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
2024 届高二年级联考(2023.06)
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测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提出的,二者根本的区别就是各自所遵循的逻
辑不同。西方是资本逻辑,以资本为中心;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的逻辑,坚持人民至上。
资本是西方现代化发展的轴心,也是各种矛盾危机的原因;与之相反,把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最终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
化的本质特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人学内涵。
何谓“人的逻辑” 简单说,就是人的发展规律,包括发展的起点和归宿、发展的推
进方式、发展的实现条件等。而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按照人的逻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很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
个,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人发展的逻辑主
线。依据这个逻辑, 现代化建设与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使
经济发展更适合人的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化需求。也正因如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把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
展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而现代化的推进就是要不断解决这一矛盾。当然,讲美
好生活需要,必须注意需要的合理性。这里涉及内在、外在两个尺度,分别看的是需要的
提出和满足是否符合人的正常生存发展,并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是否从实际出
发,以现有条件为前提。两大尺度的确立,事实上提出了需要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问题,
以及二者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规律,又突出人民至上,从而形成了一条新型
的现代化道路。
人的发展逻辑是渐进的,现代化的全面建设也需要稳健推进,那就又涉及到如何看待
人是目的还是手段的问题。应当肯定,人在现实的生产、生活和各种关系中,始终是社会
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和目的,“人是目的”的价值指向和基本原则不能动摇。但是,坚
持“人是目的”,不能忘了“人是手段”。如果人人都把自己当作目的而不当作手段,那
么现代化的发展一定会落空。强调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那就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等来的,而是团结奋斗出来的,而这又在客观上对人的素质和能
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二年级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第 1页 (共 8页)
{#{QQABKYAQogiAAAJAAQACQwEACAKQkhGCCAgGABAUIEABCAFABAA=}#}
(摘编自丰子义《从人的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现代化与文艺息息相关,中国式现代化尤其如此。文艺是宏大的现代化工程中精神文
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文艺自身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同时,中国式现
代化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提供了广阔舞台,而且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人类现代化发展史上,早期现代化国家如英法,基本是单一的工业化;之后的德日
俄等,扩展到经济、政治等领域,但都很少触及文化;“亚洲四小龙”注意到了文化,却
主要以儒学为思想根基,现代化与文化传统之间常常处于紧张对峙的状态。相比之下,美
国对文化产业予以大力支持,百老汇、好莱坞等,几乎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主宰;日本把
动画片、漫画、电子游戏等加以整合,形成庞大的文化传播系统,使文化艺术深度嵌入现
代化进程。在各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文艺扮演了不同角色,这当然与各国国情密切相关,
但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要吸取他国经验,同时注意规避它们的失误。其中,美式现代化集中
体现了西方现代化区域失调、两极分化、物欲膨胀等“现代病”。吸取这些前车之鉴,中
国号巨轮才可行稳致远。
文艺往往是时代最敏锐的感应器和重要的助推器。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应该成为中国式
现代化的重要助力,以不断涌现的优秀新作,激发亿万人民团结一心,阔步前行。
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征程,虽有可借经验,却没有先例可循,必定是荣耀伴
着艰辛。因此文艺不仅要呐喊助威,还应激励士气,补偏救弊。现代化需要“现代人”,
