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生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复习
0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02
生物能进行呼吸
03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04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0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0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07
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上面两则材料都是运用的什么方法得出的数据?
2.光明中学在初一同学入校的第一周, 所有同学进行调查,发现近视的发病率高达20%,学校采取开展识讲座,利用图片,资料惊醒宣传等活动,使学生了解近视形成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1.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我国现在的人口数量是13亿多。
阅读分析
观察法
调查法
收集和分析资料法
实验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请你运用自己的经验,尝试说明调查的一般方法
调查的一般方法如下:
1.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2.如果调查时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就有要选取一部分做样本。
3.调查的过程要如实记录。
4.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让我们来设计一个方案调查一下我们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你用什么方式和工具进行调查?
你为什么调查?你要调查什么
你调查的工作步骤是什么呢?
目的
方案
怎样调查呢?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调查
明确目的
综合考察,确定调查内容,选择地点及对象等。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调查人 班级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天气状况
生物名称 数量 生活环境
材料用具
材料和用具需要根据调查的内容而定。
一般先要设计一张调查表。
要用笔记录。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想一想:
如何开展调查工作,调查工作需分哪几个步骤?
选择调查范围
设计调查路线
归类
分组
调查
整理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选择调查范围
1
问:在调查过程中,如果调查范围过大,不能逐一调查时应该怎么处理?
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校园、公园、或农田
你打算调查哪里呢?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分组
2
设计调查路线
3
调查
4
6-8人为一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选择一条生物种类比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沿设计好的路线进行调查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调查中常见的生物:
梧桐
小叶黄杨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调查中常见的生物: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调查中常见的生物: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调查中容易被忽略的生物:
调查要
仔细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归类
5
如果让你对调查到的这些生物分类,你打算怎么分?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生物的归类有多种,例如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
按照生活环境分为
按照用途分为
植物
动物
其他生物
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宠物
家禽
家畜
作物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整理
6
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
统计:调查到的生物种类有多少?
归类:按不同分类标准分。
整理好后,选择两三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特点,一起交流,提出你在调查时想到的问题。。。。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注意事项:
1.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凭个人好恶取舍。
2、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3、注意安全。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不要下水。
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选择调查范围
分组
设计调查路线
调查
归类
整理
写出调查报告
方法步骤
调查的一般过程
选择材料用具
课堂小结
1、2010年我国展开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普查是一种调查方式
B.普查前要制订合理的普查方案
C.普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各项数据
D.由于人口太多,可以根据原有的数据进行估算
达标检测
D
2、下面是张明设计的“调查河北省色盲发病率”的几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选取省内部分农村人口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B.选取省内部分城市人口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C.选取省内色盲患者高发人群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D.选取省内部分农村和部分城市人口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D
达标检测
3、下列各组生物中既属于动物又属于家禽的是( )
A.鱼、马、海带、猫 B.鲸、鹅、牛、龟
C.鸡、鸭、鹅 D.猪、猫、狗
4、下列实际探究活动中,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的是( )
A.人口普查 B.观察蜘蛛结网
C.测量树的高度 D.小麦杂交
C
A
达标检测
5、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鸭子、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则他们归类的标准是(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D
达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