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如母亲
——《母鸡》说课稿
一、读文本:比较中明晰特点——特别的情感表达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阅读提示中提到:在老舍先生笔下,那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跃然纸上,下面这篇课文也是老舍写的,认真读一读,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写法各有什么特点。
1.比较中寻异同
(1)两篇文章的相同点
构篇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可是……”使文章浑然一体。
构段相似。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语言类近。语言明白如话,京味十足;描绘细致入微,幽默风趣,如,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情感相同。在情感的表达上,《猫》是爱如儿女,而《母鸡》则敬如母亲,对动物母爱的颂扬。写的都是动物,表达里都含有喜爱之情。
(2)两篇文章的不同点
构篇清晰,但是,各部分之间关系不同。《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并列的;而《母鸡》前后两部分是截然相反的,构成先抑后扬的关系。
情感相同,但是,《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且《母鸡》由物及人,也表达了对母亲母爱的颂扬。
语言类近,但是,《猫》的前半部分有些地方采用了反语,而,《母鸡》的语言相比老舍的其他文章,感觉在明白如话的基础上,要更加丰富一些,所用修辞也更加丰富一些。
2.细读中品韵味
第一,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在小学阶段,只有这一篇课文运用了先抑后扬这种写法,前后构成许多的对比:讨厌时说“欺侮”,尊敬时说“勇敢”;讨厌时说“没完没了”,尊敬时说“辛苦”;讨厌时说“不反抗”,尊敬时说“慈爱”……其实,母鸡还是那只母鸡,情感的变化,只因“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鸡雏的母鸡”!从而在对中突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第二,个性化十足的语言
大部分人认为老舍的语言极其接近口语,富有生活味。但是,在本文我们却看到了作者很多地方用了类似“受不了”等的极端化语词,表达极其强烈的情感。
以“讨厌”为例:
开篇即用“一向”强调对母鸡的讨厌。
首先讨厌的是母鸡的叫声,“没完没了”,“如怨如诉”,所以“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因此,“讨厌!”注意,作者用的是叹号。直陈内心的感受。
紧接着讨厌母鸡的欺软怕硬,怕公鸡,欺侮鸭子。作者用“更可恶”,感情明显增加了一层,不仅仅是讨厌,是可恶。下起毒手来是“狠狠地”。
最后是讨厌母鸡下完蛋的时候,“发了狂”,可见,讨厌有增加了一层。还不止,夸张地“恨不能让全世界……”,以至于连聋子都“受不了”。
这种讨厌不是一次性交代就过去,而是运用一些极端化的语词反复渲染,“讨厌——更可恶——受不了”,以至于到最后应用了夸张来表现,内心的情感是如此的特殊又强烈。
为什么要将母鸡写得极其令人讨厌?
第四段一个过渡,话锋一转,一百八十度的改变,形成强烈的落差,目的是对比中“英雄”呼之欲出。而且,继续用一些极端化的语词:一只鸟儿飞过,想了一声,一点儿可吃的,每一只鸡雏,一天不知教多少次,一点儿温暖,一声也不哼……不仅与前边的讨厌形成鲜明对比,更是将母鸡那种极致的“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最后是“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注意是“不敢”,里边隐含着的是敬畏!