只有具备现代素质和现代人格的人,才能承担现代化的使命。作为培根铸魂的当代文艺,
在培育“现代人”、防治“现代病”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所谓“现代病”,固然是社会
病,其实也是心理病。心病当用心药医,文艺常常就是最好的一剂“心药”。
根植于深厚传统土壤的文艺,深得优秀文化的精髓,这样的文艺作品就可以使现代与
传统实现契合,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义与利”、“礼与力”的协调,对“利”与“力”
的节制。在这方面,近年获得好评的《山海情》《人世间》就很有代表性。它们分别聚焦
乡间、城区,恰好全面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城乡的蜕变与新生。其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
唤醒了受众的传统美德,助其以昂扬进取的姿态进入个体生活和沸腾的现代化建设中。
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新时代社会
主义文艺一定铸就新的辉煌。
(摘编自朱辉军《文艺的繁荣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逻辑是人的发展规律,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人学内涵的重
要前提。
B.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这是我党确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要矛
盾的依据。
C.文艺与现代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在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文艺发挥的作用差
异很大。
D.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具备现代素质和现代人格的“现代人”,文艺在这方面的培育作用
特别突出。
高二年级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第 2页 (共 8页)
{#{QQABKYAQogiAAAJAAQACQwEACAKQkhGCCAgGABAUIEABCAFABAA=}#}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西方现代化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危机,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
同。
B.需要既要体现合目的性,也要体现合规律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美好生活需要的尺
度。
C.只要中华民族不断提高全民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并团结奋斗,中国现代化就能稳健发
展。
D.借鉴他国发展的教训,汲取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对我国防治“现代病”都很重
要。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之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2022 年互联网“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一项任务是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合理消费的行为。
C.中国各地持续打好碧水净土生态战,牢牢守住“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
D.港澳青年积极开展“河西走廊”研学之旅活动,传承经典文化,充当文化交流的桥梁。
4.同样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 分)
5.有观点说中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国情、获得人民支持的现代化之路。请结合材料,谈
谈新时代中国文艺现代化应如何做。(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流年似水
聂鑫森
度若飞做梦都没想到,刹那间他就年满六十了,脱下沾满油泥和铁屑的工装,领取了
一个大红封皮退休证,从城北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回到城南的流年巷度家小院。
流年巷弯弯曲曲,像是一条窄窄的湍急的溪河,流走了无数个春朝秋夕。当度若飞的
目光触摸到“流年巷”的巷牌,他真切地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他呱呱坠地时,在
一家铁道工厂当工程师的父亲,从乐府诗“关山度若飞”一句中,取出“度若飞”三个字
作了他的名。这似乎成了一种预言,上一辈和下一辈都是干铁道工业的。
街坊邻居看见度若飞,都说就像看见当年的老度爷:瘦瘦高高,一头黑里夹白的乱发,
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
度若飞回到家里,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想一些陈年旧事。三十多年前,从
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分配到老家株洲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参加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
动车的研究,画不完的图纸,做不完的试验,哪里有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区别。
这时计小耕走了过来。度若飞站起来,说:“刚才邻居说这些年他们很少见到我,让
