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与氮化硼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相同的是 ( )
A.C60和金刚石 B.晶体硅和水晶 C.冰和干冰 D.碘和SiC
2.一种由构成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的化学式为
B.与Fe原子配位的S的个数为6个
C.根据晶胞的结构特点可以判断晶胞的高是底边的2倍
D.该晶体应该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和硬度
3.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完全燃烧,有个键断裂
B.1mol甲基正离子()的质子数为9NA
C.1mol中配位原子的个数为4NA
D.78g与足量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4.生物大分子血红蛋白分子链的部分结构以及载氧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血红蛋白分子链的多肽链之间存在氢键作用
B.血红素中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C.与血红素中配位能力强于
D.治疗缺铁性贫血可适当补充
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配合物Na3[Fe(CN)6]中σ键数目为12NA
B.H2O2为非极性分子
C.干冰属于分子晶体
D.CO与N2互为等电子体,空间结构相似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4NO3、H2SO4都含有配位键
B.Mg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C.基态氧原子核外有8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D.BeCl2的二聚体是平面分子
7.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导电的固体一定是金属晶体
B.离子晶体中的化学键可能存在饱和性和方向性
C.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分子越稳定
D.由共价化合物构成的晶体都是共价晶体
8.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制备Fe3O4胶体粒子的流程图如图:
已知:Zn溶于强碱时生成[Zn(OH)4]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Zn(OH)4]2- 中含有4 molσ键
B.“酸溶”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 Fe3++3H2O
C.“氧化”后溶液中所存在的离子有:H+、Fe2+、Fe3+、
D.Fe3O4胶体粒子可通过过滤操作得到
9.对下列物质溶于水时破坏的作用力描述错误的是
A.氯化钠,破坏了离子键
B.干冰,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
C.蔗糖,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
D.氯化氢气体,没有破坏共价键
10.广泛应用于食品、氯碱工业等领域,其晶胞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态与最外层电子排布符合,二者位于周期表的p区
B.由固态变成气态,需要吸收能量破坏离子键
C.a表示的是,b表示的是
D.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和4个
11.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解温度,是由于CaCO3的晶格能小于BaCO3
B.对于Cl的含氧酸来说,氯元素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
C.H-N-H键角:,NH3中N周围存在一对孤对电子
D.金属晶体存在“电子气”,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导热性
12.分子晶体的熔点通常都在200℃以下,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据此做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物质 Na2O NaCl AlF3 AlCl3 BCl3 Al2O3 CO2 SiO2
熔点/℃ 920 801 1291 190 -107 2073 -57 1723
A.NaCl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用于破坏离子键
B.表中只有BCl3和干冰是分子晶体
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上述物质中熔点高于1000℃的是共价化合物
13.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用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 X Y Z W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H3ZO4
0.1mol L-1溶液对应的pH(25℃) 1.00 13.00 1.57 0.70
A.常见单质的熔点:X
C.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Y14.钴的一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a pm,A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0,0,0),C点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钴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Ⅷ族,属于d区
B.距离Ti4+最近且等距的O2-的数目为12
C.B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0,)
D.该晶体的密度为
15.自然界中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后变成溶液,遇到闪锌矿()可慢慢转变为铜蓝()。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态转化基态,失去轨道上的电子
B.1个晶胞(如图)中含4个
C.反应正向进行,需满足
D.生成铜蓝后的溶液中一定存在:且
二、填空题
16.Ⅰ.(1)分析下列物质的物理性质,判断其晶体类型:
A.碳化铝,黄色晶体,熔点2200OC,熔融态不导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溴化铝,无色晶体,熔点98OC,熔融态不导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五氟化钒,无色晶体,熔点19.5OC,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中____________;
D.溴化钾,无色晶体,熔融时或溶于水中都能导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有双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三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四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五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3)A元素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ACly,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6,则y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Ⅱ.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CaBr2 ②H2O ③NH4Cl ④H2O2 ⑤Na2O2 ⑥Ca(OH)2 ⑦HClO ⑧I2 ⑨He ⑩Al
(1)只含有离子键的是(用序号回答)______.
(2)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用序号回答)______.
(3)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是(用序号回答)______.
(4)常温时为固体,当其熔化时,不破坏化学键的是(用序号回答)______.
(5)熔融状态时和固态时,都能导电的有(用序号回答)______.
(6)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没有共价键的是(用序号回答)______.
