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2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 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 “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碧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 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 ”这场“作物生产的革命”指的是( )
炭化稻米
A.家畜饲养的出现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定居生活的开始
D.渔猎生产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结合所学可知,稻谷的出现说明原始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B符合题意;
家畜饲养的出现与稻谷无关,排除A;
仅从稻谷无法判断定居生活的开始,排除C;
渔猎生产的发展与稻谷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材料,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稻谷和粟是我国最早栽培的农作物,需要熟练相关基础知识。
2.孔子的教学方法以启发诱导为主,以人影响人的方式去“爱人”和教人。具有强烈的人 本色彩。 由此可见,孔子教育理论的起点是( )
A.仁 B.礼 C.法 D.德
【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以人影响人的方式去“爱人”和教人。具有强烈的人本色彩。”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A符合题意;
礼,题干未涉及,排除B;
法是法家思想,排除C;
德题干未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孔子的核心思想,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商鞅变法造就了以军工和才干上升的官僚功勋系统,使秦国社会的动力驱动系统焕然一 新。推动这一驱动系统建立的变法措施是( )
A.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B.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C.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D.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答案】C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商鞅变法造就了以军功和才干上升的官僚功勋系统,使秦国社会的动力驱动系统焕然一 新。 ”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提搞了军队的战斗力,C符合题意;
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属于农业生产,与军事无关,排除A;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属于赋税方面,与军事无关,排除B;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属于刑法,与军事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商鞅变法的影响,逐项分析,利用排除不难作答。商鞅变法是考查的重点知识,需要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4.如果没有秦统一战争这种特殊的历史手段,东方六国由分封到郡县的过渡恐怕就要拖几 个时代,才能慢慢完成社会转型。此观点认为秦统一( )
A.有利于民族融合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推动了经济发展 D.促进了文化交流
【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如果没有秦统一战争这种特殊的历史手段,东方六国由分封到郡县的过渡恐怕就要拖几个时代,才能慢慢完成社会转型。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了加强中央集权加速了统一,B符合题意;
题干内容与民族融合无关,排除A;
题干与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
题干与文化交流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统一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有学者探究了中国古代部分王朝选择都城的主要原因
人物 都城 定都的主要原因
商王盘庚 殷 土地肥沃
汉高祖刘邦 长安 易守难攻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洛阳 ▲
明成祖朱棣 北京 威慑地方
结合所学知识,可将表格补充完整的一项是( )
A.发迹之地 B.军事需要
C.宗教信仰 D.推行改革
【答案】D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了进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D符合题意;
北魏发迹于北方草原,排除A;
迁都洛阳是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并非军事需要,排除B;
宗教信仰与迁都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难度适中, 理解表格内容,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2023·阳江模拟)陈寅恪先生认为科举制度是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种手段,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陈寅恪先生意在说明科举制( )
A.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B.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C.提升了文官的地位 D.强化了贵族的统治
【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可知,“这些人”是指平民子弟。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彻底否定了以门第和出身作为选拔标准,搭建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为人才流动提供了一条渠道,使广大平民子弟有机会进入官员行列,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各式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故B符合题意;
材料不是强调科举制对教育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宋朝提升文官地位,材料未体现该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冲击了旧贵族的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7.北宋时期,政府乐于见到人们的鉴赏喜好从贵金属转向陶瓷,这一转变有利于金属货币的流通,并向少数民族政权换取和平。可见政府支持这一转变的主要意图是( )
A.引导贵族生活方式的转变 B.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提倡节俭以保持士人清廉 D.促进经济发展和支付岁币
【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政府乐于见到人们的鉴赏喜好从贵金属转向陶瓷,这一转变有利于金属货币 的流通,并向少数民族政权换取和平。 ”可知,人们喜好的变化有利于金属货币的流通且得到政府的支持,D符合题意;
题干未强调贵族的生活方式,排除A;
题干强调的经济方面的问题,与文化教育事业无关,排除B;
题干未涉及节俭的问题,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宋与少数民族的和战。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8.公主赵姬因战乱流落到今天的深圳一带并结婚生子,到南宋光宗时期才追认为皇姑, 并追封为郡主。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 )
A.金灭北宋 B.蒙古灭金 C.元朝建立 D.元灭南宋
【答案】A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公主赵姬因战乱流落到今天的深圳一带并结婚生子,到南宋光宗时期才追认为皇姑, 并追封为郡主。 ”结合所学可知,1127年,金灭北宋,北宋皇族流落民间,于是出现题干中情形,A符合题意;
蒙古灭金与北宋无关,排除B;
元朝建立时,南宋已经灭亡,排除C;
元灭南宋在127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金灭北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9.下表整理了徐光启推广农作物和整理农书的材料( )
1607— 1608 将甘薯从福建引入上海,进行农业实验,成功种植,撰写《甘薯疏》, 推广种植经验。
1613— 1621 在天津建立水稻试验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种植经验,撰写《北耕录》 《宜垦令》等农书。
1622— 1625 在上海和天津的经验上,整合前期农学著作,完成《农政全书》 的初 稿
