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第二单元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语 文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教考衔接 素养提升
主题阅读 群文拓展
自主预习 积累梳理
[资源助读]
作者简介
著名评论员李斌
李斌,著名新闻评论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多篇评论性文章。如《自信的中国更有底气》《改革开放,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以“劳动精神”丰富时代价值》等。
作品背景
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要有“工匠精神”。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鼓励人们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相关常识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简而言之,是新闻传播工具中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具体说来,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所有新闻传播工具的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新闻评论具有如下特点:
①新闻性。新闻评论必须以一定的新闻事实为依托,消息承载的是新闻事实本身,而评论则是通过事实阐述某种观点。
②倾向性。评论要对所依托的事实作出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利与弊、善与恶、美与丑等方面的价值判断。很多时候新闻评论的倾向性都带有较浓的政治色彩,反映的是主流社会的声音。
③公众性。新闻评论是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引导公众舆论健康地发展。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míng
zhuó
yōng
sè
shǎi
ti
zhàn
yì
ɡuān
ɡuàn
2.写对字形
涌
诵
桶
躁
燥
澡
赋
贼
慨
概
崇
祟
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
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4.词语辨析 不谋而合 不约而同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的意思。多指主张、意见、做法、计划等相同。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多指具体的行动。
相同点:都有“偶然一致”的意思。
不同点:①适用对象不同。“不谋而合”多指见解(主张、看法、意见)、计划、理想等;“不约而同”多指(不同的人)活动的相同,有时也能形容心理活动,但“不谋而合”不能形容不同人的相同动作。②“不约而同”(有“同”),有动作、活动“同时”发出的意思;“不谋而合”没有这个意思。
例句 ①他们的确有共同语言,的确有对于我国文学的 的一整套看法。
②真的,亲戚朋友每谈到她,总是 地说:“她是生着一头美发的小姐。”
不谋而合
不约而同
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相同点:都有“技艺高超、精巧”的意思。
不同点:①“鬼斧神工”含有似非人工所能及的意思,是比喻性的;“巧夺天工”不含此意,是直陈性的。②“鬼斧神工”具有名词性功能,常作宾语;“巧夺天工”不能这样用。③用作定语,“巧夺天工”可修饰人;“鬼斧神工”不能。
例句 ①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可谓 。
②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我们可能去不了,但我们可以看看恩施大峡谷,感受一下大自然的 。
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
文本研读 任务探究
课堂精研
研读任务一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情境导入] 古今中外,工匠们都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辛勤劳作,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提供各种生产、生活所必需的产品;他们钻研技艺、不断革新,有效促进着社会生产力和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他们创造价值、积淀文化、凝聚精神,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之旅不断前行。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体会工匠精神的内容与意义。
1.从文本内容看,工匠精神的内容有哪些 请找出来,填写在序号后。
炉火纯青的技术
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
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2.“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如何理解该论点
点拨 该论点的核心意思是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3.今天,对于工匠精神,人大代表在呼吁,国人在关注。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回归。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工匠精神回归
点拨 首先要破除思想上的障碍。凡事思想先行,理念引领。要使工匠精神回归,一定要破除思想、观念上的各种障碍。舆论界要大张旗鼓地加以宣传,企业界要循循善诱地进行疏导,社会各方面要齐心协力地进行引导。这样,在短时间内就会形成工匠精神滋养的舆论环境与氛围。
其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人的血液中。长久以来,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团体发展之途充满荆棘。今天,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价值,既是一种追本溯源,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不二选择!
