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 可用于制杀虫剂、发光漆等。一定条件下能与反应生成.与反应可以释放出。能与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黑色沉淀.的水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缓慢氧化生成硫而变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B.与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均是
C.的键角比的大
D.中含有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①H2O2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②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③F2、Cl2、Br2、I2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④NCl3、PCl3、CO2、CS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e-稳定结构
⑤固体熔化成液体的过程是物理变化,所以不会破坏化学键
⑥HF分子很稳定是由于HF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⑦Na2O2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比是1:2
⑧由于非金属性Cl>Br>I,所以酸性HCl>HBr>HI
A.②⑤⑥⑧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⑦ D.③⑤⑦⑧
3.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B.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ⅠA族,是s区元素
C.硬度:金刚石>晶体硅
D.24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44s2
4.钛酸钙是典型的钙钛矿型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比如吸光性、电催化性等,其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晶体为离子晶体
B.钛酸钙的化学式为
C.每个晶胞中含有8个
D.每个Ca 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的有12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CH4、、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PH、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B.1mol金刚石晶体中,平均含有2molC-C键
C.水的沸点比硫化氢的高,是因为H2O分子间存在氢键,H2S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D.某气态团簇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或FE
6.下列关于物质特殊聚集状态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等离子体的基本构成微粒的排列是带电的离子和电子及不带电的分子或原子
B.非晶体基本构成微粒的排列是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
C.液晶内部分子沿分子长轴方向有序排列,使液晶具有各向异性
D.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与颗粒间的界面两部分,两部分都是长程有序的
7.红砷镍是一种六方晶体(底面为和的菱形),其晶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胞中原子个数为2
B.红砷镍晶体的化学式为
C.晶胞中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的有6个
D.和间的最短距离为
8.冰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化氢晶体结构和冰相似
B.冰晶体中,相邻的水分子均以氢键结合
C.晶胞中Z方向上的两个氧原子最短距离为d,则冰晶胞中的氢键键长为d
D.冰晶体中分子间氢键存在方向性、饱和性,晶体有较大空隙,因此密度比液态水小
9.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的原因是
A.金属原子半径都较大,价电子数较少
B.金属受外力作用变形时,金属中各原子层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仍保持金属键作用
C.金属中大量自由电子受外力作用时,运动速率加快
D.自由电子受外力作用时能迅速传递能量
10.下列关于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晶体中有阳离子一定有阴离子
B.凡有规则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C.金属晶体都是采取最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
D.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科学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11.MgO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晶体的晶胞结构与CsCl相似
B.与每个距离相等且最近的共有8个
C.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MgO
D.晶体的熔点:CaO>MgO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晶体的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测定分子的键长、键角、键能
B.红外吸收光谱仪可以测得未知物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
C.晶体的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测定晶胞中微粒的相对位置
D.晶体的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区分玻璃与水晶
13.磷锡青铜合金广泛用于仪器仪表中的耐磨零件和抗磁元件等。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a p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磷锡青铜的化学式为
B.该晶胞中与Cu等距离且最近的Cu有4个
C.三种元素Cu、Sn、P在元素周期表中分别处于ds区、p区、p区
D.Sn和P原子间的最短距离为
14.离子液体是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时呈液态的盐类物质,应用广泛。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离子液体中C、N杂化方式均有sp3
B.阴离子呈正四面体形,存在共价键和配位键
C.阳离子中σ键数目是π键数目的10倍
D.该离子液体与水能够形成氢键
15.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判断为原子晶体的是
A.微溶于水,硬度小,熔点,固体或液体不导电
B.熔点,电的良导体,加压可变形
C.熔点,不导电,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硬度大
D.熔点,易溶于水,熔化时导电
二、填空题
16.完成填空:
(1)已知甲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4,则其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该元素属于___________区;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族。
(2)已知乙元素在周期表位于第四周期第IB族,则其属于___________区;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3)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4)在下列物质中:①HCl、②N2、③NH3、④Na2O2、⑤C2H4、⑥NaOH、⑦Ar,只存在极性键的分子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___;既存在极性键又存在非极性键的分子是___________。
17.有下列8种晶体,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A.水晶 B.冰醋酸 C.白磷 D.固态氩 E.氯化铵 F.铝 G.金刚石
(1)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_______,属于离子晶体的是_________,不含化学键的分子晶体是 __________.
(2)由极性分子构成的晶体是________,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属于分子晶体的单质是_________.