A. 学习四方科学技术 B. 得到政府的支持
C. 注重搜集文献资料 D. 具有实践探索精神
【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将甘薯从福建引入上海,进行农业实验,成功种植 ”“ 在天津建立水稻试验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种植经验 ”“ 在上海和天津的经验上,整合前期农学著作 ”可知,徐光启整理农书重视实践,D符合题意;
学习四方科学技术题干未涉及,排除A;
材料只是说徐光启实践,体现不出得到政府的支持,排除B;
材料强调的是实践,不能体现注重搜集文献资料,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徐光启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地经营了许多轻工业, 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地经营了许多轻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C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题干无关,排除A;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与题干无关,排除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他们的目的在于恢复儒家的地位,使这个极其落魄的帝国恢复传统专制制度那种平静安 稳的统治。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 是指(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实业救国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他们的目的在于恢复儒家的地位,使这个极其落魄的帝国恢复传统专制制度那种平静安 稳的统治。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成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对儒家思想采取宣传的态度,“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其目的的利用儒家思想为变法宣传造舆论,C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时期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排除A;
新文化运动对儒家学说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排除B;
实业救国借助兴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来拯救民族危亡,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
12.《儿童画报》是面向儿童的一种刊物,发行于 1902 至 1904 年间。据著名报人萨空了回 忆,他在七八岁时最喜欢《儿童画报》的合订版,在画报中获得了许多科学知识。例 如瓦特通过沸水发明了蒸汽机,世界人种的分类和五大洲的形状。这说明该刊物( )
A.否定了传统文化 B.传播了科学知识
C.成为了学校教材 D.宣传了革命思想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在画报中获得了许多科学知识。 例 如瓦特通过沸水发明了蒸汽机,世界人种的分类和五大洲的形状。 "可得出该刊物传播了科学知识,B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体现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信息,排除A;
材料中没有信息可以得知画报成为学校教材,排除C;
材料主要反映画报传播科学知识,没有提及革命思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情况。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1912 年 1 月 27 日,孙中山致电各国公使说: “本总统甚愿让位于袁,而袁已允照办, 岂知袁忽欲令南京临时政府立即解散,此则为民国所万难照办者,盖民国之愿意让步, 为共和,非为袁氏也……”此电文体现了( )
A.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决心 B.列强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C.袁世凯接受临时政府的主张 D.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答案】A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本总统甚愿让位于袁,而袁已允照办, 岂知袁忽欲令南京临时政府立即解散,此则为民国所万难照办者,盖民国之愿意让步, 为共和,非为袁氏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电文体现了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决心。A符合题意;
题干未体现列强武力干涉中国革命,排除B;
袁世凯接受临时政府的主张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
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差中华民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人物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1930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停止组织城市武装暴动和 进攻大城市,巩固和发展当前苏维埃统治区域和红军武装,对党最有利的地方建立苏维 埃政权。这说明该会议( )
A.延续了城市武装暴动行为 B.提出建设党的革命军队
C.否定了党的武装革命主张 D.肯定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巩固和发展当前苏维埃统治区域和红军武装,对党最有利的地方建立苏维埃政权”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主张进行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实际上是肯定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符合题意;
材料否定了城市武装暴动行为,排除A;
南昌起义已经拥有了党的军队,排除B;
材料是肯定了党的武装革命主张,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1938 年,各地青年纷纷涌向延安,形成了“天下归心于延安”的趋势,这种情形的出现主要是基于中央( )
A.重视教育的发展 B.重视文化艺术
C.全民族抗战 D.开展土地改革
【答案】C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1938 年,各地青年纷纷涌向延安 ”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 爆发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共主张全民族抗战,各地青年纷纷涌向延安,形成了“天下归心于延安”的趋势,C符合题意;
重视教育的发展与题干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
重视文化艺术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
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是减租减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明确1938年处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即可作答。
16.(2023·阳江模拟)1969年同中国建交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只有法国等六个国家。1973年时,中国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基本建交,同欧盟也建立了正式关系。这种情况的变化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中美关系的缓和
C.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D.改革开放的需要
【答案】B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73年时,中国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基本建交,同欧盟也建立了正式关系。”及所学可知,1972年中美关系实行正常化,推动了中国与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建交,故B符合题意;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故A不符合题意;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阵营并未分化,故C不符合题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7.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顶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这种差别反映了古埃及( )
A.地理环境各异 B.风俗习惯迥异
