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塞腰鼓[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4-10 14: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 塞 腰 鼓(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积累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生命律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调节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课件展示安塞腰鼓表演)
同学们,大家所看到的是哪种民间艺术表演呢 (腰鼓).对!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的文化中,安塞腰鼓是夺目的奇葩.
2.介绍安塞腰鼓(展示资料) 它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另外一点也颇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揉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安塞腰鼓以铿锵的节奏、奔放的动作,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和魅力吧!
二、出示教学目标
1. 理解、积累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三、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朗读生字词、解释.
四、诵读、感知文章
1.听朗读录音(展示)轻声跟读(要求:把握课文内容和语言节奏)
2.学生有感情自读
朗读提示:同学们在朗读时可以结合所听朗读录音,根据文章内容,把握好节奏、语气,语调要有一定的变化,注意体会感情的起伏.
3.小组讨论:谈自读感受,自己是如何把握语气节奏的
4.明确文章语气节奏变化:
1-4自然段:语速较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 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舒缓,语调 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5.指导朗读
第7自然段:主要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赞扬了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因此,“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骤雨一样……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性的节奏,来表现腰鼓场面的火烈,豪放。最后“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第18自然段:描写打鼓后生打鼓时的身姿,赞颂了通过腰鼓所宣泄出的人的气势磅礴的生命力,因此,“搏击着 ”这之前三个修饰语“有力的”“疾速的”“大起大落的”要重读,以体现后生舞姿的力度;“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要读得步步紧逼,层层递进,以体现强大生命力的灼人之势。“存在”“活跃”“强盛”“居然”“奇伟磅礴”等词要重读,体现人的生命力的强大。
25、26、27自然段:写腰鼓表演达到了高潮,要把短句“愈捶愈烈”的三次反复和一切都在“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读得简洁有力,铿锵激越,使人体会到:腰鼓表演达到高潮,人的生命力被尽情释放,生命的一切在这释放中得以超脱升华。
“好一个安塞腰鼓”间隔反复四次,这是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高亢的句子。
6.师生集体朗读(教师与个别学生共同朗读).
7.用“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师:“好一个壮阔、豪放的安塞腰鼓”,你能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评价一下安塞腰鼓吗
五、延伸迁移
说民间艺术,欣赏民间艺术.
六、课堂小结
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是太丰富、太迷人了!今天我们欣赏了安塞腰鼓表演和同样精彩的文章,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雄浑、热烈,感受到西北汉子的豪放不羁.那么,作者要通过安塞腰鼓表现什么主旨呢 他为什么要歌颂西北汉子呢 让我们在下节课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