我很愧疚。你上班忙,下班教养孩子还是忙,我却成了个甩手掌柜,想的只是所里的事,
苦了你一个人!”
计小耕笑了,巧妙地把话题转到儿子身上。可惜儿子快速地跳过了童年、少年时代,
进入了青年时代,真是倍速人生。如今在上海,与几个同学办起一家精密机床制造厂,闹
得热气冲天的。
高二年级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第 3页 (共 8页)
{#{QQABKYAQogiAAAJAAQACQwEACAKQkhGCCAgGABAUIEABCAFABAA=}#}
度若飞听后叹了口气,惆怅地说:“挺羡慕儿子的忙。我这个有一身本事的高级技工,
闲得老骨头发酸发软。”
葡萄架上的藤叶,窸窸索索地响,落下一对翠羽红喙的小鸟,你一声我一声地叫,很
好听。计小耕说:“既然退休了,就该让时间慢下来。”
退休了的度若飞,觉得白天很悠长,长夜更难熬。难以入眠,脑子里呈现着一张一张
的图纸、一个一个铮亮的零部件,直到院子里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沙、沙、沙……度若
飞打一个愣噤,说:“试验开始了,是飞跑的车轮在磨擦钢轨,有杂音。”
计小耕醒了,说:“是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快睡吧。”
天刚亮,度若飞与妻子双双出门,穿过长长的巷道,到巷尾外的南湖公园去散步,过
小桥,穿树林,绕假山,行花径。但度若飞的步子迈得又急又大,好像是赶着去上班,总
把妻子丢在后面。
计小耕说:“你还陷在自己的心理时间里,想慢都慢不下来。你得找到一个标示客观
时间真实行进的物件,来矫正思维模式的惯性使然。”
“钟表吗,还是手机?我们都有。”
计小耕脑子灵光一闪,眨了眨眼,说:“不,是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滴水之
声便是时间之声。”
“那物件只博物馆有。”
“你是高级技工,可以仿制。读大学时不是听老师细说过‘铜壶滴漏’的构造和原理
嘛,制作可以磨慢你的性子。”
在钟表还没有面世之前,古人晴天用圭表(又称日晷),测日影以计算时辰;阴雨天
和夜晚则用“铜壶滴漏”,壶中盛满了水,逐渐从壶底的小管往外滴落。
度若飞的精气神忽地火旺起来。他到工业器材市场,购回了各种工具和材料,小钳工
桌、榔头、老虎钳、铁砧、扳手、锉刀、钢凿、钢剪、小焊枪、白铁薄板、水笼头、铁管、
铜管……又收拾出一间空房,作为他的“车间”。白天,画图、计算、制作,一遍遍地测
试、改装。一落黑,下班,怕钢鸣铁响惊扰了左邻右舍。
三个月后,“铜壶滴漏”制作成功。两个长圆形的白铁无盖圆壶,依次立在两层梯形
的红漆木架上,上层的壶底伸出一个黄铜管滴嘴,一滴一滴的水漏入下面的壶中,叮咚,
叮咚,声音很清亮。上层的壶里固定着长竹条的刻箭,刻箭上面刻着二十四格,一格代表
一个小时。
计小耕左看右看,然后对着手表听水的滴落声,大声说:“不愧是大匠神工!儿子回
来探亲,就让他睡这间房,听听时间之声。”
在“铜壶滴漏”声中,度若飞走路放慢了步子,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早晨和妻子一
起并肩散步,挺直弯惯了的腰,双手悠闲地摆动,一边还说些闲话。
长长的白天,度若飞侍弄一会儿花草,然后坐在书房里,安静地读一阵书。他读到王
沂孙《锁窗寒》中的“趁酒梨花,催诗柳絮,一窗春怨”,“春怨”怎么是“一窗”呢?
应该是“一怀”才准确。他便去问妻子。
计小耕听着问题,睁大眼睛看丈夫的面相,说:“你脸上的肌肉,褪去了紧张感,有
光泽有喜气,显得年轻了。”
叮咚——叮咚——
高二年级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第 4页 (共 8页)
{#{QQABKYAQogiAAAJAAQACQwEACAKQkhGCCAgGABAUIEABCAFABAA=}#}
在“铜壶滴漏”的声音中,床头柜上的座机忽然响起了铃声。
度若飞立刻醒了过来,抓起话筒,问:“哪位?”
“爸,是我。早些日子妈发来‘铜壶滴漏’的视频,又古典又现代,有形有色有声,
好玩意呵。爸能把设计图纸、工艺流程说明快递过来吗?”
“当然行。你要这个做什么?”
“这是个好玩意儿,让我突然想起一种微型均速高效铣床的设计。我还想在株洲办个
分厂,聘您这位老将当技术顾问,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度若飞兴奋起来,大声说:“这个美差我应了。”
叮咚——叮咚——
“铜壶滴漏”的声音,在度若飞的耳鼓上敲打,变得高亢、宏重,像铺天盖地的钢鸣
铁响……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光触摸到巷牌”,“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 写出了度若飞回到流年巷对
时光飞逝的真切感觉,与题目相呼应。
B.面对度若飞的歉疚,计小耕“巧妙地把话题转到儿子身上”,体现出她对丈夫的理解
和包容,也自然地引出了对儿子的介绍。
C.藤叶的响声与小鸟的叫声,和谐“好听”,这一处景物描写含蓄地表达了慢生活的美
好,与度若飞退休后的不适形成反差。
D.“‘铜壶滴漏’的声音”“变得高亢、宏重”,像“钢鸣铁响”,写出度若飞被儿子
聘请的兴奋,也暗含了传统文化的复兴。
7.关于文中度若飞制作“铜壶滴漏”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妻子建议度若飞制作“铜壶滴漏”,是想矫正他的思维惯性,磨慢他的性子。
B.度若飞是高级技工,又听过“铜壶滴漏”的原理,这为他的制作提供了可能。
C.文中详细列举度若飞购买的工具和材料,这体现了他的专业性和做事的热情。
D.在“铜壶滴漏”的声音中,王沂孙的《锁窗寒》开始让度若飞褪去了紧张感。
8.退休之后,度若飞对时间的感受有哪些变化?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 分)
9.聂鑫森说:“我希望我的短篇小说有一种传统文化韵味。”这篇小说哪些方面体现了“传
统文化韵味”?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
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
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
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高二年级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第 5页 (共 8页)
