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预习课
《静夜思》
《夜色》
《端午粽》
《彩虹》
思乡之情是历史长河中飘转不绝的最凄美的旋律。游子如同从家乡这支竹箫中传出的音符一 般,即使散播到天涯海角,也无法斩断其中的联系。本单元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亲情,用心去感受!
读书要求:自由朗读本单元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自主学习单
静夜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请同学们欣赏画面,自由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读一读
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讲,
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爸爸晚上偏拉我去散步,
原来花草都像白天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
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月光下睡觉……?
思考:你们害怕这样漆黑的夜晚吗?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粘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让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汉族人民纪念人民纪念屈原屈原的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 更有吃更有吃粽子粽子, 赛龙舟赛龙舟,挂,挂菖蒲菖蒲、蒿草蒿草、艾叶艾叶,薰苍术、,薰苍术、 白芷白芷,喝,喝雄黄酒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的由来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赛 龙 舟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吃 粽 子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艾 虎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画 额
赛龙舟
插艾篙
挂香包
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和同学说一说。
端午节吃粽子传说:纪念屈原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汨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 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有感情的朗读《彩虹》,注意读好长句子。
朗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短文,全文充满了新奇的想象,应以活泼、欢乐的语气来读,尤其要读好长句子,注意长句子的停顿和重读。
小组合作学习
1.四人组成小组,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2.朗读检查。集中出示本单元的重点语段,采用各种形式检查朗读。
3.质疑提问。各小组汇报不认识的生字、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4.汇报收获或感受自由汇报读了本单元后的收获或感受。
作业布置
1.阅读图书《绝对一年级》单元。
2.说一说,读完这些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感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