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7 10:5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
自主学习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这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无比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字音字形
元勋( xūn ) 奠基( diàn ) 选聘( pìn )
谣言( yáo ) 昼夜( zhòu )
昆仑( lún ) 挚友( zhì ) 可歌可泣( qì )
鲜为人知( xiǎn ) 妇孺皆知( rú )
燕然勒功( yān ) 鞠躬尽瘁( jū cuì )
锋芒毕露( bì )
词语释义
1.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2. 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3.锋芒毕露: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4.妇孺皆知: 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5.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课内精读
1.(考点:内容概括)速读课文,简述文章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例。
①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②1958年奉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⑥一封短短的信。⑦1982年,“我不能走”。
2.在写邓稼先之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作者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历史的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
3.(考点:内容理解)为什么要把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4.(考点:内容理解)课文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何用意?
从侧面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艰苦的战役,暗示科学工作者们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此外,这是作者与邓稼先青年时期在昆明一起背诵过的文章,引用此文也有寄托哀思的作用——诵文思人,那人恍若在眼前。
5.(考点:人物品质分析)“我不能走”这一语言描写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品质?
“我不能走”四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邓稼先对待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的大无畏奉献精神。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这篇回忆录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叙述、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赞扬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伟大情怀。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开拓(tuò) 元勋(xūn) 奠基(diàn) 鲜为人知(xiān)
B.难堪(kān) 选聘(pìn) 谣言(yáo) 鞠躬尽瘁(cuì)
C.说服(shuō) 无垠(yín) 殷红(yīn) 热泪盈眶(kuàng)
D.彷徨(huáng) 挚友(chì) 逝世(shì) 家喻户晓(xiǎo)
B
【解析】A.鲜(xiǎn);C.殷(yān);D.挚(zh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租借 宰割 马革裹尸 燕然勒功
B.摄制 庆幸 可歌可泣 截然不同
C.忠厚 震荡 层出不穷 平沙无垠
D.确切 拔尖 当之无愧 锋芒必露
D
【解析】D.锋芒毕露。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青团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波澜壮阔的实践,坚持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全面深化自身改革,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 ,在抢险救灾前线 ,在疫情防控一线 ,在奥运竞技赛场 。
A.奋勇争先 奋力攀登 冲锋陷阵 披甲出征
B.披甲出征 奋勇争先 冲锋陷阵 奋力攀登
C.奋力攀登 冲锋陷阵 披甲出征 奋勇争先
D.奋力攀登 披甲出征 奋勇争先 冲锋陷阵
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是我国太空探索的又一次飞跃。
B.数据中心在服务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将不断加强自身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
C.“双减”政策的推广与实施,撬动了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也让学校找到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D.通过组织开展“青春百年”主题活动,使我们树立了为青春踔厉奋发的信心。
B
【解析】A.成分残缺,可在“建造”后加上“的大幕”;C.语序不当,应将“推广”和“实施”调换位置;D.成分残缺,可删去“通过”。
5.(2022云南中考)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实干型的人通常都会努力工作,以获得他们想获得的地位和别人赞赏的目光 。 。 。 。 。总之,实干型的人会全心全意追求目标,而且有着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勇气。
①他们信奉努力比聪明更重要
②他们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事业上,也可能是成功的父母、成功的商人、成功的老师、成功的玩伴等
③如果他们既努力又聪明,成功的概率是很高的
④生活中的那些成功人士,多是实干型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A
综合运用
6.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为邓稼先写获奖名片和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仿写: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邓稼先
【获奖名片】
【颁奖词】
示例:爱国敬业
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文化自信】
回望钱学森
卞毓方
①一天,炊事员对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讲,你爸爸是个有学问的人。他儿子听了,觉得好笑,心想,这事还用你说?炊事员不慌不忙,接着讲,你爸爸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像出席正式场合,从来不穿拖鞋、背心。明白不,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学森的儿子听罢一愣。从此就向父亲学习,每逢去餐厅吃饭,必穿戴得整整齐齐。
②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中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③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
④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个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⑤天才绝对来自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一个假日的早晨,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我这才知道中国学生比犹太学生更用功。”
⑥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45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琐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⑦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字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又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⑧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
(有删改)
7.(考点:内容理解)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之所以看到钱学森的手稿就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
B.钱学森回国后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但后来又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担任副院长,其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C.“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字了”是细节描写,体现了钱学森粗犷而任性的一面。
D.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但本文却没有选取这方面的素材,而是独具匠心,另选素材,塑造了充满个性色彩的钱学森。
A
8.(考点:词语赏析)“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一句中,作者用“欣赏”一词有何含义?
9.(考点:段落的作用)第③段写了钱学森的读书成绩,其作用是什么?
①人们已经把《钱学森手稿》当作艺术品了,令作者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钱学森的唯美人格;②使用“欣赏”这个词语表达了人们对钱学森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的赞叹。
①表现了钱学森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和态度;②纠正人们的认识误区,为下文写天才来自勤奋做铺垫。
10.(考点:内容概括)这篇传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钱学森?请分条概括。
①严谨认真、永不满足的治学精神;②实事求是的态度;③不容置疑的才能;④勤奋的特点;⑤淡泊名利的胸怀与情操;⑥粗犷而任性的。
11.钱学森曾经被选为感动中国人物,请联系下面的颁奖词,说说他身上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种精神品质。请写出你的感受。(80字左右)
钱学森2007年被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示例:钱学森就是这么一个尊重他人、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人。回望钱学森,他那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敬仰。(意对即可)
技法点拨
颁奖词的写法
(1)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2)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3)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4)言简义丰,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