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它的速度由v1变为v2,通过的位移为x,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速度 B.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速度
C.通过时,它的瞬时速度为 D.通过时,它的瞬时速度为
2.一小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匀减速上滑,最远可达b点,e为ab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到e用的时间为t0,则它从a经b的时间为( )
A. B.
C. D.
3.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 )
A.若子弹穿过第一块木块时的速度为,子弹穿过第二块木块时的速度为,则
B.若子弹在三块木块中运动的时间间隔分别为,,,则
C.子弹穿出第二块木块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D.子弹在木块的速度是随位移均匀减小
4.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内,第二个内,和第个内三段位移之比为( )
A.1:3:7 B.1:4:6 C.1:2:3 D.1:3:9
5.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与从B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B.物体经过B、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C.物体经过A、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D.物体经过C点时的速度等于物体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之和
6.汽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m/s B.汽车前3秒的位移大小为15m
C.汽车4秒末时的瞬时速度为8m/s D.汽车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7.如图为某高速公路出口的ETC通道示意图,一辆汽车驶入通道,到达O点的速度,此时开始减速,到达M时速度恰好减至,并以的速度匀速通过区,汽车从O运动到N共用时,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汽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B.O、M间的距离为
C.汽车通过O、M间中点的速度为 D.汽车在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8.一物体沿直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进s1后立即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前进s2后速度变为零。已知s1>s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s1、s2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B.物体通过s1、s2中点位置时的速度相等
C.物体通过s1、s2两段路程所用时间相等 D.两个加速度的大小的关系是a1<a2
二、多选题
9.小球在水平面上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起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分析照片所得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由此可求出( )
A.质点开始运动的初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D.质点从开始运动到第1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10.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国家地理频道》实验证实:四个水球就足够!四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四个水球,则可以判定( )
A.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比
B.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
C.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D.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速度变化量相同
11.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 )
A.经过MN所需时间为 B.MN的间距为
C.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 D.经过MN中间位置的速度为
三、填空题
12.在光滑斜面上的一个小球由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O点的位置图中未画出),用每隔0.1s曝光一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下不同时刻小球的位置照片如图所示,选小球的五个连续位置A、B、C、D、E进行测量,测得距离、、、。则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小球从O点运动到位置A的时间为__________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则小球的加速度______,拍摄时B球的速度______m/s。
四、解答题
14.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 m/s,第4 s内的位移比第2 s内的位移多4 m,求:
(1)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2s内的位移
1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是v和7v,则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多少?经过A、B中点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少?如该物体经过A、B两点所需的时间为t,前一半时所通过的位移为,后一半时间所通过的位移为,则为多少?
16.一个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C到达D点。
(1)若质点从A点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BC间距离为x0,经过BC所用时间为t0,重力加速度为g,求AB间距;
(2)若BC和CD间距相等,质点经过BC和CD所用时间分别为t1和t2,求质点从A到C所用的时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它的速度由v1变为v2,通过的位移为x,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速度 B.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速度
C.通过时,它的瞬时速度为 D.通过时,它的瞬时速度为
【答案】D
【详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位置速度,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一小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匀减速上滑,最远可达b点,e为ab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到e用的时间为t0,则它从a经b的时间为( )
A. B.
C. D.
【答案】B
【详解】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匀减速上滑,最远可达b点,可以等效的看做从b点由静止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推论可得,又因,则有,解得,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 )
A.若子弹穿过第一块木块时的速度为,子弹穿过第二块木块时的速度为,则
B.若子弹在三块木块中运动的时间间隔分别为,,,则
C.子弹穿出第二块木块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D.子弹在木块的速度是随位移均匀减小
【答案】B
【详解】A.由,可得,故A错误;
B.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子弹的运动可以反向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根据相邻相等位移的时间比,有,故B正确;
C.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穿出第二块时不是中间时刻,故C错误;
D.子弹在木块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减小的,故D错误。
故选B。
4.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内,第二个内,和第个内三段位移之比为( )
A.1:3:7 B.1:4:6 C.1:2:3 D.1:3:9
【答案】A
【详解】因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在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2n-1),所以第一个内,第二个内,和第个内三段位移之比为1:3:7。
故选A。
5.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与从B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B.物体经过B、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C.物体经过A、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D.物体经过C点时的速度等于物体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之和
【答案】D
【详解】由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连续奇数之比,根据题意已知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与从B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相等,,可知,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到A点的时间与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和从B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均相等,令为T,根据,,,则有
所以物体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物体经过B、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物体经过A、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物体经过C点时的速度等于物体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之和。