{#{QQABKYAQogiAAAJAAQACQwEACAKQkhGCCAgGABAUIEABCAFABAA=}#}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
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
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
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
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
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
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
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 分)
西望 A 武昌 B诸 C山 D冈 E陵 F起 G伏 H草木 I 行 G 列 K 烟消 L日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舍,三十里,计算距离的单位,“一舍”的“舍”与“退避三舍”的“舍”都指距
离。
B.蓬户,指用蓬草编门,“蓬户”中的“户”与后文“瓮牖”中的“牖”的意思并不相
同。
C.胜,即优美的,与《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的“胜”意思相
同。
D.朔日,阴历的每月初一,“朔”与《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中的“晦”都用来
纪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江流至赤壁之下,蔚为壮观,这既与它流出西陵峡进入平地有关,也与它汇合了多
条支流有关。
B.快哉亭上,既可亲眼看到舟楫出没,又能亲耳听到鱼龙悲啸,这种景色瞬息万变,令
人心旷神怡。
C.“快哉”的来历和楚襄王有关,原有婉讽襄王之意,引用此典,使行文由写景叙事转
入议论说理。
D.作者认为,内心坦然,即使身处贫寒之室也会快乐,如果满怀愁绪,就算面对佳景,
也不会快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2)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14.苏轼(子瞻)为友人所建的亭子取名为“快哉亭”,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3 分)
高二年级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第 6页 (共 8页)
{#{QQABKYAQogiAAAJAAQACQwEACAKQkhGCCAgGABAUIEABCAFABAA=}#}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池鹤①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②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江州司马任上。②丹砂: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中的“高竹笼”“乱鸡群”,写出池鹤恶劣的生活环境,尽管如此,它仍有孤标
傲世的品格。
B.颔联中的“丹砂”“白雪”运用借代手法,既写出了池鹤的形象之美,又写出了池鹤
的品格之美。
C.颈联说池鹤觉得鸬鹚毛色污浊,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过谄媚,诗人以此突出池鹤不讨好
取媚的风骨。
D.尾联用细节描写写出池鹤对青田云水的向往神态,白居易的《琵琶行》结尾一句也用
了此种手法。
16.本诗借物抒怀,诗人借池鹤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每空 1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苏洵在《六国论》中正面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这与贾谊《过秦论》
中描述的九国联盟瓦解后“ ”的现象是一致的。
(2) 杜甫在《客至》一诗中“ , ”的家常话语,在歉疚之中更显主
客亲近。
(3)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某种乐器抒发哀怨惆怅的情感,比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一座 ① 的城市,“深圳速度”“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等从深圳产生的“名言”很多年前就响彻耳边,可惜一直未曾谋面,深以
为憾。近日,友人热切相邀,又恰逢第十九届文博会在深召开之际,于是我 ② 地
飞到了深圳。
早晨在深圳街头漫步,四周 ③ 的高楼大厦的玻璃外墙闪闪发光,像一片片海
洋伸向天空。而一蓬蓬绿植憋着劲儿生长,塞满了立交桥斜坡的两旁。远处凤凰树的花开
得正旺,像晚霞来到了人间。周围还有不少正在施工的工地,起吊机已经鸡啄米般地忙碌
工作。深圳的高速从早晨开始,忽然觉得,在深圳,我看见了中国的早晨。它如乳虎出山,
红日初升,河出伏流;充满希望,充满进取,充满可能。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适当的成语。(3分)
高二年级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第 7页 (共 8页)
{#{QQABKYAQogiAAAJAAQACQwEACAKQkhGCCAgGABAUIEABCAFABAA=}#}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海洋充满了声音。既有海浪、地震等形成的水下的“背景音”,也有人类活动带来的
噪声, ① ,会严重影响它们的生理、行为甚至生存。几十年来,世界各
地的科学家一直对此进行研究,以期制定出有效措施,使海洋动物少受或免受噪音的影响。
根据研究表明,人类带来的噪声往往是在水路交通和工业生产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无意