(3)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分子内存在化学键,但受热熔化时,化学键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受热熔化,需克服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
18.晶体模型如下图所示:
(1)在晶体中,每个周围同时吸引_______个,每个周围也同时吸引着_______个;在晶胞中含有_______个、_______个,晶体中每个周围与它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共有_______个。
(2)对于氯化钠晶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它是离子晶体
B.相邻的阴、阳离子核间距等于阴、阳离子半径之和
C.与氯化铯晶体结构相同
D.每个与6个紧邻
19.配合物[TiCl4(H2NCH2CH2NH2)]与游离的H2NCH2CH2NH2分子相比,其H—N—H键角___________(填“较大”“较小”或“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
20.我国科学家构建了新型催化剂“纳米片”(Co-N-C),该“纳米片“可用于氧化SO和吸附Hg2+。回答下列问题:
氮化镓是新型半导体材料,其晶胞结构可看作金刚石晶胞内部的碳原子被N原子代替,顶点和面心的碳原子被Ga原子代替。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图为沿y轴投影的氮化镓晶胞中所有原子的分布图。若原子1的原子分数坐标为(,,),则原子3的原子分数坐标为_______。若氮化镓的晶体密度为ρg·cm-3,则晶胞中Ga-N键的键长为_______(用含ρ、NA的代数式表示)pm。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1.有下列几种晶体,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SiO2 B.冰醋酸C.白磷D.金刚石E.晶体氩F.干冰
(1)SiO2中,Si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
(2)属于分子晶体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3)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共价晶体是___________。
(4)受热融化时共价键不发生变化的晶体是___________。
(5)晶体中存在氢键的是___________。
22.自从英国化学家巴特列(N.Bartlett)首次合成了第一种稀有气体的化合物XePtF6以来,人们又相继发现了氙的一系列化合物,如XeF2、XeF4等。巴特列为开拓稀有气体化学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请根据XeF4的结构示意图(图1)判断这个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 ________。
(2)XeF2晶体是一种无色晶体,图2为它的晶胞结构图。XeF2晶体属于哪种类型的晶体 ___。
23.如图表示一些晶体中的某些结构,它们分别是NaCl、CsCl、干冰、金刚石、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
(1)代表金刚石的是_____(填编号字母,下同),其中每个碳原子与_____个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
(2)代表石墨的是_____,其中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平均为_____个。
(3)代表NaCl的是_____,每个Na+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Na+有_____个。
(4)代表干冰的是_____,它属于_____晶体,每个CO2分子与_____个CO2分子紧邻。
(5)NaCl晶体、HCl晶体、干冰、金刚石;其中在熔融或液态时能导电的电解质是_____,液态不导电但为电解质的是_____,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是_____。
24.稀有气体的性质与应用
稀有气体在大功率激光、特殊的光学玻璃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Xe的氟化物中XeF2是最有前途的氟化剂,其与氟磺酸(FSO3H)反应产生游离基A(反应一),A双聚成含有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B;XeF2水溶液作为强氧化剂可以用来测定I-的含量,在弱酸性介质中氧化I-为IO(反应二);计算表明,Xe的电离能(12.13eV)比O2的电离能(12.2eV)更低,据此,研究者试图通过O2BF4与Xe反应来制备XeBF4,然而得到的白色固体C中氟含量为28.63%,低于目标产物中氟含量(反应三);XeOBF4同路易斯酸SbF5以1∶2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D(反应四)。
(1)写出反应一、二、三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画出B的立体结构_____。
(3)画出C的立体结构,在结构中标出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_____。
(4)画出D的立体结构_____。
25.晶胞与晶胞相似(如图),晶胞中部分原子的分数坐标为:A点Se2-(0,0,0),从该晶胞中找出距离B点Se2-最远的的位置_______(用分数坐标表示),晶胞中距离最近的两个Se2-的距离为,请计算晶胞的密度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为,是sp2杂化,轨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连接3个氧原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A错误;
B.与中硫原子的价电子对数均为2,杂化轨道类型均是,正确;
C.的S原子上孤电子对对硫氧键的排斥力较大,硫氧键夹角小于120°,都是硫氧键排斥力均衡,夹角呈120°,故的键角比的小,C错误;
D.中含有4molH2O具有的键和H2O与中心原子Cu形成的键,共有键,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①H2O2属于共价分子,结构式:H-O-O-H,结构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故正确;
②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且M处于R的相邻下一周期,则原子序数:R③F2、Cl2、Br2、I2为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故正确;
