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秦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3课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习目标
通过时空定位和史料解读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统一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其他方面采取的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史料、史实的分析与整理,带领学生梳理秦建立后所实行的暴政,引导学生分析秦末社会矛盾,客观认识秦朝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
通过秦朝灭亡以及楚汉之争的最终结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得民心者的天下。
基于家国情怀认知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秦朝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重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秦朝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措施。
难点:秦朝崩溃的原因。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长期战乱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1.背景和原因
一、秦的统一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同一性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和联系加强,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秦之)国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
——《荀子 强国篇》
秦国地形图
武关
萧关
大散关
函谷关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龙门渡
夏阳渡
潼关
茅津渡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吞并八荒之心。 ——贾谊《过秦论》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盛,为统一奠定基础。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汙,其服不出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姓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强国篇》
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则不然。始与谋国开伯业者,卫人公孙鞅也,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睢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明 张燧《千百年眼》卷四
归纳总结
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列所带来的阻碍。
心理因素
经济因素
地理位置
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个人原因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秦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史料实证
归纳能力
①策略: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②过程: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③结果: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过程
3.扩展疆域
⑴南方:征服越族地区。
⑵西南: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⑶北方:击退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
⑷修筑长城: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材料: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皇帝自称“朕”,印称“玺”,命称“制”,令为“诏”。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史料实证
归纳能力
确立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
御史
大夫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监察)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军事(虚设)
皇帝侍卫首领
皇宫卫戍司令
掌皇帝的舆服车马
皇室事务
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司法刑狱
赋税征收管理
工商税务皇室财务
民族外交
祭祀礼教
虎符
君主专制
丞
相
如何管理疆域辽阔的帝国,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纪》
思考: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分别提出什么主张?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实行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国推广郡县制
中央集权
郡
郡守
(行政)
(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尉
(军事)
监御史
(监察)
县
县令/长
(地方最高长官)
县丞
(行政、刑狱)
县尉
(军事、治安)
乡
三老(教化)
有秩(司法)
游徼(治安)
啬夫(赋税)
里
亭
御史
大夫
太
尉
皇帝
丞
相
诸卿
郡
县
乡
里
亭
基层具体事务
郡守、郡尉、监御史
县令\长
地方官制
监察
军事
行政
地方具体政务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
秦量(量的标准器)
秦权(衡的标准器)
统一车轨
圆形方孔钱
小篆
秦主要交通干线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制定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
东成户人士五夫,
妻大女子为沙,
子小女子泽若,
子小女子伤。
湖南里耶秦简户籍薄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法律部分记载了法条六百条,有刑律的律文和解释,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律文,还有案例和关于治狱的法律文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云梦睡虎地秦简》局部
政治
中央:最早确立皇帝制度。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在地方: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考核。
经济、文化
社会其他
统一车轨,修弛道、直道;颁布法律;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
秦始皇
归纳总结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3)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5.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
——摘编自邹纪万《秦汉史》
【课堂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秦朝的统一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大兴土木
求仙问药
外出巡游封禅
①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②求仙访药,动众巡游
③开疆拓土,修筑长城
④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修建秦长城
秦朝肉刑
修建陵墓
秦统一后,还启动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工程,其中有“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褒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逶蛇以北”的修建长城工程。
——宋立恒《对统一后的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再分析》
秦刑法规定:一人犯死罪,亲族都要处死,叫“族诛”;一家犯法,邻里都要受牵连,叫“连坐”。刑法中仅死刑就有腰斩、枭首、车裂等十多种。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二、秦朝的暴政
材料:(侯生、卢生) 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文化专制 焚书坑儒
材料: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史记·秦始皇本纪》
残暴统治的延续——秦二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秦二世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呢?
秦二世比秦始皇更加残暴
材料: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贾谊《过秦论》
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
起义地点——大泽乡
起义领导者——陈胜、吴广
起义经过——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天下云集响应,迅速蔓延,但不久兵败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2.刘邦项羽反秦势力发展
BC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BC206年—BC202年,刘邦、项羽四年楚汉战争。BC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①秦朝的灭亡
②楚汉战争
刘邦
项.羽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暴虐无道终将亡
材料:复国势力的普遍存在,增加了反秦阵营的实力。秦虽然统一了六国,也曾将六国贵族大部分迁移到了咸阳,但是强大的复国势力依然存在,并且时刻进行着强烈的反抗,如项羽、田儋等就是关东六国的显族后裔。
——宋立恒《对统一后的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再分析》
材料: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暴虐无道终将亡
材料:大规模的对外用兵,使秦国主力都被置于了边塞,这必然会削弱国内的镇压力量,所以当后来国内发生陈胜、吴广起义时,朝廷几乎无兵可调。
——宋立恒《对统一后的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再分析》
材料:浩繁的工程建设,造成了国家经济的极度危机。……首先,造成了个体小农经济的破产。由于大量人口被征调服役,使众多的家庭缺乏了劳动力,导致了个体家庭经济无法维系……其次,造成了国家收支的严重失衡。由于大量人口脱离农业生产,使国家的赋税来源失去了保障。
——宋立恒《对统一后的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再分析》
暴虐无道终将亡
逻辑思维
归纳能力
徭役繁重 刑法严苛
复国势力 普遍存在
兵源外调 国内虚防
浩繁工程 经济危机
社会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秦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
秦末农民起义
(直接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
失败
刘邦项羽反秦
秦朝
灭亡
材料:尽管秦始皇梦想他的王朝可以万世不替,但在他死后(公元前210年)次年秦王朝就覆灭了。秦秦二世十分残暴不说,原先六国的贵族仍然忠于各国的王室,而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十分不满,平民百姓更是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沉重负担。奉行法家思想的秦王朝倒是从反面证明孟子关于“民心”的说法是正确的:战无不胜的秦王朝失去了民心,于是便分崩离析了。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本课小结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2.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
B
1.司马迁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制度 B.浓厚的宗族色彩
C.皇帝非常勤政 D.权力高度集中
D
课堂练习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攻打匈奴
C.修筑长城 D.推行郡县制
4.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些措施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
A.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
B.导致秦朝的统治暴虐而亡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D.便利了分封制度的推行
D
C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5. 《史记 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
A.战乱频繁 B.徭役繁重
C.刑罚残酷 D.赋税沉重
6.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性质属于( )
A.秦末反封建农民战争的再继续
B.刘邦反抗项羽残酷统治的正义斗争
C.争夺全国最高封建政权的斗争
D.项羽为维护农民利益同刘邦的斗争
C
A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