18.在酸溶液中,H+能与结合成,试从配位键来解释的形成。___________
19.有下列七种物质:
A.干冰 B.氧化镁 C.氯化铵 D.固态碘 E.烧碱 F.冰 G.过氧化钾
(1)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熔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
(3)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
(4)只含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
(5)含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
20.(1)将白色粉末溶于水中,溶液呈蓝色,是因为生成了一种呈蓝色的配位数是4的配离子,请写出生成此配离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蓝色溶液中的阳离子内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
(2)(胆矾)中含有水合铜离子因而呈蓝色,写出胆矾晶体中水合铜离子的结构简式(将配位键表示出来):______。
(3)向溶液中滴加氨水会生成蓝色沉淀,再滴加氨水到沉淀刚好全部溶解可得到深蓝色溶液,继续向其中加入乙醇可以生成深蓝色的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的组成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N元素
b.晶体及中S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
c.中所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
d.对于、分子来说,键角:
e.中,N原子给出孤电子对
f.分子中氮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杂化
(4)配离子的中心离子是______,配体是______,配位数为______,其含有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有______。
21.比较下列化合物熔、沸点的高低(填“>”或“<”)。
①CO2_______SO2,②NH3_______PH3,③O3_______O2,④Ne _______Ar,⑤CH3CH2OH_______CH3OH,⑥CO_______N2
22.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Y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4个电子。元素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
(1)X与Y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在该晶胞中,X离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在Y的氢化物(H2Y)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
(3)Z的氢化物(H2Z)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Y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Y与Z可形成的YZ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23.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非金属元素A 的基态原子中成对电子数是未成时电子数的两倍,C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高,D的单质是短周期中熔点最低的金属,E 的合金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
(1)E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A 的某种氢化物A2H2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σ键和_____个π键。
(3)B 的最简单的氢化物的沸点比A 的最简单的氢化物的沸点高得多,其原因是_______。
(4) 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解于氨水中生成的复杂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24.该配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填字母)。
a.离子键 b.配位键 c.金属键 d.共价键 e.氢键
25.试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下列问题的主要原因。
(1)金属晶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易发生形变,而离子晶体容易破裂________。
(2)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的分子_______________。
26.经X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R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所示。
(1)从结构角度分析,R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___________,不同之处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B.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C.立体结构D.共价键类型
(2)R中阴离子中的键总数为___________个。分子中的大键可用符号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大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键可表示为),则中的大键应表示为___________。
(3)图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分析氮化硼的性质,可判断出氮化硼为原子晶体,氮化硼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为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据此进行选择判断。
【详解】A.C60为分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金刚石为分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为共价键,A项错误;
B.晶体硅和水晶(SiO2)均为原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为共价键,B项正确;
C.冰和干冰为分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C项错误;
D.碘为分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SiC为原子晶体,微粒间作用力为共价键,D项错误;
答案选B。
2.D
【详解】A.晶体中Fe原子个数为=4,Cu原子个数为=4,S原子个数为8,故化学式为,故A错误;
B.与Fe原子配位的S的个数为4个,故B错误;
C.若设Fe-Cu之间的距离为a,则晶胞的高为2a,底面边长为a,不是2倍关系,故C错误;