二、思学情:现实中了解起点——局部的形象感受
“认真读一读,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写法各有什么特点。”阅读提示中两个略读任务:
1.比一比,有发现是不容易的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阅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比较的范围非常宽泛,思维的跨度也非常大,学生难以找到一个支撑点,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展开比较。其次,就内容与形式,文章表达的内容情感,相对比较容易发现,但是,要求在写法上对比,就有一定的难度,不管是结构上,还是表现手法上。尤其是对于先抑后扬这种整体把握、概括性程度比较高的思考,学生更是有难度。
因此,要想开展同作者不同表现手法的群文阅读,把必须有一个支架。
2.品一品,要提升是不简单的
对于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学生没有难度,而且对于作者的情感,“讨厌”是一目了然的,而且学生能从具体的语句当中找到具体的描绘,通过朗读,可以感受到作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效,能学习这种通过具体的小例子加以描绘的表达方法。但是,要学生联系起来发现作者从哪三方面写“讨厌”,就有一定难度,要发现层层深入更是有难度。其次,对于“母爱”英雄形象的体会也不会有很大的难度,学生能从具体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但是,对于“不敢”中隐含的肃然起敬,学生是比较难以体会的,往往仅仅停留在“喜爱”的层次。另外,对母鸡的赞美,就是对母爱的颂扬,这一点大部分学生也比较难感受。
三、找交集:纵横中突出重点——多面的以小见大
将文本与学情叠加,我对本课的教学思路有了整体的思考:
本课教学首先立足篇章修辞,通过对篇章表达方式的梳理,感受其表达效果,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感受母爱的伟大。在此基础上,品味老舍语言的魅力。鉴于是略读课文,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1.复习比较中整体感知
由于《猫》已经学习,因此,可以利用复习《猫》的脉络结构,引导学生思考《母鸡》的整体谋篇布局。通过温习《猫》的脉络图,初读填写《母鸡》的脉络图,引导学生发现:两篇课文都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之间都有过渡性的语句;不过,《母鸡》前后的情感是由变化的,为什么这样变化可以存疑。
2.举一反三中感受表达
第一,举一反三发现对比。作者主要从母鸡的叫声、所作所为等方面表现母爱,可以先抓住“叫声”,品读有鸡雏前后的变化;同时,体会作者用词自然但是生动,细致而且具体。然后,思考前后两部分这样的对比性描写,还有哪几处。
第二,联系思考体会先抑后扬。在发现对比的基础上,引导思考,前后截然相反的原因是有了一群鸡雏,进一步思考,那为什么写讨厌,作者先写讨厌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母鸡做了母亲后的“英雄”。
第三,在横向理解透彻,成分感受对比的基础上,引导纵向思考,将讨厌的几个句群连起来思考,发现作者层层递进的写法,进一步体会作者越是写得讨厌,越是突出后边的“不敢”。
四、设路径:理解中体会表达——趣味的以点带面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表演、补白等办法理解“没完没了、如怨如诉”。
2.学习作者先抑后扬的篇章修辞,感受类似“受不了”等的极端化语词的表达效果。
3.体会作者对母鸡的喜爱、敬畏,对母亲的赞美。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成语引路。
1.出示:小肚鸡肠,偷鸡摸狗,鸡犬不宁,手无缚鸡之力,杀鸡焉用牛刀
(1)读一读这些成语。
(2)读着这些成语,有什么发现?
2.出示:闻鸡起舞。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只鸡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3.那么老舍笔下的母鸡有事怎样的一只鸡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课前谈话目的有二,其一,通过成语激发兴趣,设疑形成阅读期待;其二,同时顺势积累几个描写鸡的成语。】
二、对比阅读,理清结构。
1.温习《猫》的结构,初读课文,思考《母鸡》的脉络
①出示《猫》的脉络图,温习,朗读。
②初读思考:读通顺的同时,请你拿好笔,完成一个任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画出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③出示《母鸡》的脉络图,引导填空,相机引出过渡句,为整体感知做铺垫。
2.整体感知。
句子1:我一向讨厌母鸡。
(1)这句话,一般我们都是这样写:我讨厌母鸡。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加了“一向”就感觉更讨厌了呢?
(3)引:一向的意思就是一直,一向讨厌就是一直讨厌
句子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比较,这个“敢”字用得太有味道了,去掉“敢”变成“我不再讨厌母鸡了”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2)不敢再讨厌母鸡,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预设:喜爱。板书:喜爱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锻炼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抓住“一向、不敢”,通过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敏化学生语感;同时,比较的过程,就是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的过程。】
3.了解过度。
(1)一边是“讨厌”,一边是“喜爱”,两种完全不同的感情,就像河的两岸,需要一座桥把两岸连在一起,你们能找到这座桥吗?
