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7 11:0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事实中,可以用胶体性质解释的是
A.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B.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食盐水中的难溶杂质
C.黑暗的电影院中,放映口发出的光会在影院中形成光柱
D.利用醋酸除去水垢
2.借助新的显微技术,能成功观察到直径小于200 nm的粒子。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最小的是
A.雾 B.蛋白质溶液 C.石灰乳 D.硝酸钾溶液
3.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中,能够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是
A.观察颜色 B.过滤 C.利用半透膜渗析 D.丁达尔现象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
C.酸、碱和盐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H+SO B.Ca(OH)2=Ca2++(OH)2
C.AlCl3=Al+3+3Cl- D.Al2(SO4)3=2Al3++3SO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能电离成Na+和Cl-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C.BaSO4难溶于水,但BaSO4是强电解质
D.酸、碱、盐都是强电解质
8.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U形管内的氢氧化铁胶体通电 阴极红褐色变深 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
B 用电流计测室温下稀硝酸和水溶液的导电性 都能导电 硝酸和都是电解质
C 用熔融态的做导电实验 几乎不能导电 不是由离子构成的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A.A B.B C.C D.D
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体积的溶液的烧杯中逐渐通入气体,并测得所得的体系中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不是电解质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BC段导电能力不断增强,原因是溶于水生成了电解质
D.当沉淀恰好溶解时若向其中再加入溶液,则导电能力继续增强
1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①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①中导电能力接近0时溶液中恰好沉淀完全
B.图①中导电能力接近0后又增强,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稀硫酸是电解质
C.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时,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不满足图②
D.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导电能力的变化不满足图②是因为不是电解质
11.胶体的胶团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胶体粒子的直径为 B.胶体带正电
C.胶体能够稳定存在是因为胶粒存在静电斥力 D.胶体的胶团属于分散质
12.下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实现上述转化①
B.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生成红棕色粉末
C.由图可预测:高铁酸盐(含)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被还原为,最终可生成胶体,从而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
D.加热发生转化⑥,加水溶解可实现转化③
13.能够在人体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成功,该“运输车”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包装上印“OTC”标识的药物为非处方药
B.油脂、蔗糖等这类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C.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为胶体,该“运输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不属于胶体
D.该“运输车”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融NaCl能导电,是因为通电时NaCl发生了电离
B.NaCl固体不导电,因为NaCl固体中无带电微粒
C.NH4NO3电离时产生了NH、NO,无金属离子,所以NH4NO3不是盐
D.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了Na+、H+、SO三种离子
15.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K2SO4=2K++SO
B.NaHSO4=Na++H++SO
C.NaHCO3=Na++H++CO
D.BaCl2=Ba2++Cl-
二、实验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定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某浓度的盐酸中,得到呈棕黄色的饱和FeCl3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利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2)取少量该FeCl3溶液置于试管甲中,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此反应属于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在小烧杯甲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mL该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4)另取一小烧杯乙加入25mL蒸馏水,然后再加入2mL该FeCl3溶液,振荡均匀,将乙烧杯与另一盛有Fe(OH)3胶体的丙烧杯一起放置在暗处,分别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填“乙”或“丙”)烧杯中产生丁达尔效应。用这个实验可以区别___。
(5)取丙烧杯中的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乙中,向试管乙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在此过程中可看到试管乙中生成的红褐色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又得到棕黄色的溶液,发生此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___。
A.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
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17.取一定量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某浓度的盐酸中,得到呈棕黄色的饱和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该溶液置于试管甲中,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在小烧杯甲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mL该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色,即可制得胶体。
(3)另取一小烧杯乙加入25mL蒸馏水,然后再加入2mL该溶液,振荡均匀,将乙烧杯与另一盛有胶体的丙烧杯一起放置在暗处,分别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___(填“乙”或“丙”)烧杯中产生丁达尔效应。用这个实验可以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丙烧杯中的少量胶体置于试管乙中,向试管乙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在此过程中可看到试管乙中生成的红褐色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又得到棕黄色的溶液,发生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三、原理综合题
18.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河北省一些明胶企业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出售给浙江绍兴某些制药企业,最终变成药用胶囊。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_____价。CrO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CrO2)2属于_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 (填字母)。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沉淀 B.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3)现有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5mLNa2SO4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设计实验证明Na2SO4中硫酸根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______。
