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7 06:3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国民经济的调整等重大历史事件,认识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良好开端和曲折发展,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与经验。
知道“文化大革命”的概况,认识其性质和教训。
3、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的基本史实,理解这些成绩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重难点
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
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知识梳理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成功的探索
(1)中共八大(1956年)
①准备: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从思想上、理论上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②主要矛盾: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意义: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探索。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1957年由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调动了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失误的探索
(1)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1957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向党提出批评建议。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建设的正常步骤,但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对这种进攻进行反击是完全必要的,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2)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表现 局限
总路线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大跃进”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上制定高指标,农业上出现主观臆断的口号。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目的:克服经济困难
(2)内容: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
(3)意义
①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②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原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
2、历程
(1)全面发动:1966年。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2)“一月风暴”和“二月抗争”
①1967年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②老一辈革命家等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二月抗争”,但遭到了压制和打击。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的事件发生,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4)动乱中的整顿
①周恩来的整顿:1972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
②邓小平的整顿:1975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明显好转。这些整顿实际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但遭到江青等人的极力反对,国民经济再度恶化。
(5)结束: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3、评价:“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时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
2、主要成就
领域 主要成就
工业国防 从“一五”计划开始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科技国防 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农业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文教卫生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人才培养 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形成了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时代精神;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都是典型代表。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巨大贡献,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外交拓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这些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3、历史意义: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重难点解析
1、分析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科学论断的依据
(1)国际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
②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和对他的个人崇科,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更加注意结合本国建设实际。
③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敌视、孤立新中国。
(2)国内①对斗争的任务基本完成②人民政权已巩固
③社会经济领成出现根本变化(“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1)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深刻的认识。
(2)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左”倾思想的影响。
区分:“大跃进”的特点是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突出表现为追求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共产风”,突出表现为追求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
点拨:“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与生产关系无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3、八字方针
①“调整”是指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糸,主要是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来。
②“巩固”是指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成果。
③“充实”是指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
④“提高”是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知识拓展
1、(教材第163页)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市场供应得到改善,财政收支达到平衡,全国物价稳定,市场繁荣。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大跃进”后经济上的困难已经被克服,我国经济又具备了在新的基础上健康发展的条件。
拓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失误、原因及教训
项目 特征 影响 原因 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多快好省”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1)根本原因在于“左”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 (2)两极格局下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党和国家领导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 (3)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空前高涨、渴望祖国繁荣富强 (4)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①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 的实际出发 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 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 盲目求快 ④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 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大跃进”运动 大炼钢铁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被严重挫伤
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
3、(教材第167页)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提示: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拓者、领导者。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错误。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堂练习
1、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以下哪一项保障最可靠 ( )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籼型杂交水稻等系列科技成就,其主要原因是( )
A.政局长期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政府高度重视和科学家的爱国热情
C.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D.科研工作者坚决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3、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中国领导人所要的是,美国担保不会与克里姆林宫合作实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尼克松所要的是,想知道中国是否可能与美国合作,对付苏联在地缘政治上的攻势。据此判断,中美关系从敌对走向缓和的原因是(  )
A.苏联在地缘政治上威胁中美两国的利益
B.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C.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D.美国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4、据以下史实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都是“文革时期”的科技成果 B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环境无关
C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成就显著 D中国已跻身世界科技强国
5、1958年,《红旗》杂志转述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6、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 “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这一运动”是( )
A土地革命 B包产到户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社会主义改造
8、1956年9月,中共八大指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经济冒进思想已开始盛行
C.人民公社体制开始确立
D.正确认识了社会主要矛盾
9、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这一规定(  )
A.服从于计划经济体制
B.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固化了社会阶级结构
D.有利于产业结构的稳定合理
10、1958年,河北省徐水县大搞“共产主义”试点,并实行了所谓的“全民供给制”。这一现象(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B.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
11、1961年3月以后,人民公社恢复了社员的自留地、农村的集市贸易,停办了食堂,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彻底解决人民公社问题
B.努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C.为实现“包产到户”作准备
D.恢复适应农村的合作社
12、1961年,中国油料作物收购牌价提高19%,1963年棉花收购牌价提高10%,并且1963年农村地区福利费是1958—1962年平均水平的3倍。以下分析准确的是(  )
A.“八字方针”得到贯彻落实
B.体现了“左”倾错误泛滥
C.严重忽视客观规律的表现
D.农民生活水平较高
13、由下图可知,我国国民经济在1967、1968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造成工农业减产
B.经济建设处于无计划状态
C.“文化大革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D.“大跃进”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14、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毛泽东曾形象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这说明( )
A美国霸权地位丧失 B非洲国家控制联合国
C第三世界力量壮大 D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15、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C.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6、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加入了联合国
B.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C.打破与西方国家外交僵局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7、1971年,联合国通过2758号决议,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认为:“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这反映了(  )
A.美国不再阻挠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西方的“冷战”政策不得人心
C.中美关系缓和影响其他国家决策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日益重要
答案
1-5CBACD 6-10CCDAD
11-15 BACCB 16—17D C
同课章节目录