(2)学生默读,画出句子。
(3)利用过渡句,再次感知课文的两大板块。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并不是简单地问学生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更为要紧的是感知作者的谋篇布局,为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作铺垫。】
三、品读语言,体悟对比。
过度:老舍不愧是语言大师,竟能将讨厌和尊敬两种完全相反的情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篇课文中多次提到鸡的叫声,我们就这点来体会老舍语言的精妙。
1.语境表演品读讨厌的叫声:
句1: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1)指名朗读。点评,以引导读正确为主
(2)要演一下母鸡,你觉得根据这句话描写,该怎么演。——指导演出“没完没了”的意思。
(3)同学们,听着这没理由的嘎嘎,什么感觉。——对,就这味道,一起来读读。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其一,为更好地理解词语;其二,为入情入境朗读作铺垫;其三,活跃课堂气氛。】
句2: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1)自由读,哪里感受到了讨厌。
(2)这么讨厌的声音我们给它加个比喻句。
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像是( ),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设计意图:通过语境填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如怨如诉”,感受作者对母鸡的讨厌。】
2.联系语境品读喜爱的叫声:
过度:现在我们来看看喜爱的。到5——8自然段找一找描写母鸡叫声语句,用直线画出。据答出示:
①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②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就咕咕地紧叫,
③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1)齐读。
(2)找出描写声音的词,咕咕,尖锐,凄惨,这些声音也挺难听的吗?为什么就让人喜爱呢?
——因为任何一个声音都表现了母鸡对鸡雏的爱啊!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同内容不同情境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作者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母鸡的叫声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作者是作者自己。】
3.自主学习找对比。
过度:其实这样的对比还有很多,出示:
讨厌 喜爱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
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1)默读5——8自然段,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并写写自己的批注。
(2)抓住一句说说感受。
相机,引导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3)男女生对比读。
(4)顺势引读: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设计意图:体现略读的特点,倡导学生举一反三,重在自主发现与学习。以刚才描写声音为例子,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前后对比鲜明的描写。】
4.整体联系悟对比。
过度:刚才我们都是横着对比,现在我们把讨厌的几段话连起来看看。
讨厌 喜爱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1)找出句子中表达作者对母鸡态度的词语。
(2)讨厌——更可恶——受不了
从这三个词的排列顺序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们感受到了对母鸡的越来越讨厌。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的表达顺序,感受类似“受不了”等的极端化语词的表达效果。】
(3)那么后面部分,对母鸡是不是也越来越喜爱了呢?你从哪些感受到了这一点?学生默读思考、圈划。
(4)同样是声音,讨厌有讨厌的写法,喜爱有喜爱的写法,这样的对比处处都是。
讨厌时说( 欺侮 ),尊敬时说( 勇敢 )
讨厌时说( 没完没了 ),尊敬时说( 辛苦 )
讨厌时说( 不反抗 ),尊敬时说( 慈爱 )
讨厌时说( ),尊敬时说( )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这种前后截然相反的对比,为体会先抑后扬作铺垫。】
(5)现在老师有点疑惑了,老舍到底是讨厌母鸡,还是喜爱母鸡?
那整篇文章都写喜爱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还要写讨厌?
(借助板书,体会先抑后扬的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反诘法,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就是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利用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表达方法,展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赞颂母爱的伟大。】
(6)顺势引读: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5.小结:老舍不仅是语言精妙,而且文章构思也很独到,不愧是大师啊!
四、紧扣“英雄”,提炼主题
1.补充体会“英雄”
(1)补充出示《麻雀》片断,学生快速浏览。
(2)老麻雀与母鸡的行为都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3)顺势引读: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现在,如果我说,这篇文章只是赞美了鸡母亲吗?其实是在赞美谁?
改变原句,深情朗读
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孩子。她伟大,因为她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设计意图:通过改变人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在做着真正的写作意图。】
3.现在再来读这句句话: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你现在从这个“不敢”里,读到的仅仅是喜爱吗?还有什么?预设:尊敬
五、想象练笔,模仿语言。
假如,老舍再次回过头来看没有鸡雏的母鸡,又会用怎样的语句来描绘母鸡呢?试着写一写。
1.学生练笔。
2.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随着感情的变化,作者对母鸡的看法也随之发生改变,那么,有理由相信,诉诸笔端的文字亦当不同。通过练笔,既训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表达能力,渗透“情语”的思想,又为丰厚对课文的主旨的感悟添砖加瓦。】
【板书设计】
16* 母鸡
讨厌 尊敬
过渡
先抑后扬
五、径之理:群文中学会阅读——比较的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比较中思考谋篇布局
细读品味,联结中体会语言的韵味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