(4)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为___________,鉴别此分散系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
19.将少量饱和 FeCl3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完成相关问题:
甲:饱和 FeCl3溶液滴加到 NaOH 溶液中;
乙:饱和 FeCl3溶液滴加到冷水中;
丙:饱和 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
(1)将丙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请写出相关的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
(3)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和甲中相同的现象,原因为_____。
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乙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向丙中加入电极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移向_____极;(填“阴极”或“阳极”)
(5)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除去 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来提纯 Fe(OH)3胶体,实验过程中需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 AgNO3溶液,若_____(填实验现象),则说明该 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胶体的特征: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将溶液分为:溶液、胶体、乳浊液、悬浊液。
【详解】A.CuSO4与NaOH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滤是将难溶杂质从溶液中除去,与胶体性质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放映口发出的光会在影院中形成光柱,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性质有关,故C符合题意;
D.利用醋酸除去水垢是醋酸与水垢的主要成分CaCO3等发生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D
【分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溶液(小于1 nm)、胶体( 1 nm~ 100 nm)、浊液(大于100 nm)。
【详解】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溶液(小于1 nm)、胶体( 1 nm~100 nm)、浊液(大于100 nm),所以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
A.雾属于胶体分散系,其粒子直径大于溶液,小于浊液,A不符合题意;
B.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分散系,其粒子直径大于溶液,小于浊液,B不符合题意;.
C.石灰乳属于浊液分散系,其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在三种分散系中最小,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3.D
【详解】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则丁达尔效应能够区分溶液和胶体,故选D。
4.B
【详解】A.导电性强弱不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依据,尽管水的导电性很差,但水仍然是电解质,A错误;
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即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能自身电离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不能自身电离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B正确;
C.酸、碱、盐属于电解质,有些氧化物(如CaO、Na2O等)也是电解质,C错误;
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熔融NaCl能导电,熔融状态HCl不导电,D错误;
答案选B。
5.C
【详解】A.胶体是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 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故A正确;
B.根据胶体的性质,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用激光笔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不相同,故C错误;
D.胶体粒子具有吸附性,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6.D
【详解】A.H2SO4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A错误;
B.Ca(OH)2的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B错误;
C.AlCl3的电离方程式为:AlCl3=Al3++3Cl-,C错误;
D.Al2(SO4)3的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D正确;
故答案为:D。
7.C
【详解】A.NaCl溶液中本身存在Na+和Cl-,其电离过程不需要电流作用,A错误;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但属于盐,则B错误;
C.BaSO4难溶于水,但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C正确;
D.弱酸、弱碱和少部分盐是弱电解质,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胶体不带电,阴极红褐色变深是带正电荷的胶粒通电后移向阴极所致,A项错误;
B.属于非电解质,B项错误;
C.根据实验可证明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即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C项正确;
D.产生的气体是,则溶液中也可能含有,D项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判断本题需要明确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以及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有些化合物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电解质,这些化合物本身不是电解质,如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9.B
【详解】A.向盛有一定体积的溶液的烧杯中逐渐通入气体,生成碳酸钡和水,碳酸钡难溶于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所以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但是电解质,A错误;
B.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正确;
C.段过量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钡、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钡,碳酸氢钡是易溶于水的电解质,导致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变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C错误;
D.沉淀恰好溶解时,溶质为,再加入溶液又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A.导电能力为0,溶液中几乎没有离子了,钡离子被沉淀完全,A项正确;
B.稀硫酸属于混合物,稀硫酸不是电解质,B项错误;
C.溶液中通入少量,部分变为,溶液中离子数量几乎不变,导电能力几乎不变,C项错误;
D.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发生了变化,是电解质,D项错误;
故选A。
11.B
【详解】A.胶体粒子的直径为,A项正确;
B.胶体不带电,但胶粒带正电,B项错误;
C.胶体能够稳定存在主要是因为胶粒带正电荷,相互排斥,不能聚沉,C项正确;
D.氢氧化铁胶体属于分散系,胶团属于分散质,D项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而不是,故A错误;