④ABn型分子,A的族序数+成键数=8,则满足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据以上规律分析,NCl3、PCl3、CO2、CS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e-稳定结构,故正确;
⑤固体熔化成液体的过程是物理变化,也可能破坏化学键,例如氢氧化钠熔融时,破坏离子键,故错误;
⑥HF分子很稳定,是由于H-F键的键能大,断键吸收较大能量,与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无关,故错误;
⑦Na2O2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为:、Na+,故个数比是1:2,故正确;
⑧氢化物的酸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原子半径:Cl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不正确的有②⑤⑥⑧;
故选A。
3.C
【详解】A. 1s22s22p63p2的能量高,所以从1s22s22p63s2到1s22s22p63p2吸收能量,A错误;
B.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ⅠIIA族,是p区元素,B项错误;
C.原子半径CD.Cr的3d半充满时稳定,故应该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故答案选C。
4.C
【详解】A.由晶胞结构可知,钛酸钙由Ca2+、Ti4+和O2-构成,属于离子晶体,故A正确;
B.由均摊法可知,1个晶胞中含有O2-的个数是=3,Ti4+的个数是1,Ca2+的个数为8 =1,则钛酸钙的化学式为,故B正确;
C.每个晶胞中含有8 =1个,故C错误;
D.由晶胞结构可知,以顶点为研究对象,在1个晶胞中Ca 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的有3个,该顶点被8个晶胞共用,则每个Ca 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的有=12个,故D正确;
故选C。
5.D
【详解】A.CH4、NH、SO、PH、PO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都是4,无孤电子对,都是正四面体结构,A正确;
B.金刚石晶体中C原子通过4个C-C键与周围C原子结合,又每个C-C键属于两个C原子,所以1个C原子周围有4×=2个C-C键,则1mol金刚石晶体中,平均含有2molC-C键,B正确;
C.水的沸点比硫化氢的高,是因为H2O分子间存在氢键,H2S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C正确;
D.图示为某气态团簇分子的1个分子,该气态团簇分子中含有4个E原子、4个F原子,分子式为E4F4或F4E4,D错误;
故答案为:D。
6.D
【详解】纳米材料实际上是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你们尺度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纳米材料内部具有晶体结构,但界面则具有无序结构,因此选项D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7.D
【详解】A.由晶胞图用分摊法计算,Ni原子数目为:,故A正确;
B.由晶胞图用分摊法计算,有两个As原子,Ni原子数目为:, 因此化学式为,故B正确;
C.晶胞中Ni和As的个数相同,配位数相同,有晶胞可知As的配位数为6,则Ni的配位数也为6,故C正确;
D.该晶体是一种六方晶体(底面为和的菱形),则以下面As分析,如图:,As到底面的距离为,左前下的顶点Ni与As垂直地面的交点距离为,因此最短距离为,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8.A
【详解】A.硫化氢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冰中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两者结构不相似,故A说法错误;
B.在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四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相结合,故B说法正确;
C.氢键键长可以表示为通过氢键相连的两个氧原子的核间距,z方向上距离最近的两个O原子所在的水分子通过氢键相连,故C说法正确;
D.在冰的晶体中,由于氢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迫使在四面体中心的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相邻水分子相互吸引,这一排列使冰晶体中的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留有相当大的空隙,其密度比液态水小,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A。
9.B
【详解】A.金属原子价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电子,不能说明金属有延展性,A错误;
B.金属受外力作用时,金属原子层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故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B正确;
C.金属的延展性与原子层的相对滑动有关,与电子的运动无关,C错误;
D.自由电子传递能量与金属延展性无关,可以影响金属的导热性,D错误。
答案选B。
10.D
【详解】A.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形成的晶体,晶体中不含有阴离子,故A错误;
B.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不一定是晶体,固体还必须有固定的熔点才是晶体,故B错误;
C.金属晶体不一定都是采取最密堆积方式,如Po为简单立方堆积,故C错误;
D.晶体与非晶体最本质的区别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在微观空间是否有序排列,x射线衍射可以看到微观结构,则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科学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故D正确;
故选D
11.C
【分析】MgO晶胞中顶点和面心是Mg2+,晶胞中Mg2+拥有个,晶胞中棱上和体心是O2-,晶胞O2-拥有个,晶胞类型应与NaCl晶体晶胞类型相似;