C.社会等级森严 D.建筑形式多样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顶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可知,古埃及穷人和富人死后坟墓有很大的差别,体现出社会等级森严,C符合题意;
题干未反映地理环境的不同,排除A;
风俗习惯迥异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
题干只提到了金字塔,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埃及金字塔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18.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具有丰富的色彩,如红、绿、蓝分别象征了爱情、希望、天空 和海洋,扫除了中世纪的灰暗。作品鲜明的色彩反映了( )
A.古罗马文化的复兴 B.宗教信仰的改变
C.东方文化的影响 D.精神面貌的变化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红、绿、蓝分别象征了爱情、希望、天空 和海洋,扫除了中世纪的灰暗 ”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信息更多的是关注人的情感,D符合题意;
材料并没有相关内容能说明文艺复兴是对古罗马文化的复兴,排除A;
关注人情感和真实的自然,并不属于宗教信仰的改变,排除B;
材料并没有相关内容能说明文艺复兴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可作答。
19.瓦特在取得专利的说明书中,把他的蒸汽机说成是大工业普遍适用的发动机,与当时使用其他动力来源的机器相比,他的普遍适用性体现在( )
A.突破地理条件的限制 B.机器简单易于制造
C.能源清洁更加环保 D.可用能源丰富多样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把他的蒸汽机说成是大工业普遍适用的发动机 ”结合所学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作动力,蒸汽机使用煤为能量来源。突破了以往利用水能作为动力的地理条件的限制,推动工业革命向深层发展,A符合题意;
改良蒸汽机比手工劳动相对复杂,排除B;
蒸汽机燃烧煤产生蒸汽会造成污染,排除C;
蒸汽机可用能源单一, 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蒸汽机的特点,结合选项分析题干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0.1868 年,一批新的领导人在日本开始了革命性的变革,并最终把日本提高到一个具有国际威望的大国地位,这个改革( )
A.仿效唐朝典章制度 B.开启了幕府统治
C.推行锁国政策 D.发展了资本主义
【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1868 年,一批新的领导人在日本开始了革命性的变革,并最终把日本提高到一个具有国际威望的大国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符合题意;
仿效唐朝典章制度是大化改新的特点,排除A;
日本幕府时期是指从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是武士阶级掌握政权、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排除B;
日本幕府统治后期推行锁国政策,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即可作答。
21.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某个阶段的形势图。 下列选项能作为此图标题的是( )
A.德意法西斯的进攻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盟军欧洲战场反攻 D.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4年,英美联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盟军欧洲战场反攻,C符合题意;
德意法西斯的进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排除A;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在1942年,排除B;
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二战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战是考查的重点知识,需要熟记相关基础知识。
22.有学者指出,世界正迎来非西方大国和非西方世界的“群体性崛起”和美国主导的世界 秩序“失序”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的重要时刻。此观点认为( )
A.美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落 B.西方国家已无法影响世界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非西方国家主导世界秩序
【答案】C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世界正迎来非西方大国和非西方世界的‘群体性崛起’和美国主导的世界 秩序‘失序’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的重要时刻。”结合所学可知, 美国影响力下降,中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很多力量影响力上升,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符合题意;
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而不是迅速衰落,排除A;
西方国家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排除B;
非西方国家影响世界秩序的变化但不能主导世界,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需要准确理解。
23.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表演者的舞台采用光影投屏技术,形成巨大冰面视效, 每一秒地屏画面都会随节目的调整而变化,或空灵或浪漫,呈现出独特美学。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也曾计划采用这种方式,但技术尚不成熟。如今技术成熟得益于( )
A.信息技术的进步 B.电影拍摄技术的提高
C.空间技术的发展 D.快速制冰技术的出现
【答案】A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表演者的舞台采用光影投屏技术,形成巨大冰面视效, 每一秒地屏画面都会随节目的调整而变化,或空灵或浪漫,呈现出独特美学。2008 年 奥运会开幕式也曾计划采用这种方式,但技术尚不成熟。 ”结合所学可知, 光影投屏技术属于信息技术,A符合题意;
电影拍摄技术的提高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
空间技术的发展,题干未涉及,排除C;
快速制冰技术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不难作答。
二、非选择题 (2 大题,共 24 分)
24.(2022·深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习近平指出,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最可靠和最坚实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 人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
材料一:1919年 6 月 11 日,张东荪在《时务新报》中指出:“我们的罢工和同时期外 国的罢工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他们的罢工,是劳动者和资本家的争斗,有的为了工值,有的 为了工作时间,有的为了工作待遇。我们的,为的是不愿再受到一二卖国贼的支配,是争回 民主国民的资格。”
——张德旺《道路和选择》
材料二:庆石油工人发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 口号,体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铸就了铁人精神。
—— 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共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深圳特区的建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劳动者,形成了上世纪 80 年代“百万劳工 下深圳”的打工热潮。外来务工者为深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准备打饭的蛇口工业区玩具厂工人
沙井工厂流水线的工人领到第一笔工资
——深圳市档案馆《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档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五四时期工人罢工的要求是什么?五四时期的工人和同时期西方工人运动有什么区别? (不 得 照 抄 原 文)
(2)根据材料二,说你出“铁人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时期的意义是什 么? 某地组织党员实地学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请你 推荐一个 城市或地区,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三的图片中,劳动者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 知识,请你说出他们展现出这种精神风貌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谈谈你 对中国劳动者群体的认识。