B.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反应生成黑色晶体,故B错误;
C.中的元素为价,易得到电子,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由题图可知可被还原为,最终可生成胶体,从而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故C正确;
D.受热分解生成,而不溶于水,加水不能转化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D
【详解】A.“OTC”代表非处方药,R代表处方药,A正确;
B.油脂、蔗糖均含碳元素,不根据其组成和结构特点,属于有机物,B正确;
C.该"纳米药物分子车”的直径为20Onm,而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所以该"纳米药物分子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不属于胶体,C正确;
D.由图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其中有+2价和+3价铁,D错误;
故选D。
14.D
【详解】A.熔融NaCl能导电,是因为熔融状态下氯化钠电离生成了钠离子和氯离子,不是由通电造成的,A错误;
B.NaCl固体不导电,是因为氯化钠固体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不是因为NaCl固体中无带电微粒,B错误;
C.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NH4NO3电离时产生了NH、NO,属于盐,C错误;
D.NaHSO4为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了Na+、H+、SO三种离子,D正确;
答案选D。
15.B
【详解】A.K2SO4为盐,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K2SO4=2K++SO,A错误;
B.NaHSO4为强酸的酸式盐,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B正确;
C.NaHCO3为弱酸的酸式盐,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C错误;
D.BaCl2为盐,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BaCl2=Ba2++2Cl-,D错误;
答案选B。
16.(1)Fe2O3+6HCl=2FeCl3+3H2O
(2) FeCl3+3NaOH=Fe(OH)3↓+3NaCl 复分解反应
(3)红褐色
(4) 丙 溶液和胶体
(5)Fe(OH)3+3HCl=2FeCl3+3H2O
(6)A
【分析】(1)
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某浓度的盐酸中,得到呈棕黄色的饱和FeCl3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
(2)
取少量该FeCl3溶液置于试管甲中,滴入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答案为:FeCl3+3NaOH=Fe(OH)3↓+3NaCl;复分解反应;
(3)
在小烧杯甲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mL该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答案为:红褐色;
(4)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具有,故可以看到丙烧杯中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可以区溶液和胶体;答案为:丙;溶液和胶体;
(5)
向少量Fe(OH)3胶体中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在此过程中氢氧化铁胶体先发生聚沉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答案为:;
(6)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答案为:A。
17. 复分解反应 红褐 丙 胶体和溶液 复分解反应
【分析】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向沸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得到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
【详解】
取一定量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某浓度的盐酸中,得到呈棕黄色的饱和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与NaOH反应有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在小烧杯甲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mL该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制得胶体。
(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具有,故可以看到丙烧杯中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可以区溶液和胶体。
(4)向少量胶体中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在此过程中氢氧化铁胶体先发生聚沉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属复分解反应。
18.(1) +2 盐
(2)C
(3)取烧杯中的液体,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的沉淀不溶解,证明硫酸根离子透过了半透膜
(4) FeCl3+3NaOH=Fe(OH)3↓+3NaCl Fe(OH)3胶体 丁达尔效应
【详解】(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其中铁元素是+2价;Fe(CrO2)2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故为盐类,故答案为:+2;盐;
(2)A.K2SO4溶液很稳,故A错误;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B错误;
C.胶体的分散质和溶液中的溶质都能透过滤纸,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3)硫酸根离子可以和钡离子之间反应产生白色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证明硫酸根离子能透过半透膜的方法:取烧杯中的液体,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的沉淀不溶解,证明硫酸根离子透过了半透膜,故答案为:取烧杯中的液体,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的沉淀不溶解,证明硫酸根离子透过了半透膜;
(4)①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O,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故答案为:FeCl3+3NaOH=Fe(OH)3↓+3NaCl;
②用FeCl3饱和溶液可以制备Fe(OH)3胶体,方法是向沸水中逐滴滴加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鉴别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Fe(OH)3胶体;丁达尔效应。
19. FeCl3+3H2OFe(OH)3( 胶体)+3HCl 用一束光通过制得的液体,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 由于Fe(OH)3 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因而形成红褐色沉淀 Fe(OH)3 +3H+ =Fe3++3H2O 阴 不出现白色沉淀
【详解】(1)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故答案是:FeCl3+3H2OFe(OH)3( 胶体)+3HCl。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的操作是用强光照射,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故答案是:强光照射,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
(3)①由于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因而形成红褐色沉淀,故答案是:由于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因而形成红褐色沉淀。
②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故答案:Fe(OH)3+3H+=Fe3++3H2O。
(4)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因此向丙中加入电极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应该移向阴极,故答案是:阴。
(5)因为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所以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该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故答案是:不出现白色沉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