【详解】A.根据分析,该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相似,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B.与每个Mg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Mg2+共有12个,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C.根据分析可知,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Mg2+和4个O2-,相当于一个晶胞中有4个MgO,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D.离子晶体的熔点大小与晶格能有关,而晶格能大小与晶体中离子所带电荷量,离子大小有关,CaO与MgO阴阳离子所带电荷对应相同,只有Mg2+半径小于Ca2+,所以MgO的晶格能大于CaO的晶格能,所以晶体熔点:MgO>CaO,描述错误,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C。
12.A
【详解】A.晶体的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测定键长和键角,不能测定分子键能,故A说法错误;
B.红外吸收光谱仪可以测得未知物中含有哪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故B说法正确;
C.通过晶体的X射线衍射实验获得衍射图后,经过计算可以从衍射图形获得晶体结构的有关信息,包括晶胞形状和大小、分子或原子在微观空间有序排列呈现的对称类型、原子在晶胞里的数目和位置等,故C说法正确;
D.晶体的X射线衍射实验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科学的方法,玻璃属于非晶体,水晶属于晶体,晶体的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区分玻璃与水晶,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A。
13.B
【详解】A.根据晶胞的结果分析得到晶胞中原子个数分别为P:1个,Sn:,Cu:,则磷锡青铜的化学式为,故A正确;
B.以面心的铜分析,该晶胞中与Cu等距离且最近的Cu有8个,故B错误;
C.三种元素Cu、Sn、P的价电子分别为3d104s1、5s25p2、3s23p3,则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分别处于ds区、p区、p区,故C正确;
D.Sn和P原子间的最短距离为体对角线的一半即,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4.C
【详解】A.该离子液体中根据C原子形成的化学键有1个双键,判断应采用的是sp2杂化,还有碳原子形成的是四个单键,判断采用的是sp3杂化,N原子形成的有1个双键判断是sp2杂化,另一个N原子接的都是单键判断是sp3,故A正确;
B.阴离子中的B原子采用sp3杂化,根据VSEPR模型判断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根据杂化理论判断B原子中有空轨道,F-有孤对电子,故还含有配位键,故B正确;
C.根据单键是σ键,双键中一根是σ键,一根是π键,判断该物质中含有σ键是19个,π键2,σ键数目不是π键数目的10倍。故C错误;
D.该物质中含有电负性大的N和F原子,故能与水中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故D正确;
故选C。
15.C
【详解】A.原子晶体的硬度很大,熔点很高,描述与原子晶体不符,故A不选;
B.原子晶体大多不导电,硬度强度很大,不易加压变形,描述与原子晶体不符,故B不选;
C.原子晶体的熔点很高,硬度很大,大多不导电,不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描述与原子晶体性质相符,故C选;
D.原子晶体难溶于水,且熔化时不能导电,描述与原子晶体不符,故D不选;
故选:C。
16. 1s22s22p63s23p63d54s1 d 4 ⅥB ds 3d104s1 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①③ ② ⑤
【详解】(1)已知甲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4,则其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后进入的能级为3d能级,故该元素属于d区,根据能层序数等于周期序数,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古位于第4周期,第ⅥB族,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4s1;d;4;ⅥB;
(2)已知乙元素在周期表位于第四周期第IB族即为29号元素Cu,则其属于ds区;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故答案为:ds;3d104s1;
(3)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晶体会在记录仪上看到分立的斑点或谱线,故答案为: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4)根据共价键中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将共价键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相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键,①HCl只有极性键,②N2只有非极性键,③NH3只有极性键,④Na2O2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⑤C2H4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⑥NaOH有离子键和极性键,⑦Ar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任何化学键,故只存在极性键的分子是①③,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是②,既存在极性键又存在非极性键的分子是⑤,故答案为:①③;②;⑤。
17.(1) A E D
(2) B E CD
(3) BE BC AG
【详解】(1)水晶、金刚石都是原子晶体,水晶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金刚石是单质;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则氯化铵属于离子晶体;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2)冰醋酸是由极性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氯化铵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即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氯化铵;白磷和固态氩均是分子晶体;
