互动探究
1.《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虽有嘉肴
比喻论证——学习的重要性
道理论证——教学相长
引用论证——强调教学相长
教和学
相辅相成
结构梳理
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主旨归纳
艺术特色
1.运用类比手法。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浅显易懂,进而引出教与学的关系。
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大道之行也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字词学习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幼有所长( ) 男有分( )
谋闭而不兴( )
jǔ
mù
ɡuān
wù
zhǎnɡ
fèn
xīnɡ
通假字
1.选贤与能
(同“举”,推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同“鳏”,老而无妻)
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道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回来)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4.讲信修睦
(古义:培养 今义:修理)
5.外户而不闭
(古义:门 今义:户口,门户等)
6.是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一词多义
为
亲
天下为公( )
不必为己( )
故人不独亲其亲 (
故人不独亲其亲 ( )
动词,是
介词,为了
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以……为亲 )
名词,指父母
子
独
不独子其子(
不独子其子( )
故人不独亲其亲( )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名词的使动用法,
以……为子 )
名词,指子女
副词,单,只
形容词,老而无子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
词类活用
判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也”表判断)
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己藏”)
文言句式
课文解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是
同“举”,选拔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用作动词,以……为亲
同“鳏”,老而无妻
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写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
用门闩插上
兴起
这叫作
全文的总结语。
精读课文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层:
(第1、2句)
第二层:
(第3、4句)
第三层:
(第5、6句)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结语,大同社会的局面。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
和能干的人担任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满足情感需要,人人都能得到社会关爱。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反映,其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结构梳理
大道之行也
社会纲领
基本特征
理想社会
天下为公
社会关爱
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人尽其力
谋闭不兴
盗乱不作
外户不闭
太平盛世
心驰神往
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主旨归纳
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阐述道理,条理清晰。
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在阐明之后,
很自然地阐述了在这些纲领维护下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分三个方面展开,从物质生活谈到了理想观念。既全面又有条理,清晰地反映了作者的思路。
1.背诵课文,说说你的感悟。
2.完成相应的课时练习。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