D.该晶体为离子晶体,故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和硬度,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A.的物质的量为1mol,可能为乙醇或乙醚,则完全燃烧,可能有或个键断裂,故A错误;
B.1个甲基正离子()的质子数为9个,则1mol甲基正离子()的质子数为9NA,故B正确;
C.中配体为NH3,配位原子为N,1mol中配位原子的个数为4NA,故C正确;
D.78g的物质的量为1mol,与足量反应生成硫酸钠,转移电子数为2NA,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4.D
【详解】A.由图可知,分子中的氮的电负性较强,能形成氢键,则构成血红蛋白分子链的多肽链之间存在氢键作用,A正确;
B.Fe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其能够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B正确;
C.碳的电负性小于氧,故更容易提供孤电子对与血红素中形成配位键,其配位能力强于,C正确;
D.由图可知,治疗缺铁性贫血可适当补充亚铁离子而不是,D错误;
故选D。
5.B
【详解】A.Na3[Fe(CN)6]是离子化合物,阴离子[Fe(CN)6]3-中,Fe3+和CN-之间是配位键,是σ键,CN-中C和N之间是三键,其中一个σ键,两个π键,所以1mol配合物Na3[Fe(CN)6]中σ键数目为12NA,故A正确;
B.H2O2为书页形结构,O采取sp3杂化,H2O2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故B错误;
C.干冰是CO2分子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而成的分子晶体,故C正确;
D.CO与N2的价电子数相同,原子总数也相同,互为等电子体,空间结构相似,故D正确;
故选B。
6.C
【详解】A.NH4NO3中铵根离子内部有一条配位键,硫酸中含有配位键,A正确;
B.Mg的3s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3p轨道全空,状态较为稳定,故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正确;
C.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取决于其占用的轨道数,氧原子占用了5个轨道,核外有5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C错误;
D.BeCl2的二聚体结构为,Be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没有孤电子对,Be与3个Cl形成平面三角形,则其二聚体为平面分子,D正确;
孤答案选C。
7.B
【详解】A.石墨也能导电,但石墨不属于金属晶体,A错误;
B.离子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但是离子晶体中也可能存在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B正确;
C.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与共价键的强弱有关,C错误;
D.由共价化合物构成的晶体也可能是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等,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1个[Zn(OH)4]2-离子中有4个O-H键,4个Zn-O键,共8个σ键,1mol离子就有8molσ键,故A错误;
B.碱溶时铁不会发生反应,所以酸溶时,反应物是铁而非氢氧化铁,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 Fe2++H2↑,故B错误;
C.因为最终要得到四氧化三铁,所以溶液中就要既有二价铁,也有三价铁,加上之前加入的过量稀硫酸会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故C正确;
D.滤纸的孔径大于胶体微粒直径,所以不能通过过滤得到胶体,故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氯化钠是离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是离子键,氯化钠溶于水,破坏的是离子键,故A正确;
B.干冰是分子晶体,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干冰溶于水时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同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共价键也受到破坏,故B正确;
C.蔗糖是分子晶体,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蔗糖溶于水,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故C正确;
D.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破坏了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D。
10.A
【详解】A.钠离子属于周期表的s区,A错误;
B.氯化钠固体变成气体,需要吸收能量破坏离子键,B正确;
C.a的半径比b大,说明a为氯离子,b为钠离子,C正确;
D.氯离子在顶点和面心,一个晶胞中的氯离子个数为 ,钠离子在棱心和体心,个数为 ,D正确;
故选A。
11.A
【详解】A.CaCO3、BaCO3均为离子晶体,受热分解得到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也属于离子晶体,因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大,晶格能越大,对应金属氧化物越稳定,所以碳酸盐越容易分解,即碳酸盐晶体的分解温度越低,离子半径Ca2+B.氧化性HClO>HClO3>HClO4,故氯元素化合价越高,酸性越若,故B错误;
C.[Cu(NH3)4]2+离子中N原子的最外层孤对电子形成了配位键,对N-H键不再产生排斥作用,所以H-N-H键角大于NH3分子中H-N-H键角,故C正确;
D.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等与自由电子有关,故能用”电子气理论"解释,故D正确;
故选A。
12.A
【详解】A.NaCl为离子晶体,所以NaCl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用于破坏离子键,故选A;
B.分子晶体的熔点通常都在200℃以下,所以表中除BCl3和干冰是分子晶体还有AlCl3,故B错;
C.BCl3属于共价化合物,但该化合物中B原子最外层电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
D.Al2O3的熔点为2073℃,但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故D错;
答案选A
13.A
【分析】四种短周期元素,均可以形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有H3ZO4可知,该酸为弱酸,则Z为P元素;0.1mol L 1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pH为0.70,说明该物质为多元强酸,为硫酸,则W为S元素;0.1mol L 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pH为13.00,说明该物质为一元强碱,为氢氧化钠,则Y为Na元素;0.1mol L 1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pH为1.00,说明该物质为一元强酸,为硝酸,则X为N元素,据此回答。
【详解】A.S常温下为固体,N2常温下为气体,故熔点S>N2,胡A正确;