(3)冰醋酸和氯化铵溶于水均钠电离出由于质量,属于电解质;冰醋酸和白磷是含有共价键的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共价键,水晶和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
18.(1) 6 6 4 4 12
(2)AD
【详解】(1)在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同时吸引6个Cl-,每个Cl-周围同时吸引6个Na+;该晶胞中,Na+的个数为12+1=4,Cl-的个数为=4;晶体中每个Na+周围与它距离最近且相等的Na+共有12个。
(2)A.氯化钠晶体是由Na+、Cl-构成的粒子晶体,A正确;
B.氯化钠晶体中,相邻的阴、阳离子核间距大于阴、阳离子半径之和,B错误;
C.氯化钠晶体呈面心立方堆积,氯化铯晶体呈体心立方堆积,二者晶体结构不同,C错误;
D.氯化钠晶体中以Na+为中心向三维方向伸展,有6个Cl-与Na+紧邻,D正确;
故选AD。
19. 较大 与Ti结合后,孤电子对变成了σ键电子对,排斥力减小,因此N—H键之间的夹角会增大
【详解】氨基里的氮原子是sp3杂化,在H2NCH2CH2NH2里,每个氮原子和两个氢原子、一个碳原子结合,氮原子上有一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有比较强的排斥力;在配合物[TiCl4(H2NCH2CH2NH2)]中,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和Ti形成了配位键,排斥力减小,因此N—H键之间的夹角会增大,所以配合物[TiCl4(H2NCH2CH2NH2)]与游离的H2NCH2CH2NH2分子相比,其H—N—H键角较大。
20. (,,) ××1010
【详解】氮化镓的晶胞结构可看作金刚石晶胞内部的碳原子被N原子代替,顶点和面心的碳原子被Ga原子代替,结合金刚石的晶胞和沿y轴投影的氮化镓晶胞中所有原子的分布图,得出氮化镓的晶胞图为,原子1的原子分数坐标为(,,),则原子3的原子分数坐标为(,,);1个晶胞中N原子的个数为4,Ga原子的个数个数为=4,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晶胞的质量为=g,晶胞的体积为g÷ρg/cm3=cm3,晶胞的边长为cm,Ga与N最近的距离,即Ga-N键的键长等于体对角线的,则Ga-N键的键长为××1010pm;答案为:(,,);××1010。
21.(1)
(2)BCEF
(3)AD
(4)BCEF
(5)B
【解析】(1)
Si是14号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是3s23p2,所以价层电子的排布图为;
(2)
在上述物质中SiO2、金刚石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共价晶体;冰醋酸、白磷、晶体氩、干冰是由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的分子晶体,故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序号是BCEF;
(3)
根据(2)分析可知:SiO2、金刚石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共价晶体,所以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共价晶体序号是AD;
(4)
分子晶体构成微粒是分子,物质受热融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物质分子内的共价键不发生变化;而共价晶体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物质受热融化时破坏的是共价键,因此受热融化时共价键不发生变化的晶体序号是BCEF;
(5)
冰醋酸中氧的电负性较强,分子之间除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外,还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则晶体中存在氢键的物质序号是B。
22.(1)非极性分子
(2)分子晶体
【详解】(1)XeF4分子中含有氙氟极性键,由于XeF4分子结构对称,分子是平面正方形结构,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所以XeF4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2)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晶体是由分子构成的,晶体中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所以是分子晶体。
23.(1) D 4
(2) E 2
(3) A 12
(4) B 分子 12
(5) NaCl HCl 干冰
【详解】(1)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与周围的4个碳原子成键,形成空间网状正八面体,符合金刚石结构的为D,每个C原子周围最近的碳原子有4个,答案为:D;4;
(2)石墨为层状结构,层内每个C原子与三个C形成共价键,符合石墨结构的为E,同时每个C原子为三个六元环共用,则属于一个六元环的碳原子数为,故答案为:E;2;
(3)A为NaCl晶胞的一部分,每个Na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钠原子有12,故答案为:A;12;
(4)二氧化碳为面心堆积方式,其晶体为分子晶体,每个二氧化碳周围紧邻的二氧化碳有12个,故答案为:B;分子;12;
(5)NaCl是在熔融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电解质,HCl液态时不能电离,但是其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故属于电解质,二氧化碳水溶液中因产生碳酸电离出离子而导电,但其自身不能电离,故属于非电解质,故答案为: NaCl;HCl;干冰。
24.(1) XeF2+2HSO3F=Xe+2HF+2[ OSO2F] 4XeF2+I-+4H2O=4Xe+IO+8OH- 2O2BF4+2Xe=2XeBF3+2O2+F2
(2)
(3)
(4)
【解析】略
25. (,,)
【详解】由顶点A硒离子的分数坐标为(0,0,0)可知,晶胞的边长为1,与顶点B硒离子距离最远的锌离子是距离A点距离最近的锌离子,该离子位于体对角线的 处,在x、y、z轴上的位移均为 ,则离子的分数坐标为(,,);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和面心的硒离子的个数为8×+6×=4,位于体内的锌离子的个数为4,晶胞中距离最近的两个硒离子的距离为面对角线的,由两个硒离子的距离为anm可知,晶胞的边长为anm,设晶体的密度为dg/cm3,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a×10—7)3d,解得d=,故答案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