故选D。
6.汽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m/s B.汽车前3秒的位移大小为15m
C.汽车4秒末时的瞬时速度为8m/s D.汽车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答案】C
【详解】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则第3秒内的位移为5m,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第1秒内的位移为1m,第2秒内的位移为3m,第4秒内的位移为7m,汽车前3秒的位移大小为9m;加速度,汽车4秒末时的瞬时速度为v4=at4=8m/s,汽车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C。
7.如图为某高速公路出口的ETC通道示意图,一辆汽车驶入通道,到达O点的速度,此时开始减速,到达M时速度恰好减至,并以的速度匀速通过区,汽车从O运动到N共用时,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汽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B.O、M间的距离为
C.汽车通过O、M间中点的速度为 D.汽车在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答案】C
【详解】A.由图象可知,汽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O、M间的距离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设O、M间中点的速度为v,由速度位移公式有,,联立方程代入数据解得,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得段的总位移为,则汽车在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一物体沿直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进s1后立即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前进s2后速度变为零。已知s1>s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s1、s2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B.物体通过s1、s2中点位置时的速度相等
C.物体通过s1、s2两段路程所用时间相等 D.两个加速度的大小的关系是a1<a2
【答案】C
【详解】A.设最大速度为v,则加速阶段平均速度为,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为,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位置的速度与初末速度关系公式为,故加速阶段中点位置速度为,减速阶段中点位置速度为,故v1=v2,,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选项A分析可知,加速阶段与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相等,而s1>s2,故物体通过s1、s2两段路程所用时间不等,加速阶段用时较长,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a=,加速阶段与减速阶段速度变化的大小相等,而加速阶段用时较长,故加速阶段的加速度较小,即a1<a2,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多选题
9.小球在水平面上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起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分析照片所得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由此可求出( )
A.质点开始运动的初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D.质点从开始运动到第1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答案】BC
【详解】B.已知,,闪光时间间隔为1s,故可以根据,可求加速度,故B正确。
ACD.根据,和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求出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或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的平均速度,即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再由可以反推得到第一次闪光时的速度,但是第一拍摄时,质点已经运动的时间未知,故不能求出质点运动的初速度,也不能求出质点从开始运动到第1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故AD错误,C正确。
故选BC。
10.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国家地理频道》实验证实:四个水球就足够!四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四个水球,则可以判定( )
A.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比
B.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
C.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D.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速度变化量相同
【答案】AC
【详解】AB.水球恰好能穿出第四个水球,将水球的运动看为反方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比例关系可知,子弹先后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比为
A正确,B错误;
C.将水球的运动看为反方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从右至左位移大小之比为1:3,则表明这两段位移内的运动时间相等,即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为全程的中间时刻的速度,根据
即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C正确;
D.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有,解得子弹穿过水球过程,加速度一定,根据上述,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不相同,则子弹在每个水球中的速度变化量不相同,D错误。
故选AC。
11.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 )
A.经过MN所需时间为 B.MN的间距为
C.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 D.经过MN中间位置的速度为
【答案】AB
【详解】A.物体的运动过程图如图所示
由速度时间关系,解得运动时间为,故A正确;
B.根据速度位移关系,解得MN间的距离为,故B正确;
C.平均速度为,故C错误;
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中间位置的速度为,故D错误。
故选AB。
三、填空题
12.在光滑斜面上的一个小球由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O点的位置图中未画出),用每隔0.1s曝光一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下不同时刻小球的位置照片如图所示,选小球的五个连续位置A、B、C、D、E进行测量,测得距离、、、。则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小球从O点运动到位置A的时间为__________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1 0.70
【详解】[1]根据得,小球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2]B点的瞬时速度
设小球从O点运动到位置A的时间为t,则有,解得t=0.70s
13.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则小球的加速度______,拍摄时B球的速度______m/s。
【答案】 5 1.75
【详解】[1]根据,有
[2]B球的速度为
四、解答题
14.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 m/s,第4 s内的位移比第2 s内的位移多4 m,求:
(1)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2s内的位移
【答案】(1) (2)8m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求得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求得物体在2s内的位移;
【详解】(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出: ,其中T=1s 由此可得:
(2) 在2s内的位移:
1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是v和7v,则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多少?经过A、B中点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少?如该物体经过A、B两点所需的时间为t,前一半时所通过的位移为,后一半时间所通过的位移为,则为多少?
【答案】,,
【分析】由题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是v和7v”可知,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根据运动学相关公式可以分析本题.
【详解】设经过则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1,经过A、B中点位置时的速度为v2,则有
则,
设A、B间位移为x,则 ,可得,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后一半的位移为,所以
16.一个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C到达D点。
(1)若质点从A点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BC间距离为x0,经过BC所用时间为t0,重力加速度为g,求AB间距;
(2)若BC和CD间距相等,质点经过BC和CD所用时间分别为t1和t2,求质点从A到C所用的时间。
【答案】(1);(2)
【详解】(1)质点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位移公式有,间距为,解得
(2)设,从C到B可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公式有
从C到D,根据位移公式有,显然有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从A到C的运动时间,联立解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