B.核外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半径Na+C.SO2为分子晶体,Na2O为离子晶体,一般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故Na2O的熔点高于SO2,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因此NH3的热稳定性高于PH3的,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4.D
【详解】A.钴是27号元素,价电子排布式为3d74s2,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Ⅷ族,属于d区元素,A正确;
B.根据晶胞结构可知距离Ti4+最近且等距的O2-的数目为=12,B正确;
C.根据已知各个坐标,结合B点对A点的相对位置,可知B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0,),C正确;
D.该晶胞中含有Ti4+数目为:8×=1;含有Co2+数目是1,含有O2-数目是6×=3,则该晶体化学式为CoTiO3,其密度ρ=,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5.D
【详解】A.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基态Cu+转化为Cu2+失去3d轨道上的电子,A正确;
B.由图示知,S2-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对应个数=,B正确;
C.反应ZnS(s)+Cu2+(ag) CuS(s)+Zn2+(aq)的平衡常数K=====×1014,若平衡正向移动,需要Q<K,即<×1014,C正确;
D.生成铜蓝后的溶液是ZnS、CuS的饱和溶液,存在c(S2-)==,D错误;
故答案选D。
16.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离子晶体 HF H2O NH3 CH4 3 17. ① ③⑤⑥ ②④⑦ ⑧ ⑩ ⑨
【解析】16.(1)A.碳化铝的熔点2200℃,熔点高,熔融态不导电,属于原子晶体;B.溴化铝熔点98℃,熔点低,熔融态不导电,属于分子晶体;C. 五氟化钒熔点19.5OC,熔点低,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中,属于分子晶体;D.溴化钾熔融时或溶于水中都能导电,属于离子晶体。
(2)具有双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HF,三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H2O,四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H3,五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H4;(3)若A元素的氯化物化学式为ACly,设A原子最外层电子式为x,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6,则x+7y=26,结合最外层电子数小于8,且x、y为整数,讨论可知y=3,x=5;
17.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则(1)只含有离子键的是CaBr2;(2)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NH4Cl、Na2O2、Ca(OH)2;(3)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是H2O、H2O2、HClO;(4)常温时为固体,当其熔化时,不破坏化学键的是单质碘;(5)熔融状态时和固态时,都能导电的是金属铝;(6)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没有共价键的是稀有气体He。
18.H+接受水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以配位键形成H3O+,电子对给予体为H2O,接受体是H+
【分析】H+含有空轨道,H2O含有孤电子对,可形成配位键,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H+含有空轨道,H2O含有孤电子对,可形成配位键,其中电子对给予体为H2O,电子接受体为H+,故答案为:H+接受水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以配位键形成H3O+,电子对给予体为H2O,接受体是H+。
19. C A CEG AF DG
【分析】A干冰为只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常温下为气体,熔点低;B氧化镁为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C氯化铵为即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D固态碘为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晶体;E烧碱为即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F冰为只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晶体;G过氧化钾为即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结合化学键等相关知识分析可得。
【详解】(1) 氯化铵为即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所以氯化铵晶体熔化时即要破坏共价键又要离子键,故选C;
(2) 根据分析可知:干冰为含极性键的分子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常温下为气体,是七种物质中唯一的气体,熔点最低,故选A;
(3)根据分析可知:氯化铵晶体、烧碱以及过氧化钾为即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选CEG;
(4)根据分析可知:干冰和冰为只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故选AF;
(5)根据分析可知:固态碘为只含非极性键的物质,过氧化钾为即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故选DG。
20. 极性共价键、配位键 af 、 4 配位键、极性共价键
【详解】(1)将白色粉末溶于水中,溶液呈蓝色,是因为铜离子和水分子结合生成了一种呈蓝色的配位数是4的配离子,此配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蓝色溶液中的阳离子内铜离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的是配位键,水分子之间O和H之间形成的是极性共价键。故答案:;极性共价键、配位键。
(2)中的O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提供空轨道,所以水合铜离子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
(3)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电负性:,故a不正确;
b.S原子与4个O原子形成共价键,所以S原子采取杂化,故b正确;
c.中与以离子键结合,、中含有极性共价键,中含有配位键,故c正确;
d.分子内N原子有1个孤电子对,分子中O原子有2个孤电子对,分子中孤电子对共用电子对排斥作用大,所以键角:,故d正确;e.中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故e正确;
f.分子中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轨道杂化方式为杂化,故f错误。
故答案:af。
(4)由配离子可以看出其中心离子是,配体是、配位数为4,含有的微粒间作用力有配位键以及极性共价键。故答案:;、;4;配位键、极性共价键。