【答案】(1)释放被捕学生;惩治卖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西方工人运动是为了提高待遇等个人目的,五四时期工人运动与社会背景相关,国家 命运相连,是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有利于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劳模精神,激励广大群众投身于祖国建设;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新成就,新发展。
示例
地区:东北地区
理由:“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发挥地理和政策优势,先后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重工业,经过不懈努力,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汽车、喷 气歼击机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 国家经济的发展; “特区精神”的感染等 (言之有理即可)
认识: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 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等。
【知识点】五四运动;经济特区;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五四时期工人罢工的要求是:释放被捕学生;惩治卖国赋;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根据材料一“他们的罢工,是劳动者和资本家的争斗,有的为了工值,有的为了工作时间,有的为了工作待遇。我们的,为的是不愿再受到一二卖国贼的支配,是争回民主国民的资格。”可知,西方工人运动是为了提高待遇等个人目的,五四时期工人运动与社会背景相关,国家命运相连,是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根据材料二“宁可少活二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体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爱国,求实,创新,奉献” 的精神风貌,铸就了铁人精神。”可知,有利于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劳模精神,激励广大群众投身于祖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新成就,新发展。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地区:东北地区理由:“一 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发挥地理和政策优势,先后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和飞机制造厂等重工业,经过不懈努力,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汽车、喷气歼击机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根据材料三“深圳特区”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靳放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深圳“特区精神”也感染着这些劳动者。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等。
故答案为:(1)释放被捕学生;惩治卖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西方工人运动是为了提高待遇等个人目的,五四时期工人运动与社会背景相关,国家 命运相连,是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示例
地区:东北地区
理由:“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发挥地理和政策优势,先后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重工业,经过不懈努力,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汽车、喷 气歼击机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 国家经济的发展; “特区精神”的感染等 (言之有理即可)认识: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 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等。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熟悉教材插图,根据题干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关键词,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利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5.(2022·深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已经大踏步赶上了这个时代。
材料一 :乾隆 (1711 年—1799 年) 和华盛顿 (1732 年—1799 年) 都生活在 18 世纪, 乾隆统治期间中国处于康乾盛世,华盛顿则带领美国赶上了时代。
乾隆皇帝相 华盛顿相
材料二: “中国要取得发展,摆脱落后和贫困,就必须开放”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华盛顿带领美国赶上了怎样的时代?
(2)综合上述材料,自行提取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 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8 分)
【答案】(1)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华盛顿带领人民完成独立战争,确立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
工业革命时代:美国完成独立战争后,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赶上并利用工业 革命成果,迅速发展。
(2)第一层,学生能紧扣主旨:从“杰出人物、制度”和“国家、时代”之间关系展开分析与论 证;
第二层,学生分析与论证过程扣主旨不够紧密,论证过程逻辑思维不够严密,或者仅有一个 论证能
扣住主旨 (相应观点以此类推)
【知识点】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华盛顿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步入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美国独立战争后,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了障碍,赶上并利用工业革命成果,迅速发展,进入工业时代。
(2)本题考查乾隆皇帝、拿破仑的相关知识。本题可以从两位领导人身上所就有的品质或者事迹中去提炼观点,如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然后围绕观点进行论述,论述部分需要用两个以上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最后进行总结即可。如:论点: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论述: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主持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确定了分权制衡的民主原则,推动了世界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是美国历史的著名总统,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综上所述,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事起着重要作用,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
故答案为:(1) 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华盛顿带领人民完成独立战争,确立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工业革命时代:美国完成独立战争后,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赶上并利用工业 革命成果,迅速发展。
(2)第一层,学生能紧扣主旨:从“杰出人物、制度”和“国家、时代”之间关系展开分析与论证;第二层,学生分析与论证过程扣主旨不够紧密,论证过程逻辑思维不够严密,或者仅有一个 论证能扣住主旨 (相应观点以此类推)。