而生的“副产品”。然而, ② 。海军使用声呐探测船只和潜艇,地质学
家则使用地震气枪调查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而气枪产生的噪声可超过 200 分贝。
在过去的 20 年里,研究也揭示了长期暴露在噪声中对动物生理和行为的广泛影响。
海兔暴露在船只噪声下,胚胎发育成功的数量减少了 21%,孵化的个体比没有暴露在船只
噪声下的海兔的死亡率高 22%。 ③ ,这很可能是为了让其他海豚更容易听
到它们。这就好比我们在嘈杂的酒吧里说话时喊得更大声一样。
目前,尽管人们做了一些降低人为海洋噪音的工作,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只要人类还
在,噪声就很可能成为海洋声音的一部分。与任何其他类型的有害污染一样,如果要还海
洋动物一个自然的声音环境,就需要大伙儿一起行动,以更有意义的方式对海洋噪声进行
监管。
20.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得改变原意。(4分)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不得体,下列句子不得体的原因与其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新校长上任的演讲:感谢诸位选择小弟作为学校的新校长。
B.教育局发布的通知:现在疫情很重了,请师生们做好防护。
C.学生写给老师的假条:我因身体不适,请假三天,务请批准。
D.同桌写给你的留言:今天轮到我们俩值日,需晚点离校,见谅。
22.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6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论语 卫灵公》中曾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遇到问题时,具有君子
品格的人往往会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却总是先从他人身上找原因。“求
诸己”、“求诸人”,这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在现实中也屡见不鲜。
读了以上材料,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二年级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第 8页 (共 8页)
{#{QQABKYAQogiAAAJAAQACQwEACAKQkhGCCAgGABAUIEABCAFABAA=}#}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
评分标准制定参考
1.B(3分)
【解析】由材料一“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人发展的逻辑主线。依据这个逻辑, 现代化建设……也正因如此……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可知,确定社会主要矛盾的依据也是人的发展的逻辑。
2.C(3分)
【解析】“只要……就”逻辑关系错。由材料一“如果人人都把自己当作目的而不当作手段,那么现代化的发展一定会落空”可知,“人是手段”是“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断提高全民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并团结奋斗”就属于“人是手段”的范畴。
3.C(3分)
【解析】C项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学内涵”的具体表现,和其他选项相比,与材料一的讨论最为相符。
4.①材料一从是什么的角度,依据人的逻辑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强调了其起点归宿、推进方式、实现条件等。②材料二从怎么办的角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对新时代文艺提出的更高要求,强调了文艺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占据的地位、能够发挥的作用和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5.①新时代中国文艺要吸取他国经验、教训,但更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条件从实际出发,建设新时代的文艺事业和产业。②新时代文艺要遵循人民至上的原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③新时代代文艺要根植传统,吸取精髓,以优秀作品使现代与传统实现契合。(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
6.D(3分)
【解析】这一处没有暗含传统文化的复兴。
7.D(3分)
【解析】“王沂孙的《锁窗寒》开始让度若飞褪去了紧张感”错。在“铜壶滴漏”的声音中,度若飞步子放慢、心情轻松等表现说明他已开始褪去紧张感。
①刚退休回家,感到时光飞逝。从“刹那间他就年满六十了”可知他感觉时光流逝之快。
②在最初的退休生活中,感觉时间漫长。从“觉得白天很悠长,长夜更难熬”的煎熬感可知。
③“铜壶滴漏”制作完成之后,在慢下来的惬意和即将发挥余热的兴奋中感受时间张弛有度的丰富厚重。由侍弄花草、安静读书和结尾觉得“铜壶滴漏”的声音变得高亢宏重可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 ①人物塑造上,度若飞技艺精湛,工作投入专注,体现了传统工匠精神。
②语言风格上,流年巷、度若飞等内蕴丰富的名称和诗句的引用,带有古典韵味。
③情节内容上,制作铜壶滴漏这一古代计时工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④主题上,体现了传统文化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滋养与调适。(每点两分,答出任意三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DHK