研读任务二 梳理文本思路,分析论证手法
[情境导入] 随着农耕时代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作者为此提出要“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作者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手法。
4.请简要概括第2段的论述思路。
点拨 首先引用《说文》,解释“匠”的含义,接着阐释什么是工匠精神,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5.文章是如何通过论述,揭示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的 请谈谈你的理解。
点拨 本文论述的核心是工匠精神。作者在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由浅入深、逐层剖析的方式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先阐述了工匠精神概念,然后指出:“匠”是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工匠精神是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更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最后让我们形成了对工匠精神的全面理解。
6.分析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论证方法有怎样的论证效果,完成表格。
论证方法 相应语段 论证效果
引用论证 引用企业家的话,引用鲁迅的话和普通人的话等。 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① 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②
类比论证
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论证方法 相应语段 论证效果
③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 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④
⑤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⑥
假设
论证
写出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对比
论证
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重大作用。
思维提升
[比较鉴赏]
文章将新旧眼光对“工匠”的看法进行了对比,请完成下表。
对比点 旧眼光 新眼光
看法 ①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的是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
作用 只是雕虫小技 ②
意义 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 一统” ③
不同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
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
文章主旨
这篇时评开宗明义,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接着引用《说文解字》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然后寻因溯果,层层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既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澄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
教考衔接 素养提升
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知识阐释]
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来体现的,只有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结构”着眼于文章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方式、结构特征,具有外显性和客观性。“把握文章思路”常常是围绕中心话题,立足于整体,着眼于词、句、段、层,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动机,具有内隐性和主观性。
“分析行文思路”这一类题常见的设问角度有:请简要梳理材料的行文脉络,材料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材料围绕某观点是怎样展开论证的,材料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等等。
我们以《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为例,来看看这篇文章的论证
思路:
文章共5段。第1段,开篇总括时代特点,引出工匠精神。第2段,阐释“匠”的含义以及工匠精神对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第3段,从工匠精神是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第4段,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的角度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回答了如何践行工匠精神的问题。第5段,总结全文,再次点明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国家的意义,号召人人践行工匠精神。文章总体是层层深入的递进结构。
[技法攻略]
分析论证思路要注意两点:
1.论点的提出方式
论点(证明什么)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论述类文本的灵魂和统率。论点在文中出现的位置较为灵活: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有的直接出现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
大多数情况下,中心论点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分论点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当开头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2.显示论证思路的三个层面
(1)句子层面
句间关系 具体解说 代表性词语
因果关系 原因产生的结果 因此、“因为……所以……”
条件关系 实现事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只要……就……”“只有……才……”
目的关系 事件的动机或结论 为了、使
承接关系 事件发生的时间、逻辑顺序 然后、之后、接着
并列关系 几句之间是横向存在的 同时、又、并且
句间关系 具体解说 代表性词语
选择关系 按照目的进行选择 “不是……就是……”
“是……还是……”
“与其……毋宁……”
递进关系 前后语句之间从程度上加深 “不仅……而且……”
“不但……还……”
转折关系 先肯定,然后部分否定 但是、却、然而、“虽 然……但是……”
假设关系 两句之间是假想的情况 如果、假如、即使
(2)段落层面
关系类型 具体解说
相承关系 承接关系 由观点到分析是相承或层层递进的,表现在段落之间有先后顺序。
递进关系
相并关系 并列关系 文章分论点段落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
对照关系
相属关系 总分关系 先说总的部分,再说分的部分,或者相反。
分总关系
(3)篇章层面
①总分式: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②并列式: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
