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7 短文两篇—(一)陋室铭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7 短文两篇—(一)陋室铭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7 11:06:4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8张PPT)
陋室铭
第十七课 短文两篇
刘禹锡
学习目标
1.理解“铭”这种文体,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文本探究
课堂总结
1
情景导入
新课导入
陋室,是刘禹锡的居士名,意思就是简陋的屋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走进他的陋室,你一定会被刘禹锡的高风亮节所深深打动。
2
自主学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作者简介
【代表作】
著名诗作《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
存世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等。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力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
写作背景
“铭”的文体特点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文体知识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西蜀( ) 何陋( )
xīn
tái


shǔ
识文辨字
◆生难字
lòu
朗读短文,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文章朗读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章朗读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神异。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 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文章释义
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出名,有名。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 使台阶都绿了;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都染上青色。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
参考译文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公文。形,形体、躯体。
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杨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文章释义
【译文】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参考译文
朗读短文,圈出押韵的字,说说押的韵是什么。
韵脚:
押的韵: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馨”字因语音变化,现已不够协韵)
ing
文章感知
3
文本探究
第一层:
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每层大意。
从“山不在高”到“惟吾德馨”。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
第二层:
第三层:
从“南阳诸葛庐”到“何陋之有”。奇峰突起,连举三个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从“台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全文的主旨是哪句?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旨句:
含义:
作用: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惟”字加强语气。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给陋室增光添采。
文章解析
1.作者是怎样引出陋室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山”“水”
“室”
“不在高”“不在深”
“陋”
“仙”“龙”
“德”
“名”“灵”
“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用“山”“水”的成名或灵异来引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 “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
2.陋室真的“陋”吗?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
景——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
草色入帘青
苔痕上阶绿
环境清幽宁静
②“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通过对比,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
对偶、衬托
与人交往,高雅脱俗衬托自己的“德馨”。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高雅脱俗、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
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之景宜人
陋室之人高雅
陋室之事有趣
陋室不陋
“惟吾德馨”
呼应开头
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3.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类比,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又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4.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以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文章结尾引经据典,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
1.此文仅仅是在写陋室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陋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1.托物言志
合作探究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对偶
拟人
衬托
反问
4
课堂总结
陋室铭
板书设计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山、水
仙、龙
设喻引题
比兴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居室环境高雅
人物交往高雅
生活情趣高雅
引古贤以自况:
托物言志
反问点题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拓展提升
课外阅读积累刘禹锡的作品。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首·其一》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