21. < > > < > >
【详解】①均为分子晶体,CO2 < SO2结构相似,SO2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熔沸点高,故答案为:CO2 < SO2;
②NH3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大,故熔沸点:NH3>PH3;
③臭氧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极性大,分子间作用力大,所以O3>O2;
④Ar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大,所以Ne⑤两者均存在分子间的氢键,由于CH3CH2OH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熔沸点:CH3CH2OH>CH3OH;
⑥相对分子质量相同,CO的分子极性大,故分子间作用力大,熔沸点:CO>N2。
22.(1) 4 ZnS
(2)sp3杂化
(3)水分子与乙醇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4)正四面体
【分析】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核外电子数为2+8+18+2=30,则X为Zn元素;元素Y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4个电子,则Y为S元素;元素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Z为O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Zn元素,Y为S元素,Zn与S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Zn位于顶点和面心,在一个晶胞中,Zn2+离子的数目8×+6×=4;S2-位于晶胞内,S2-离子数目为4,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nS;答案为4;ZnS。
(2)由上述分析可知,Y为S元素,Y的氢化物为H2S,H2S分子中中心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2+=2+2=4,则S原子采取sp3杂化;答案为sp3杂化。
(3)由上述分析可知,Y为S元素,Z为O元素,Y的氢化物为H2S,Z的氢化物为H2O,H2O分子与乙醇分子之间形成氢键,H2O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S;答案为水分子与乙醇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4)由上述分析可知,Y为S元素,Z为O元素,Y与Z可形成的YZ为,中中心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4+=4+0=4,无孤电子对,其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答案为正四面体。
23. ls22s22p63s23p63d104s1 3 2 氨分子间丁以形成氢键而甲烷分子间不能,所以氨的沸点比甲烷高 [Cu(NH3)4](OH)2
【详解】考查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化学键数目的判断、熔沸点高低的判断、配合物化学式的书写,非金属元素A 的基态原子中成对电子数是未成时电子数的两倍,基态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即A为C,C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即C为O,因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因此B为N,D的单质是短周期中熔点最低的金属,即D为Na,E的合金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即E为Cu,(1)Cu位于第四周期IB族,基态Cu原子电子排布式为ls22s22p63s23p63d104s1;(2)此分子式为C2H2,碳碳之间以叁键的形式结合,因此含有σ键个数为3个,π键个数为2;(3)B的简单氢化物是NH3,A的简单氢化物是CH4,NH3分子间存在氢键,CH4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因此NH3的沸点比甲烷高;(4)Cu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Cu(OH)2,溶解于氨水,生成[Cu(NH3)4](OH)2。
24.bd
【详解】Ti原子和Cl原子、O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C—H和C—C及C—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含有的化学键为配位键和共价键,故答案为bd。
25. 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形成的层状紧密堆积结构,当金属受外力作用时,金属晶体中各层会发生相对滑动,产生形变,自由电子使得各层之间始终保持金属键的作用。离子晶体中由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着静电作用,使阴、阳离子不能发生自由移动,因而受到外力作用时离子键被破坏而使晶体破裂。 使离子晶体中的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的是离子键,离子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在离子晶体中,每个阳离子的周围都有一定数目的阴离子与之紧邻,每个阴离子的周围也有一定数目的阳离子与之紧邻,整个晶体通过这种方式在空间延伸,所以离子晶体不存在单个的分子。
【详解】(1)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形成的层状紧密堆积结构,当金属受外力作用时,金属晶体中各层会发生相对滑动,产生形变,自由电子使得各层之间始终保持金属键的作用。离子晶体中由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着静电作用,使阴、阳离子不能发生自由移动,因而受到外力作用时离子键被破坏而使晶体破裂。
(2)使离子晶体中的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的是离子键,离子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在离子晶体中,每个阳离子的周围都有一定数目的阴离子与之紧邻,每个阴离子的周围也有一定数目的阳离子与之紧邻,整个晶体通过这种方式在空间延伸,所以离子晶体不存在单个的分子。
26.(1) ABD C
(2) 5
(3)
【详解】(1)从结构角度分析,R中两种阳离子分别为H3O+和,H3O+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因此两种阳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均为sp3,则H3O+和的立体结构分别为三角锥形和正四面体形,H3O+和均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因此R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ABD,不同之处为C;
(2)根据R中阴离子中N原子之间肯定存在的键,总数为5个。根据的结构分析出N最外层有5个电子,每个N形成2个共价键,还有一对孤对电子,每个氮还剩一个电子,由于带一个电荷,得到一个电子,因此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
(3)根据图中虚线代表氢键,有三种类型的氢键,其表示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