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6 戚 岂--插秧歌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6 戚 岂--插秧歌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6 20:2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二单元
6 芣 苢
插秧歌
语 文
内容索引
预习梳理与积累
研习讨论与鉴赏
预习梳理与积累
预习助读
【认识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诗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相关链接】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始称《诗经》。《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2.诗经六义:《诗经》从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合称“六义”。关于“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卷一中解释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3.记诵有关名句
(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2)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3)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4)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5)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研习讨论与鉴赏
问题研讨
【任务一】 理解诗歌内容
1.《芣苢》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参考答案:描绘了在广阔的田野里,勤劳的劳动妇女们边采摘芣苢边唱歌的劳动景象。
2.《芣苢》是如何表现妇女们的劳作过程的
参考答案:通过“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表现劳作的过程。
3.《插秧歌》表现了插秧时节农家怎样的繁忙情景 请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全家参与,冒雨进行,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
【任务二】 分析诗歌的写作特色
1.重章叠唱是《诗经》的一大特点,请就此分析《芣苢》一诗。
参考答案:“采采”二字意为“茂盛的样子”,这是叠字的运用。“薄言采之”中“薄”“言”是助词。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同时,在这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情景。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者却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2.赏析《插秧歌》首联。
参考答案: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暗示分工明确。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便跃然纸上。
3.《插秧歌》描绘了农忙时节一家四口冒雨插秧的劳动场景,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简直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
课堂活动
1.有人认为先人们采摘芣苢(车前草)是为了治恶疾,也有人认为,芣苢的叶子在比较嫩的时候可以吃,所以诗歌中采摘车前草是用来食用的。你认为哪种说法合理 结合有关资料,阐述你的看法。
提示:本题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
参考答案:略
2.杨万里诗歌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插秧歌》这首诗鲜明地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请从诗的内容、语言、感情特点等角度入手,尝试归纳“诚斋体”在这首诗中的表现。
提示:“诚斋体”有如下特点:一是幽默诙谐,风趣活泼;二是多写自然景色、日常生活;三是语言晓畅明白,多用口语、俗语入诗。
参考答案:①从内容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
②从语言来看,想象奇特,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描绘劳作的场景,自然轻快,朴实畅达。巧用问答,更加真实自然。巧用动词,富于跳跃。全诗在描写劳作场景的时候运用大量的动词,“抛”“接”“拔”“插”“唤”“低头”“折腰”“不答”等词,不断地切换着画面与场景,富于变化之美,流畅轻快。
③从感情来看,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农家的勤劳和农事的紧张。
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
【审美鉴赏】
新鲜之意,活泼之趣
这首《插秧歌》似率口而出,却不乏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诗的首联,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诗的颔联,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将“蓑衣”比作铠甲,用语新鲜活泼,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紧张的战斗;而“雨从头上湿到胛”明白如话,写出雨势之猛,上下两句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诗的颈联,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家人招呼农人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可农人却依然低头弯腰劳作不辍。这一“唤”与“不答”,给紧张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极富生活情趣。诗的尾联极富生活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素材挖掘】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快乐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劳动的人们,他们或许是工人,或许是学生,或许是退休老人……他们在用自己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一个美丽的校园,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珍惜、尊重他们的劳动果实,当他们很累时,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帮他们捡起一片垃圾,给他们递上一杯热水……
●劳动创造幸福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绵延至今。不管是先秦采摘芣苢的妇女,还是宋代插秧苗的农人,他们都在劳动中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
●合作缔造成功 在《插秧歌》一诗中我们看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家人的齐心协力,怎能快速地在雨中抢插稻秧 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拥抱成功。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