【点评】本题考查华盛顿、拿破仑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明确华盛顿、拿破仑所处的时代背景,贡献,分析材料,总结所学知识,灵活作答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2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 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 “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碧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 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 ”这场“作物生产的革命”指的是( )
炭化稻米
A.家畜饲养的出现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定居生活的开始
D.渔猎生产的发展
2.孔子的教学方法以启发诱导为主,以人影响人的方式去“爱人”和教人。具有强烈的人 本色彩。 由此可见,孔子教育理论的起点是( )
A.仁 B.礼 C.法 D.德
3.商鞅变法造就了以军工和才干上升的官僚功勋系统,使秦国社会的动力驱动系统焕然一 新。推动这一驱动系统建立的变法措施是( )
A.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B.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C.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D.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4.如果没有秦统一战争这种特殊的历史手段,东方六国由分封到郡县的过渡恐怕就要拖几 个时代,才能慢慢完成社会转型。此观点认为秦统一( )
A.有利于民族融合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推动了经济发展 D.促进了文化交流
5.有学者探究了中国古代部分王朝选择都城的主要原因
人物 都城 定都的主要原因
商王盘庚 殷 土地肥沃
汉高祖刘邦 长安 易守难攻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洛阳 ▲
明成祖朱棣 北京 威慑地方
结合所学知识,可将表格补充完整的一项是( )
A.发迹之地 B.军事需要
C.宗教信仰 D.推行改革
6.(2023·阳江模拟)陈寅恪先生认为科举制度是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种手段,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陈寅恪先生意在说明科举制( )
A.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B.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C.提升了文官的地位 D.强化了贵族的统治
7.北宋时期,政府乐于见到人们的鉴赏喜好从贵金属转向陶瓷,这一转变有利于金属货币的流通,并向少数民族政权换取和平。可见政府支持这一转变的主要意图是( )
A.引导贵族生活方式的转变 B.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提倡节俭以保持士人清廉 D.促进经济发展和支付岁币
8.公主赵姬因战乱流落到今天的深圳一带并结婚生子,到南宋光宗时期才追认为皇姑, 并追封为郡主。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 )
A.金灭北宋 B.蒙古灭金 C.元朝建立 D.元灭南宋
9.下表整理了徐光启推广农作物和整理农书的材料( )
1607— 1608 将甘薯从福建引入上海,进行农业实验,成功种植,撰写《甘薯疏》, 推广种植经验。
1613— 1621 在天津建立水稻试验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种植经验,撰写《北耕录》 《宜垦令》等农书。
1622— 1625 在上海和天津的经验上,整合前期农学著作,完成《农政全书》 的初 稿
A. 学习四方科学技术 B. 得到政府的支持
C. 注重搜集文献资料 D. 具有实践探索精神
10.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地经营了许多轻工业, 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他们的目的在于恢复儒家的地位,使这个极其落魄的帝国恢复传统专制制度那种平静安 稳的统治。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 是指(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实业救国
12.《儿童画报》是面向儿童的一种刊物,发行于 1902 至 1904 年间。据著名报人萨空了回 忆,他在七八岁时最喜欢《儿童画报》的合订版,在画报中获得了许多科学知识。例 如瓦特通过沸水发明了蒸汽机,世界人种的分类和五大洲的形状。这说明该刊物( )
A.否定了传统文化 B.传播了科学知识
C.成为了学校教材 D.宣传了革命思想
13.1912 年 1 月 27 日,孙中山致电各国公使说: “本总统甚愿让位于袁,而袁已允照办, 岂知袁忽欲令南京临时政府立即解散,此则为民国所万难照办者,盖民国之愿意让步, 为共和,非为袁氏也……”此电文体现了( )
A.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决心 B.列强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C.袁世凯接受临时政府的主张 D.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4.1930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停止组织城市武装暴动和 进攻大城市,巩固和发展当前苏维埃统治区域和红军武装,对党最有利的地方建立苏维 埃政权。这说明该会议( )
A.延续了城市武装暴动行为 B.提出建设党的革命军队
C.否定了党的武装革命主张 D.肯定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5.1938 年,各地青年纷纷涌向延安,形成了“天下归心于延安”的趋势,这种情形的出现主要是基于中央( )
A.重视教育的发展 B.重视文化艺术
C.全民族抗战 D.开展土地改革
16.(2023·阳江模拟)1969年同中国建交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只有法国等六个国家。1973年时,中国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基本建交,同欧盟也建立了正式关系。这种情况的变化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中美关系的缓和
C.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D.改革开放的需要
17.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顶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这种差别反映了古埃及( )
A.地理环境各异 B.风俗习惯迥异
C.社会等级森严 D.建筑形式多样
18.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具有丰富的色彩,如红、绿、蓝分别象征了爱情、希望、天空 和海洋,扫除了中世纪的灰暗。作品鲜明的色彩反映了( )
A.古罗马文化的复兴 B.宗教信仰的改变
C.东方文化的影响 D.精神面貌的变化
19.瓦特在取得专利的说明书中,把他的蒸汽机说成是大工业普遍适用的发动机,与当时使用其他动力来源的机器相比,他的普遍适用性体现在( )
A.突破地理条件的限制 B.机器简单易于制造
C.能源清洁更加环保 D.可用能源丰富多样
20.1868 年,一批新的领导人在日本开始了革命性的变革,并最终把日本提高到一个具有国际威望的大国地位,这个改革( )
A.仿效唐朝典章制度 B.开启了幕府统治
C.推行锁国政策 D.发展了资本主义
21.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某个阶段的形势图。 下列选项能作为此图标题的是( )
A.德意法西斯的进攻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盟军欧洲战场反攻 D.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2.有学者指出,世界正迎来非西方大国和非西方世界的“群体性崛起”和美国主导的世界 秩序“失序”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的重要时刻。此观点认为( )
A.美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落 B.西方国家已无法影响世界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非西方国家主导世界秩序
23.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表演者的舞台采用光影投屏技术,形成巨大冰面视效, 每一秒地屏画面都会随节目的调整而变化,或空灵或浪漫,呈现出独特美学。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也曾计划采用这种方式,但技术尚不成熟。如今技术成熟得益于( )
A.信息技术的进步 B.电影拍摄技术的提高
C.空间技术的发展 D.快速制冰技术的出现
二、非选择题 (2 大题,共 24 分)
24.(2022·深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习近平指出,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最可靠和最坚实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 人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
材料一:1919年 6 月 11 日,张东荪在《时务新报》中指出:“我们的罢工和同时期外 国的罢工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他们的罢工,是劳动者和资本家的争斗,有的为了工值,有的 为了工作时间,有的为了工作待遇。我们的,为的是不愿再受到一二卖国贼的支配,是争回 民主国民的资格。”
