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
冲破桎梏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
15世纪的佛罗伦萨
14世纪时,意大利已出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1338年的佛罗伦萨便有两百多家手工工场从事呢绒生产,同时拥有全欧洲最发达的银行业和丝织业。14、15世纪的威尼斯城市繁荣,以造船业和从事跨地区海上贸易著称,威尼斯商船和舰队在地中海上穿梭往来,几乎独霸东地中海世界,它的丝织业和玻璃制造业也驰名全欧。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还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
总结:文艺复兴的背景
1、经济:西欧中世界晚期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出现,力量不断壮大。
3、社会背景:基督教神权统治提倡禁欲主义等理念,束缚人的思想。
4、历史环境:黑死病流行,动摇基督教神学的传统权威。
5、思想文化基础:(1)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2)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6、人才基础:聚集一批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7、技术条件:印刷术、造纸术传入欧洲。
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
实质: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①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来取代基督教文化;②古典文化强调以现实为中心,包含着人文精神,为人文主义者提供批判神权统治的武器),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禁欲主义
蒙昧和迷信
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崇尚理性,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
时间地点 代表人物 成就 思想特色
意大利 14C 文学三杰
15C 美术三杰
欧洲 15C 后期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
宣扬人性的自由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哈姆雷特》、
《李尔王》等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莎士比亚
6
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
达芬奇
《蒙娜丽莎的微笑》
拉斐尔
《椅中圣母》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知识辨析
不可把文艺复兴和基督教完全对立,其实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切思想和创作都是在基督教的基本框架之内来进行的……西方的人本主义并没有跳出上帝的框架,如果这样去理解科学,就会发现上帝和科学可以不矛盾。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辨析二: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和宗教信仰,他只是反对基督教的某些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发展的观念,例如禁欲主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希望用人的眼光看待一切,追求宗教的人性化和世俗化。
辨析一:文艺复兴创作的大框架并没有完全脱离基督教本身。
文艺复兴存在局限性。一是影响范围有限,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对社会底层的影响有限;二是过分强调个人容易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的问题。
二、对天主教会的致命一击——宗教改革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他也是最大的组织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
只要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箱,人们的罪恶便顷刻化为乌有,灵魂顿时比生时还要纯洁。
——教宗列奥十世
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
总结:宗教改革的背景
1、思想: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2、经济:15、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政治:新兴的专制君主希望加强王权,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建立适应民族国家发展需要的民族教会。
4、德意志地区长期处于政治分裂的状态,受到教会的压榨搜刮最为严重,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5、教皇兜售“赎罪券”,成为引发宗教改革的导火索。
二、对天主教会的致命一击——宗教改革
第一,人因为信仰而得救,这叫“因信称义”……第二,在人和上帝之间没有中介,人通过阅读《圣经》、理解《圣经》和认识《圣经》,就直接与上帝沟通了,知道了上帝的旨意,而不需要中介的帮助……第三条原则是:一切基督徒都是教会的人,没有俗人和教士之分,任何人只要相信基督教,他就是教会的人。这条原则和第二条一样把教皇和所有神职人员都排除出去了,俗人和教士不再有区别——最多只是职业不同而已。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上帝
教会
因行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间接对话得救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二、对天主教会的致命一击——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逐渐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摘编自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亨利八世与离婚案
加尔文教
英国宣布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确立了英国国教,国王被尊为英国教会和教士的唯一最高元首和保护者,教徒必须宣誓效忠国王。
三、人类对自然的探索——科学革命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开普勒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伽利略
自制天文望远镜
天文学家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实际观测的基础上,依靠数学推理分析数据。他们渐渐放弃托密勒的理论,转而接受哥白尼的宇宙观。不仅如此,一些天文学家开始将这种分析方法应用到力学研究中去。作为一个分支科学,力学的研究对象是运动主体。到17世纪,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已成为力学和天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四、用理性探寻人类社会——启蒙运动
卢梭
孟德斯鸠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实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自然状态下,个人能力不足,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才能生存,于是大家联合了起来,形成了社会……人们订立了一个契约,推选出一个领导者,也就是统治者,就构成了国家。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四、用理性探寻人类社会——启蒙运动
伏尔泰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中最温和的一个,他的最大特点是接受英国的思维方法,倡导或推崇英国的实证主义。伏尔泰推崇英国人的思维方式,他倡导自由,包括思想自由,他认为最好的政治制度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四、用理性探寻人类社会——启蒙运动
国家 思想家 研究领域 思 想 主 张
共同点 不同点
法国 孟德斯鸠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英国
德国 集大成者
亚当·斯密
政治
康德
①思想核心:理性主义
②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经济
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人文主义的复兴)
课文学习聚焦总览
宗教改革作为一场社会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人文主义的发展)
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人文主义的成熟)
共同点是对于思想的解放,对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摧毁,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