③递进式: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可从现象说到本质;可从可能性说到必然性;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做”……这种结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④对比式: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等。对比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
[典题试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看庙底沟文化彩陶的足迹
王炜林
彩陶特指烧制前绘彩的陶器。对比强烈的绚烂色彩,意象多元的美好图案,点线面的繁复组合……彩陶不仅是早期先民的实用器具,更代表了那个时代卓越的艺术成就。考古资料显示,在距今约8 000年的亚洲大陆东西两端率先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中国是世界彩陶的发源地之一。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流域孕育出的彩陶文化区,也是世界重要的彩陶文化区之一。这里是彩陶文化发展序列最为完整的区域,从距今约8 000年的老官台文化开始,先后经过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发展,一直延续到仰韶时代晚期,经历了3 000多年的历程。
老官台文化彩陶作为中国彩陶文化的根,尽管器形与纹饰较为简单,却意义非凡。半坡文化彩陶纹饰以直线构图为基本特色,尤以鱼纹和人面鱼纹最为典型。庙底沟文化彩陶纹饰繁复绚丽,多以若干相同单元图案对称、重复排列,构成多元连续带状纹饰,尤以鸟纹及由圆点、弧边三角等构成的各种花卉纹最具特色。渭河流域彩陶这一发展与传播历程,也是彩陶文化或中华文明本土起源的有力证据。
庙底沟文化时期,不仅是中国彩陶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是中国史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原本经营粟作农业的庙底沟文化先民,在与长江流域史前先民的交流中,发展出稻作农业,使粮食的来源比以前更加多样化。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聚落数量增多,规模差异显著,出现了作为区域中心的特大型聚落。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就是其中的代表。该遗址规模巨大,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环壕所围区域面积达24.5万平方米,环壕周长约1 945米。如此规模的超级工程,单靠杨官寨一个聚落的居民是难以完成的,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等级分化,具备一定的社会动员能力。杨官寨遗址西门址两侧,发现成层分布的完整陶器,数量达千余件。还发现有其他聚落罕见的特殊器物,如镂空人面器座、陶祖、釜灶形陶器等。杨官寨聚落的布局、规模以及大量独特遗存表明,庙底沟文化时期带有都邑性质的超大型聚落已脱颖而出。
蕴含着庙底沟文化精神的高度统一的彩陶纹饰和制式化的特征,赋予了彩陶“礼器”的功用。庙底沟文化彩陶向礼器的转变,标志着管理复杂社会古礼已经形成。这种藏礼于器的做法,体现的是礼制。有了“礼”,人们的行为才能有所遵循,社会秩序才可能纳入常轨。正如一些学者理解的那样,彩陶是大时代大文化的代表,是古礼与文明的先声。
庙底沟文化以其独具特征的花瓣纹与花卉纹彩陶为标识,在史前中国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浪潮。考古资料显示,在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北抵阴山,向南则跨过长江、踏遍岭南,直通深圳香港的广袤地区,都发现有庙底沟文化彩陶造访的足迹。在交通尚不发达的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的广泛传播,反映了深刻的社会背景,显现出庙底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周边同期考古学文化对庙底沟文化彩陶的接纳,或许意味着它接受了彩陶所代表的庙底沟文化的行为准则,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文化共识”,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融合,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大一统格局。
在渭河流域的半坡文化晚期,彩陶的象生图案中出现鱼鸟共体的形象。如果鱼和鸟分别代表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那么这种共体反映的就是部族的融合。当然,这种融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反映“共和”题材的彩陶外,在关中的一些遗址中还发现了鸟吃鱼或者鱼吃鸟的彩陶纹样。渭河流域演绎的这场鱼鸟之战,无疑反映的是中原古代文化核心区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的历史。
(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这则材料的论据的一项是( )
A.庙底沟人已经对均衡、对称、色彩等形式规律有了自发的意识,彩陶的图案纹饰构图严谨规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欣赏性。
B.庙底沟文化中大量出现了细泥红陶及夹砂红陶,其制作方法主要是泥条盘筑,也有用手捏制的,广泛使用了慢轮修整口沿的技术。
C.庙底沟彩陶开始更多地考虑放置和储存功能,因为生活方式的转换,储容器数量比半坡时期有显著增加,底部大多变得平整。
D.长江流域曾经出土过有庙底沟文化风格的彩陶,如枝江关庙山遗址的花瓣纹彩陶豆,只是器形与庙底沟文化中所常见的不同。
答案 B
解析 材料论述的是庙底沟彩陶凸显的文化成就。A项,证明庙底沟彩陶的艺术成就;C项,证明陶器制造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D项,证明庙底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B项,介绍庙底沟彩陶的技术特点。
2.请简要梳理材料的行文脉络。
答案 首先总体介绍什么是彩陶,简介中国彩陶的发源演化历史及其具体特点,点明庙底沟彩陶的辉煌成就。然后重点介绍庙底沟文化时期,中国史前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点明庙底沟彩陶蕴含文化精神,是古礼与文明的先声。最后再次点明具有独特纹饰的庙底沟彩陶广泛传播,影响深远,促成文化大融合。
主题阅读 群文拓展
传承工匠精神,铸就民族辉煌
时间见证了每一个平凡人的梦想和追求,同时,也延续了民族文化的奋发进取!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磨难,他们敢于坚持、勇于挑战。在前进的路上,他们开拓创新,让我们的历史更加璀璨,这就是工匠精神。让我们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延续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铸就我们民族的辉煌!
[群文阅读]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陈昊武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匠心之道“守破离”
刘根生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他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的生动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阅读思考
1.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现实紧迫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一文简要概括。
点拨 ①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②我国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不多,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③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
2.简要写出《匠心之道“守破离”》一文的论述层次。
点拨 首先由草婴、贺友直独具匠心成大器的例子引出论点“匠心之道在于‘守破离’”;然后分别从“守”“破”“离”三个方面论述;最后归纳总结,强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