——张德旺《道路和选择》
材料二:庆石油工人发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 口号,体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铸就了铁人精神。
—— 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共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深圳特区的建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劳动者,形成了上世纪 80 年代“百万劳工 下深圳”的打工热潮。外来务工者为深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准备打饭的蛇口工业区玩具厂工人
沙井工厂流水线的工人领到第一笔工资
——深圳市档案馆《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档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五四时期工人罢工的要求是什么?五四时期的工人和同时期西方工人运动有什么区别? (不 得 照 抄 原 文)
(2)根据材料二,说你出“铁人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时期的意义是什 么? 某地组织党员实地学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请你 推荐一个 城市或地区,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三的图片中,劳动者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 知识,请你说出他们展现出这种精神风貌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谈谈你 对中国劳动者群体的认识。
25.(2022·深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已经大踏步赶上了这个时代。
材料一 :乾隆 (1711 年—1799 年) 和华盛顿 (1732 年—1799 年) 都生活在 18 世纪, 乾隆统治期间中国处于康乾盛世,华盛顿则带领美国赶上了时代。
乾隆皇帝相 华盛顿相
材料二: “中国要取得发展,摆脱落后和贫困,就必须开放”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华盛顿带领美国赶上了怎样的时代?
(2)综合上述材料,自行提取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 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8 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结合所学可知,稻谷的出现说明原始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B符合题意;
家畜饲养的出现与稻谷无关,排除A;
仅从稻谷无法判断定居生活的开始,排除C;
渔猎生产的发展与稻谷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材料,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稻谷和粟是我国最早栽培的农作物,需要熟练相关基础知识。
2.【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以人影响人的方式去“爱人”和教人。具有强烈的人本色彩。”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A符合题意;
礼,题干未涉及,排除B;
法是法家思想,排除C;
德题干未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孔子的核心思想,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答案】C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商鞅变法造就了以军功和才干上升的官僚功勋系统,使秦国社会的动力驱动系统焕然一 新。 ”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提搞了军队的战斗力,C符合题意;
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属于农业生产,与军事无关,排除A;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属于赋税方面,与军事无关,排除B;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属于刑法,与军事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商鞅变法的影响,逐项分析,利用排除不难作答。商鞅变法是考查的重点知识,需要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4.【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如果没有秦统一战争这种特殊的历史手段,东方六国由分封到郡县的过渡恐怕就要拖几个时代,才能慢慢完成社会转型。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了加强中央集权加速了统一,B符合题意;
题干内容与民族融合无关,排除A;
题干与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
题干与文化交流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统一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了进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D符合题意;
北魏发迹于北方草原,排除A;
迁都洛阳是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并非军事需要,排除B;
宗教信仰与迁都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难度适中, 理解表格内容,结合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答案】B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可知,“这些人”是指平民子弟。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彻底否定了以门第和出身作为选拔标准,搭建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为人才流动提供了一条渠道,使广大平民子弟有机会进入官员行列,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各式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故B符合题意;
材料不是强调科举制对教育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宋朝提升文官地位,材料未体现该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冲击了旧贵族的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7.【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政府乐于见到人们的鉴赏喜好从贵金属转向陶瓷,这一转变有利于金属货币 的流通,并向少数民族政权换取和平。 ”可知,人们喜好的变化有利于金属货币的流通且得到政府的支持,D符合题意;
题干未强调贵族的生活方式,排除A;
题干强调的经济方面的问题,与文化教育事业无关,排除B;
题干未涉及节俭的问题,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北宋与少数民族的和战。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8.【答案】A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公主赵姬因战乱流落到今天的深圳一带并结婚生子,到南宋光宗时期才追认为皇姑, 并追封为郡主。 ”结合所学可知,1127年,金灭北宋,北宋皇族流落民间,于是出现题干中情形,A符合题意;
蒙古灭金与北宋无关,排除B;
元朝建立时,南宋已经灭亡,排除C;
元灭南宋在127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金灭北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9.【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将甘薯从福建引入上海,进行农业实验,成功种植 ”“ 在天津建立水稻试验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种植经验 ”“ 在上海和天津的经验上,整合前期农学著作 ”可知,徐光启整理农书重视实践,D符合题意;
学习四方科学技术题干未涉及,排除A;
材料只是说徐光启实践,体现不出得到政府的支持,排除B;
