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7 09:1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1.理解这一时期理学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能解读材料简要说出理学的内容,以及能客观评价儒学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表现,理解这一时期出现繁荣景象的社会背景,培养对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通过这一时期中外文化的比较,明确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重点:宋元时期思想、文艺、科技等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
难点:程朱理学的内涵及影响。
重点难点
一、儒学的复兴
1.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
①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②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作用,为现实服务。
(2)内容:
①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②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
2.程朱理学
(1)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2)主张:
程颢
程颐
朱熹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河南程氏遗书》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朱子文集》
①宇宙观: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②人生观: “存天理,灭人欲”。
人欲:违反社会规范的,不正当的欲求。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然后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河南程氏遗书》
③方法论:“格物致知”
你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 ?
材料三: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材料二: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熹
材料四: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理学本是要求君王和士大夫摒弃过度欲望,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克己修身,体现出严格的道德自律精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它具有禁锢合理欲望、扼杀人性的潜在可能,极易成为统治者束缚人民的精神工具,最后逐渐僵化。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3)朱熹对儒学的深入探索
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3.影响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材料:宋代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积极参与现实,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意识,范仲淹、欧阳修号召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南宋士大夫确立个人成圣成贤的道德追求。当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临危受命。据《宋季忠义录》所述,南宋末年抗元死节的英雄就有500多人。但是理学作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您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积极:
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鼓舞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仁义道德,重义轻利,自我约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④强调身体力行,自主自强,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塑造。
局限:
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压抑和扼杀人性,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①兴起: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②特点: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③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气势豪迈
含蓄蕴藉
1、文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二、文学艺术
⑴宋词
⑵元曲(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了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代表作家:关汉卿、王实甫。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关汉卿
(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宋词、元曲盛行的原因有哪些?
宋词盛行原因
政治:宋朝重文轻武,培养一批优秀文人。
经济:商业和城市日趋繁荣,市民队伍壮大,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情感需求:娱乐、忧国忧民……
元曲盛行原因
政治:民族区别对待制度,使得汉族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经济:商业和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元曲更通俗易懂,符合市井生活。
情感需求:面对不公抒发愤懑……
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集中体现为宋词,它是中国汉语言文学的一朵奇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宋代的俗文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宋词数量剧增,依托城市娱乐中心而起的说话和戏曲艺术空前繁荣,话本小说流传甚广,开启了元明清俗文学发展的先河。 ——改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二、文学艺术
领域 成就
书法 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绘画 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马远:《山径行春图》
项目 时期 特点 背景 代表
词 婉约派 唐朝后期出现宋朝鼎盛 配乐歌唱 句式灵活 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兴起;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出现 柳永
李清照
豪放派 两宋之交 天下分裂,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众苦难 苏轼
辛弃疾
曲 散曲 元 灵活通俗配乐诗 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地位低,进去无望 张养浩
杂剧 散曲连缀歌唱,表达完整故事情节 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兴起;城市生活丰富多彩;(标志古代戏曲的成熟) 关汉卿
王实甫
宋元话本 宋元绘画 追求个性,不拘法度;文人山水画为主;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理学兴起注重内心反省;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 北宋统一、繁荣——阳刚豪放;气势恢宏 南宋偏安、分裂——不求对称;笔墨恬淡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依据表格归纳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
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文学艺术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文学艺术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三、科技
领域 成就
三大发明:基本成熟 印刷术 雕版印刷普及,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 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指南针 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科学家 北宋 沈括 《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元 郭守敬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
元 王祯 《农书》
辽朝: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进行文学创作。
西夏: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有意义的西夏文共5857字。
西夏文刻的《孙子兵法》
西夏文
契丹小字《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纪》是现今发现的唯一汉字与契丹小字对译的文字。
契丹大字“泰皇万国”大钱
四、少数民族文字
金朝: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女真文创制于12世纪金国建立后不久,与汉字同为官方文字。13世纪金亡于蒙古人之手后仍在部分女真诸部中使用至15世纪中期,后为满文所取代。
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
元朝: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回鹘体蒙古字
少数民族文字
领 域 表 现 文 艺 文 学 宋词 元曲 话本
书 法 绘 画 科 技 印刷术 火 药 指南针 杰出人物(成就)
文 字 辽 西夏 金 蒙元
婉约+豪放
散曲+杂剧
早期白话小说
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山水画最突出,注重意境、笔墨情趣
雕版普及,毕昇活字
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火器升级
人工磁化,应用于航海
沈括
郭守敬
王祯
契丹大小字
西夏文
女真文字
畏兀体蒙古文
八思巴文
(1)宋元时期的经济和城市商业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2)两宋的局部统一和元朝国家的统一,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3)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4)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大量外来文化的传入,丰富、发展了宋元文化。
(5)科举制的发展,统治者重文抑武,重视文化建设。
【合作探究】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⑴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如三大发明的成熟,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宋词、元曲、世俗文学、绘画颇有成就等等;
⑵雅俗共存的文学艺术、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和市民文化并存;
⑶科技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⑷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数民族为祖国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合作探究】辽宋夏金元文化特征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背景回顾
经济
政治
文化
儒学复兴
文化艺术
科技
少数民族文字
过程
内容
影响
宋词
书法
话本
元曲
绘画
三大发明
三大家



蒙古
课堂小结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2.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 )
A. 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B. 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 地位
C. 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D. 明确了获得万物之“理”的方法
A
1.朱熹认为:“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据此可知,他认为( )
A.“理”是世界的根本原则 B.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C.应当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D.“天理”在自己心中
A
课堂练习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3. “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材料反映出元政府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 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其目的在于( )
A. 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
B. 通过采取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保障蒙古贵族的利益
C. 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D. 适应“西学东渐”的需要,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
4.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是因为元曲
A. 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 以文人雅士抒情写意为主流
C. 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 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A
A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5.南宋时,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山河破碎,政府偏安江南,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绘画作品的特色是( )
A. 吴带当风 B. 造型奇特 C. 以形写神 D. 残山剩水
6.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
A. 司南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活字印刷术
D
D
高中历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