11.C(3分)
【解析】“胜,即优美的”错,“意思相同”错。文中指“美景”,《岳阳楼记》中是“优美的”意思。
12.B(3分)
【解析】“亲耳听到鱼龙之悲啸”错,“心旷神怡”错。
13.(1)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吗?(得分点:“披”“当”“庶人”,3分;句意通顺1分。)
读书人生活在世间,假如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能不忧愁呢?(得分点:“其中”“何往”“病”,3分;句意通顺1分。)
14. ①长江美景尽收眼底,令人畅快。②古代英雄的流风余韵,令人称快。(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沔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长兄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如今,我才得以坐在亭中几席之上尽情玩赏,抬起眼来就能看个够。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清清楚楚地指点出来。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与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 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如今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招引西山的白云为伴,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B(3分)
【解析】“运用借代手法”错。“丹砂”“白雪”应为“借喻”,喻指“池鹤美好高洁的品格”。
16. ①对知音的渴求。②对高洁风骨的珍视之情。③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官场俗辈的厌恶”亦可)。④对自然的向往与不得的无奈。(“对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亦可。)(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弊在赂秦,争割地而赂秦。(2)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3)示例一: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示例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示例三:浔阳地偏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符合语境要求即可。)
①大名鼎鼎 ②迫不及待(兴致勃勃) ③鳞次栉比(美轮美奂)(每空1分)
【解析】第①空,从下文许多“从深圳产生的‘名言’响彻耳边很多年”,可知此处应填表示名声很大的成语。第②空,从上文“一直未曾谋面,深以为憾”和下文“飞到了深圳”来看,可知此处应填表示急迫或喜悦意思的成语。第③空,从语境中的“四周”“高楼大厦”“闪闪发光”“像一片片海洋伸向天空”可知,此处应填描写建筑物密集或壮观的成语。
①比喻,把快速发展的深圳所代表的中国发展气象比作出山的乳虎、初升的红日、潜伏而出的河流,(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种气象具有的发展迅猛、朝气蓬勃、势不可挡的特点。(1分)
②排比,句式整齐,语势强烈,收束有力,(1分)表达了作者对高速发展的深圳和祖国由衷的赞美。(1分)
修改为:研究表明,人类带来的噪声往往是在水路交通、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无意而生的“副产品”。(每个错误之处修改正确得2分。)
【解析】“根据研究表明”句式杂糅。“水路交通和工业生产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合逻辑,水路交通、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并列关系,不是从属关系。
21.B(3分)
【解析】“需要大伙儿一起行动”口语误用为书面语,B “疫情很重了”口语误用为书面语,与划线句相同。A 校长在就职演讲中用“小弟”称呼自己,没有注意“就职演讲”这个交际场合。C “务请批准”没有使用敬辞,语气强硬。D “见谅”指请对方原谅自己,此处不合语境。
①噪声对海洋动物来说是个麻烦 ②噪声也可能是人类有意制造的 ③海豚的叫声在嘈杂的环境会变大(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①处,上文“人类活动带来得噪声”提出了噪声这个话题,再结合下文“会严重影响它们的生理、行为甚至生存”,可补出“噪声对海洋动物来说是个麻烦”。第②处,结合上文“噪声往往是……无意而生的‘副产品’。然而……”和下文“军使用声呐探测船只和潜艇,地质学家则使用地震气枪调查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可补出“噪声也可能是人类有意制造的”。第③处,结合上文“研究也揭示了长期暴露在噪声中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的广泛影响”何下文“这很可能是为了让其它海豚更容易听到它们。这就好比我们在嘈杂的酒吧里说话时喊得更大声一样”,可补出“海豚的叫声在嘈杂的环境会变大”。
23.【解析】
命题旨在引导考生思考先贤智慧在当今时代的价值与意义。“求诸己”与“求诸人”在材料语境中存在对立取舍关系。本则材料强调学习君子品格,遇到问题,从内因入手,学会反思,努力发展自我,升华自我;而非一味强调外因,推卸责任,归咎他人。考生可以采用正反说理、立驳结合的方式论述;也可以从思辨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总之,考生应联系个人、社会、国家等现实问题,写出自己的思考。
参考立意:
1. 责躬省过,以成君子;
2. 责人不如责己;
3. 做最好的自己,点亮时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