材料强调的是实践,不能体现注重搜集文献资料,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徐光启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地经营了许多轻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C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题干无关,排除A;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与题干无关,排除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他们的目的在于恢复儒家的地位,使这个极其落魄的帝国恢复传统专制制度那种平静安 稳的统治。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成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对儒家思想采取宣传的态度,“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其目的的利用儒家思想为变法宣传造舆论,C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时期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排除A;
新文化运动对儒家学说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排除B;
实业救国借助兴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来拯救民族危亡,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
12.【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在画报中获得了许多科学知识。 例 如瓦特通过沸水发明了蒸汽机,世界人种的分类和五大洲的形状。 "可得出该刊物传播了科学知识,B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体现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信息,排除A;
材料中没有信息可以得知画报成为学校教材,排除C;
材料主要反映画报传播科学知识,没有提及革命思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情况。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A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本总统甚愿让位于袁,而袁已允照办, 岂知袁忽欲令南京临时政府立即解散,此则为民国所万难照办者,盖民国之愿意让步, 为共和,非为袁氏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电文体现了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决心。A符合题意;
题干未体现列强武力干涉中国革命,排除B;
袁世凯接受临时政府的主张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
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差中华民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人物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巩固和发展当前苏维埃统治区域和红军武装,对党最有利的地方建立苏维埃政权”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主张进行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实际上是肯定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符合题意;
材料否定了城市武装暴动行为,排除A;
南昌起义已经拥有了党的军队,排除B;
材料是肯定了党的武装革命主张,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答案】C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1938 年,各地青年纷纷涌向延安 ”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 爆发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共主张全民族抗战,各地青年纷纷涌向延安,形成了“天下归心于延安”的趋势,C符合题意;
重视教育的发展与题干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
重视文化艺术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
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是减租减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明确1938年处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即可作答。
16.【答案】B
【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73年时,中国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基本建交,同欧盟也建立了正式关系。”及所学可知,1972年中美关系实行正常化,推动了中国与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建交,故B符合题意;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故A不符合题意;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阵营并未分化,故C不符合题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7.【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顶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可知,古埃及穷人和富人死后坟墓有很大的差别,体现出社会等级森严,C符合题意;
题干未反映地理环境的不同,排除A;
风俗习惯迥异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
题干只提到了金字塔,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埃及金字塔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18.【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红、绿、蓝分别象征了爱情、希望、天空 和海洋,扫除了中世纪的灰暗 ”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信息更多的是关注人的情感,D符合题意;
材料并没有相关内容能说明文艺复兴是对古罗马文化的复兴,排除A;
关注人情感和真实的自然,并不属于宗教信仰的改变,排除B;
材料并没有相关内容能说明文艺复兴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可作答。
19.【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把他的蒸汽机说成是大工业普遍适用的发动机 ”结合所学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作动力,蒸汽机使用煤为能量来源。突破了以往利用水能作为动力的地理条件的限制,推动工业革命向深层发展,A符合题意;
改良蒸汽机比手工劳动相对复杂,排除B;
蒸汽机燃烧煤产生蒸汽会造成污染,排除C;
蒸汽机可用能源单一, 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蒸汽机的特点,结合选项分析题干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0.【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1868 年,一批新的领导人在日本开始了革命性的变革,并最终把日本提高到一个具有国际威望的大国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符合题意;
仿效唐朝典章制度是大化改新的特点,排除A;
日本幕府时期是指从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是武士阶级掌握政权、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排除B;
日本幕府统治后期推行锁国政策,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即可作答。
21.【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4年,英美联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盟军欧洲战场反攻,C符合题意;
德意法西斯的进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排除A;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在1942年,排除B;
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的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二战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战是考查的重点知识,需要熟记相关基础知识。
22.【答案】C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世界正迎来非西方大国和非西方世界的‘群体性崛起’和美国主导的世界 秩序‘失序’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的重要时刻。”结合所学可知, 美国影响力下降,中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很多力量影响力上升,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符合题意;
