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从“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角度,了解忽必烈继承汗位后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对元朝建立与统一的推动作用;通过学习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事迹,理解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2.时空观念:梳理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脉络,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3.史料实证:通过《蒙古秘史》,了解蒙古族兴起的背景,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4.历史解释:通过学习元统一全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了解文天祥的民族气节;体会元朝的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2.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腾格尔的这首《天堂》体现了他对家乡内蒙古的赞美。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骁勇善战,曾建立起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王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教师讲述: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12世纪,蒙古各部之间战争不休,生灵涂炭。人们渴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2.教师提问:蒙古族是如何实现统一的?
学生回答: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目标导学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教师讲述: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开始征伐西夏、金朝、西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窝阔台、蒙哥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 1259年蒙哥去世时,蒙古帝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云南、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地。蒙哥死后,帝国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
2.教师讲述: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病逝。他临终前留下遗言: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由于金朝采取“北丢南补”的策略,南宋被迫与蒙古联合。
3.教师提问:金朝是如灭亡的?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①在蒙古、南宋的南北夹击之下,1234年,蒙古灭金。②影响:南宋与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4.教师补充: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令其弟忽必烈远征大理国;1253年,蒙军攻占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南宋钓鱼城(今重庆合川区)时被矢石击中,伤重而死,之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1264年阿里不哥投降。
目标导学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教师提问:忽必烈继承汗位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学生回答: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教师讲述: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3.教师提问:说说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的概况及影响。
学生回答:①概况: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影响: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引导学生讨论: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而元朝统一全国是在3年之后的1279年,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南宋军民的激烈抵抗。
5.教师讲述文天祥的事迹:文天祥才华出众,考取过状元,元军南下进攻临安时,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他兵败被俘,被囚禁在大都,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气节,最后被杀害。
6.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句吗?
学生回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教师总结: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但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三、课堂总结
虽然蒙古灭西夏与金,以及元朝统一的过程伴随着流血冲突,使得中原农业文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和破坏,但与此同时,蒙古族又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等方面起到了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较多,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将时间主要分配在本课的重难点上。同时,本课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好素材,因此要在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用富有感彩的语言,强化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