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而不是迅速衰落,排除A;
西方国家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排除B;
非西方国家影响世界秩序的变化但不能主导世界,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需要准确理解。
23.【答案】A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表演者的舞台采用光影投屏技术,形成巨大冰面视效, 每一秒地屏画面都会随节目的调整而变化,或空灵或浪漫,呈现出独特美学。2008 年 奥运会开幕式也曾计划采用这种方式,但技术尚不成熟。 ”结合所学可知, 光影投屏技术属于信息技术,A符合题意;
电影拍摄技术的提高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
空间技术的发展,题干未涉及,排除C;
快速制冰技术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不难作答。
24.【答案】(1)释放被捕学生;惩治卖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西方工人运动是为了提高待遇等个人目的,五四时期工人运动与社会背景相关,国家 命运相连,是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有利于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劳模精神,激励广大群众投身于祖国建设;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新成就,新发展。
示例
地区:东北地区
理由:“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发挥地理和政策优势,先后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重工业,经过不懈努力,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汽车、喷 气歼击机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 国家经济的发展; “特区精神”的感染等 (言之有理即可)
认识: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 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等。
【知识点】五四运动;经济特区;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五四时期工人罢工的要求是:释放被捕学生;惩治卖国赋;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根据材料一“他们的罢工,是劳动者和资本家的争斗,有的为了工值,有的为了工作时间,有的为了工作待遇。我们的,为的是不愿再受到一二卖国贼的支配,是争回民主国民的资格。”可知,西方工人运动是为了提高待遇等个人目的,五四时期工人运动与社会背景相关,国家命运相连,是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根据材料二“宁可少活二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体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爱国,求实,创新,奉献” 的精神风貌,铸就了铁人精神。”可知,有利于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劳模精神,激励广大群众投身于祖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新成就,新发展。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地区:东北地区理由:“一 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发挥地理和政策优势,先后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和飞机制造厂等重工业,经过不懈努力,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汽车、喷气歼击机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根据材料三“深圳特区”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靳放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深圳“特区精神”也感染着这些劳动者。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等。
故答案为:(1)释放被捕学生;惩治卖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西方工人运动是为了提高待遇等个人目的,五四时期工人运动与社会背景相关,国家 命运相连,是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示例
地区:东北地区
理由:“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发挥地理和政策优势,先后建立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重工业,经过不懈努力,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汽车、喷 气歼击机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 国家经济的发展; “特区精神”的感染等 (言之有理即可)认识: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 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我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等。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熟悉教材插图,根据题干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关键词,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利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5.【答案】(1)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华盛顿带领人民完成独立战争,确立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
工业革命时代:美国完成独立战争后,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赶上并利用工业 革命成果,迅速发展。
(2)第一层,学生能紧扣主旨:从“杰出人物、制度”和“国家、时代”之间关系展开分析与论 证;
第二层,学生分析与论证过程扣主旨不够紧密,论证过程逻辑思维不够严密,或者仅有一个 论证能
扣住主旨 (相应观点以此类推)
【知识点】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华盛顿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步入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美国独立战争后,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了障碍,赶上并利用工业革命成果,迅速发展,进入工业时代。
(2)本题考查乾隆皇帝、拿破仑的相关知识。本题可以从两位领导人身上所就有的品质或者事迹中去提炼观点,如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然后围绕观点进行论述,论述部分需要用两个以上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最后进行总结即可。如:论点: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论述: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主持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确定了分权制衡的民主原则,推动了世界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是美国历史的著名总统,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综上所述,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事起着重要作用,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
故答案为:(1) 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华盛顿带领人民完成独立战争,确立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工业革命时代:美国完成独立战争后,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赶上并利用工业 革命成果,迅速发展。
(2)第一层,学生能紧扣主旨:从“杰出人物、制度”和“国家、时代”之间关系展开分析与论证;第二层,学生分析与论证过程扣主旨不够紧密,论证过程逻辑思维不够严密,或者仅有一个 论证能扣住主旨 (相应观点以此类推)。
【点评】本题考查华盛顿、拿破仑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明确华盛顿、拿破仑所处的时代背景,贡献,分析材料,总结所学知识,灵活作答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